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勇;陆奕;张磊;肖洁;岳孟源;王薇
目的:研究缺氧条件下金雀异黄素(genistein,Gen)对培养人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 cell,RPE)的生长影响,探讨缺氧时Gen对人RPE细胞生长的作用机制.方法:以不缺氧为对照,建立人RPE细胞的缺氧模型,分别以Gen 0、50、100、200 μmol/L(组)的药物浓度作用细胞;用甲基噻唑基四唑(methyhhiazolyrhetrazolium,MTT)测定法测定24 h细胞活力(以吸光度A值表示);用RT-PCR(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细胞内Ras mRNA表达;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技术(ELISA)检测硝基酪氨酸(3-Nitrotyrosine,3-NT)的产量;用黄嘌呤氧化酶法测定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活力.结果:与对照组比,缺氧条件下,随着Gen浓度增高,24 h 3-NT的生成量均增加(P<0.05),SOD代偿性增高(P<0.05);与Gen 0组比较,Gen 50、100、200组Ras基因相应表达升高.Gen在100、200μmol浓度时,24 h细胞MTT检测较Gen 0A值显著升高(P<0.05),表明Gen的作用下,缺氧RPE细胞出现增殖现象.结论:Gen增强了缺氧24h的RPE细胞内的氧化应激水平,Ras基因mRNA表达增高,细胞增殖,可能同导致3-NT生成增多的自由基有关.
作者:张震;袁志兰;戈应滨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起源于原始粒细胞和原始单核细胞的急性白血病(acute leukemia,AL),其临床表现和预后的具有很大的差别.研究利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分析粒细胞来源和单核细胞来源的AL细胞差异蛋白质表达谱以了解二者差异的分子基础.方法:利用二维凝胶电泳将来源于20例粒细胞AL和10例单核细胞AL患者细胞的蛋白质进行分离,对二者的差异蛋白利用MALDI-TOF-MS生物质谱和电喷雾质谱(ESI-MS/MS)进行鉴定分析.结果:发现了一组粒细胞白血病和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的差异表达蛋白质,其中,膜磷脂A2在单核细胞白血病细胞中较粒细胞白血病细胞高表达,而上皮型脂肪酸结合蛋白在粒细胞白血病细胞中高表达.结论:为分析粒细胞AL和单核细胞AL细胞生物学差异的分子特征奠定了基础.
作者:崔久嵬;王冠军;李薇;王杰;张学敏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运用介入插管技术,经犬肾动脉快速注射含人肝细胞生长因子(HGF)重组基因的质粒(pCMV-HGF).检测不同时间犬肾脏组织中外源性人HGF蛋白的水平,了解外源性HGF基因在犬肾脏组织内的表达情况.方法:健康成年犬6只,在麻醉和无菌条件下均经左肾动脉介入插管.其中4只注射pCMV-HGF质粒,1只注射空质粒(pcDNA3)对照,1只为注射等渗盐水空白对照.注射后不同时间留取犬静脉血以及部分肾组织,采用ELISA方法,分别检测血清及肾组织中人HGF蛋白的水平.结果:①该实验建立的检测人重组HGF的ELISA敏感性高(15~1 000 ng/mi),重复性强;②接受3种不同处理的犬静脉血中均未检测到人重组HGF蛋白的存在;③注射pCMV-HGF质粒的犬肾组织中能够检测到人重组HGF蛋白的存在.72 h肾组织中HGF的水平范围在27~667 ng/mg蛋白之间.注射空质粒和等渗盐水的犬(即2号和5号犬)肾组织则无表达.结论:运用介入插管技术,经犬肾动脉快速注射pCMV-HGF可以在肾脏内产生基因高转染表达.
作者:黄强;冯耀良;杨俊伟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首创了一种可以同时取供体的双肾作供肾的大鼠肾移植模型.方法:以近交系Brown-Norway大鼠和近交系Lewis大鼠作为供、受体,取供体的双肾作为供肾,借助静脉支架管,行供体的静脉与受体肾静脉的端端吻合,肾动脉与腹主动脉行端侧吻合.结果:手术均于60 min内完成.所有的受体均存活超过7天,围手术期死亡数为0.结论:首创双侧供肾大鼠肾移植模型是一种节省、可靠、实用的大鼠肾移植模型.
