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福荣;赵月凤;曹桂香
目的:调查我院抗生素应用情况,评价抗生素的合理性.方法:调查2007年全年全部住院患者使用抗生素的情况,分上半年(1月~6月)和下半年(7月~12月).对抗生素的使用率、联合应用、用药指征等进行对比性评价.结果:通过上下半年抗生素的调查对比,下半年抗生素的使用率明显降低,但抗生素的联用尚不够合理,无指征的使用率偏高.结论:我院要加强抗生素临床应用管理,尤其是加强用药指征和合理性方面的管理.
作者:董建军;卢向东;蔡丽萍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妊娠妇女妊娠期贫血的类型,推断妊娠期贫血发生的原因.方法:研究对象系我院体检的围生期孕妇,共计4500例.采用CA-8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进行血细胞各参数检测.结果:正常细胞性贫血:RBC/HGB、MCH、MCV、MCHC和RDW正常.小细胞低血色素性贫血:HGB降低较RBC明显、MCV、MCH、MCHC降低,RDW增大.巨幼红细胞性贫血:RBC降低HGB明显,MCV、MCH增高,MCHC正常,RDW增大.结论:通过对中晚期孕妇的血液中MCV、MCH、MCHC和RDW的测定,可以初步判断妊娠期妇女贫血的类型.
作者:鲁力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现察超早期治疗中枢性协调障碍的疗效.方法:将98例(0岁~1岁)中枢协调障碍患儿,其中36例(0个月~4个月)患儿为超早期治疗组,32倒(4个月~1岁)患儿为时照组130倒不愿接受或拒绝综合康复治疗的患儿接收药物治疗为单一疗法组(对照组2),均做治疗前后做Gesell评估并做对比.结果:经治疗后超早期治疗组及对照组1患儿临床症状明显好转,异常姿势纠正和控制,各项发育正常化.单一疗法组(对照组2)患儿各项发育进展缓慢,超早期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及单一疗法组.结论:超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能有效干预和中枢性协调障碍进一步发展,同时可使惠儿各项发育趋向正常化.
作者:郑爱华;黄义平;张振华;李飞燕;胡梦虹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为观察一种新型的u型阿片受体激动剂-瑞芬太尼的作用,以及评价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分别微量静脉泵注用于腹腔镜手术中麻醉的可行性和临床效果.方法:选择择期进行腹腔镜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R和F两组,F组为对照组,每组20例.麻醉快速诱导后,R组以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分别微量静脉泵入维持麻醉,F组以静吸复合维持麻醉,记录并比较两组病人的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心率(HR),术毕苏醒拔管时间.同时记录并比较术中体动反应及心动过缓的发生情况,并观测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及肌僵现象的发生结果: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分别微量静脉泵注用于腹腔镜手术全麻,苏醒快,但可抑制心血管系统,出现心动过缓、血压降低,但可通过控制速率及剂量来控制.仍可发生不良反应,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性.结论:瑞芬太尼和丙泊酚分别微量静脉泵注用于腹腔镜手术是可行的,且安全有效.
作者:鲁明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我院共接诊并治愈自发性气胸235例,其中5例保守治愈;52例经胸腔穿刺治疗,其中50例治愈,2例穿刺后胸腔积气更多,改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愈;183例行胸腔闭式引流术治愈,其中3例病人术后仍有大量气体溢出.现将235例中5例出现治疗并发症的原因进行分析.
作者:潘龙毅;钟守平;张旬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研究非甾体抗炎药(NSAIDs)诱发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58例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与同期172例溃疡及胃黏膜病变致上消化道出血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年龄、既往史、出血前服药史、临床症状、幽门螺杆菌(Hp)感染、治疗及预后的情况.结果: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占上消化道出血的25.2%(58/230),多发生在服药后2周内,NSAIDs组年龄偏大、多有心脑血管病吏、出血前临床症状不明显、Hp感染可能加剧NSAIDs诱发胃肠黏膜损害,两组性别、消化道溃疡史、治疗及预后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老年患有心脑血管疾病者易发NSAIDs相关性上消化道出血,无腹痛性消化道出血是其临床表现的特点,应加强预防措施.
