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接种乙脑疫苗致小儿高烧1例

李茹;崔慧

关键词:预防接种, 乙脑疫苗, 小儿, 高热
摘要:1 病例资料患儿,女,21个月月龄,因发热3 d来我门诊部就诊.患儿于2007年5月22日10时,按计划接种第3针乙脑疫苗(北京天坛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疫苗批号2006010504),于5月28日15时30分出现全身发热,体温38.9℃,无皮疹,脉搏130次/min,呼吸16次/min,血压110/70 mmHg.
实用医技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不同血尿酸的临床特点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不同血尿酸(UA)水平的临床特点.方法:将177例AMI患者按血UA水平分为两组,A组87例,UA<300 μmol/L;B组90例,UA≥300 μmol/L,回顾性分析两组在年龄、心率、心功能、肾功能及性别、合并高血压病或糖尿病、溶栓、再通比例的差别.结果:与A组相比,B组患者年龄较大,心率快,心功能killip分级重,血尿素氮和肌酐高,合并高血压病者更多,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心肌酶谱、血脂和性别比例与合并糖尿病、前壁和多壁梗死,溶栓和再通的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死亡组的26例和存活组的151例相比,血UA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有UA增高的AMP患者,年龄大,合并高血压病者多,心肾功能差,预后差.

    作者:马正海;王归真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67例相关因素分析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的常见病之一,新生儿黄疸是新生儿期由于血中胆红素浓度升高造成皮肤及巩膜的黄染,新生儿期间接胆红素易透过血脑屏障,可能引起部分新生儿发生胆红素脑病导致远期智力低下、听力损害及神经异常,因而积极治疗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对预防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发生具有积极意义,现将我科自2004年10月成立以来至2008年2月收住院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67例相关因素分析如下.

    作者:乔雅莲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新生儿疾病筛查方法及护理体会

    新生儿疾病筛查系指对一些危害严重的先天性遗传性代谢病,在新生儿早期临床症状未出现之前,进行筛查,并及时治疗,以避免产生患儿智能不可逆损害的系统服务.

    作者:曾婧婷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57例肝血管瘤的CT诊断

    肝血管瘤是常见的良性肿瘤.本病大部分患者,由于病灶较小,一般无临床症状,较大病灶者仅有右上腹隐痛,而在行腹部B超或CT扫描时发现.它的重要性在于与恶性肿瘤的鉴别.现将本院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证实为肝血管瘤的30例病例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廖玲;唐勇;林薇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江门地区无偿献血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参考值调查

    目的:了解并逐步建立江门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的参考值.方法:使用罗氏COBAS INGETRA 400 plus全自动生化分析仪速率法测定5 000例(男3 000例,女2 000例) 无偿献血者ALT的血浆水平.结果:血浆ALT为对数正态分布,男、女间有显著性差异(P<0.01).参考值男性7 U/L~48 U/L,女性5 U/L~45 U/L.采用97.5百分位数作参考范围的男女混合ALT参考值是45 U/L.结论:通过统计分析建立起江门地区无偿献血者血浆的ALT参考值,在确保血液检测质量安全前提下,尽量减少血液报废率.

    作者:冯健亮;廖世生;余妙嫦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显微数码互动系统组成及在病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总结显微数码互动系统在病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通过互动系统强大的功能进行新的病理学实验教学模式实践.在病理学实验课教学中,充分实现师生互动, 通过网络系统实现资源的异地共享,并成为学科自学与自查的便捷方式,为病理学实验课提供了高效率的教与学手段和沟通手段.

    作者:钱忠义;郭萍;唐胜;阮永华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原发性小肠肿瘤31例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诊治方法.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988年1月至2006年12月诊治的原发性小肠肿瘤31例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良性肿瘤12例,失访3例,其余均存活.恶性肿瘤19例失访2例,其余1 a生存率58.5%,3 a生存率35.3%,8 a生存率17.6%.结论:本病早期诊断困难,X线钡剂造影、内镜、B超检查及CT检查是诊断本症的主要方法.手术切除是小肠肿瘤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晁宏伟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超声对慢性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难度的预测

    目的:利用术前超声预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难度.方法:收集我科2003年以来263例胆囊炎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术前24 h超声及手术的详尽资料.以超声中各参数为自变量,手术总难度计分为因变量,采用多元回归分析法,评估术前超声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难度的预测作用.结果:对胆囊壁厚度及胆囊管长度有预测作用.结论:术前超声检查对预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难度有重要价值.

    作者:张建东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治疗116例慢性盆腔炎的体会

    盆腔炎指女性生殖道及其周围组织的炎症,慢性盆腔炎常为急性盆腔炎未能彻底治疗,或患者体质较差病程迁延所致,病情较顽固,可反复发作.为了寻求一种治疗慢性盆腔炎切实有效的办法,5年来笔者采取中医中药及传统西医治疗慢性盆腔炎116例.将116例随机分为两组,试验组(用中药小腹湿敷和中药保留灌肠)61例;对照组(静脉滴注抗生素及抗生素加生理盐水保留灌肠)55例.两组分别采取第2天上午腹部湿热和打点滴,晚上中药保留灌肠,共3个疗程(1个疗程15 d).其结果表明,试验组治疗慢性盆腔炎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改善临床状或消失,是值得临床推广的治疗方法.

