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三氧化二砷对人肝癌细胞黏附和侵袭影响的实验研究

华海清;秦叔逵;王锦鸿;陈惠英

关键词:三氧化二砷, 肝癌细胞, 黏附, 侵袭, CD44, MMP-2
摘要: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亚砷酸,As2O3)注射液是否具有抗肝癌细胞黏附和侵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选用人类肝癌细胞株SMMC-7721细胞及裸鼠人类肝癌转移模型为研究对象,通过细胞运动迁移实验、细胞黏附实验和免疫组化方法观察As2O3对SMMC-7721细胞的运动迁移、与纤维粘连蛋白(FN)、内皮细胞黏附以及裸鼠人肝癌转移模型肝移植瘤表达CD44和MMP-2基因蛋白的影响.结果As2O3注射液可显著抑制SMMC-7721细胞在FN上的迁移运动和SMMC-7721细胞与FN、内皮细胞的黏附,并能降低裸鼠肝移植瘤CD44、MMP-2的表达.结论As2O3具有抗肝癌细胞黏附和侵袭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与As2O3能降低肝癌细胞表达CD44和MMP-2有关.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参芪扶正注射液辅助化疗治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参芪扶正注射液对老年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的影响.方法120例老年NSCLC患者均采用NP方案化疗,其中治疗组60例化疗前1周开始加用参芪扶正注射液.观察两组近期疗效、远期生存率、化疗后生活质量评价、血液毒性反应及免疫功能变化情况.结果两组近期疗效及l、2年生存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但3年生存率治疗组为45.7%,对照组为19.4%,前者高于后者(P<0.05);化疗后患者生活质量评价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此外,治疗组化疗后血液毒性反应、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免疫功能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参芪扶正注射液对老年NSCLC化疗有一定减毒作用.

    作者:刘城林;陈为平;崔书中;邓广业;刘丽萍;覃丽红;苏旭春;闫冰川;孔嘉欣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恶性肿瘤并发的抑郁症中医临床研究进展

    抑郁症(depression)是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以抑郁为主要症状的一组心境障碍(mood disorders)或情感性障碍(affective disorders),是一组以抑郁心境自我体验为中心的临床症状群或状态.恶性肿瘤是严重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之一,尽管手术、放疗、化疗以及生物干预等对肿瘤的治疗取得很大进展,但肿瘤患者的心理问题尚未引起人们足够重视.国内外研究发现,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与社会心理因素有着不可忽视的联系,患者并发抑郁症的比例较高[1-3],它严重影响患者的治疗与预后,使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降[2].现把恶性肿瘤并发抑郁症的中医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作者:辛海;罗和春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著名本草生药学家、本刊编委谢宗万研究员逝世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通肺合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夜间低氧血症的干预作用

    目的探讨以当归、生地等14味中药组成的通肺合剂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夜间低氧血症的疗效.方法选择60例COPD缓解期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A组)20例,单纯氧疗组(B组)20例,通肺合剂加氧疗组(C组)20例,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膈肌移动度(diaphragm muscle mobility,DMM)、6分钟步行距离(6 minutes walk distace,6MWD)、晨起动脉血气、夜间低氧饱和度(LSaO2)、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2)、血氧饱和度<90%时间占总睡眠时间百分比(SLT90%)及超声心动图的改变.结果治疗后B组和C组LSaO2、MSaO2及SLT90%明显高于A组(P<0.05,P<0.01).第1秒时间肺活量(FEV1)、6MWD、DMM C组与A组及B组比较有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PaO2、SaO2B组、C组与A组治疗后比较有明显改善,差异有显著性(P<0.05);C组PaCO2与B组比较明显降低,差异有显著性(P<0.05);C组与B组、A组比较肺动脉平均压(mPAP)下降,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通肺合剂加氧疗除能改善夜间低氧血症,还能降低PaCO2,通肺合剂可作为氧疗的重要补充.

    作者:崔朝勃;袁雅冬;刘淑红;韩东亮;高秀玲;齐富存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中医药调节核因子-κB活化的研究进展

    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 B,NF-κB)是一种具有多向转录调节作用的蛋白质.目前发现,与炎症和免疫反应关系密切的许多细胞因子、黏附分子基因的启动子部位含κB位点.活化的NF-κB能与DNA特定的κB位点结合,启动和调节众多参与炎症反应、免疫反应有关基因的转录,调控肿瘤坏死因子(TNF)、白细胞介素(IL)-1、IL-6、IL-8等细胞因子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VCAM-1)等黏附分子的表达,在机体的炎症、免疫反应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近年来,国内外对NF-κB的研究逐渐深入,包括中医药调节NF-κB活化的研究.现作一综述如下.

