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功能衰竭中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

李松琴;丁素美

关键词:人工肝, 静脉留置导管, 护理
摘要:各种肝病导致的肝功能损害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严重疾病,严重者可使肝细胞在短期内大量坏死,导致肝功能衰竭.人工肝支持系统(artificial liver support system,ALSS)是一种体外支持装置,它可以通过血浆置换、胆红素吸附等治疗方法暂时替代肝脏的部分功能,清除各种有害物质,为肝细胞再生创造良好的内部环境.而静脉留置导管建立血液通道是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功能衰竭所必需的,护理好患者的血管通路,减少导管相关的并发症,对本病的预后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1,2].我院于2002年1月~2003年3月应用人工肝支持系统治疗肝功能衰竭50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其间,共进行47次静脉插管留置双三腔导管.现将人工肝治疗中静脉留置导管的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霉酚酸对21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细胞因子释放及Th细胞亚群的作用研究

    目的:研究霉酚酸(MPA)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Th细胞亚群平衡的作用.方法:分离21例SLE患者及14例健康对照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分别加或不加MPA培养48 h,用ELISA法测培养上清中IL-10、IL-12和IFN-γ的水平,用三色流式细胞术检测培养细胞中CD4+IFN-y+IL-10 T细胞、CD4+IFN-γ1L-10+T细胞及CD4+IFN-γ+IL-10+T细胞百分率.结果:SLE患者PBMCs培养上清中IL-10、IL-12、IFN-γ等细胞因子水平显著升高,MPA可使SLE患者PBMCs自发产生或PHA刺激产生的IL-10、IL-12和IFN-γ的水平显著降低;SLE患者培养的PBMCs中CD4+IFN-γIL-10+T细胞亚群和CD4+IFN-γ+IL-10+T细胞亚群百分率显著增高,而MPA可导致用或未用PHA刺激培养的PBMCs中CD4+IFN-γ+IL-10 T细胞、CD4+IFN-γIL-10+T细胞及CD4+IFN-y+IL-10+T细胞阳性率下降,尤其是可使SLE异常升高的CD4+IFN-y IL-10+T细胞亚群和CD4+IFN-γ+II-10+T细胞亚群百分率显著降低.结论:MPA治疗SLE的疗效作用可能与抑制IL-10、IL-12和IFN-y等细胞因子的异常释放及抑制CD4+IFN-γ+IL-10-T细胞、CD4+IFN-γIL-10+T细胞及CD4+IFN-γ+IL-10+T细胞亚群的活化增殖有关.

    作者:苏定雷;李元媛;王慧娟;宣恒报;郑绍同;李玉峰;季晓辉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儿童隐匿阴茎42例外科治疗

    儿童隐匿阴茎是由各种原因引起阴茎不能正常显露的疾病.临床上对隐匿阴茎分类、诊断和治疗争议较多.现将我院自1999年1月~2003年6月收治的42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过栋;秦君华;王桐德;于忠勤;徐建国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p16基因对肝癌细胞的生长抑制作用

    目的:通过腺病毒转染p16基因观察对肝癌SMMC-7721细胞的杀伤作用.方法:克隆人p16基因全长cDNA序列,构建携带p16基因的增殖缺陷型重组腺病毒p16(AdV-p16),以AdV-p16感染人肝癌SMMC-7721细胞,观察p16基因的表达及其对细胞的生长抑制或杀伤作用.结果:AdV-p16能介导外源基因p16在肝癌SMMC-7721细胞系中高效表达.在感染AdV-p16后随重复感染度(M0I)升高p16基因阳性表达率升高,四甲基偶氮唑蓝染色法(MTT)实验结果表明,SMMC-7721细胞的生长受抑制.结论:腺病毒能够介导p16基因在肝癌细胞中高效表达,促进细胞周期阻滞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作者:程剑;冯振卿;苏长青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良性前列腺增生内腔镜手术的配合

    腔镜在泌尿外科手术中的运用越来越广,我院陆续开展了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TURP)、经尿道前列腺汽化切割术(TUVP)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汽化术(TUPVP).腔镜手术具有创伤小、手术时间短、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受到患者的欢迎.我院自2002年1月~2003年6月完成良性前列腺增生内腔镜手术221例,由于术前做好充分的准备,术中严密观察、密切配合,均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作者:冯建萍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钙纳米粒子的制备及表征鉴定

    目的:制备钙纳米粒子并进行表征鉴定.方法:采用液相沉淀法,在不同温度、缓冲液、液体混合方式下制备钙纳米粒子,并用透射电镜(TEM)、粒度分布仪、X射线能谱仪(XPS)等测试手段对该纳米粒子的结构、大小和形状等进行表征.结果:低温下向柠檬酸钠中匀速缓慢加入等量氯化钙和磷酸氢二钠并搅拌,可得到颗粒状钙纳米粒子,平均粒径260 nm,XPS结果显示其化学成分为磷酸钙.结论:通过液相沉淀法,成功制备了大小、形态较理想的钙纳米粒子.

