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梅;殷凯生;张希龙
目的:制备抗人类疱疹病毒7型(HHV-7)单克隆抗体,应用于临床与科研.方法:用纯化的HHV-7南京株YY5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经间接ELISA法筛选.间接免疫荧光、免疫印迹试验等方法鉴定单抗.结果:获得了3株分泌抗(HHV-7)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分别命名为6H9、6C11、4D5.单克隆抗体亚类鉴定表明:6H9为IgG1类,6C11、4D5为IgM类.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单抗腹水滴度分别为:1:6.40×104,1:1.28×105,1:1.00×103.免疫印迹试验结果表明:6C11能与分子质量约70 ku大小的病毒蛋白结合.结论:成功制备并鉴定3株抗HHV-7单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HHV-7的特性及为临床快速诊断提供可能.
作者:杨晓梅;姚堃;朱建中;丁传林;窦洁;冯东举;周锋;仇镇宁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Ⅱ受体在SD大鼠胰腺发育后期的表达及意义.方法:使用RT-PCR方法分别检测交配后18.5天、新生及成年SD大鼠胰腺TGF-βⅡ受体mRNA表达;使用Western blot方法分别对上述不同时期SD大鼠胰腺TGF-βⅡ受体表达进行蛋白质水平的检测.结果:新生鼠胰腺TGF-βⅡ受体表达在核酸与蛋白质水平上均明显高于18.5天胎鼠与成年鼠胰腺,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TGF-βⅡ受体表达在新生鼠阶段有明显上调.
作者:熊俊;程志祥;倪雪峰;德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建立大鼠背侧纹状体长时程突触抑制(LTD)的诱导方法,并观察60 mmol/L酒精对大鼠背侧纹状体LTD诱导的影响,初步探讨酒精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纹状体冠状切面脑片,双极钨丝电极刺激皮层-纹状体传入通路,在大鼠背侧纹状体部位记录诱发的群峰电位(population spike,PS).预先灌流60 mmol/L酒精及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阻断剂MK-801,再给予强直刺激.结果:对照组给予强直刺激后诱导出明显的LTD,PS幅值减小到原先的20%左右,并持续60 min以上;灌流酒精10 min再给予强直刺激,PS幅值出现先减小而后增加的变化,60 min时已经恢复到强直刺激前的80%;灌流MK-801后给予强直刺激阻断LTD的诱导.结论:强直刺激皮层-纹状体兴奋性传入通路可在背侧纹状体诱导明显的LTD,灌流酒精不影响LTD的产生,然而会影响LTD的保持,NMDA受体参与纹状体LTD的诱导.
作者:张小虎;朱学江;袁孝如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对我科1997~2001年38例40块颞肌筋膜瓣整复口腔颌面部组织缺损的远期疗效进行评价.
作者:万林忠;邢树忠;朱志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作者:李国强;王学浩;孙倍成;钱建民;李相成;张峰;俞悦 刊期: 2003年第03期
2000年8月~2002年8月我们采用泰索(TXT)联合顺铂(DD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取得了较好的近期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樊正勤;卢凯华;朱陵君;刘连科;束永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是一种发病率高且具有一定潜在危险的疾病,其主要死因为心脑血管血栓性并发症[1].由于血细胞比容(Hct)和血液黏滞度(WBV)增高,血小板活性和血液凝固性增加,纤维蛋白原(Fng)增多及血管内皮损伤均为发生血栓栓塞性疾病的高危因素[2],故本研究观察了OSAS患者晨起及午后的Hct、血小板聚集率(PAG)、WBV、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Fng、内皮素等的变化,并探讨了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nCPAP)治疗对以上观察指标的影响,以提高对OSAS患者发生心脑血管血栓性并发症机制的认识及加强临床防治.
