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禧玲;范觉新;杨林海;刘玉兰;唐燕;滕舰;郑烟平
目的:探讨低位直肠癌术前大剂量放射治疗的疗效.方法:42例低位直肠癌患者联合术前大剂量放疗为治疗组,同期外科单纯手术40例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局部复发率分别为:14.2%(6/42)、35%(14/40),χ2=4.76,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治疗组与对照组5 a生存率分别为 76.2%(32/42)、57.5%(23/40),χ2=9.64,P<0.0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结论:低位直肠癌术前给予大剂量放疗可以提高5 a生存率,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马红星;郭喜法 刊期: 2007年第10期
为了做好对出院后患者的健康教育,我院成立了由5名护理专家组成的社会工作部.通过登门健康指导和召开出院后患者联谊会,对部分出院后患者进行追踪性的健康教育,大大提高了社会、患者对医院的满意度,树立了医院良好的社会形象,融洽了医患关系,促进了医院三大效益的提高,为医院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
作者:王玉梅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腺苷脱氨酶活性测定在胸腔积液鉴别中的应用.方法:对78例结核性胸腔积液和30例恶性胸腔积液标本进行腺苷脱氨酶测定,同时测定血清腺苷脱氨酶活性.结果:腺苷脱氨酶活性,结核性胸腔积液(45.6±11.2)U/L明显高于血清(10.9±2.9)U/L也明显高于恶性胸腔积液(11.1±2.8)U/L,二者比较差别有显著意义(P<0.01).二者血清腺苷脱氨酶活性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核组腺苷脱氨酶活性胸腔积液/血清>1.2,恶性胸腔积液组腺苷脱氨酶活性胸腔积液/血清<1.结论:胸腔积液腺苷脱氨酶活性测定可以做为鉴别结核性恶性胸腔积液的指标,腺苷脱氨酶活性比血清升高1.2倍可以做为诊断结核性胸腔积液的指标.
作者:刘振义 刊期: 2007年第10期
21世纪,随着电子时代、信息时代的来临,医疗机构也在充分利用电子计算机这一现代化技术,来努力提高劳动生产力,并力争在短的时间内获得大好的收益.目前,在大型的三级甲等医院开始使用的电子病历,就是充分利用了这一技术.
作者:张文吉;杨金社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了解解脲支原体(UU)感染男性生殖道后对精液质量的影响及其与男性不育之间的关系.方法:对受检者男性的精液进行PCR荧光检测法检测解脲支原体并分别做液化时间、精液常规、精子形态学分析. 结果:338例不育男性,解脲支原体阳性167例,感染率为43.0%,正常生育组57例,解脲支原体阳性7例,感染率为12.2%;按解脲支原体阳性和阴性进行分组对照分析,发现阳性组精子活力、存活率、液化时间、畸形率以及精子形态与阴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解脲支原体感染可以引起精液质量(包括液化时间、精液常规、精子形态)发生异常改变,导致男性不育症.
作者:洪艳华 刊期: 2007年第10期
1 材料与方法患者,男,19岁,因右眼视网膜脱离反复发作,3年内共作3次巩膜外冷凝、垫压、环扎术.后1次手术时间为2004年8月10日.于2005年4月2日来我院就诊,自述右眼红、痛、异物感、视力下降1周.右眼视力:数指/眼前,矫正0.02(-8.50 DS),眼压10 mmHg.
作者:马国嫣;王禹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提高宫内节育器异常的诊断水平.方法:总结分析98例宫内节育器异常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8例宫内节育器异常的患者中,宫内节育器位置下移67例,嵌顿25例,成角3例,外游脱落至腹腔1例.结论:B超直接观察节育器所在的部位及其与子宫内膜回声的关系,不受节育器的材料的限制,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
作者:许本献 刊期: 2007年第10期
自《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法》颁布实施以来,太原市无偿献血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临床用血已全部来自无偿献血,但由于种种原因每年均有部分血液报废,浪费了宝贵的血液资源.如何加强对无偿献血各环节的有效监控,尽量降低报废率,对于保证血液质量、节约血液资源尤为重要.