    作者:郑金榆;蔡振;戚晓红;李玉华;李芸茜;王祝鸣;冯振卿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差频电容场透热治疗深部恶性肿瘤163例临床观察

    目的:报告差频电容场透热治疗163例恶性肿瘤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对163例恶性肿瘤回顾分析,共分为4组:单纯热疗组;热疗+放疗组;热疗+化疗组;热疗+腹腔灌注化疗组.结果:全部热疗病人的客观疗效为完全缓解率(CR)0%,部分缓体解率(PR)41.72%.有效率(CR+PR)为41.72%;症状改善有效率52.15%;生活质量提高有效率40.49%.结论:差频电容场透热治疗深部恶性肿瘤,适应证广,并发症少,可使肿瘤病灶退缩和改善临床症状.

    作者:孙研;聂岩;黄雁宾;王一峰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口腔医学》杂志被美国《化学文摘》收录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持续低温烧伤46例临床分析

    人们在生活中常会接触一些温度不太高的热源用作取暖工具,如热水袋、烫壶等.但由于使用人熟睡、昏迷或偏瘫等原因暂时失去知觉,使身体某一部位长时间持续接触此类低温热源,致使热量积蓄而导致接触部位的皮肤皮下组织烧伤称之为低温烧伤,由于冬季中取暖工具使用广泛故此种烧伤的发病率高|1,2|.我科于2002~2003年共收治46例低温烫伤的患者,经治疗后全部治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作者:成智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恶性嗜铬细胞瘤19例诊断与治疗分析

    目的:对恶性嗜铬细胞瘤临床诊治进行回顺分析,以提高其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临床有高血压或腹部疼痛不适症状1 8例,无症状1例.尿儿茶酚胺(CA)、尿香草基苦杏仁酸(VMA)阳性率分别为31.6%、63.2%.CT、磁共振成像(MR)等检查证实腹膜后病灶多呈异位或浸润性生长.19例均在全麻下行手术治疗.结果:12例完整切除肿瘤,7例部分切除或包膜内剜除.完整切除病灶者术后情况良好,随访1~5年未出现复发.结论:对恶性嗜铬细胞瘤应结合临床、手术及病理以早期诊断,肿瘤根治切除能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作者:邵鹏飞;钱立新;吴宏飞;张炜;顾民;徐正铨;眭元庚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胃癌中转化生长因子-βR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R、Bax基因突变与微卫星不稳定性相关性研究

    目的:检测胃癌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Ⅱ型受体(TGF-βRⅡ)、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型受体(IGF-ⅡR)和Bax基因突变与微卫星不稳定性(MSI)发生情况,探讨其相关性以及MST在胃癌发生发展中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胃镜下取36例胃癌标本,酚与氯仿法抽提基因组DNA,银染PCR-SSCP方法同时检测目的位点.结果:胃癌组织中TGF-βRⅡ、IGF-ⅡR和Bax基因发生突变分别有7例、6例和6例,MSI发生率达58.3%,3种基因突变均见于MSI阳性的胃癌,尤其是MSI-H型胃癌.结论:MSI可通过引起靶基因突变,特别是部分抑癌基因突变,促进了部分胃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张道富;刘平;张小勇;黄霞月;杜青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L-精氨酸治疗对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胎儿脐血流的影响

    目的:探讨L-精氨酸(L-Arg)治疗对宫内发育迟缓(IUGR)胎儿脐血流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入选条件的IUGR患者66例,其中常规治疗组36例,予以常规治疗,L-Arg组30例,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L-Arg治疗.另外,选择正常初产妇30例为正常对照组.监测治疗前后胎儿脐血流参数变化.结果:治疗后,L-Arg组搏动指数(PI)、阻力指数(RI)较常规治疗组降低(P<0.01,P<0.05),快速血流比值(FBVR)升高(P<0.05).L-Arg组新生儿平均出生体重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P<0.01).结论:L-Arg通过增加内源性NO的合成和释放,能显著改善IUGR胎儿脐血流,促进胎儿生长发育.

    作者:李莉平;肖小敏;王自能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斑秃发病的心理社会因素与人格特征分析

    目的:探讨诱发斑秃发病的心理社会因素及人格特征基础.方法:应用社会再适应评定量表与艾森克人格问卷对84例斑秃患者进行测试.结果:斑秃组的生活事件单位平均总和、重度心理社会因素刺激(SPSE)人数、总SPSE人数、不稳定型、N量表分均显著高于正常组,E量表分均显著低于正常组.结论:心理社会因素刺激在斑秃的发病中起重要诱发作用,而斑秃病人本身的人格特征是斑秃发病的基础.

    作者:刘彬;吴宏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正常人左室心肌应变与应变率的规律研究

    目的:研究正常人左左室心肌组织应变及应变率的规律.方法:应用组织多普勒技术对38例正常人左心室间隔、前壁、侧壁与后壁进行不同节段间的应变、应变率的比较.结果:基底段到心尖段应变与应变率呈下降趋势,但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各室壁同一水平节段的应变与应变率差异亦无显著性.结论:应变与应变率在同一室壁不同节段与不同室壁同名节段之间差异无显著性.

