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蔚明
胃病老王的朋友老卜得了严重的胃病,许多好吃的东西都不能吃了.老王听说后一再告诫自己与家人:“以后要注意了,不要吃太多油腻的食物,不要吃太多生冷的食物,不要喝太多酒,不要暴饮暴食,不要到时不食……”家里人都说他说得对.老王的另一位朋友听说老卜得了胃病后反而大吃大喝起来,他告诉老王说:“人家老卜什么好东西都吃过了,得胃病也值;我呢,一辈子省吃俭用的,万一也得了胃病,岂不亏杀!趁着没患大病,赶紧吃喝吧.”
作者:王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杭州夏衍中学、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实验学校等多所学校的食堂,几乎都有一份菜单“潜规则”(烧菜注意事项),大致可以总结成以下三条:学校食堂很少烧鱼.要吃鱼,只吃鱼排、鱼丸.学校食堂不烧鱼,是担心很多孩子不会剔鱼刺.考虑到孩子的营养,会选择一些鱼肉制品来替代.学校食堂禁用豆角.豆角加工不当,毒素没完全破坏,进入人体易诱发食物中毒.所以食堂很少采购豇豆、四季豆等豆类.
作者:徐欣;毛建和;徐莉;梁建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现在出去旅游,很多人还是按照老习惯带很多现金.这现金花着安心,拿着可就不那么省心了.那次我参团去武夷山旅游,二十多个人都是第一次见面,谁也不认识谁.我们在机场集合,凑齐了一起出发.随团导游和大家说好了,安检后大家在登机口集合.导游进来得比较晚,她反复查了几遍,确定差一个人.有个小伙子说,刚才排在他前边的中年男人被安检人员拦住了.
作者:糯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自暴自弃1970年8月,就在我喜滋滋地筹办婚事的时候,未婚妻王燕突然辞掉工作,跟另外一个男人结婚了.后来我才知道,王燕家里有一个因患小儿麻痹症留下残疾的弟弟,一直没能找到工作.一个有实权的男人看上容貌出众的王燕,一定要娶她为妻,并承诺给王燕调换一个好单位,她弟弟工作的问题也可解决.王燕的父母逼迫王燕接受了这门婚事.
作者:张涌泉;马朝虎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一次,在澳大利亚旅游,大巴上,我和一位名叫霍尹德的老人攀谈,他饶有兴趣地向我们讲他的“家史”.从他的俄国祖父、波兰祖母说起,到他在英国出生的父母亲是如何来澳创业的;他美丽善良的爱妻是如何因脑瘤不幸去世的;如今他孤身一人生活,有个不小的牧场,虽然70岁了,还经常游泳、打网球,身体很健康.我姐夫尽力把他说的这些话翻译给我听.
作者:王淼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家住南菜园的伦志清今年64岁.在他的家里,废弃的油桶撑起了他的三项节水小发明.很多人为自己家有高档家电自豪,伦志清说,他家里的三个节水装置,是他引以为傲的“家电”.在伦志清家的厨房,洗菜池旁,一个油桶像漏斗一样倒悬在墙上,上面开口处放了层纱窗布,网眼用来隔菜叶.下头和塑料管相连,洗菜水可以引向卫生间的马桶水箱.为控制流水并储水,伦志清在水管上安了个阀门.“这个方法简单,洗完菜一抬胳膊顺手就把水倒了,不用来回端.我每天节约一桶水,一个月就节约30桶水.”
作者:李玉琴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父亲定计我的家乡在巴彦淖尔市乌拉特草原南端的黄河岸边,我小的时候,我们那里三天两头遭水灾.家乡的人们一般不把它叫遭水灾,而叫大水出岸.黄河水暴涨时,溢出岸来,把岸边的庄稼全部淹没.为了活命,人们便开始逃荒.逃荒的地方,一般是在余太地区.据说,余太是宋朝杨门女将余太君安营扎寨抗辽的地方,后人将“君”字省去,简称为余太.它位于乌拉山的北面,那里大部分是靠天吃饭的旱地,黄河水根本上不去.家乡人把逃荒也称作跑余太,所以流传着一段顺口溜:“有奈出自无奈,瓜皮腌成咸菜.大水来得飞快,赤脚跑到佘太.”
作者:杨治国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差不多十年前,我因小便不畅在西班牙就医,确诊为良性前列腺增生.医生劝慰说,这是老年人常见病,每天服药一颗,每年定时复查,可以控制病情.近一次复查,医生问我要不要手术治疗.我似懂非懂,回答不得要领,医生便写下了这样的诊断:可以激光手术治疗.由于不是急病,手术的时间安排在一个多月以后.
作者:一圭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我从上海复旦大学毕业之后,成为北京电影制片厂文学部年轻的编辑.10年“文革”在我的同代人中遗留下了一大批老姑娘,每几个家庭中便有一个.同事中热心的师长们和阿姨们,都觉得把我“推荐”给某一位老姑娘就是一件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四年中,我难却大家的好意,见过两三个姑娘,没“进行”恋也没“进行”爱.那时我正写一部儿童电影剧本,文学部党支部副书记又为我“推荐”一位.我说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待我写完了剧本再考虑.