    作者:叶蔚;项柏康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中西医结合血栓病学》一书出版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疏血通在防治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中的作用

    目的评价疏血通预防冠状动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的作用.方法68例完成冠脉内支架植入术的患者在给予常规治疗的基础上,随机分为常规治疗对照组和疏血通治疗组.随访观察6个月,采用定量冠状动脉造影的方法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冠脉病变的再狭窄情况.结果共有43例患者完成随访,疏血通治疗组23例,常规治疗组20例.疏血通治疗组心绞痛复发率[3例(13%)]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7例(35%)](P<0.05).定量冠状动脉造影结果显示,疏血通治疗组经治血管的病变狭窄程度明显轻于常规治疗组;晚期丢失内径及其指数[(0.46±0.25)mm,(24.26±8.64)%]显著小于常规治疗组[(0.75±0.33)mm,(31.25±11.03)%],P值均<0.05;而净获得内径及其指数[(1.23±0.30)mm,(58.96±24.68)%]明显大于常规治疗组[(0.98±0.33)mm,(42.68±29.51)%],P值均<0.05.两组患者的再狭窄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疏血通在预防冠脉内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中可能具有一定作用.

    作者:李爱华;龚开政;严俊峰;孙晓宁;凤以良;张振刚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第七届全国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大会暨广东省第五届中西医结合影像学术年会在广州召开

    作者:王芳军;周伟生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功能性胃肠病中医临床研究规范化的若干问题

    近10年来,国外学者也开始关注包括中国传统医学(TCM)在内的经验性本草疗法(phyptherapy)在功能性胃肠病(functional gastrointestinal disorder,FGID)治疗中的应用,国外文献也逐年增多[1-4].国内FGID中医临床研究现蓬勃发展,不但大量临床研究见诸文献,而且建立了主要FGID的中医诊治标准,为进一步科学总结中医在FGID治疗中的作用奠定了基础[5].但如何规范中医临床试验(clinical trial)的设计、评价,仍是中医药国际化的重要障碍[5-7].新近,本文作者受邀撰写罗马Ⅲ标准中有关功能性胃肠病中医治疗相关问题的内容,发现许多有悖循证医学原则的问题,值得未来研究重视.

    作者:王伟岸;胡品津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外伤性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

    目的研究复方丹参注射液对外伤性脑梗死患者凝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64例外伤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治疗组给予复方丹参注射液加西药常规治疗,对照组仅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用药前后患者症状改善程度及血浆P-选择素(P-selectin)、血管性血友病因子(vWf)和D-二聚体(D-dimer)水平的变化.结果两组格拉斯格恢复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1).外伤性脑梗死患者血浆P-selectin、vWf和D-dimer治疗前明显高于健康人,治疗后两组患者P-selectin、vWf和D-dimer水平均下降,治疗组优于对照组.结论外伤性脑梗死患者体内存在着凝血功能障碍,复方丹参注射液可改善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凝血功能,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外伤性脑梗死患者的脑损害.

    作者:张荣军;游潮;蔡博文;苑玉清;贺民;李浩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充血性心力衰竭心气虚、心阳虚证与肿瘤坏死因子-α及白细胞介素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充血性心力衰竭(CHF)患者心气虚、心阳虚证与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β(IL-1β)及白细胞介素-10(IL-10)的关系.方法选取CHF心气虚、心阳虚证住院患者67例,分别进行NYHA心功能分级,并采用心脏多普勒仪测定射血分数(EF)、E峰/A峰(E/A)比值,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6、IL-1β及IL-10.结果心气虚证组患者心功能分级以舒张功能不全、心功能Ⅰ级、Ⅱ级为多,心阳虚证组患者以Ⅲ级、Ⅳ级为多(Ridit分析,P<0.01);心气虚证组患者E/A值、EF值高于心阳虚证组患者(P<0.01);心阳虚证组患者血清TNF-α、IL-6、IL-1β水平高于心气虚证组患者(P<0.01,P<0.05);心阳虚证组患者血清IL-10水平低于心气虚证组患者(P<0.01).结论TNF-α、IL-6、IL-1β与IL-10可能在CHF心气虚证向心阳虚证发展过程中起重要的作用,可能成为心气虚证、心阳虚证微观辨证的指标.

    作者:陈瑞;梁凤霞;黄艳霞;李彬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会议纪要

    第五次全国中西医结合神经科学术会议于2004年5月22-25日在四川省成都市召开.参会代表来自全国各省、市、自治区及解放军和武警部队所属医院共162人.大会共收到论文200余篇,收入汇编206篇.本次大会主要对中西医结合神经科的学科建设进行了全面的讨论,包括中西医结合神经科科研方法学建设、理论建设、人材培养、基地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各自见解,一致认为:中西医结合神经科的学科建设,人才是关键、条件是保障、科研是动力、成果是标志.本次学术会议还对中西医结合神经科疾病临床研究、实验研究、学科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了学术交流.现将学术交流内容介绍如下.

    作者:顼宝玉;孙怡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榄香烯乳在难治性老年白血病中的应用

    我科自2002年2月-2004年2月尝试用榄香烯乳联合化疗治疗难治性老年白血病23例,取得了一定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洁;杨镜明;董戴玉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第六届编委会名单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中医药通报》2005年征订启事

    作者: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拉米夫定联合益气凉血解毒中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为了提高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抗病毒疗效,降低耐药株的发生率,我们于2001年2月-2003年4月,对130例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进行了拉米夫定(Lamivudine,LAM)联合益气凉血解毒类中药治疗研究,观察对慢性乙型肝炎的近期疗效和对YMDD变异的干预作用.

