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川芎嗪与左旋精氨酸对急性心肌梗死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

宋张娟;陈茜;李保罗

关键词:急性心肌梗死, 川芎嗪, 左旋精氨酸
摘要:目的比较川芎嗪(TMP)与川芎嗪和左旋精氨酸(L-arg)联合疗法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大鼠的心肌保护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采用垂体后叶素(pituitrin,Pit)尾静脉注射复制大鼠AMI模型,设立正常对照组、模型组、TMP治疗组、TMP与L-arg联合治疗组,用免疫组化法观察心肌梗死时P-选择素、E-选择素的表达情况,并测定血清肌酸激酶(CK)、肌钙蛋白T(TnT)及心肌组织髓过氧化物酶(MPO)的浓度.结果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CK、TnT浓度、心肌组织MPO浓度有明显升高(P<0.01),P-选择素、E-选择素的表达明显上调(P<0.01);TMP治疗组、联合治疗组分别与模型组比较,上述鲻各指标均下降,联合治疗组下降更为明显(P值均<0.05).结论TMP与L-arg合用可通过多种环节抑制黏附分子的表达和降低白细胞的浸润,对治疗AMI有显著协同作用.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中医药通报》2005年征订启事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血栓病学》一书出版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不同中医证型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糖尿病是一种有遗传倾向的内分泌代谢疾病,以高血糖和高血糖继发的脂肪、蛋白质、水、电解质紊乱为特征,其典型表现为多饮、多食、多尿及消瘦,属中医学消渴病范畴,其中医证型相对稳定.本研究对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辨证分型,分析其临床特征,探讨糖尿病中医证型的本质,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董慧;陆付耳;徐丽君;王开富;邹欣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参芪扶正注射液辅助化疗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的影响.方法120例老年NSCLC患者均采用NP方案化疗,其中治疗组60例化疗前1周开始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观察两组近期疗效、远期生存率、化疗后生活质量评价、血液毒性反应及免疫功能变化情况.结果两组近期疗效及l、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3年生存率治疗组为45.7%,对照组为19.4%,前者高于后者(P<0.05);化疗后患者生活质量评价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治疗组化疗后血液毒性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免疫功能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对老年NSCLC化疗有一定减毒作用.

    作者:刘城林;陈为平;崔书中;邓广业;刘丽萍;覃丽红;苏旭春;闫冰川;孔嘉欣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会议纪要

    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会议于2004年5月22-25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参会代表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及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所属医院共162人.大会共收到论文200余篇,收入汇编206篇.本次大会主要对中西医结合神经科的学科建设进行了全面的讨论,包括中西医结合神经科科研方法学建设、理论建设、人材培养、基地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各自见解,一致认为:中西医结合神经科的学科建设,人才是关键、条件是保障、科研是动力、成果是标志.本次学术会议还对中西医结合神经科疾病临床研究、实验研究、学科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了学术交流.现将学术交流内容介绍如下.

    作者:顼宝玉;孙怡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生血宁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生血宁治疗缺铁性贫血的药效及对铁代谢平衡调节的分子机制.方法10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生血宁治疗组和葡萄糖酸亚铁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用生血宁0.1g,每天3次口服;对照组用葡萄糖酸亚铁0.1g,每天3次口服;均连续服用30天.治疗前后各检测1次血清铁(Fe)、总铁结合力(total iron binding capacity,TIBC)、转铁蛋白饱和度(transferrin saturation,TS)、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oluble transferrin receptor,sTfR)、血常规,并进行中医气血两虚证候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表明生血宁能改善铁代谢,提高Fe、TS、SF,降低TIBC、Tf、sTfR;促进红细胞生成作用明显;尚能促进白细胞及血小板生成.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生血宁治疗缺铁性贫血及气血两虚证效果明显,能改善铁代谢,提高Fe、TS、SF,降低TIBC、Tf、sTfR.

    作者:柯有甫;魏克民;郑军献;浦锦宝;祝永强;梁卫青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生脉注射液治疗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53例

    为了探讨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lopathy,HIE)佳治疗方案,自2002年1月以来,我们采用生脉注射液治疗HIE 53例,并与采用复方丹参注射液治疗的53例作对照,现报道如下.

    作者:邱丙平;李杰;王晓燕;丁钰;冯集蕴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第六届编委会名单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黄芪多糖和小檗碱对3T3-L1脂肪细胞糖代谢及细胞分化的影响

    目的比较黄芪多糖和小檗碱对脂肪细胞糖代谢和细胞分化的影响,并分析其改善糖代谢的可能机制.方法检测黄芪多糖和小檗碱干预的脂肪细胞对3H-葡萄糖的摄取,对黄芪多糖和小檗碱干预分化的细胞进行油红O染色并通过比色定量分析脂肪细胞分化程度.逆转录多聚酶联反应(RT-PCR)检测脂肪细胞分化相关基因过氧化物体增殖剂活化受体γ(PPARγ)、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mRNA的表达.结果黄芪多糖和小檗碱组葡萄糖摄取率分别为正常组的109.3%和182.7%;黄芪多糖明显促进分化及其PPARγ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小檗碱则明显抑制细胞分化及PPARγ、C/EBPα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黄芪多糖促进脂肪细胞葡萄糖摄取及细胞分化和PPARγmRNA表达,而小檗碱促进葡萄糖摄取但抑制脂肪细胞分化和PPARγ及C/EBPαmRNA的表达.

