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MCV对血液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的影响

刘克宇

关键词:血液细胞, 分析, 血小板
摘要:本文探讨应用血液细胞分析仪测定,MCV<70FI时对血小板计数的准确性的影响,并与传统的手工计数法相比较.结果表明,30例MCV<70fl标本.两法血小板计数有显著差别,血液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结果偏高,P<0.05.可见,仪器计数时,对于MCV<70fl并且有血小板直方图异常标本,应注意手工法复核.
实用医技杂志相关文献
  • 脑卒中后继发癫痫12例临床与脑电图分析

    目的:研究急性脑血管病与癫痫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 a多来经头部CT或外院MRI检查证实的157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12例继发性癫痫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痫的发病率为7.64%(12/157),其中部分发作发展为全身强直阵孪发作(sGTCS)6例,单纯部分性发作(sps)3例,复杂部分发作(cps)2例,癫痫持续状态(SE)1例.2周内癫痫发作7例,占58.33%,均临时或短期用抗癫痫药.2周后癫痫发作5例,占41.67%,需长期服抗癫痫药.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是老年人继发癫痫的重要原因之一,脑出血和脑梗死后癫痫的发生率与病灶部位(皮质/皮质下)有明显的相关性(P<0.01);早期发作较易控制,晚期发作由于大多数有致痈灶存在,需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

    作者:李建锋;陆丽珍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三种硝基咪唑类根管糊剂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疗效比较

    目的:比较奥硝唑、替硝唑与甲硝唑三种硝基咪唑类根管糊剂治疗慢性根尖周炎的临床疗效.方法:154例慢性根尖周炎患者病牙数154例随机分为奥硝唑组48例,替硝唑组52例,甲硝唑组54例,分别采取充填三种硝基咪唑类根管糊剂的方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慢性根尖周炎的各项临床指标的变化,并观察根管充填后3d内出现的根充反应.以比较三者临床疗效及人体组织相容性.结果:三者之间两两比较其用药前后根尖周炎的各项临床疗效指标的改变,均具有显著差异.根充反应率:奥硝唑与替硝唑无差异,甲硝唑的根充反应率明显高于前2组.结论:三种硝基咪唑类根管糊剂治疗慢性根尖周炎均有良好的临床疗效,而替硝唑优于甲硝唑,奥硝唑又优于替硝唑,故奥硝唑的疗效显著,应为临床首选.且奥硝唑与替硝唑比甲硝唑更具有良好的人体组织相容性.

    作者:孔令镇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经胸超声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经胸引导下对48例室间隔缺损(VSD)患者进行封堵治疗,并对手术前后及术中资料进行详细分析.结果:48例患者均封堵治疗成功,成功率为100%.手术顺利,术中患者无不适.48例患者术前经TTE三测量VSD缺损大小为3mm~14.5 mm,术中造影测量稍大,但无统计学差异.术中即时监测48例患者封堵器的输送及释放.释放后47例患者室水平分流消失,1例存在少量分流.术后3 d~1 a复查TTE,1例存在少量分流的患者分流消失,48例患者封堵器位置固定良好,均未影响周围瓣膜运动,未出现新的瓣膜反流,也无溶血、心内膜炎、血栓等并发症.结论:TTE对VSD封堵术的术前病人筛选、术中引导及监测、术后随访治疗效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刘茹;厉志红;张毅刚;李德春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术后椎间盘炎的MRI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术后椎间盘炎(Postoperative Discitis,POD)的发病原因及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我院7例经病理和临床证实的术后腰椎间盘炎患者临床资料及MRI表现,7例病变均在腰椎,行矢状位和横断位SE序列T1WI、T2WI扫描,部分病例做了冠状位扫描;3例行Gd-DTPA增强扫描.结果:MRI表现包括:椎间隙变窄,髓核内低信号裂隙消失;相邻两个椎体终板侵蚀及终板下松质骨有小的脓肿;椎旁软组织肿胀;注射Gd-DTPA后椎间盘和椎旁软组织明显强化;结论:MRI对术后椎间盘炎的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及准确性,是术后椎间盘炎的首选诊断方法.