作者:岳蓉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黄芪、丹参对川崎病(简称KD)患儿血浆P-选择素的影响.方法:对40例KD患儿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常规治疗,B组除常规治疗外加用黄芪、丹参治疗,观察两组的疗效,同时用ELISA法分组测定血浆P-选择素的含量,并与正常儿童相比较.结果:治疗前A、B两组患儿血浆P-选择素含量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儿童,治疗后发现A、B两组血浆P选择素含量均较治疗前下降,但B组比A组下降更显著,并且它们之间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黄芪、丹参对川崎病患儿血浆P-选择素含量有明显调节作用,故二药联合应用对KD具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作者:易晓青;卫荣江;毛云英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术后椎间盘炎(Postoperative Discitis,POD)的发病原因及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我院7例经病理和临床证实的术后腰椎间盘炎患者临床资料及MRI表现,7例病变均在腰椎,行矢状位和横断位SE序列T1WI、T2WI扫描,部分病例做了冠状位扫描;3例行Gd-DTPA增强扫描.结果:MRI表现包括:椎间隙变窄,髓核内低信号裂隙消失;相邻两个椎体终板侵蚀及终板下松质骨有小的脓肿;椎旁软组织肿胀;注射Gd-DTPA后椎间盘和椎旁软组织明显强化;结论:MRI对术后椎间盘炎的诊断具有很高的敏感性及准确性,是术后椎间盘炎的首选诊断方法.
作者:任岩;王新宇;周鹏;吕婷婷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不典型关节损伤的X线平片、CT及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关节损伤X线平片、CT及MRI影像学表现,评估三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意义及特点.结果:19例中17例X线平片和CT未见异常,2例X线平片可疑骨折而CT诊断隐匿性骨折,19例MRI均能显示骨挫伤的部位及范围,但未能显示骨折,部分病例显示韧带损伤及关节囊积液.结论:MRI能全面反映关节各组织结构的损伤情况,但不能明确区分骨挫伤与隐匿性骨折,CT对隐匿性骨折的诊断有独特作用,但不能显示骨挫伤,X线平片诊断价值有限.
作者:邓红兵;成官迅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通过对腐败坏死性口底蜂窝织炎病例的回顾性分析,总结该病特点,以提高其治愈率.方法:收集1982年至2007年经治的腐败坏死性口底蜂窝织炎的住院患者40例,分析其感染来源、细菌培养结果、全身症状及局部表现、体温、化验结果及其治疗方法.结果:本组40例34例痊愈,因并发症而救活无效6例死亡,病死率15%.结论:腐败坏死性口底蜂窝织炎全身症状严重,并发症多,病情进展快,病死率高.应早其积极治疗,根据患者情况选用敏感抗生素,主张联合、足量,加强支持治疗,纠正酸碱平衡紊乱,及时切开引流,处理原病灶等综合治疗,才能有效的控制病情,尽快治愈.
作者:王凤均 刊期: 2008年第08期
产后出血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而宫缩乏力是导致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临床上常采用缩宫素和麦角新碱治疗,但这两种药物对部分患者无效或有禁忌证,其他处理有官腔填塞纱条、骼内动脉结扎甚至子宫切除.我院自1998年6月至2003年6月对收治的13例顽固性产后出血产妇,采用口服米索前列醇800μg,通过增强子宫收缩,治疗产后出血,经临床观察,效果良好.
作者:赵晋华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超声对官腔内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宫腔内异常回声的声像图特征,进行鉴别诊断,并与临床结果相对照.结果:宫腔内残留物25例;宫腔息肉9例;黏膜下肌瘤5例;子宫内膜癌2例;子宫内膜增生5例;葡萄胎2例.结论:经阴道超声诊断宫腔内病变是一种很好的诊断方法[1],它具有操作简便、准确率较高等优点.
作者:李玉玲;沙吾列 刊期: 2008年第08期
本文采用玻璃离子垫底,光固化树脂修复楔状缺损190例,220个患牙,随访观察,疗效满意.