    作者:朱蕾;许迪;陆凤翔;陈莉;周蕾;雍永宏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TiNi记忆合金支架治疗食管狭窄的护理

    食管狭窄病因较多,我院采用TiNi记忆合金支架治疗食管良恶性狭窄患者共200例次,在治疗中责任护士强调个体差异加强护理,为确保治疗成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许莲华;施瑞华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支气管哮喘患者诱导痰中IL-17水平变化及意义的探讨

    目的:探讨不同程度和分期的支气管哮喘患者诱导痰中II-17水平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收集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A组)27例,其中轻度者15例,中重度者12例,正常对照组(C组)20例,经治疗后缓解的A组哮喘患者(R组)27例.测量A、B和C组研究对象诱导痰中的中性粒细胞占白细胞百分比(Neu/Leu%),并测定1 s用力呼气容积(FEV1)占预计值%(FEV1%),用夹心法ELISA诱导痰上清液中IL-17浓度.结果:A组的IL-17的浓度为(37.22±5 67)ng/L,明显高于C组(27.96±3.26)ng/L和B组(30.20±3.99)ng/L,差异均具有显著性(均P<0.05);A组(55±4)%、B组(72±7)%的FEV1%均明显低于C组(97±3)%(均P<0 05);诱导痰Neu/Leu%分别为:A组(37.2±10 4)%、B组(26.2±4.2)%、C组(24.1±3.9)%,A组与 B组和C组相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均P<0.05),B组与C组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发现,在哮喘急性发作组(A组)中,Neu/Leu%与IL-17的浓度呈正相关(r=0.80,P<0.01);FEV1%与IL-17的浓度呈负相关(r=-0.41,P<0.05);FEV1%也与Neu/Leu%数量呈负相关(r=-0.64,P<0.01).在哮喘缓解组(B组)中,Nou/Leu%与 IL-17呈正相关,相关系数(r=0.42,P<0.05),而FEV1%与IL-17无明显相关.结论:在哮喘急性发作、加重及恶化的患者诱导痰中,IL-17水平升高;IL-17是通过趋化中性粒细胞进入气道并活化,参与哮喘的急性发作、加重和恶化;IL-17水平变化可能成为监测哮喘病情的一个有用指标.

    作者:黄秋生;黄茂;苏梅;张希龙;殷凯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医学名词术语使用规范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四肢专用磁共振诊断交叉韧带损伤42例错误原因分析

    外伤或运动不当均可造成膝关节损伤,膝关节外伤常伴有半月板或韧带损伤.磁共振(MRI)作为一种无创性检查,具有高软组织分辨率、多方位成像等优点,在半月板或韧带诊断上的优越性已得到公认.

    作者:赵志根;苏振刚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辛伐他汀对糖尿病大鼠尿转化生长因子-β1排泄率的影响及对肾脏保护的研究

    目的:观察他汀类药物辛伐他汀对链脲霉素(STZ)诱导的糖尿病大鼠早期糖尿病肾病(diabeticnephropathy,DN)的保护作用.方法:50只雄性SD大鼠分为3组:①正常对照组;②糖尿病对照组;③糖尿病辛伐他汀干预组.干预8周后检测肾重/体重比,观察肾结构病变,测大鼠尿蛋白及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的排泄率.结果:糖尿病对照组尿TGF-β1及蛋白排泄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肾重/体重比增高,并出现了肾脏器质性损伤,而辛伐他汀则减轻了这种病变.结论:辛伐他汀可以延缓DN进展,这种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TGF-β1的分泌实现的.

    作者:王昕;刘超;刘翠萍;魏群利;吕国良;唐伟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选择性抑制剂celecoxib诱导肝癌细胞凋亡及其相关分子机制的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COX-2)选择性抑制剂celecoxib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和诱导肝癌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celecoxib作用于Bel-7402、SMMC-7721的2种肝癌细胞株,以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率、TUNEL实验、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 blot实验测定细胞凋亡及Akt信号转导途径相关蛋白的激活状态.结果:MTT法显示celecoxib可抑制上述两株肝癌细胞增殖;TUNEL实验及流式细胞术结果证实,celecoxib处理后的肿瘤细胞可发生细胞凋亡;免疫细胞化学及Western blot实验显示,celecoxib诱导凋亡主要是通过抑制Akt的Thr308磷酸化,进而激活caspase-9、caspase-3进行的.结论:celecoxib明显抑制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其主要机制可能通过Akt信号转导途径、激活caspase通路实现的.

    作者:刘宁波;彭韬;沈波;冷静 刊期: 2004年第04期

  • 舌扁桃体肥大症305例微波治疗

    1998~2002年我院用微波治疗舌扁桃体肥大症305例,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继屏;刘昌定 刊期: 2004年第04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南京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