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月华
目的:探讨超声检查对肝外胆管结石的定位诊断.方法:以胰头为界,应用超声检查对50例肝外胆管结石进行定位诊断,并与手术结果对照分析.结果:50例肝外胆管结石全部经手术证实.术前超声检出46例,检出率92%,未检出4例,占8%.术前超声定位46例,术后符合43例,符合率93%;其中术前超声检出肝外胆管上段结石31例,术后诊断28例;肝外胆管下段结石15例,术后诊断18例.肝外胆管内径均>8 mm,结石可单发或复发,后方可伴声影,部分伴有肝内胆管不同程度扩张.结论:超声检查对肝外胆管结石定位诊断准确率较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英 刊期: 2008年第15期
临床实习是一个医学生在校学习的后阶段,也是从医生涯的起点.如何将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培养具有一定临床思维能力、临床操作技能及良好医德,是学生临床实习的主要任务,带教老师在其中发挥的作用与课堂教学完全不同,现将临床带教体会总结如下,愿与同行共勉.
作者:陈春菊 刊期: 2008年第15期
肝血管瘤是常见的良性肿瘤.本病大部分患者,由于病灶较小,一般无临床症状,较大病灶者仅有右上腹隐痛,而在行腹部B超或CT扫描时发现.它的重要性在于与恶性肿瘤的鉴别.现将本院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证实为肝血管瘤的30例病例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廖玲;唐勇;林薇 刊期: 2008年第15期
CT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随着多排CT的普及,16排、64排CT的进入临床,3D-CT血管造影目前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其对血管性病变的诊断价值,特别是脑血管病变如动脉瘤、AVM等的诊断及指导治疗作用目前已得到广泛公认[1,4].
作者:张鹏 刊期: 2008年第15期
室间质量评价对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及建立区域内实验室间检验结果的可比性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辽宁省临床检验中心从2003年开始采用PT方案对全省的临床化学室间质评工作进行评价,本文回顾分析了2003年至2007年辽宁省临床化学室间质量评价结果,旨在进一步提高临床化学的检验质量和各实验室间检验结果的可比性.
作者:李燕 刊期: 2008年第15期
自1997年6月至2006年8月,我科收治145例216指行断指再植手术的患者,通过对这些患者严密的病情观察和护理,减少了许多并发症,大大地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现对断肢(指)再植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的一点心得做以介绍.
作者:崔秀霞 刊期: 2008年第15期
语言是护患之间沟通的重要形式,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含义.护士的语言是沟通护患关系的桥梁和纽带.护理工作者正确运用语言艺术,可以建立护理中的良性人际关系,使护理工作在友好气氛中进行,并能发展及促进良好的护患关系,从而使护士了解更多有关患者的健康状况、心理感受等方面的信息,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要.同时,通过良好的语言交流,增加彼此间的信任,促进护患关系的发展,有利于患者的康复.
作者:黄俊峰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不同血尿酸(UA)水平的临床特点.方法:将177例AMI患者按血UA水平分为两组,A组87例,UA<300 μmol/L;B组90例,UA≥300 μmol/L,回顾性分析两组在年龄、心率、心功能、肾功能及性别、合并高血压病或糖尿病、溶栓、再通比例的差别.结果:与A组相比,B组患者年龄较大,心率快,心功能killip分级重,血尿素氮和肌酐高,合并高血压病者更多,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心肌酶谱、血脂和性别比例与合并糖尿病、前壁和多壁梗死,溶栓和再通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死亡组的26例和存活组的151例相比,血UA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有UA增高的AMP患者,年龄大,合并高血压病者多,心肾功能差,预后差.
作者:马正海;王归真 刊期: 2008年第15期
本文简要介绍AXSYM使用过程中卡杯的故障处理方法,以供同行参考.
作者:刘青;王厚照 刊期: 2008年第15期
消毒供应室是医院感染管理中的重点科室之一,它是向全院提供各种无菌器材、敷料、棉球和其他无菌物品的重要场所.所以,为了严格控制院内感染,确保消毒灭菌质量关,保证消毒灭菌的效果,在实际工作中,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加强供应室人员素质,强化环节质量控制,实行量化考核,取得明显的效果.