    作者:徐春军;刘敏;林凌云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充血性心力衰竭中医辨证分型与心功能参数及甲状腺激素相关性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充血性心力衰竭(CHF)中医辨证分型与甲状腺激素(T3、T4、TSH)、心房利钠多肽(ANP)、心功能参数[左室射血分数(LVEF)、平均周缘纤维缩短速度(mVcf)、A峰/E峰(A/E)]的关系.方法将100例CHF患者分为4个证型组,检测各组心功能参数、ANP、甲状腺激素,并与对照组(23例)相同指标比较.结果CHF兼水肿血瘀证患者血浆ANP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T3较对照组、心气虚证组、兼阴虚证组与兼血瘀证组明显降低(P<0.01,P<0.01,P<0.05,P<0.01);LVEF、mVcf较心气虚证、兼阴虚证、兼血瘀证组均明显降低(P均<0.01);心气虚证组、兼阴虚证组与兼血瘀证组的T4水平较兼水肿血瘀证组均明显升高(P<0.05,P<0.01,P<0.01);心气虚证组、兼阴虚证组、兼血瘀证与水肿血瘀证组的A/E比值较对照组均明显增高(P均<0.01).T3与LVEF、T4均呈正相关(r=0.200,P<0.05;r=0.293,P<0.01);与ANP呈负相关(r=-0.263,P<0.01).T4与A/E呈负相关(r=-0.226,P<0.05).结论T3、T4降低与ANP增高可能是CHF兼水肿血瘀证患者LVEF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T4降低则可能为CHF 4型中医分型患者A/E比值逐步增高而导致左室舒张功能不全逐渐加重的重要原因之一.

    作者:周杰;高晓玲;张宝州;黄仕君;王兰娣;盛丽;史东静;阎晓霞;杨阿妮;黄腾辉;裴玉琴;陈进凡;程烜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生血宁治疗缺铁性贫血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生血宁治疗缺铁性贫血的药效及对铁代谢平衡调节的分子机制.方法10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随机分为生血宁治疗组和葡萄糖酸亚铁对照组各50例,治疗组用生血宁0.1g,每天3次口服;对照组用葡萄糖酸亚铁0.1g,每天3次口服;均连续服用30天.治疗前后各检测1次血清铁(Fe)、总铁结合力(total iron binding capacity,TIBC)、转铁蛋白饱和度(transferrin saturation,TS)、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转铁蛋白(transferrin,Tf)、血清可溶性转铁蛋白受体(soluble transferrin receptor,sTfR)、血常规,并进行中医气血两虚证候评分.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表明生血宁能改善铁代谢,提高Fe、TS、SF,降低TIBC、Tf、sTfR;促进红细胞生成作用明显;尚能促进白细胞及血小板生成.对照组总有效率为32%.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生血宁治疗缺铁性贫血及气血两虚证效果明显,能改善铁代谢,提高Fe、TS、SF,降低TIBC、Tf、sTfR.

    作者:柯有甫;魏克民;郑军献;浦锦宝;祝永强;梁卫青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回心草治疗缺血性心脏病临床疗效及作用机制探讨

    缺血性心脏病(ischemic heart disease,IHD)是多发病,病因多由动脉粥样硬化和血栓引起.随着我国人均寿命的延长、物质条件的改善,IHD也已成为我国中老年人的主要致死性疾病[1].虽然冠心病介入治疗、冠脉搭桥手术近年取得迅猛的发展,但药物治疗必不可少.为寻找更有效的治疗药物,我院自2000年开始在常规西药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回心草治疗IHD30例,并与30例常规西药治疗组对比观察,现将临床研究资料报告如下.

    作者:高桂琴;王国维;张宏考;李东升;刘继军;马英;王佑华 刊期: 2004年第10期

  • 黄芪多糖和小檗碱对3T3-L1脂肪细胞糖代谢及细胞分化的影响

    目的比较黄芪多糖和小檗碱对脂肪细胞糖代谢和细胞分化的影响,并分析其改善糖代谢的可能机制.方法检测黄芪多糖和小檗碱干预的脂肪细胞对3H-葡萄糖的摄取,对黄芪多糖和小檗碱干预分化的细胞进行油红O染色并通过比色定量分析脂肪细胞分化程度.逆转录多聚酶联反应(RT-PCR)检测脂肪细胞分化相关基因过氧化物体增殖剂活化受体γ(PPARγ)、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α(C/EBPα)mRNA的表达.结果黄芪多糖和小檗碱组葡萄糖摄取率分别为正常组的109.3%和182.7%;黄芪多糖明显促进分化及其PPARγ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小檗碱则明显抑制细胞分化及PPARγ、C/EBPαmRNA表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黄芪多糖促进脂肪细胞葡萄糖摄取及细胞分化和PPARγmRNA表达,而小檗碱促进葡萄糖摄取但抑制脂肪细胞分化和PPARγ及C/EBPαmRNA的表达.

    作者:王树海;王文健;汪雪峰;陈伟华 刊期: 2004年第10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