鲁明芳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术后椎间盘炎(Postoperative Discitis,POD)的发病原因及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我院7例经病理和临床证实的术后腰椎间盘炎患者临床资料及MRI表现,7例病变均在腰椎,行矢状位和横断位SE序列T1WI、T2WI扫描,部分病例做了冠状位扫描;3例行Gd-DTPA增强扫描.结果:MRI表现包括:椎间隙变窄,髓核内低信号裂隙消失;相邻两个椎体终板侵蚀及终板下松质骨有小的脓肿;椎旁软组织肿胀;注射Gd-DTPA后椎间盘和椎旁软组织明显强化;结论:MRI对术后椎间盘炎的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及准确性,是术后椎间盘炎的首选诊断方法.
作者:任岩;王新宇;周鹏;吕婷婷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病理技术工作中从登记、编号、取材、固定、包理、制片等全过程中,每一个步骤注意点,及具体规范质量标准,执行规范化质量操作的良好工作习惯.建立质控组织是保证病理切片优良的有效手段,质控-人控-控人,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是根本.
作者:杨元发;李秀娟 刊期: 2008年第08期
近年来,由于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环境因素、工作压力以及医疗诊断水平的提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主要症状腰腿痛已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特别是青壮年.目前,临床上绝大部分病人采用非手术治疗.然而,由于一些病人对疾病知识的缺乏以及自我保健意识差等原因,使其治疗效果不理想.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靳晚玲;靳素兰 刊期: 2008年第08期
乳牙根尖周炎是儿童口腔科常见疾病之一,来自于牙髓的感染是乳牙根尖周炎的主要病原.由于乳牙的结构特点,牙髓感染多呈慢性,且易扩散至根尖周组织,临床常见患牙深龋,根分叉附近已形成脓肿、甚至瘘管,对于距离替换尚早的乳牙,拔除将影响后继恒牙的萌出.目前,通过根管治疗保存患牙仍是首选治疗方案,本研究自2005年至2006年,对100例乳牙慢性根尖炎的儿童采用Metapex糊剂及氧化锌碘仿糊剂作根管治疗,经过1 a临床跟踪观察,比较治疗效果.
作者:肖云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比较奥硝唑、替硝唑与甲硝唑三种硝基咪唑类根管糊剂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54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病牙数154例随机分为奥硝唑组48例,替硝唑组52例,甲硝唑组54例,分别采取充填三种硝基咪唑类根管糊剂的方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慢性根尖周炎的各项临床指标的变化,并观察根管充填后3d内出现的根充反应.以比较三者临床疗效及人体组织相容性.结果:三者之间两两比较其用药前后根尖周炎的各项临床疗效指标的改变,均具有显著差异.根充反应率:奥硝唑与替硝唑无差异,甲硝唑的根充反应率明显高于前2组.结论:三种硝基咪唑类根管糊剂治疗慢性根尖周炎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而替硝唑优于甲硝唑,奥硝唑又优于替硝唑,故奥硝唑的疗效显著,应为临床首选.且奥硝唑与替硝唑比甲硝唑更具有良好的人体组织相容性.
作者:孔令镇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阑尾病变的超声图像及血象变化对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运用变频超声对125例可疑阑尾炎进行的超声和血象检查,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超声与血象诊断阑尾炎的敏感性分别为92%和56%.结论:超声对大多数阑尾炎诊断阳性率明显优于血象检查,并对阑尾形态可直观显示.
作者:付焕秀;邓仕义 刊期: 2008年第08期
近几年随着饲养宠物犬和社会上流浪犬的不断增多,儿童缺乏防范意识,很容易被犬抓伤、咬伤,其被犬伤的发生率呈快速上升趋势.而正确的伤口处理和规范接种狂犬病疫苗是预防狂犬病的发生和流行的重要手段,其作用是促使机体产生足够的中和抗体.本文对2004年1月至2008年1月1500例犬咬伤儿童在我中心进行伤口处理及接种狂犬病疫苗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冯发翠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对官腔内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宫腔内异常回声的声像图特征,进行鉴别诊断,并与临床结果相对照.结果:宫腔内残留物25例;宫腔息肉9例;黏膜下肌瘤5例;子宫内膜癌2例;子宫内膜增生5例;葡萄胎2例.结论:经阴道超声诊断宫腔内病变是一种很好的诊断方法[1],它具有操作简便、准确率较高等优点.
作者:李玉玲;沙吾列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我院儿科病房2004年6月至2007年6月共收住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38例,对可疑患儿进行溶皿全套筛查,确诊新生儿溶血病46例.现分析如下.
作者:刘惠芳;袁志仁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本文探讨应用血液细胞分析仪测定,MCV<70FI时对血小板计数的准确性的影响,并与传统的手工计数法相比较.结果表明,30例MCV<70fl标本.两法血小板计数有显著差别,血液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结果偏高,P<0.05.可见,仪器计数时,对于MCV<70fl并且有血小板直方图异常标本,应注意手工法复核.
作者:刘克宇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对腐败坏死性口底蜂窝织炎病例的回顾性分析,总结该病特点,以提高其治愈率.方法:收集1982年至2007年经治的腐败坏死性口底蜂窝织炎的住院患者40例,分析其感染来源、细菌培养结果、全身症状及局部表现、体温、化验结果及其治疗方法.结果:本组40例34例痊愈,因并发症而救活无效6例死亡,病死率15%.结论:腐败坏死性口底蜂窝织炎全身症状严重,并发症多,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应早其积极治疗,根据患者情况选用敏感抗生素,主张联合、足量,加强支持治疗,纠正酸碱平衡紊乱,及时切开引流,处理原病灶等综合治疗,才能有效的控制病情,尽快治愈.
