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癌前病变及胃癌组织中抑癌基因P16、Rb及周期素D1蛋白表达的研究

缪林;赵志泉;季国忠;金宁;范志宁;刘政;张平;黄光明

关键词:胃肿瘤, 癌前病变, 抑癌基因, p16蛋白, 周期素D1蛋白, Rb蛋白
摘要: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16、周期素D1(Cyclin D1)、视网膜母细胞瘤(Rb)蛋白在胃癌前病变(不典型增生和肠化)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例正常胃黏膜,15例胃不典型增生,15例胃黏膜肠化生,30例胃癌组织中P16、Cyclin D1、Rb蛋白的表达,并结合胃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P16蛋白阳性表达,正常胃黏膜90%,不典型增生86.67%,肠化86.67%,胃癌36.67%,胃癌组与正常对照组及胃癌前病变组(不典型增生及肠化)间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P<0.01).Cyclin D1蛋白阳性表达,正常胃黏膜10%,不典型增生20%,肠化20%,胃癌53.33%,胃癌组阳性率与其他3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Rb蛋白在正常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90%、80%、80%、50%,其中胃癌组阳性率与正常胃黏膜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P16、Cyclin D1蛋白与胃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与否、远处转移与否呈一定的相关性.结论:P16、Cyclin D1、Rb基因在胃癌的发生中起一定的作用;P16、Cyclin D1、Rb蛋白的检测在胃癌的早期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并有助于胃癌的预后判断.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相关文献
  • 硒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表达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影响

    目的:观察抗氧化剂亚硒酸钠(Se)对肿瘤坏死因子(TNF)-α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表达的影响,以探讨TNF-α介导单核细胞与VSMC黏附,致动脉粥样硬化及硒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VSMC,分别加TNF-α(20 ng/ml)及TNF-α(20 ng/ml)+Se(0.5~2.0μmol/L),孵育24 h,采用细胞黏附实验、流式细胞术和RT-PCR测定ICAM-1蛋白及mRNA水平表达.结果:TNF-α可诱导VSMC ICAM-1表达增强;而硒可降低TNF-α诱导的ICAM-1 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抗氧化剂硒可抑制TNF-α诱导的VSMC中ICAM-1的表达,减少单核细胞与VSMC黏附,这可能对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起一定作用.

    作者:张丽霞;丁国宪;程蕴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CD44v6蛋白及增殖细胞抗原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肿瘤的生长和转移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此过程中有多种细胞分子起作用.CD44是细胞表面黏附分子,是一种跨膜糖蛋白,介导着肿瘤细胞与宿主细胞和细胞外基质的互相作用,CD44v6与消化道肿瘤的关系研究较多,关系较密切[1~3].

    作者:王道荣;刘训良;苗毅;虞梅宁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猪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合并急性肾衰竭模型的制作

    目的:建立一种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合并急性肾衰竭(ARF)的动物模型.方法:12只健康杂交家猪随机分成实验组(E组)和假手术对照组(C组).E组行盲肠结扎加穿孔(CLP),并加做双侧输尿管结扎术(UL)制作成MODS合并ARF的动物模型,C组行盲肠和双侧输尿管探查术.两组动物均予24 h静脉输液,观察6天中动物的生命体征及主要器官功能改变.结果:E组动物在CLP+UL后4 h直肠温度升高;术后72 h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K+、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分别从术前的(91.40±10.85)μmol/L、(4.08±0.93)mmol/L、(3.81±0.57)mmol/L、(62.40±8.20)U/L、(53.00±14.85)U/L升高至(995.25±125.28)μmol/L、(48.80±1.41)mmol/L、(7.37±0.66)mmol/L、(115.75±33.42)U/L、(278.00±96.20)U/L,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从术前的(37.68±3.10)mmHg(1mmHg=0.133 kPa)升高至(51.98±4.51)mmHg(P均<0.01);pH值分别从术前的7.38±0.04下降至7.25±0.05(P<0.05);平均动脉压(MAP)从术后0 h的(160.20±18.58)mmHg降至术后72 h的(105.75±13.96)mmHg(P<0.01),6天内动物全部死亡,平均生存时间(74.96±23.00)h.C组全部存活,且上述指标基本正常.结论:盲肠结扎加穿孔造成严重腹腔感染致明显的多器官功能障碍,加输尿管结扎术造成梗阻少尿型ARF,证明按本法制作MODS合并ARF模型成功、稳定.

