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胜益
我怀孕初期胃口不好,所幸家有老妈,施出一招,让食欲恹恹的我胃口大开.这妙方其实很家常,据妈妈说已经传了四代.早在上世纪20年代,奶奶的母亲怀孕时,那时候填饱肚子实属不易,对于孕妇是没有什么特殊优待的.为了尽可能让妻子吃得好一点,奶奶的父亲把干地瓜秧切碎,用石磨把黄豆磨碎,两样食材一起翻炒,吃起来居然很香.奶奶的母亲就是用这样的方法补充了蛋白质,养育了六个儿女.
作者:李晓楠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岳父80岁生日时,我和妻子别出心裁地帮他老人家在家里搞了个“个人情趣展”,博得前来祝寿的亲朋好友们的一致称赞.在“展室”的墙壁上和桌面上,按次序排列着“前言”“学生时代”“军旅生涯”“地方工作”“离休以后”“结束语”等内容.其中有岳父上初中时的听讲证和成绩通知书,有参军后的兵役证、立功证书、勋章、入党通知、战场照,有转业后的任职书、工作照,有离休后上老年大学的学员照、毕业照、通讯录,有外出旅游的风景照和在报纸上发表的一些游记、回忆录……这些展品,对外人来说也许一分钱不值,但对于岳父以及我们全家来说是珍品.每一个展品,都有岳父的一段故事.
作者:王大庆 刊期: 2014年第12期
胃病老王的朋友老卜得了严重的胃病,许多好吃的东西都不能吃了.老王听说后一再告诫自己与家人:“以后要注意了,不要吃太多油腻的食物,不要吃太多生冷的食物,不要喝太多酒,不要暴饮暴食,不要到时不食……”家里人都说他说得对.老王的另一位朋友听说老卜得了胃病后反而大吃大喝起来,他告诉老王说:“人家老卜什么好东西都吃过了,得胃病也值;我呢,一辈子省吃俭用的,万一也得了胃病,岂不亏杀!趁着没患大病,赶紧吃喝吧.”
作者:王蒙 刊期: 2014年第12期
1985年8月下旬,高考放榜,我收到了人民大学哲学系的录取通知书.还未到开学时间,我自然还得帮着家里干活.一天,我一早便把背心搭在荷叶上,光着背,赤着脚,穿着大裤衩(彼时乡下夏日没条件讲究,大裤衩既外穿,也是内裤),在村后自家的藕地里摸藕.摸藕有技术,什么样的叶子下面才长藕,一般人是不知道的,但于我而言,一看就知该从何入手.摸藕大的问题是,时间长了,手指生疼,而且污泥浸染指甲后,指甲颜色会黑很久,怎么打肥皂都洗不掉,多少天后才能恢复本色.
作者:朱学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河南省中医院张靖敏教授今年67岁.她有一个很特殊的养生小窍门,就是喝小麦苗汁.前年一个偶然的机会,她从一个老病号那里得知,国外流行一种绿色保健方法,用麦苗榨汁喝,能够提高免疫力,对养胃也很有帮助.她查阅了一些资料,了解到小麦苗中的叶绿素与血红蛋白结构相似,可以促进血液循环、消化以及排出身体中的毒素,还含有人体必需的多种氨基酸,能增强免疫力.
作者:廉万营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母亲的萝卜炖肉有个点睛之笔——加陈皮.如果没有,也可以用新鲜的橘皮,炖好肉,把橘皮捞出不吃,但肉的味道已经因它而得以升华.我记得小时候吃橘子的时候,母亲会有意地把皮留起来,放在窗台上晒,留着用.炖肉这道美味中,离不开老姜、陈皮和干花椒,这“三剑客”分别具有去腥、除腻、增香的本领.有时候也会放几个干辣椒,目的不是增加辣味,还是去腥增香.
作者:二毛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我从上海复旦大学毕业之后,成为北京电影制片厂文学部年轻的编辑.10年“文革”在我的同代人中遗留下了一大批老姑娘,每几个家庭中便有一个.同事中热心的师长们和阿姨们,都觉得把我“推荐”给某一位老姑娘就是一件义不容辞的历史责任.四年中,我难却大家的好意,见过两三个姑娘,没“进行”恋也没“进行”爱.那时我正写一部儿童电影剧本,文学部党支部副书记又为我“推荐”一位.我说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待我写完了剧本再考虑.
作者:梁晓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医院开例会,负责120急救派车的老刘,受到院长的点名批评:“你们这帮人是干什么吃的?医院养你们这么多人,难道就是为了让你们天天开着急救车闲逛?一个个到底会不会开车啊?”也难怪院长发火,上个星期,急救中心一共接到五个急救电话,急救车也都出动了,却都无功而返.原因都一样,动作太慢,等赶到现场,其他医院的急救车早就捷足先登.
作者:赵翠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现在出去旅游,很多人还是按照老习惯带很多现金.这现金花着安心,拿着可就不那么省心了.那次我参团去武夷山旅游,二十多个人都是第一次见面,谁也不认识谁.我们在机场集合,凑齐了一起出发.随团导游和大家说好了,安检后大家在登机口集合.导游进来得比较晚,她反复查了几遍,确定差一个人.有个小伙子说,刚才排在他前边的中年男人被安检人员拦住了.
作者:糯米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一年前,刘女士右侧上下牙齿都做了根管治疗以及牙冠修复,这基本上是常规套路.刘女士以为,这对牙齿经过如此复杂、精细的治疗后,应该就此万事大吉了,也就没有留意装上假牙冠后的略微不适,因为她是个“不麻烦”的病人,自认为像穿新鞋一样,适应一下就好了.可她不懂,这种不适是两个人工假牙冠由于手工制作导致的误差,使得这对牙齿略高于口腔里的其他牙齿.