    作者:任岩;王新宇;周鹏;吕婷婷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复方樟柳碱颞侧皮下注射治疗挫伤性视神经病变的临床探讨

    挫伤性视神经病变是目前眼科门诊较为复杂、难治的一种眼病,我院眼科采用复方樟柳碱颞侧皮下注射治疗挫伤性视神经病变,效果显著,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周妍丽;吴京莉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超声与血象诊断阑尾炎的价值

    目的:探讨阑尾病变的超声图像及血象变化对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运用变频超声对125例可疑阑尾炎进行的超声和血象检查,并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结果:超声与血象诊断阑尾炎的敏感性分别为92%和56%.结论:超声对大多数阑尾炎诊断阳性率明显优于血象检查,并对阑尾形态可直观显示.

    作者:付焕秀;邓仕义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人本理论在设备维修人员中的应用

    通过对人本理论的剖析,针对后勤设备维修和保养管理的薄弱环节,分析在后勤设备维修和保养人员中应用人本理论的重要性;探讨在个人需要、激励、用人等方面如何更好地调动和发挥个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的为医院为一线服务.

    作者:孙来成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心肌梗死病人不同的口腔护理方法的比较

    目的:是针对心肌梗死的病人寻找一种病人更舒适的口腔护理方法.方法:将传统的口腔护理与新的口腔护理的方法在同一个心肌梗死的病人均做两次,然后进行观察及问卷调查.观察口臭,恶心情况及了解两种方法病人更愿意选择哪种.结果:新的口腔护理的方法口臭及恶心的发生均明显低于传统的方法,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新的口腔护理方法比传统方法病人更舒适,更适合心肌梗死的病人.

    作者:方淑玲;祝照云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胎儿脐带绕颈的B超诊断与分析

    目的:B超诊断胎儿脐带绕颈与分析.结论:脐带绕颈发生率很高,成为宫内窘迫的原因之一,应用B超后,采用正确方法,诊断率提高到90%以上,脐带绕颈现象是高度易变的,掌握超声时间检查,结合临床合理评价是重要的.讨论:脐带绕颈约占分娩人数的2%,脐带绕颈与脐带过长,胎动频率、胎位变化有关.缠绕松弛者对胎儿影响不大,缠绕过紧者可能影响胎儿供血,造成围生期胎儿缺氧,窒息或死亡.及早发现脐带绕颈,及时提醒产科医生对症处理,减少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降低围生儿死亡率.

    作者:何红斌;杨艳芬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经阴道超声对宫腔内病变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对官腔内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宫腔内异常回声的声像图特征,进行鉴别诊断,并与临床结果相对照.结果:宫腔内残留物25例;宫腔息肉9例;黏膜下肌瘤5例;子宫内膜癌2例;子宫内膜增生5例;葡萄胎2例.结论:经阴道超声诊断宫腔内病变是一种很好的诊断方法[1],它具有操作简便、准确率较高等优点.

    作者:李玉玲;沙吾列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MCV对血液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的影响

    本文探讨应用血液细胞分析仪测定,MCV<70FI时对血小板计数的准确性的影响,并与传统的手工计数法相比较.结果表明,30例MCV<70fl标本.两法血小板计数有显著差别,血液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结果偏高,P<0.05.可见,仪器计数时,对于MCV<70fl并且有血小板直方图异常标本,应注意手工法复核.

    作者:刘克宇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孕产妇耻骨联合分离10例分析

    目的:探讨耻骨联合分离的临床特征及处理.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至2005年10年间我院10例孕产妇耻骨联合分离的临床表现,诊断、处理及预后.结果:经积极治疗、处理均恢复正常;结论:积极处理一般不会有后遗症.

    作者:康孔枝;许会玲;张锦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BC-3000血液分析仪基层应用体会

    BC-3000血液分析仪是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全自动多参数血液分析仪.它能同时测定RBC(红细胞),Hb(血红蛋白),WBC(白细胞),PLT(血小板)等18项参数,并提供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体积分布直方图.经过近1年的使用认为BC-3000血分析仪不失为基层应用的优良仪器.

    作者:苟兴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非甾体抗炎药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临床分析

    目的:研究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诱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与同期172例溃疡及胃黏膜病变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既往史、出血前服药史、临床症状、幽门螺杆菌(Hp)感染、治疗及预后的情况.结果: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占上消化道出血的25.2%(58/230),多发生在服药后2周内,NSAIDs组年龄偏大、多有心脑血管病吏、出血前临床症状不明显、Hp感染可能加剧NSAIDs诱发胃肠黏膜损害,两组性别、消化道溃疡史、治疗及预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者易发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无腹痛性消化道出血是其临床表现的特点,应加强预防措施.