作者:冯宁翰;钱立新;华立新;郑峻松;宋宁宏;眭元庚;张炜;吴宏飞 刊期: 2005年第08期
冠状动脉搭桥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CABG)已有四十多年的历史,近年来逐步开展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搭桥术(off 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OPCABG)在搭桥用的血管材料中大隐静脉仍是常用的.
作者:冯建萍;蒋益芬;陈婕;徐晔;王沁;韩晓丹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中药粉防已碱对高脂饮食兔主动脉壁血管细胞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ACAT)表达的影响.方法:将18只雄性日本大耳白兔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普通饲料,C组)、高脂模型组(高脂饲料,CH组)和粉防已碱组(高脂饲料+Tet,Tet组).喂养12周后处死动物,从主动脉根部连续切片,常规HE染色,计算机图像扫描,分析主动脉内膜和管壁厚皮;血管壁脂质苏丹Ⅳ染色;Westem blot方法测定主动脉壁血管细胞酰基辅酶A:胆固醇酰基转移酶表达.结果:CH组粥样斑块面积,内膜和血管壁厚度显著高于Tet组(P<0.01),而C和Tet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ACAT蛋白含量各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Tet具有抑制血管壁脂质沉积的作用,但不影响ACAT酶蛋白的表达.
作者:王毅;孙宝贵;温沁竹;汪芳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研究长期缺氧对体外培养的人ARPE-19细胞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诱导作用,以及金雀异黄素(genistein,Gen)对其表达的影响初步研究.方法:使用半定量RT-PCR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ARPE-19细胞中VEGFmRNA和蛋白的表达,分析不同浓度Gen以及PD98059、Tyrphostin A25对ARPE-19细胞缺氧24 h诱导的VEGF表达的影响.结果:①正常对照组有少量VEGF表达,缺氧24 h可明显提高ARPE-19细胞VEGFmRNA和蛋白的表达,分别为9.566±1.528和2.636±0.499倍;②Gen可明显抑制缺氧诱导ARPE-19细胞中VEGF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③PD98059、Tyrphostin A25也可抑制低氧诱导的VEGF的产生,但抑制作用没有Gen(200μmol/L组)明显.结论:Gen可抑制长期缺氧诱导的ARPE-19细胞VEGF表达,并可能是通过抑制p42/p44MAPK途径和HIF-1途径共同抑制VEGF的产生,提示Gen对视网膜新生血管的形成具有预防和潜在的临床治疗价值.
作者:周青;袁志兰;戈应滨;王斌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研究脱氧胆酸对人胆管癌细胞凋亡和增殖的影响;以及该影响的细胞内信号转导途径.方法:用四甲基偶氮唑蓝[3-(4,5-dimethylthiazole-2 y1)-2,5-diphenylte-trazolium bromid,MTF法]比色法和流式细胞仪技术(flow cytometry)检测脱氧胆酸对QBC93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用荧光素酶报道基因技术检测在脱氧胆酸作用前后核转录因子(nuclearfactor kappaB,NF-κB)活性的改变.再将NF-κB的天然抑制因子IκB转染人胆管癌细胞系QBC939,观察用IκB抑制NF-κB后肿瘤细胞的增殖和凋亡的情况.结果:脱氧胆酸能抑制胆管癌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这一抑制作用的机制是通过抑制NF-κB实现的,用NF-κB的抑制因子IκB作用于QBC939细胞,所起的作用与脱氧胆酸相似.结论:脱氧胆酸能通过抑制NF-κB的活性,抑制QBC939细胞的增殖,并促进其凋亡.
作者:朱淼;赵翰林;孙玉洁;韩晓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entricular septal defect,VSD)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黏附分子-l(soluble interceUular adhesion molecule-1,sICAM-1)、可溶性P选择素(soluble P-selectin,sP-selectin,sPs)、肌钙蛋白I(troponin I,cTnI)在介入治疗前后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USA)检测34例VSD患者血清中sICAM-1、sPs、cTnI在介入封堵治疗术前后的浓度变化.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即刻sICAM-1、sPs显著升高,三者在术后24、48 h下降,其中48 h达低水平(与术前相比),术后72 h显著升高(与术前相比).但所有cTnI值均在正常范围.结论:介入治疗VSD可以激活sICAM-1、sPs的表达,但未造成明显的心肌损伤.