作者:梁晓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1988年老伴突发脑梗,落下了严重的后遗症.我平日当惯了“甩手掌柜”,从此家里家外一肩挑,刚开始焦头烂额,像热锅上的蚂蚁团团转.幸好我是一个知识分子,不仅有能力不折不扣地执行医嘱,还能做得更到位.对老伴病情,我了如指掌.老伴病况复杂,每天服用的药物多达12种,用法用量更是头绪繁多,口服药有日服三次、二次、一次,有的药在晚上加服一次,还分饭前服、饭后服、用餐时服,胰岛素早、晚各注射一次.这是个复杂工程,我成为主控工程师.老伴每天每种药剂量、服药时间、理疗次数、病情变化、近一周的血糖和血压,我都记录成健康日记,供大夫参考.
作者:董宗义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我怀孕初期胃口不好,所幸家有老妈,施出一招,让食欲恹恹的我胃口大开.这妙方其实很家常,据妈妈说已经传了四代.早在上世纪20年代,奶奶的母亲怀孕时,那时候填饱肚子实属不易,对于孕妇是没有什么特殊优待的.为了尽可能让妻子吃得好一点,奶奶的父亲把干地瓜秧切碎,用石磨把黄豆磨碎,两样食材一起翻炒,吃起来居然很香.奶奶的母亲就是用这样的方法补充了蛋白质,养育了六个儿女.
作者:李晓楠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诗意套餐我有一个创业灵感:开一家菜馆——西游记素菜馆,复现《西游记》里的菜式,有明之古风,更有民间的诗意.《西游记》里的素食,大致有两类:一类是豪华精致型的,一般是皇室或者有钱百姓招待取经团的,也包括资产丰厚的妖精的款待,这一类都是“吃一看十的珍馐”;另一类,是质朴原始型,一般是山间猎户、乡野村民的招待,它们都很简单朴素,但是胜在原汁原味,风味独特.
作者:陈思呈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再没有比父亲更不会做人的人了,他甚至连一些常用的寒暄絮语都没有掌握.比如,他与一位多年不见的老战友见面时,那叔叔说:“你一点没老.”他则回答道:“你的头发怎么都没了?”弄得十分扫兴.见面的套话没有掌握,告别的套话也没有.有他不喜欢的、不识趣的客人来访,他竟会在人刚转身跨出门槛时,就朝人背后扔去一只玻璃杯.
作者:王安忆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我退休之前,就有熟人预约,让我帮助去办学校、办刊物之类,并特地告诉我,若到广东当个私立学校校长,保证待遇优厚,还可携家带口.如果应约而去,是为了增加收入吗?再多的钱,好像也不能让我舍弃退休后的那份自由.是因为不甘寂寞,想发挥自己的余热?是的,我有这种需要,而且身体条件也允许.可是,20年教育上的急剧变化,凭我多年前在北京女一中那点办学能耐,显然招架不住.办刊物更是这样,经验本就不多,脑筋又跟不上,肯定应付不了当今媒体资讯的要求.所以,我婉言谢绝了这些邀约.
作者:胡筠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有钱难买货女儿出生在“四人帮”肆虐的年代,那时大喇叭里整日叫嚷着“到处莺歌燕舞”,实际是百姓“肚子饿得打鼓”.孩子因月份不足,到了半岁还是又瘦又小,连哭声都像只睁不开眼睛的小猫的呻吟.我母亲第一次来看孙女,便掉了泪.她对我说:“这孩子再不增加营养,怕很难养成人呢!”
作者:高炯浩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以水扫街刚到巴黎时,我发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市区里很少能见到环卫工人的身影.默默无闻地执行城市清洁任务的是水:街道高处的出水口,流出缓缓溪流,把沿途的杂物收集起来,传递到低洼处的入水口,进入巴黎的下水道.
作者:李海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一位俄罗斯主妇在清晨匆匆忙忙地奔往食品店,慌里慌张地排上买香肠的队伍.终于轮到她时,第一步是接过售货员开的小票,紧接着去收银台排队付款,再拿着付款收据转回香肠柜台重新排队领香肠.所有人都必须像她这样排上三次队,才能买到一点点香肠.下面她又将为其他生活用品去重复同样的排队程序.
作者:郭莹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赵二是个光棍,又懒又馋不说,还嗜酒如命,平时谁家有个红白喜事,他都会去蹭酒喝.这天村里的刘家嫁女,此时已经开席.赵二进门后,冲着新郎新娘这一桌就抱拳贺喜:“恭喜!恭喜!真是郎才女貌,天作之合!”新郎新娘乐得眉开眼笑,主家老刘也乐得合不拢嘴,满意地说:“来,坐下喝二两吧.”
作者:李少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在挪威生活的日子里,我天天要进行晨练.一天早上,蒙蒙晨曦中,始终有一条黑背白肚的哈士奇,在我前面不疾不徐地走着.走了一会儿,远远地看见它突然在路边严肃地蹲下.和我们一样,挪威所有的主干道和支路交通,都由自动灯控制着.那狗蹲着,起初我不明白它是什么意思,它在等谁呢?是等它旧日的主人,还是等它昨晚的伙伴?我这么想着,一看左右没车,便悠然自得地直闯红灯过去.
作者:胡展奋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二娘卤味”,既不是商标,也不是店招,是侄女吃了她二伯母、我妻烹制的卤味后的赞誉.妻是安徽人,皖北地区的家庭主妇几乎人人都会做卤味.皖北人善做卤味,与当地农耕民俗分不开.百姓一年到头看重的是“过大年”,过大年便要“喝春酒”,也就是春节期间相互办席邀客.过去春节里办席又不能随时买到新鲜荤腥,还没有冰箱可储存,做卤味就成了解决办席菜肴的好办法.进入腊月,家家户户开始腌菜(荤菜).
作者:姚志康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