作者:王凤均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耻骨联合分离的临床特征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至2005年10年间我院10例孕产妇耻骨联合分离的临床表现,诊断、处理及预后.结果:经积极治疗、处理均恢复正常;结论:积极处理一般不会有后遗症.
作者:康孔枝;许会玲;张锦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为观察一种新型的u型阿片受体激动剂-瑞芬太尼的作用,以及评价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分别微量静脉泵注用于腹腔镜手术中麻醉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进行腹腔镜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R和F两组,F组为对照组,每组20例.麻醉快速诱导后,R组以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分别微量静脉泵入维持麻醉,F组以静吸复合维持麻醉,记录并比较两组病人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术毕苏醒拔管时间.同时记录并比较术中体动反应及心动过缓的发生情况,并观测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及肌僵现象的发生结果: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分别微量静脉泵注用于腹腔镜手术全麻,苏醒快,但可抑制心血管系统,出现心动过缓、血压降低,但可通过控制速率及剂量来控制.仍可发生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性.结论: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分别微量静脉泵注用于腹腔镜手术是可行的,且安全有效.
作者:鲁明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二维与彩色多谱勒超声结合诊断乳腺癌.方法:35例乳腺癌患者,先用二维超声明确肿块部位、大小、形态、边界、有无包膜及内部结构等一般情况,用Stauros的二维超声诊断乳腺疾病良恶性标准进行判定.然后用彩色多谱勒血流成像(CDFI)观察,记录血流分级,用频谱多谱勒测定病灶内多处血流并记录高的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峰值流速等参数.结果:35例乳腺癌患者33例符合乳腺癌声像图特点;所有患者均检出血流信号,且以Ⅱ级~Ⅲ级为主33例,且峰值流速>12 cm/s,阻力指数(RI)>0.7搏动指数(PI)1.2;两者结合可以提高诊断符合率.结论:二维与彩色多谱勒超声结合诊断乳腺癌准确、简便;综合分析和评价CDFl血流Adler分级、肿块内血流速度、PI、RI等指标,有助于进一步提高超声诊断乳腺癌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卓然 刊期: 2008年第08期
BC-3000血液分析仪是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全自动多参数血液分析仪.它能同时测定RBC(红细胞),Hb(血红蛋白),WBC(白细胞),PLT(血小板)等18项参数,并提供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体积分布直方图.经过近1年的使用认为BC-3000血分析仪不失为基层应用的优良仪器.
作者:苟兴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研究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诱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与同期172例溃疡及胃黏膜病变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既往史、出血前服药史、临床症状、幽门螺杆菌(Hp)感染、治疗及预后的情况.结果: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占上消化道出血的25.2%(58/230),多发生在服药后2周内,NSAIDs组年龄偏大、多有心脑血管病吏、出血前临床症状不明显、Hp感染可能加剧NSAIDs诱发胃肠黏膜损害,两组性别、消化道溃疡史、治疗及预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者易发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无腹痛性消化道出血是其临床表现的特点,应加强预防措施.
作者:岳蓉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调查我院抗生素应用情况,评价抗生素的合理性.方法:调查2007年全年全部住院患者使用抗生素的情况,分上半年(1月~6月)和下半年(7月~12月).对抗生素的使用率、联合应用、用药指征等进行对比性评价.结果:通过上下半年抗生素的调查对比,下半年抗生素的使用率明显降低,但抗生素的联用尚不够合理,无指征的使用率偏高.结论:我院要加强抗生素临床应用管理,尤其是加强用药指征和合理性方面的管理.
作者:董建军;卢向东;蔡丽萍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为了解近年来临床感染性病原菌的构成比及耐药性,我们对2002年1月至2006年6月,临床各科所采集胸腔积液、腹腔积液、胆汁、尿液、前列腺液等标本762份进行了培养与鉴定.以便为临床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抗生素的使用方面提供依据.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6年6月间,我院收检的各类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中分离细菌用常规方法进行,药敏试验按NCCLS1999年版推荐的KB方法进行操作与结果判断.结果:大肠埃希菌仍处于感染的首位共64株占29.8%、铜绿假单胞菌28株占11.3%、金黄色葡萄球菌24株占9.7%、表皮葡萄球菌26株占10.5%、链球菌18株占7.3%、念珠菌53株占21.4%,以上菌株均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结论:临床大量抗生素的使用已为机会致病菌感染创造了条件.应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医院感染,防止新的流行菌株产生.
作者:龙远萍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采用小针刀疗法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取得良好效果.结果:120例中,治愈90例,占81.7%.显效22例,占18.3%,总有效率100%.结论:腰三横突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腰痛病之一,一般治疗方法难以见效,也是难以治愈的疾病之一,而小针刀疗法对腰三横突综合征疗效卓著,立竿见影,且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薛君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纤维支气管镜对急性肺不张的治疗效果.方法:分析35例急性肺不张患者在局部表面麻醉下,用纤维支气管镜吸引阻塞支气管开口处的分泌物及痰栓、血凝块,并用生理盐水反复冲洗.结果:22例患者在24h内复张,11例在48 h内复张,2例在72h后复张.结论:纤维支气管镜吸引治疗急性肺不张的方法针对性强、安全、有效,并发症少.
作者:郑贤勇;林洪珊 刊期: 2008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