    作者:王树海;王文健;汪雪峰;陈伟华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外伤性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外伤性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4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加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仅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用药前后患者症状改善程度及血浆P-选择素(P-selectin)、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D-二聚体(D-dimer)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格拉斯格恢复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外伤性脑梗死患者血浆P-selectin、vWf和D-dimer治疗前明显高于健康人,治疗后两组患者P-selectin、vWf和D-dimer水平均下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外伤性脑梗死患者体内存在着凝血功能障碍,复方丹参注射液可改善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凝血功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脑损害.

    作者:张荣军;游潮;蔡博文;苑玉清;贺民;李浩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三氧化二砷对人肝癌细胞黏附和侵袭影响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亚砷酸,As2O3)注射液是否具有抗肝癌细胞黏附和侵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选用人类肝癌细胞株SMMC-7721细胞及裸鼠人类肝癌转移模型为研究对象,通过细胞运动迁移实验、细胞黏附实验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As2O3对SMMC-7721细胞的运动迁移、与纤维粘连蛋白(FN)、内皮细胞黏附以及裸鼠人肝癌转移模型肝移植瘤表达CD44和MMP-2基因蛋白的影响.结果As2O3注射液可显著抑制SMMC-7721细胞在FN上的迁移运动和SMMC-7721细胞与FN、内皮细胞的黏附,并能降低裸鼠肝移植瘤CD44、MMP-2的表达.结论As2O3具有抗肝癌细胞黏附和侵袭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As2O3能降低肝癌细胞表达CD44和MMP-2有关.

    作者:华海清;秦叔逵;王锦鸿;陈惠英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新中医》征订启事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榄香烯乳在难治性老年白血病中的应用

    我科自2002年2月-2004年2月尝试用榄香烯乳联合化疗治疗难治性老年白血病23例,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洁;杨镜明;董戴玉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愈心汤治疗慢性肺原性心脏病并发心力衰竭50例

    笔者从2002年开始,运用愈心汤治疗慢性肺心病心力衰竭患者,取得了良好的疗效,现总结如下.按1997年全国肺心病专业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诊断,并选择心功能Ⅲ级~Ⅳ级(NYHA分级法)患者100例,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其中男30例,女20例;年龄50~89岁,平均69.5岁;病程12~40年,平均26年;心功能Ⅲ级32例,Ⅳ级18例;心律失常32例,肺性脑病7例.治疗组50例,其中男32例,女18例;年龄49~90岁,平均69.5岁;病程14~37年,平均25.5年;心功能Ⅲ级28例,Ⅳ级22例;心律失常29例,肺性脑病6例.两组基本情况差异无显著性(P》0.05),具有可比性.

    作者:徐新毅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恶性肿瘤组织中HSP70、P53表达与中医热证的关系

    目的探讨中医热证和非热证恶性肿瘤患者瘤组织中HSP70和P53的表达.方法采用S-P免疫组化法进行HSP70、P53阳性检测以及采用ELISA法和RT-PCR法检测恶性肿瘤组织中HSP70和HSP70mRNA表达含量.结果(1)结肠癌热证组、热证合计组HSP70、P53阳性率均明显高于各非热证组(P<0.05);(2)结肠癌热证组、鼻咽癌热证组、肺癌热证组以及热证合计组中HSP70表达含量均高于各非热证组(P<0.01);(3)结肠癌热证组、肺癌热证组以及热证合计组中HSP70mRNA的表达含量均高于非热证组(P<0.01).结论在恶性肿瘤的热证阶段HSP70和P53阳性表达率以及HSP70表达含量显著高于非热证阶段.

    作者:王洪琦;张正;赵燕平;李建国;陈凯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恶性肿瘤并发的抑郁症中医临床研究进展

    抑郁症(depression)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抑郁为主要症状的一组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s)或情感性障碍(affective disorders),是一组以抑郁心境自我体验为中心的临床症状群或状态.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之一,尽管手术、放疗、化疗以及生物干预等对肿瘤的治疗取得很大进展,但肿瘤患者的心理问题尚未引起人们足够重视.国内外研究发现,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与社会心理因素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患者并发抑郁症的比例较高[1-3],它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与预后,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2].现把恶性肿瘤并发抑郁症的中医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辛海;罗和春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回心草治疗缺血性心脏病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探讨

    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IHD)是多发病,病因多由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引起.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延长、物质条件的改善,IHD也已成为我国中老年人的主要致死性疾病[1].虽然冠心病介入治疗、冠脉搭桥手术近年取得迅猛的发展,但药物治疗必不可少.为寻找更有效的治疗药物,我院自2000年开始在常规西药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回心草治疗IHD30例,并与30例常规西药治疗组对比观察,现将临床研究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高桂琴;王国维;张宏考;李东升;刘继军;马英;王佑华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草案)

    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于1993年11月在洛阳召开的第五届学术交流会上制定的肝硬化临床诊断、中医辨证和疗效标准,自1994年公布后执行了10年,近年来经过专业委员会专家的多次反复讨论,现重新修订如下.

    作者:危北海;张万岱;陈治水;张育轩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浙江中医杂志》与《养生月刊》2005年征订启事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征订启事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10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