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应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缺氧诱导因子-1α相关肽

张爱霞;王斌;肖继皋

关键词:缺氧诱导因子-1α, 噬菌体展示肽库, 相关肽, 亲和筛选, 测序
摘要:目的:应用噬菌体展示12肽库筛选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相关肽.方法:以抗HIF-1α单克隆抗体(HIF-1αmAb)为配基,采用亲和免疫法从随机12肽库中筛选与抗体特异结合的噬菌体.在筛选过程中,逐轮提高HIF-1α mAb的稀释度并增强洗脱强度.3轮筛选后,随机挑取10个克隆测序.通过膜斑点印迹(Dot-ELISA)进行特异性结合鉴定.结果:经过3轮筛选后,特异性结合的噬菌体得到有效的富集,并且Dot-EL[SA反应阳性逐轮增强.测序后发现有4个克隆的序列完全相同,其12肽氨基酸序列为GPHHYWYHLRLP.结论:噬菌体展示肽库技术可以用于筛选HIF-1相关肽,并为后续的活性鉴定打下基础.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作者书写数字须知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经鼻气道正压通气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血栓高危因子的影响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一种发病率高且具有一定潜在危险的疾病,其主要死因为心脑血管血栓性并发症[1].由于血细胞比容(Hct)和血液黏滞度(WBV)增高,血小板活性和血液凝固性增加,纤维蛋白原(Fng)增多及血管内皮损伤均为发生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高危因素[2],故本研究观察了OSAS患者晨起及午后的Hct、血小板聚集率(PAG)、WBV、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Fng、内皮素等的变化,并探讨了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对以上观察指标的影响,以提高对OSAS患者发生心脑血管血栓性并发症机制的认识及加强临床防治.

    作者:苏梅;殷凯生;张希龙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不同年龄健康人血压和动脉顺应性关系的研究

    目的:评价不同年龄健康人血压和动脉顺应性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按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方案将200名受试者分为4个年龄组:15~30岁;31~45岁;46~60岁和61~80岁.每组男女各25名,使用美国产HDI-2000动脉测试仪同步记录血压和动脉顺应性(大动脉弹性为C1,小动脉弹性为C2).结果:男性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同时C1和C2顺应性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但脉压差(PP)无统计学差异(P>0.05);C1与SBP、DBP和PP呈显著负相关,其中与SBP相关性好(r=-0.640,P<0.01);C2与SBP和DBP呈显著负相关,其中与DBP相关性好(r=-0.544,P<0.01),与PP无相关.女性组:SBP、DBP和PP随年龄增加而升高,C1和C2顺应性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C1和C2均与SBP、DBP和PP呈显著负相关,其中与SBP相关性好(r=-0.660,P<0.01;r=-0.704,P<0.01).结论:男性和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加,大、小动脉顺应性均下降.SBP是影响其大、小动脉顺应性的主要因素.

    作者:李新立;倪春辉;王震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医学论文中缩略语使用须知

    作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转化生长因子βⅡ受体在大鼠胰腺发育后期的表达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Ⅱ受体在SD大鼠胰腺发育后期的表达及意义.方法:使用RT-PCR方法分别检测交配后18.5天、新生及成年SD大鼠胰腺TGF-βⅡ受体mRNA表达;使用Western blot方法分别对上述不同时期SD大鼠胰腺TGF-βⅡ受体表达进行蛋白质水平的检测.结果:新生鼠胰腺TGF-βⅡ受体表达在核酸与蛋白质水平上均明显高于18.5天胎鼠与成年鼠胰腺,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TGF-βⅡ受体表达在新生鼠阶段有明显上调.

    作者:熊俊;程志祥;倪雪峰;德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发病特点及其对降糖降脂治疗的反应.方法:对374例糖尿病患者血脂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年龄和性别不同分别观察50岁前、后男女糖尿病患者的血脂谱,并按治疗情况分成糖尿病未经任何药物治疗组、单纯降糖治疗组、降糖降脂联合治疗组,分别观察各组血脂基值和变化情况.结果:374例患者中接受血脂检查者占68.3%,其中血脂异常者55.4%,服用降脂药者12.8%.1型糖尿病患者高血脂比例为18.3%,2型糖尿病患者为58.4%.<50岁的女性糖尿病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于男性,而≥50岁后这种差异消失,反而出现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L)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于男性的现象.单纯降糖治疗可使血糖和血脂降低,但不能使后者降至正常范围,降糖同时加用调脂药物,则有望使血脂达到理想水平.结论: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脂代谢紊乱,以血TG增高明显.年龄性别不同,血脂谱有所差别.而调脂治疗对纠正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有重要作用.