    作者:王恒进;王笑云;应旭旻;毛慧娟;沈霞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体外循环中除颤复跳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观察

    目前对心脏开胸直视手术中采用除颤复跳后,对房颤患者恢复窦性心律的疗效研究不多,现对我们所观察的这些患者术后房颤的变化情况报道如下.

    作者:李秀华;穆心苇;张辉;陈鑫;史宏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抗人类疱疹病毒7型南京分离株YY5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目的:制备抗人类疱疹病毒7型(HHV-7)单克隆抗体,应用于临床与科研.方法:用纯化的HHV-7南京株YY5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经间接ELISA法筛选.间接免疫荧光、免疫印迹试验等方法鉴定单抗.结果:获得了3株分泌抗(HHV-7)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分别命名为6H9、6C11、4D5.单克隆抗体亚类鉴定表明:6H9为IgG1类,6C11、4D5为IgM类.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单抗腹水滴度分别为:1:6.40×104,1:1.28×105,1:1.00×103.免疫印迹试验结果表明:6C11能与分子质量约70 ku大小的病毒蛋白结合.结论:成功制备并鉴定3株抗HHV-7单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HHV-7的特性及为临床快速诊断提供可能.

    作者:杨晓梅;姚堃;朱建中;丁传林;窦洁;冯东举;周锋;仇镇宁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成人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的Amplatzer间隔封闭器介入治疗

    目的:探讨成人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Ⅱ)的Amplatzer间隔封闭器(ASO)介入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接受ASO治疗的49例成人ASDⅡ患者的疗效、安全性进行研究.结果:全组患者技术成功率为95.6%(47/49例);ASDⅡ平均大小(28.2±5.3)mm,ASO平均大小(31.1±6.5)mm;术前平均肺动脉收缩压(39.3±13.4)mmHg(1 mmHg=0.133 kPa),肺动脉血流量/主动脉血流量(Qp/Qs)平均为2.4±1.1,ASD的成功封闭率即刻为91.5%(43/47例),术后24 h为100%;手术并发症发生率4.3%(2/47例);平均随访(11.7±3.6)个月,无ASO移位或破损.结论:成人ASDⅡ的ASO治疗疗效和安全性均好,在有适应证的范围内可替代外科手术.

    作者:杨荣;孔祥清;盛燕辉;曹克将;许迪;陈明龙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C反应蛋白对冠心病的辅助诊断及与冠心病心脏事件的关系

    C反应蛋白(CRP)是急性炎症的敏感标志物之一,有资料显示其是冠心病(CHD)的危险因子,本研究旨在探讨其对栽CHD的辅助诊断价值及与CHD心脏事件的相关性.

    作者:张如升;杨志健;张馥敏;朱铁兵;王连生;黄峻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自体骨骼肌卫星细胞移植改善心功能的实验研究

    目的:探讨移植骨骼肌卫星细胞(satellite cell,SC)治疗心肌梗死,改善心功能的机制.方法:雄性苏中幼猪10头,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改良Dorfman法培养SC.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对角支制作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实验组心肌内注射种植体外扩增的自体SC,对照组注射等量细胞培养液.单电子发射断层扫描(SPECT)行心血池显像检查评估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变化.结果:①SC贴壁生长,延迟分瓶或降低培养液中胎牛血清(FBS)浓度,SC相互融合形成肌管.②实验组梗死区室壁厚度大于对照组,内见新生的带横纹的肌纤维,细胞间无闰盘.③实验组术后4周左室射血分数(EF)、1/3射血分数(1/3EF)、1/3充盈分数(1/3FF)优于对照组.结论:SC易于获取和体外扩增培养,移植于自体心脏可存活,通过提供具有收缩功能的细胞、阻断心室重构过程,改善心脏顺应性提高心功能.