作者:王金东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安宁被扰乱在坐落于越南高地上的彻悟寺院里,我遇到20岁的她.正是越法战争期间,很多人处于垂死的边缘.我的一位师兄刚刚遇难.当我踏着台阶回寺院的时候,我看到一位比丘尼独自站在那儿,凝望着附近的山峰.看到她那样静静地站在那儿,我感到仿佛有一股清凉的风拂过我的面颊.那并不是我们第一次相遇.如果她不是出家人,我也不会爱上她.她身上有一种巨大的安详,是其他人所没有的,那是由虔诚的修行而产生的.
作者:一行禅师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小物件挽留岁月我有一座自己的博物馆,这座博物馆就在家里,收藏着反映我个人成长史的实物.从小学起,我就特别喜欢作文课,也爱看课外书籍,爱逛旧书店.至今我仍珍存着杨朔的散文集《荔枝蜜》等数十本书籍和《三国演义》等一批小人书.五年级时代表学校参加区少年宫作文比赛,我的作文《赞美祖国》获得一等奖.初一时,皖南事变幸存者秦丰应邀到学校作报告,语文老师以此为题布置作文,我的《秦丰革命回忆录》备受好评,老师将这篇作文油印了300份发给年级组六个班级同学阅读.我的作文常被语文老师拿到课堂上朗读、分析,这些文章的原稿和老师的圈点,我都珍藏着.
作者:张富生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前不久,当我把一摞父亲的新著《烽火年轮》抱回村时,全村都轰动了.乡亲们纷纷来我家索书,异口同声地夸赞我“有眼力”“做了件有意义的事”.一号工程我的父母均已年近八旬.二老一生坎坷,阅人无数,历事无数,积累了丰富的生活经验和人生感悟.这些“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份无价瑰宝,极具“收藏价值”和“传承价值”.面对岁月侵蚀的二老,如何“抢先抓早”,在二老有生之年,将其一生积累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抢救出来,形成文字,流传社会,成为我家的“一号工程”.
作者:刘泳晔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作为温岭义工队中年长的老人,88岁的吴德志和一群戴着红帽子的年轻人一起做起义工.义工队员们很羡慕:“他心态好,和一帮年轻人也聊得来.”吴德志说,和年轻人交流多了,感觉自己一下子年轻了许多,“年龄不重要,心态年轻就好”.今年3月份,得知城南江湾有一户人家特别困难.第二天,吴德志和义工们一起走进这家困难户.吴德志送去自己省吃俭用的3000元,临走时,还把自己的电话号码留下.
作者:韩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有个落第的王秀才,科举不中,就想弃文从商.他听说田记米铺的田老板是生意场上的一把好手,便乔装成乞丐来到米铺前,想来学学人家做买卖的能耐.这时,一个人进米铺,开口就道:“田掌柜,你这秤是不是有问题啊!”田掌柜迎上前来:“苗大哥,勿要多言,你我本是一家嘛!”王秀才心里好笑,定是他在秤上做了手脚,倒要看他如何应对.只听田掌柜道:“苗大哥,除去田头草,你我是一家,来,这些钱你拿着,回去买只鸡补补身体.”那姓苗的千恩万谢地出来了.
作者:焕贞 刊期: 2014年第12期
市面上的健身器材五花八门,但买回家后往往就搁置一旁,既浪费钱又占地.而我,健身只要一条毛巾就能轻松搞定.日本知名美容护理专家和田清香发明了“干毛巾锻炼法”,用干毛巾来揉搓皮肤.这套锻炼法简便易行.准备一块一米见方的软毛巾,用其揉搓身体即可,力度自行掌握,以表皮泛红、不疼为宜.中老年人由于皮肤耐刺激度较弱,也可以隔着薄衫揉搓,效果一样.
作者:姚力杰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12期
李老头想念很久没回家的儿子儿媳和孙子,一宿没睡好.没睡好,心情不好,他就怨老伴的鼾声太大.老伴说:“你还有脸说,我正与儿子一家团聚哩,可你一个翻身一个翻身,像烙饼一样,把我的好梦搅了.”李老头说:“老婆子,你的鼾声像打雷,我能人睡么?”老伴辩解:“过去你咋睡得着?你的鼾声像猪,我咋就睡得着?你这是嫌弃我哩,那你就找个年轻的去!”
作者:张书利 刊期: 2014年第12期
皇帝跑堂对对儿有一年,乾隆到东北祭祖.一进盛京(今辽宁省沈阳市),他就听说城北兴隆店有个饭馆叫“千家店”,店里有个小跑堂的,十七八岁,特别能对对儿(对联).他原知道东北有一个王尔烈,是个才子,如今又出来个小跑堂的,倒要会会!乾隆就穿着便衣,单身来到了千家店.一个跑堂的小孩儿过来问:“您老吃点儿什么?”乾隆就随便要了点儿酒菜,喝上酒了.
作者:谭振山 刊期: 2014年第12期
买鱼头别劈开花鲢胖头端的是美味啊.有的饭店把巨胖的鱼头放在大堂显眼处招摇,样品剁椒鱼头红灿灿的十分绚烂.如果去的是黔、湘、川式饭店,剁椒鱼头不辣出你的眼泪来,不会放你出门.我们家常吃,还是鱼头汤比较实惠.我家有个大烧锅是专门烧鱼头的,买三斤的大鱼头放进去刚刚舒坦.鱼头一定要看着活杀,囫囵着提回来.星期天早上我买菜,一个大老爷们儿和我抢一个很漂亮的大鱼头,我慢了半拍未得手.
作者:孔明珠 刊期: 2014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