作者:苏梅;殷凯生;张希龙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前对心脏开胸直视手术中采用除颤复跳后,对房颤患者恢复窦性心律的疗效研究不多,现对我们所观察的这些患者术后房颤的变化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李秀华;穆心苇;张辉;陈鑫;史宏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为研究抗小肠移植排斥治疗提供良好的动物实验模型.方法:选用大鼠进行同种异体异位节段性小肠移植.结果:共施行96只移植手术,模型稳定后的56只小肠移植5天成活率为85.71%.结论:本模型制作成功率较高,适合小肠移植排斥研究.
作者:王一芳;许爱刚;吴继明;江立红;吴文溪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经冠状静脉窦标测和消融左侧心外膜旁路的方法学、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3例左侧旁路患者,先经左侧心内膜标测和消融失败,后改经冠状静脉窦内标测,心动过速时记录到提前的逆行心房电位后行射频消融.结果:3例患者经冠状静脉径路消融全部成功,其中1例位于左后间隔,2例位于左侧壁.无1例发生并发症.随访6~17个月,无心动过速复发.结论:经心内膜仔细标测和消融失败的旁路可能为心外膜旁路,行冠状静脉窦内标测和射频消融可有效阻断旁路.
作者:邹建刚;单其俊;陈明龙;杨兵;陈椿;李文奇;曹克将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氯化锂预处理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神经元保护作用.方法:夹闭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5 min,制备前脑缺血性脑损伤模型.48只沙土鼠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A组,n=24)和对照组(B组,n=24),A组手术前连续5天给予氯化锂腹腔注射,B组以生理盐水代替氯化锂.每组又分为两个亚组:假手术组(Ash,Bsh,n均为12)和缺血组(Ais,Bis,n均为12),分别于术后3天(Ash3,Ais3,Bsh3,Bis3,n均为6)和7天(Ash7,Ais7,Bah7,Bis7,n均为6)断头取脑,制成石蜡切片,光镜下观察.结果: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数目(每0.04mm2中含有的细胞数)分别为:Ais3组15.8±3.31、Ais7组13.54±5.22、Bis3组11.81±4.58、Bis7组1.48±1.55、Ash3组28.17±4.02、Ash7组28.11±4.14、Bsh3组29.64±5.99、Bsh7组30.21±2.95.Ais3组、Ais7组显著多于相应的Bis3组、Bis7组(P<0.01),Ais3组、Bis3组显著多于相应的Ais7组、Bis7组(P<0.01).结论:氯化锂预处理能明显减少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延迟性神经元死亡.
作者:施韬;钱燕宁;王斌;马瑞;周建平;卞清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作者:庞庆丰;郦明芳;胡维诚;陈琪;李晓宇;范乐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评价不同年龄健康人血压和动脉顺应性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按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方案将200名受试者分为4个年龄组:15~30岁;31~45岁;46~60岁和61~80岁.每组男女各25名,使用美国产HDI-2000动脉测试仪同步记录血压和动脉顺应性(大动脉弹性为C1,小动脉弹性为C2).结果:男性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同时C1和C2顺应性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但脉压差(PP)无统计学差异(P>0.05);C1与SBP、DBP和PP呈显著负相关,其中与SBP相关性好(r=-0.640,P<0.01);C2与SBP和DBP呈显著负相关,其中与DBP相关性好(r=-0.544,P<0.01),与PP无相关.女性组:SBP、DBP和PP随年龄增加而升高,C1和C2顺应性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C1和C2均与SBP、DBP和PP呈显著负相关,其中与SBP相关性好(r=-0.660,P<0.01;r=-0.704,P<0.01).结论:男性和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加,大、小动脉顺应性均下降.SBP是影响其大、小动脉顺应性的主要因素.
作者:李新立;倪春辉;王震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法对开胸手术病人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磷酸果糖激酶(PFK)活性、血浆脂质过氧化物(MDA)及谷胱甘肽(GSH)的影响.方法:28例胸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单纯吸入1.5~2.0低肺泡吸入有效浓度(MAC)的异氟醚全麻,B组为1.0 MAC异氟醚复合连续硬膜外麻醉.于麻醉前、手术60 min、术后1 h、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2天分别取静脉血,测定红细胞G-6PD、PFK活性及血浆MDA、GSH浓度.结果:与麻醉前值相比A组病人术后第1天红细胞G-6PD活性明显上升,PFK活性显著下降(P<0.05);同时血浆MDA浓度显著上升,GSH浓度显著下降(P<0.05).B组上述指标变化程度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开胸手术后红细胞糖代谢向抗氧化应激方向重新调定,异氟醚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可减缓此变化.