    作者:陆世春;陈亦江;张馥敏;杨志健;马文珠;黄峻;徐清斌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支气管激发试验中呼吸音分析的研究

    目的:评价肺音图能否作为支气管激发试验的监测指标.方法:选取肺通气功能正常的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者18例、健康对照者6例,进行组胺支气管激发试验;对支气管激发试验用药前、后肺音图参数即肺音强度(LSI)、大峰值处的频率(PF)、功率谱曲线下面积划成4等份处的频率(Q25、Q50、Q75);进行自身对照研究,并比较支气管哮喘组与健康对照组激发前、后肺音图参数的变异率.结果:支气管哮喘组激发后PF、Q50(分别为186.4±120.5,296.5±210.5,P<0.05和221.1±105.5,332.7±210.2,P<0.02)均有显著性增高.健康对照组组胺激发前、后肺音图参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支气管哮喘组与健康对照组激发前、后肺音图参数的变异率△PF%、△Q50%在吸气相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肺音图参数能灵敏地反映气道炎症所致的气道形态改变对呼吸音的产生与传导的影响,是敏感、有效的支气管激发试验监测指标.

    作者:孙培莉;黄斌;殷凯生;陈家胜;朱小松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泰索帝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7例临床分析

    2000年8月~2002年8月我们采用泰索(TXT)联合顺铂(DD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取得了较好的近期疗效,现总结如下.

    作者:樊正勤;卢凯华;朱陵君;刘连科;束永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4例临床观察

    目的:初步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干细胞采集时机,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例MM,化疗2~7次后动员.1例复发型,1例并发甲亢,另2例肾小球滤过率减低.动员方案为环磷酰胺(CTX)加重组人粒系集落刺激因子(G-CSF),CTX 2.0 g每日1次,用2天,G-CSF 5~10μg/kg,每日1次,WBC≥4.0×109/L时开始采集.单个核细胞(MNC)平均为4.09×108/kg,CD+34细胞平均为3.48×106/kg.造血干细胞冻存采用-80℃低温冰箱直接冻存法.预处理方案为美法仑180 mg/m2分次口服.结果:移植后WBC和血小板计数(BPC)低谷时间平均分别为+7.0天和+8.5天,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0.5×109/L和BPC>20×109/L,平均为+10.75天.除3例发生呼吸道感染以外,无其他严重的移植相关并发症.移植后骨髓原幼浆细胞、M蛋白、β2-微球蛋白(MG)和C反应蛋白(CRP)多有改善,仅复发型的1例M蛋白反而增高.结论:MM病程早期及避免用美法仑是提高采集效果的重要因素.移植前疾病的状态影响移植效果,病情进展期移植可能疗效差.APBSCT造血重建快,疗效好,无严重的移植相关并发症,MM伴肾损者并非禁忌证.

    作者:陆化;李建勇;汪承亚;任志宏;周小玉;徐卫;葛峥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肝胰十二指肠联合切除对残肝再生和肝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α、β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残肝再生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和β(TGF-β)的表达.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①组1为大部(68%)肝切除组,15只;②组2为大部(68%)肝叶切除加部分(50%)胰腺切除加近端十二指肠切除组,15只.每组3只大鼠,于术后12、24、48、72和168 h分别处死并采集肝脏样本,计算肝再生率.切除的肝脏组织用RT-PCR技术检测HGF、TGF-α及TGF-β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并与免疫组化法检测的肝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组1残肝再生率逐步增加,至术后第7天达高水平;PCNA峰值在术后24 h,随后逐步下降.HGF和TGF-α的表达在术后12 h逐渐增强,24 h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168 h时达低水平,而TGF-β的表达在48 h时达高峰,然后下降.与组1相比,组2可显著减低残肝再生及PCNA峰值,并可显著减少肝细胞HGF、TGF-α及TGF-β的表达.结论:肝胰十二指肠联合切除可减低残肝再生反应,除了肝细胞自身分泌的HGF及TGF-α等细胞因子外,起源于胰腺和十二指肠的其他细胞因子亦可对肝细胞的增殖起调节作用.

    作者:唐天勋;王书奎;王自正;樊克武;井清源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胰岛素治疗对1型糖尿病儿童血清瘦素水平影响的研究

    为了探讨1型糖尿病患儿血清瘦素水平与糖化血红蛋白(HbA1c)及胰岛素治疗的关系,明确瘦素在1型糖尿病的诊断、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我们对30例患儿的血清瘦素水平进行了检测、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顾威;王大为;顾英霞;石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动物模型的改良

    目的:提取并纯化正常人脑脊髓的髓磷脂碱性蛋白(MBP),鉴定其活性,并用其诱导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模型.方法:以人脑脊髓为原料,通过去脂、酸溶解、CM-52柱层析等步骤提取人MBP,鉴定其纯度后在Wistar大鼠诱导EAE.结果:所提取的MBP具有纯度高、免疫活性好的特点,与抗MBP抗体能特异性结合,并可成功地诱导出EAE动物模型,病理学证实发病大鼠的脑脊髓具有典型的脱髓鞘改变和胶质结节形成.结论:用人MBP在不加百日咳杆菌的条件下,同样可以诱导出EAE,这种动物模型体内的病理学改变与人类的多发性硬化症(MS)更具有相似性,适用于对MS的研究.