    作者:袁庆新;袁翠萍;刘超;武晓泓;刘翠萍;覃又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肝胰十二指肠联合切除对残肝再生和肝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α、β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残肝再生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和β(TGF-β)的表达.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①组1为大部(68%)肝切除组,15只;②组2为大部(68%)肝叶切除加部分(50%)胰腺切除加近端十二指肠切除组,15只.每组3只大鼠,于术后12、24、48、72和168 h分别处死并采集肝脏样本,计算肝再生率.切除的肝脏组织用RT-PCR技术检测HGF、TGF-α及TGF-β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并与免疫组化法检测的肝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组1残肝再生率逐步增加,至术后第7天达高水平;PCNA峰值在术后24 h,随后逐步下降.HGF和TGF-α的表达在术后12 h逐渐增强,24 h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168 h时达低水平,而TGF-β的表达在48 h时达高峰,然后下降.与组1相比,组2可显著减低残肝再生及PCNA峰值,并可显著减少肝细胞HGF、TGF-α及TGF-β的表达.结论:肝胰十二指肠联合切除可减低残肝再生反应,除了肝细胞自身分泌的HGF及TGF-α等细胞因子外,起源于胰腺和十二指肠的其他细胞因子亦可对肝细胞的增殖起调节作用.

    作者:唐天勋;王书奎;王自正;樊克武;井清源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胰岛素治疗对1型糖尿病儿童血清瘦素水平影响的研究

    为了探讨1型糖尿病患儿血清瘦素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胰岛素治疗的关系,明确瘦素在1型糖尿病的诊断、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我们对30例患儿的血清瘦素水平进行了检测、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顾威;王大为;顾英霞;石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肾小管性酸中毒68例分析

    肾小管性酸中毒(renal tubular acidosis,TRA)病因复杂.临床表现隐匿,缺乏特异性症状,极易漏诊;持续进展的RTA后果严重.

    作者:赵秀芬;邢昌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50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及颈动脉B超检查对比分析

    对5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简称冠脉)造影及颈动脉B超检查,以了解老年患者冠脉及颈动脉病变程度,旨在探讨两者是否相关.

    作者:王晓莲;周秀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抗人类疱疹病毒7型南京分离株YY5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目的:制备抗人类疱疹病毒7型(HHV-7)单克隆抗体,应用于临床与科研.方法:用纯化的HHV-7南京株YY5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经间接ELISA法筛选.间接免疫荧光、免疫印迹试验等方法鉴定单抗.结果:获得了3株分泌抗(HHV-7)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分别命名为6H9、6C11、4D5.单克隆抗体亚类鉴定表明:6H9为IgG1类,6C11、4D5为IgM类.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单抗腹水滴度分别为:1:6.40×104,1:1.28×105,1:1.00×103.免疫印迹试验结果表明:6C11能与分子质量约70 ku大小的病毒蛋白结合.结论:成功制备并鉴定3株抗HHV-7单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HHV-7的特性及为临床快速诊断提供可能.

    作者:杨晓梅;姚堃;朱建中;丁传林;窦洁;冯东举;周锋;仇镇宁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CD44v6蛋白及增殖细胞抗原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有多种细胞分子起作用.CD44是细胞表面黏附分子,是一种跨膜糖蛋白,介导着肿瘤细胞与宿主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的互相作用,CD44v6与消化道肿瘤的关系研究较多,关系较密切[1~3].

    作者:王道荣;刘训良;苗毅;虞梅宁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动物模型的改良

    目的:提取并纯化正常人脑脊髓的髓磷脂碱性蛋白(MBP),鉴定其活性,并用其诱导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模型.方法:以人脑脊髓为原料,通过去脂、酸溶解、CM-52柱层析等步骤提取人MBP,鉴定其纯度后在Wistar大鼠诱导EAE.结果:所提取的MBP具有纯度高、免疫活性好的特点,与抗MBP抗体能特异性结合,并可成功地诱导出EAE动物模型,病理学证实发病大鼠的脑脊髓具有典型的脱髓鞘改变和胶质结节形成.结论:用人MBP在不加百日咳杆菌的条件下,同样可以诱导出EAE,这种动物模型体内的病理学改变与人类的多发性硬化症(MS)更具有相似性,适用于对MS的研究.