作者:邓军;孔祥清;杨荣;盛燕辉;钱玲梅;周蕾;杨振文;孙伟;曹克将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评价国产坎地沙坦治疗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4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入坎地沙坦酯组(24例)和芦沙坦组(24例),剂量分别为每日8~16 mg和50~100mg,疗程8周.结果:坎地沙坦酯组降低血压的显效率为58.3%,总有效率为91.7%;芦沙坦组的显效率为79.2%,总有效率也为91.7%,两组疗效无显著差异.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均为8.3%.结论:国产坎地沙坦酯片治疗高血压与进口药物芦沙坦同样有效、安全.
作者:陈晓东;张晓芙;钱卫冲;吴翔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体外培养骨髓基质细胞来源的成骨细胞中OPGmRNA/RANKL 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小鼠骨髓基质细胞在成骨条件培养基中传代培养,加入不同浓度的阿托伐他汀.通过半定量RT-PCR的方法,比较不同浓度药物影响下OPG mRNA和RANKL mRNA表达的变化,评判阿托伐他汀对这两种蛋白表达的影响作用.结果:半定量RT-PCR的观察显示在传代培养7天时各组均有OPG mRNA的转录,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mRNA转录水平逐渐增加,10-6mol/L组和10-7mol/L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RANKL mRNA水平随着药物浓度的增加呈现出下降的现象,10-6mol/L组和10-7mol/L组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在小鼠骨髓基质细胞来源的成骨细胞中,阿托伐他汀促进了成骨细胞OPG的表达,同时能抑制细胞RANKL的表达.
作者:余利鹏;范卫民;张宁;罗永湘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bladder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BTCC)中凋亡抑制蛋白survivin的表达,研究其与膀胱移行细胞癌临床特征的关系;同时研究survivin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相关性,探讨survivin在膀胱移行细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采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4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及20例癌旁非癌组织和16例正常膀胱黏膜中survivin和vEGF mRNA的表达.结果:42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23例检测到survivin mRNA,其中2l例VEGF表达阳性,2例VEGF表达呈阴性;19例未检测到survivin mRNA者VEGF的表达1例阳性,18例阴性.而在癌周非癌组织和正常膀胱黏膜未检测到survivin mRNA.survivin的表达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临床分期、病理分级相关,而且与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浸润性生长有关.相关性检验示survivin与VEGF之间有相关性.结论:BTCC中survivin、VEGF mRNA表达均上调,共同参与BTCC发生和发展,VEGF与survivin有协同表达关系.
作者:陈锡山;苏建堂;崔毓桂;钱立新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初步探索应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技术为染色体异常患者进行胚胎植入前遗传诊断(PGD).方法:针对染色体结构异常的种类,分别选择亚端粒探针及着丝粒探针,用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为5例染色体异常患者进行植入前遗传学诊断.结果:5例患者共行7个PGD周期,共获卵134个,活检47个胚胎,FISH分析可供移植胚胎16个,6个移植周期移植其中15个胚胎,获得1例临床妊娠,并经产前诊断验证,已顺利诞生1健康男婴.结论:荧光原位杂交技术能有效地应用于染色体异常者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
作者:吴畏;徐珉;冒韵东;钱云;刘嘉茵 刊期: 2005年第08期