    作者:林泓怡;李跃华;郭琳;阙琳利;李菁;季晓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神经生长导向因子Slit在鸡胚脊髓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导向因子Slit在鸡胚脊髓中的表达模式对发育和再生神经轴突的导向作用.方法:制备地高辛标记的RNA探针,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Slit基因mRNA在鸡胚不同发育期脊髓中的表达情况.结果:Slit基因mRNA的表达在中线结构区呈现优势.结论:神经生长导向因子Slit在鸡胚脊髓发育期轴突投射和神经通路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王枫;丁新生;邓晓萱;姚娟;闵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不同年龄健康人血压和动脉顺应性关系的研究

    目的:评价不同年龄健康人血压和动脉顺应性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按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方案将200名受试者分为4个年龄组:15~30岁;31~45岁;46~60岁和61~80岁.每组男女各25名,使用美国产HDI-2000动脉测试仪同步记录血压和动脉顺应性(大动脉弹性为C1,小动脉弹性为C2).结果:男性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同时C1和C2顺应性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但脉压差(PP)无统计学差异(P>0.05);C1与SBP、DBP和PP呈显著负相关,其中与SBP相关性好(r=-0.640,P<0.01);C2与SBP和DBP呈显著负相关,其中与DBP相关性好(r=-0.544,P<0.01),与PP无相关.女性组:SBP、DBP和PP随年龄增加而升高,C1和C2顺应性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C1和C2均与SBP、DBP和PP呈显著负相关,其中与SBP相关性好(r=-0.660,P<0.01;r=-0.704,P<0.01).结论:男性和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加,大、小动脉顺应性均下降.SBP是影响其大、小动脉顺应性的主要因素.

    作者:李新立;倪春辉;王震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活体肝移植的几点关键外科技术

    作者:王学浩;李相成;张峰;钱建民;李国强;孔连宝;张浩;成峰;孙倍成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经冠状静脉窦标测和消融心外膜旁路

    目的:探讨经冠状静脉窦标测和消融左侧心外膜旁路的方法学、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3例左侧旁路患者,先经左侧心内膜标测和消融失败,后改经冠状静脉窦内标测,心动过速时记录到提前的逆行心房电位后行射频消融.结果:3例患者经冠状静脉径路消融全部成功,其中1例位于左后间隔,2例位于左侧壁.无1例发生并发症.随访6~17个月,无心动过速复发.结论:经心内膜仔细标测和消融失败的旁路可能为心外膜旁路,行冠状静脉窦内标测和射频消融可有效阻断旁路.

    作者:邹建刚;单其俊;陈明龙;杨兵;陈椿;李文奇;曹克将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钠/碘转运体抗体的研究

    目的:初步探讨血清钠/碘转运体自身抗体(NIS-Ab)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关系.方法:选择门诊初发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54例,分为格雷夫斯甲状腺功能亢进(GD)和桥本甲状腺功能减退(HT)两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NIS-Ab水平.结果:GD组患者血清中NIS-Ab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HT组;HT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NIS-Ab量差异无显著性.NIS-Ab在GD和HT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2%和20%,NIS-Ab水平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无统计学相关关系.结论:NIS-Ab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密切关联,可能在GD和HT的发病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

    作者:李倩;刘超;袁庆新;段宇;覃又文;刘翠萍;武晓泓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姜黄素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意义

    目的:观察姜黄素对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MC)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姜黄素处理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系膜细胞活性(A值),并与地塞米松进行比较.结果:当姜黄素浓度≥6.25 μmol/L时,系膜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且表现为浓度依赖性;当姜黄素浓度≥50 μmol/L时,姜黄素抑制系膜细胞增殖的作用明显强于地塞米松(P<0.05).结论:姜黄素能抑制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且作用强于地塞米松.

    作者:鲍华英;陈荣华;潘晓勤;黄文彦;孙骅;吴元俊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杂志

主管:江苏省教育厅

主办:南京医科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