    作者:岳蓉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的护理体会

    近年来,由于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环境因素、工作压力以及医疗诊断水平的提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主要症状腰腿痛已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特别是青壮年.目前,临床上绝大部分病人采用非手术治疗.然而,由于一些病人对疾病知识的缺乏以及自我保健意识差等原因,使其治疗效果不理想.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靳晚玲;靳素兰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医务人员乙型肝炎病毒职业暴露后的预防分析

    目的:增强医务人员的自身防护意识,减少乙型肝炎职业性感染的发生.方法:调查12例医务人员职业性暴露HBV的途径,暴露后进行应急处理和临床医学观察6个月.结果:12例医务人员暴露后检测HBsAG1例阳性,11例阴性.结论:医务人员重视自身防护和暴露后预防,是降低职业性感染的有效方法.

    作者:石福荣;赵月凤;曹桂香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小针刀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临床观察

    目的:采用小针刀疗法治疗腰三横突综合征取得良好效果.结果:120例中,治愈90例,占81.7%.显效22例,占18.3%,总有效率100%.结论:腰三横突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腰痛病之一,一般治疗方法难以见效,也是难以治愈的疾病之一,而小针刀疗法对腰三横突综合征疗效卓著,立竿见影,且操作简单,费用低廉,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薛君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中枢性协调障碍患儿的疗效分析

    目的:现察超早期治疗中枢性协调障碍的疗效.方法:将98例(0岁~1岁)中枢协调障碍患儿,其中36例(0个月~4个月)患儿为超早期治疗组,32倒(4个月~1岁)患儿为时照组130倒不愿接受或拒绝综合康复治疗的患儿接收药物治疗为单一疗法组(对照组2),均做治疗前后做Gesell评估并做对比.结果:经治疗后超早期治疗组及对照组1患儿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异常姿势纠正和控制,各项发育正常化.单一疗法组(对照组2)患儿各项发育进展缓慢,超早期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及单一疗法组.结论: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有效干预和中枢性协调障碍进一步发展,同时可使惠儿各项发育趋向正常化.

    作者:郑爱华;黄义平;张振华;李飞燕;胡梦虹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临床标本中248株细菌的分离鉴定及对抗生素的耐药性分析

    目的:为了解近年来临床感染性病原菌的构成比及耐药性,我们对2002年1月至2006年6月,临床各科所采集胸腔积液、腹腔积液、胆汁、尿液、前列腺液等标本762份进行了培养与鉴定.以便为临床在疾病的诊断、治疗和抗生素的使用方面提供依据.方法:对2002年1月至2006年6月间,我院收检的各类临床微生物检验标本中分离细菌用常规方法进行,药敏试验按NCCLS1999年版推荐的KB方法进行操作与结果判断.结果:大肠埃希菌仍处于感染的首位共64株占29.8%、铜绿假单胞菌28株占11.3%、金黄色葡萄球菌24株占9.7%、表皮葡萄球菌26株占10.5%、链球菌18株占7.3%、念珠菌53株占21.4%,以上菌株均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结论:临床大量抗生素的使用已为机会致病菌感染创造了条件.应合理使用抗生素,控制医院感染,防止新的流行菌株产生.

    作者:龙远萍 刊期: 2008年第08期

  • 不典型关节损伤的影像学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不典型关节损伤的X线平片、CT及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关节损伤X线平片、CT及MRI影像学表现,评估三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意义及特点.结果:19例中17例X线平片和CT未见异常,2例X线平片可疑骨折而CT诊断隐匿性骨折,19例MRI均能显示骨挫伤的部位及范围,但未能显示骨折,部分病例显示韧带损伤及关节囊积液.结论:MRI能全面反映关节各组织结构的损伤情况,但不能明确区分骨挫伤与隐匿性骨折,CT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有独特作用,但不能显示骨挫伤,X线平片诊断价值有限.

    作者:邓红兵;成官迅 刊期: 2008年第08期

实用医技杂志

实用医技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