胸腺瘤是前上纵隔常见的肿瘤,约15%~50%的胸腺瘤可伴发重症肌无力(myasthenia gravis,MG)[1],对此类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尤为重要.本院自1991年1月至2004年1月收治胸腺瘤患者67例,其中15例伴有MG(22.3%),主要症状有上眼睑下垂、复视、四肢无力、抬头转颈及咀嚼费力、吞咽困难、饮水呛咳、呼吸困难等.现就围手术期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袁慧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研究前列腺癌组织中细胞增殖与细胞凋亡,及其相关蛋白表达意义.方法:采用原位细胞凋亡标记技术(TUNEL)及免疫组织化学ABC法对36例前列腺癌(Pca)和11例正常前列腺(NP)组织石蜡切片p53、bcl-2、bax、PCNA蛋白及细胞凋亡检测.结果:前列腺癌细胞的增殖指数和细胞凋亡指数较NP明显增高,且AI/PI比值较正常组织AI/PI低(P<0.01);随着肿瘤分级的增加,细胞增殖水平明显增加(P<0.01).p53蛋白表达与前列腺癌细胞增殖水平相关;bcl-2蛋白表达与细胞凋亡水平相关(P<0.05);bax基因表达与凋亡无关,但发现它们的bcl-2/bax的比值与凋亡有关.表明高bcl-2/bax比值多见于低凋亡组,低bcl-2/bax比值多见于高凋亡组.结论:细胞增殖与细胞凋亡均参与了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p53基因与细胞增殖水平的调控有关.bcl-2和bax在细胞凋亡调节中起到重要作用,由于bcl-2蛋白过量表达引起bcl-2/bax失平衡,在前列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
作者:王业华;姜英;顾沈阳;杜拥军 刊期: 2005年第08期
自2000年8月~2003年10月,对本院我们手术的20例胆总管下端附壁结石进行胆囊切除、胆总管切开探查胆道镜检及6例胆总管探查胆道镜检术后残留结石的患者进行胆道镜下取石,对胆总管下端附壁结石的原因、特点和治疗方法进行探讨,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子君;卞建民;时开网;井清源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针刺导管空肠造口恢复(FKJ)早期肠内营养(EEN)在胃癌全胃切除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40例全胃切除患者,28例行术后FKJ的EEN治疗,12例行肠外营养PN治疗;20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全部施行FKJ的EEN治疗.结果:术后EEN组血清蛋白与PN组相同,谷酰转肽酶和碱性磷酸酶低于PN组.结论:FKJ的EEN比PN更适合全胃切除患者尤其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术后营养支持.
作者:王道荣;诸林海;汤东;刘训良;苗毅;陈国玉 刊期: 2005年第08期
南京市第二医院感染科自2001年11月以来,共治疗艾滋病30例,现就本组艾滋病的临床表现、抗病毒治疗和抗机会性感染治疗的情况以及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姚文虎;赵伟;赵红;魏洪霞;成骢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建立猪胰肾联合移植改良门静脉回流、胰液外引流动物模型,研究胰肾联合移植的手术方法.方法:以12头杂交长白猪为供、受体,经猪腹主动脉原位灌注,大块联合切取供体胰、节段十二指肠、左肾、脾脏.修剪移植肾脏、胰腺和十二指肠,左肾静脉与肠系膜上静脉吻合.移植时门静脉与受体肠系膜上静脉吻合,腹主动脉段与受体腹主动脉吻合,十二指肠内置入T型管、输尿管内置人脑室引流管自腹壁引出,胰液和尿液转流备Ⅱ期手术完成.结果:手术成功,供肾、胰植入受体后立即恢复良好的血液循环,无出血及漏血现象,并且迅速恢复功能.术后平均存活期12天.结论:成功建立了猪胰肾联合移植门静脉回流、胰液外引流动物模型.
作者:吴文澜;杨坤兴;倪绍忠;时开网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观察沙土鼠前脑缺血后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及磷酸化Akt蛋白的表达并探讨氯化锂对其干预作用.方法:夹闭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5min,制备前脑缺血损伤模型.沙土鼠72只,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氯化锂预处理组(U-Pre组)、氯化锂治疗组(U-Post组).依术后处死动物时间的不同,各组再分别分为3个亚组,每个亚组6只动物.采用TUNEL染色法观察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的变化,免疫组化(SP法)检测大脑皮质区磷酸化Akt蛋白的表达.结果:①TUNEL染色:脑缺血再灌注后3天,与相应IR组相比较,LI-Pre组和LI-Post组海马CA1区TUNEL阳性细胞明显减少(P<0.01);②磷酸化Ak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与相应IR组相比较,LI-Pre组或Li-Post组各时点亚组大脑皮层部位磷酸化-Akt阳性细胞表达显著增多(P<0.05或P<0.01).结论:①氯化锂能显著减轻沙土鼠短暂前脑缺血后海马CA1区神经细胞凋亡;②氯化锂的脑保护作用与其激活PI3-K/Alt信号传导通路有关.
作者:卞清明;钱燕宁 刊期: 200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