    作者:李秋曼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109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的疗效.方法:对109例慢性宫颈炎患者,给予微波治疗,并进行定期随访.结果:术后2个月复查,痊愈105例,占96.33%,显效4例,占3.67%,总有效率100%.结论:微波治疗慢性宫颈炎效果确切,操作简单,副作用小,值得推广使用.

    作者:王小平;吴德申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咪唑安定对COPD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分析

    目的:观察咪唑安定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机械通气中的应用,评价其镇静效果及安全性.方法:42例COPD机械通气患者,给予咪唑安定持续静脉泵入,观察镇静效果,定时监测循环呼吸参数及动脉血气分析.结果:给予咪唑安定后,85.7%的患者Ramsay评分达2分~4分,用药后患者RR、HR、MAP、SpO2、pH、PCO2、PO2均有明显改善,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咪唑安定用于COPD机械通气患者镇静效果好,安全性高.

    作者:蒋凌志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早期中心型肺癌的影像学诊断

    肺癌系常见恶性肿瘤,由于环境污染的日趋严重和吸烟人群的不断扩大,肺癌的发病率逐年增高.以中心型肺癌为多见,因其靠近肺门及纵隔,易发生转移,影响愈后.

    作者:毕泗长;周祝谦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长托宁联合氯磷定治疗有机磷农药中毒体会

    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是基层医院常见的急诊病例,有机磷农药毒性强,致死率高,抢救必须准确及时.阿托品治疗有机磷中毒已有近50年的历史,是救治有机磷农药中毒的首选解毒药,但其治疗量与中毒量接近,容易发生阿托品中毒,新一代的抗胆碱药-长托宁具有副作用少、安全窗大的优点,改进了有机磷农药救治方法,提高有机磷农药中毒救治水平,减少中毒患者死亡.

    作者:米丽香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肺癌患者术前肺功能测定分析

    肺癌,又称支气管肺癌,大多数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是国内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手术切除是其主要的治疗手段.

    作者:于兴珊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不同麻醉方法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法对胃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白细胞介素-6(IL-6)、T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胃癌根治术患者30例,随机分为两组.Ⅰ组为单纯全麻,Ⅱ组为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分别于麻醉前、麻醉后2 h、术后1 d和术后6 d抽取静脉血,用放免法测定血清IL-6含量,用流式细胞仪测定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的数量.结果:两组麻醉后2 h IL-6均明显升高,与麻醉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细胞亚群CD3+、CD4+、CD4+/ CD8+、NK细胞均有所下降,与麻醉前比较,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两组IL-6均较麻醉前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细胞亚群CD3+、CD4+、CD4+/ CD8+下降与麻醉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Ⅰ组P<0.01,Ⅱ组P<0.05);术后6 d各组数据均恢复至术前水平.结论:胃癌根治术患者麻醉手术后免疫功能有一过性不同程度的抑制,其中单纯全麻组明显.全麻复合硬膜外麻醉明显轻于单纯全麻组.

    作者:李军;李冠雄;李静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浅谈断肢(指)再植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

    自1997年6月至2006年8月,我科收治145例216指行断指再植手术的患者,通过对这些患者严密的病情观察和护理,减少了许多并发症,大大地提高了手术的成功率,现对断肢(指)再植患者的病情观察与护理的一点心得做以介绍.

    作者:崔秀霞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视神经管X光摄影体位的解剖学基础

    视神经管X光摄影是临床常用的检查方法.常规摄片方法多采用视神经孔后前斜位(Rhese's位):患者俯卧在摄影床上.两上肢屈肘,两手置于胸旁,并使两肩高低相等.将头侧转,使患侧颧骨,鼻尖及颏部,均与暗盒靠紧:使头的正中面与暗盒成53°角,使听鼻线与暗盒垂直.将患侧眼眶放在胶片中心[1].

    作者:张业辉;叶赤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EDTA抗凝剂引起的血小板减少和白细胞增多

    目前临床血液学一般检查常用的检测仪器是血细胞分析仪,它以检测速度快、精确度高、操作简便的优势为临床提供着有用的实验指标,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魏娟;左红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影响全麻腹部手术康复的因素探讨

    为了更多的减轻患者痛苦,减少并发症,通过与传统的护理观念相比较,笔者认为应缩短术前禁食时间,防治术后低温及高血压,尽早给予半卧位,有效控制术后疼痛.

    作者:王利琴 刊期: 2008年第15期

  • 急性肺栓塞从预防开始

    认识急性肺栓塞发病因素,总结急性肺栓塞发生的常见因素,早期采取预防措施,临床医师提高对肺栓塞的认识水平,从预防开始,减少肺栓塞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作者:贾六一 刊期: 2008年第15期

实用医技杂志

实用医技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