    作者:林泓怡;李跃华;郭琳;阙琳利;李菁;季晓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低密度脂蛋白受体功能与基因突变的关系

    作者:庞庆丰;郦明芳;胡维诚;陈琪;李晓宇;范乐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氯胺酮雾化吸入对气道反应性的影响

    目的:探讨雾化吸入氯胺酮对气道反应性及肺和小气道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用整体引喘法分别测定雾化吸入1%~5%氯胺酮5 min后和3%氯胺酮雾化吸入3、5、10、15、30 min后对豚鼠气道反应性的变化.每天豚鼠雾化吸入5%氯胺酮2 h,连续6天后观察肺部的病理变化.测定雾化吸入3%或5%氯胺酮30 min后小鼠的痛阈改变.结果:2%~5%氯胺酮雾化吸入5 min后有明显的气道舒张作用(P<0.05).3%氯胺酮雾化吸入5 min以上均有舒张气道的效应(P<0.05),且各时点之间无明显区别(P>0.05).3%和5%氯胺酮雾化吸入对小鼠的痛阈无影响(P>0.05).连续6天雾化吸入5%氯胺酮后未见气道与肺明显的病理变化.结论:3%~5%氯胺酮雾化吸入5 min以上有良好的平喘作用.氯胺酮雾化吸入对外周痛阈不产生明显影响.氯胺酮雾化吸入对肺和小气道不产生病理影响.

    作者:万小健;傅诚章;周钦海;钱燕宁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自体骨骼肌卫星细胞移植改善心功能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移植骨骼肌卫星细胞(satellite cell,SC)治疗心肌梗死,改善心功能的机制.方法:雄性苏中幼猪10头,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改良Dorfman法培养SC.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对角支制作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实验组心肌内注射种植体外扩增的自体SC,对照组注射等量细胞培养液.单电子发射断层扫描(SPECT)行心血池显像检查评估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变化.结果:①SC贴壁生长,延迟分瓶或降低培养液中胎牛血清(FBS)浓度,SC相互融合形成肌管.②实验组梗死区室壁厚度大于对照组,内见新生的带横纹的肌纤维,细胞间无闰盘.③实验组术后4周左室射血分数(EF)、1/3射血分数(1/3EF)、1/3充盈分数(1/3FF)优于对照组.结论:SC易于获取和体外扩增培养,移植于自体心脏可存活,通过提供具有收缩功能的细胞、阻断心室重构过程,改善心脏顺应性提高心功能.

    作者:陆世春;陈亦江;张馥敏;杨志健;马文珠;黄峻;徐清斌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脉络宁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283例疗效观察

    脉络宁有扩血管,改善微循环,降低血黏度,增加脑供血作用.我院自1996~2002年收住院的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283例应用脉络宁治疗,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艳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转Fas配体基因的树突状细胞在诱导大鼠肝移植免疫耐受中的作用

    作者:李国强;王学浩;孙倍成;钱建民;李相成;张峰;俞悦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C反应蛋白对冠心病的辅助诊断及与冠心病心脏事件的关系

    C反应蛋白(CRP)是急性炎症的敏感标志物之一,有资料显示其是冠心病(CHD)的危险因子,本研究旨在探讨其对栽CHD的辅助诊断价值及与CHD心脏事件的相关性.

    作者:张如升;杨志健;张馥敏;朱铁兵;王连生;黄峻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肾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DNA含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肾癌组织内微血管密度(IMD)、DNA含量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方法及图像分析技术对76例肾癌患者手术切除的标本进行IMD和DNA含量测定,并分析其与预后间的关系.结果:不同肾癌细胞类型、病理分级之间IMD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临床分期的升高,IMD增高(P<0.05),转移组IMD值明显高于非转移组(P<0.01);随访5年内死亡者IMD、DNA含量均高于存活5年以上者(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研究表明:IMD与DNA蛋白含量具正相关性.结论:IMD值的变化与肾癌恶性程度相关,较高的IMD和DNA含量常提示患者预后较差.

    作者:贾瑞鹏;马庆铮;刘军;程继义;许纯孝;王万忠;杜德利;姜玉菲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南京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