作者:李日新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TTE)在室间隔缺损封堵术中的作用.方法:利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经胸引导下对48例室间隔缺损(VSD)患者进行封堵治疗,并对手术前后及术中资料进行详细分析.结果:48例患者均封堵治疗成功,成功率为100%.手术顺利,术中患者无不适.48例患者术前经TTE三测量VSD缺损大小为3mm~14.5 mm,术中造影测量稍大,但无统计学差异.术中即时监测48例患者封堵器的输送及释放.释放后47例患者室水平分流消失,1例存在少量分流.术后3 d~1 a复查TTE,1例存在少量分流的患者分流消失,48例患者封堵器位置固定良好,均未影响周围瓣膜运动,未出现新的瓣膜反流,也无溶血、心内膜炎、血栓等并发症.结论:TTE对VSD封堵术的术前病人筛选、术中引导及监测、术后随访治疗效果都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作者:刘茹;厉志红;张毅刚;李德春 刊期: 2008年第08期
近年来,由于饮食结构、生活方式、环境因素、工作压力以及医疗诊断水平的提高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呈逐年上升趋势,其主要症状腰腿痛已严重影响人们正常的生活和工作,特别是青壮年.目前,临床上绝大部分病人采用非手术治疗.然而,由于一些病人对疾病知识的缺乏以及自我保健意识差等原因,使其治疗效果不理想.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靳晚玲;靳素兰 刊期: 2008年第08期
通过对人本理论的剖析,针对后勤设备维修和保养管理的薄弱环节,分析在后勤设备维修和保养人员中应用人本理论的重要性;探讨在个人需要、激励、用人等方面如何更好地调动和发挥个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更好的为医院为一线服务.
作者:孙来成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研究急性脑血管病与癫痫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 a多来经头部CT或外院MRI检查证实的157例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中12例继发性癫痫的临床资料.结果:急性脑血管病继发癫痫的发病率为7.64%(12/157),其中部分发作发展为全身强直阵孪发作(sGTCS)6例,单纯部分性发作(sps)3例,复杂部分发作(cps)2例,癫痫持续状态(SE)1例.2周内癫痫发作7例,占58.33%,均临时或短期用抗癫痫药.2周后癫痫发作5例,占41.67%,需长期服抗癫痫药.结论:急性脑血管病是老年人继发癫痫的重要原因之一,脑出血和脑梗死后癫痫的发生率与病灶部位(皮质/皮质下)有明显的相关性(P<0.01);早期发作较易控制,晚期发作由于大多数有致痈灶存在,需长期服用抗癫痫药物.
作者:李建锋;陆丽珍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对临床难以触及的肿块的诊断价值.方法:应用高频超声常规对需要检查的乳腺进行扫查,记录临床未触及的肿块的位置、大小、数目等,并判断其性质.结果:共检查乳腺病人746例,在104例病人中检查出未触及的肿块130个,检出率13.9%,其中90例经手术或活检证实.结论:高频超声对临床难以触及的乳腺肿块有很高的诊断价值,可作为乳腺常规检查的重要检查方法.
作者:王军里;杨敏良 刊期: 2008年第08期
BC-3000血液分析仪是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全自动多参数血液分析仪.它能同时测定RBC(红细胞),Hb(血红蛋白),WBC(白细胞),PLT(血小板)等18项参数,并提供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体积分布直方图.经过近1年的使用认为BC-3000血分析仪不失为基层应用的优良仪器.
作者:苟兴平 刊期: 2008年第08期
目的:是针对心肌梗死的病人寻找一种病人更舒适的口腔护理方法.方法:将传统的口腔护理与新的口腔护理的方法在同一个心肌梗死的病人均做两次,然后进行观察及问卷调查.观察口臭,恶心情况及了解两种方法病人更愿意选择哪种.结果:新的口腔护理的方法口臭及恶心的发生均明显低于传统的方法,两组比较有差异(P<0.05).结论:新的口腔护理方法比传统方法病人更舒适,更适合心肌梗死的病人.
作者:方淑玲;祝照云 刊期: 2008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