作者:王爱君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探讨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建立社区健康档案,并对健康档案效果进行评价. 方法:对随机抽取300例糖尿病患者进行定期家庭访视,并做好问卷调查记录,统一归档,建立好健康档案,再进行分析评价. 结果:社区居民对糖尿病营养知识、预防知识大多欠缺或不足,在建立健康档案后相关知识知晓率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对社区糖尿病患者的建立社区健康档案总体上是有效的,这也为其他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建立社区健康档案提供了参考.
作者:缪建平;郑定容;陶向辉 刊期: 2008年第15期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内源性或外源性栓子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支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它包括肺血栓栓塞症、脂肪栓塞综合征、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等.由于PE突发率高、易误诊和漏诊等原因,病死率极高[1].
作者:李政义;周祝谦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调查老年人口腔卫生习惯,分析其形成原因和口腔保健方法.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65岁~74岁年龄组的396例老年人面对面询问收集数据.结果:老年人每天刷牙≥2次的人数占15.40%,很少或从不刷牙的人数占11.36%,多数的老年人很少或从不用牙签、牙线洁牙.老年人每天吸烟和喝酒的人数分别占31.31%和15.91%,使用含氟牙膏的老年人占40.40%.结论:老年人口腔卫生习惯不良, 口腔卫生保健知识缺乏,观念仍很落后,对老年人进行口腔保健的指导十分必要.
作者:陶薇;杨宝慧 刊期: 2008年第15期
在药理教学中,教师们总是把重点放在对具体药物的讲解上,而忽视了对<绪论>的介绍甚至是一代而过,虽然本章并没有对具体药物的介绍,但它是药理教学的开篇,讲授效果如何,能否引起学生学习对药理学的兴趣,对教师以后的教学以及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都有重要影响,所以本章的教学效果对以后的教和学都有巨大的影响.就此笔者提出一些在<绪论>教学中的粗浅认识,请同行们指教.
作者:苏慧 刊期: 2008年第15期
提高医学检验质量,一方面要与临床密切联系,相互沟通;另一方面建立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更好的发挥检验医学的重要作用.
作者:李翠玲 刊期: 2008年第15期
肺癌,又称支气管肺癌,大多数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是国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
作者:于兴珊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合并椎管狭窄的原因、诊断及手术治疗的方法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科2004年至2007年间收治并手术治疗的2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随访24例,时间6个月~3 a,平均18个月,优良率80.9 %.结论:腰椎及周围组织结构有退变和长期的代偿以及可能的外伤是造成本病的主要原因.腰腿痛、间歇性跛行、肢体感觉障碍是本病的三大典型症状.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的作用.保留脊柱后结构的髓核摘除、椎管扩大减压的手术效果是满意的.
作者:梁明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观察脑蛋白水解物治疗小儿中枢性协调障碍(CCD)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我院2006年11月至2007年11月诊断为小儿中枢性协调障碍的68例住院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用脑蛋白水解物静脉滴注,对照组用胞二磷胆碱(CDPC)静脉滴注,两组进行疗效对比分析.结果:观察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脑蛋白水解物治疗小儿中枢性协调障碍具有较好疗效.
作者:刘军利 刊期: 2008年第15期
新生儿疾病筛查系指对一些危害严重的先天性遗传性代谢病,在新生儿早期临床症状未出现之前,进行筛查,并及时治疗,以避免产生患儿智能不可逆损害的系统服务.
作者:曾婧婷 刊期: 2008年第15期
目的:观察膝关节镜术后膝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与得宝松的临床效果.方法:124例患者随机分为单用玻璃,酸钠组41例,同时用玻璃酸钠与得宝松组42例,余41例未用药.关节镜手术结束后,放尽关节腔内冲洗液,缝合关闭切口,从髌骨外上缘膝关节穿刺点,用7号针头穿刺,确认在关节腔内后分别将玻璃酸钠2 ml与得保松1 ml注入关节腔内,用棉垫和弹力绷带加压包扎.结果:单用玻璃酸钠组,优良率为92.7%;同时用玻璃酸钠与得宝松组,优良率为97.6%;未用药组,优良率为68.3%.结论:膝关节镜术后关节腔内同时注射玻璃酸钠与得宝松临床效果,明显优于单用玻璃酸钠组和未用药组,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乔绍峰 刊期: 2008年第1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