作者:王灿琴;钱燕宁;刘存明;王忠云;林桂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16、周期素D1(Cyclin D1)、视网膜母细胞瘤(Rb)蛋白在胃癌前病变(不典型增生和肠化)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例正常胃黏膜,15例胃不典型增生,15例胃黏膜肠化生,30例胃癌组织中P16、Cyclin D1、Rb蛋白的表达,并结合胃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P16蛋白阳性表达,正常胃黏膜90%,不典型增生86.67%,肠化86.67%,胃癌36.67%,胃癌组与正常对照组及胃癌前病变组(不典型增生及肠化)间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P<0.01).Cyclin D1蛋白阳性表达,正常胃黏膜10%,不典型增生20%,肠化20%,胃癌53.33%,胃癌组阳性率与其他3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Rb蛋白在正常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90%、80%、80%、50%,其中胃癌组阳性率与正常胃黏膜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P16、Cyclin D1蛋白与胃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与否、远处转移与否呈一定的相关性.结论:P16、Cyclin D1、Rb基因在胃癌的发生中起一定的作用;P16、Cyclin D1、Rb蛋白的检测在胃癌的早期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并有助于胃癌的预后判断.
作者:缪林;赵志泉;季国忠;金宁;范志宁;刘政;张平;黄光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沙土鼠海马缺血耐受与CA1区蛋白激酶B(Akt)表达及锥体神经元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沙土鼠16只,随机分为A(2 min缺血组)、B(5 min缺血组)、C(2 min缺血+5 min缺血组)、D(假手术组)4组,每组4只.免疫组化(SP法)检测海马CA1区Akt表达,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锥体细胞凋亡.结果:A、C两组表达的Akt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B组,D组无明显Akt表达;B组锥体细胞凋亡较A、C两组显著,D组未见明显凋亡细胞.结论:Akt可能通过抑制锥体细胞的凋亡参与介导沙土鼠海马缺血耐受.
作者:冯美江;丁新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通过对用传统式气管切开术(TT)和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PDT)两组患者的比较,评价PDT在急救医学中的应用价值.
作者:郑志群;王晓东;钱何布;陆骏浩;肖佩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对50例老年冠心病患者进行冠状动脉(简称冠脉)造影及颈动脉B超检查,以了解老年患者冠脉及颈动脉病变程度,旨在探讨两者是否相关.
作者:王晓莲;周秀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作者:王学浩;李相成;张峰;钱建民;李国强;孔连宝;张浩;成峰;孙倍成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不同细胞亚群发生凋亡的情况,并初步分析其在SLE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取28例SLE患者和性别年龄与之相匹配的20个正常对照者.采用淋巴细胞亚群标志、An-nexin-V及碘化丙啶三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早期凋亡.结果:SLE患者体内CD3+T细胞、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凋亡百分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同时,SLE患者T淋巴细胞的死亡百分率也高于正常人.经激素治疗一定时间后,这些细胞亚群的凋亡率会进一步升高(P<0.01),但CD4/CD8比值恢复至接近正常人.SLE患者体内CD19+B淋巴细胞的凋亡或死亡百分率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别,激素治疗对B细胞凋亡和死亡的影响亦不显著.结论:在SLE患者体内主要是T淋巴细胞凋亡增加,但SLE患者淋巴细胞数目减少不仅仅是因为细胞凋亡所致,死亡细胞数目明显升高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激素治疗可诱导SLE患者T淋巴细胞进一步发生凋亡,并使T细胞亚群比例有所改善.
作者:徐娟;王慧娟;姚婷;王书奎;王玲;柯瑶;季晓辉 刊期: 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