作者:郭志丽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宫腔镜在宫颈管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对我科2006年3月至9月60例慢性宫颈管炎患者用宫腔镜治疗.结果:慢性宫颈管炎性患者60例进行宫腔镜下病灶电切术且均治愈.结论:宫腔镜能明确诊断慢性宫颈管炎,并能进行有效的电切术.
作者:李淑萍;王稳莹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我科去年收治1例席汉氏综合征患者,因自行停用激素而复发再次住院.根据对这例特殊病例患者的护理,提出如下几点护理体会,对患者康复有着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敖友爱 刊期: 2007年第10期
为了提高断肢再植患者术后成活率和患者术后成活质量,结合日常工作心得总结断肢再植护理要点,患肢再植术后护理和生命体征的监测,加强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指导患者功能锻炼.体会:全面细致的观察和护理,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对该病的术后成活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魏彩虹;蔡丽月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糖尿病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对于糖尿病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更要加强自身护理,注意饮食、护理、以及远期的健康宣教指导.
作者:张俐 刊期: 2007年第10期
在临床生化中经常通过检测酶的活力来诊断疾病,CK、LDH、CK-MB、HBDH、AST都是常用的项目.之所以能根据酶活力的变化来诊断疾病,主要是根据血清酶在脏器和组织中的分布有一定特异性.
作者:杨天平 刊期: 2007年第10期
中风后抑郁(Poststroke depression, PSD)是中风后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对中风患者危害相当大[1].本文采用百忧解分别在急性期与恢复期实施治疗,以寻找较佳的治疗时机.
作者:郭秀丽;张丽华;邓尧丽 刊期: 2007年第10期
肾上腺是体内重要的内分泌器官,主要由髓质和皮质组成.皮质醇增多症主要表现一皮质醇为主的激素产生过多而致全身性改变.做好皮质醇增多症术前、术后护理和出院指导等工作,避免了意外和并发症发生,患者手术顺利康复出院.
作者:梁玉琴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TVCDS)与经腹部超声(TAS)早期诊断异位妊娠的价值.方法:对50例经手术治疗及经20例腹腔镜手术治疗的异位妊娠患者进行回顾分析,对比观察两种方法,了解子宫内情况,附件区有无异常包块及其内部、周边的彩色血流信号、盆腔有无积液等.结果:经腹部超声诊断为30例,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40例,腹部超声误诊4例,超声诊断总符合率94.2%.结论:在临床症状与体征不典型时,应用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可发现较早期未破裂的较小的异位妊娠包块,一般能较腹部超声早近1周,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腹部超声联合应用,可为临床提供更有价值的诊断依据.
作者:王兴滨;王育林;王春 刊期: 2007年第10期
报告了19例腹部肿瘤手术后胃瘫患者的观察及护理.主要护理措施包括心理护理、有效的胃肠减压、肠内营养护理、严密检测患者的血糖及电解质、指导患者进行早期活动等.本组病例胃肠功能均在4周~8周内恢复,无一例再次手术.
作者:宋贵欣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探讨异位妊娠发生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的研究方法,对在本院诊治的534例异位妊娠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异位妊娠发生率占同期住院分娩人数的5.1%,输卵管妊娠为主;异位妊娠相关因素:盆腔感染史、流产史、盆腔手术史、宫内节育器及月经紊乱、不孕史、吸烟史等.结论:异位妊娠发生率较高,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治疗盆腔炎、选择避孕措施、避免或减少流产、健康性生活、提高宫内节育器放置技术等可减少异位妊娠的发生.
作者:麦晓帆 刊期: 2007年第10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当今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是一种常规的治疗方法,在我国已受到越来越多的患者接受和欢迎.
作者:肖淑珍 刊期: 2007年第10期
目的:通过应用芬太尼加丙泊酚应用于人工流产术中观察它们的镇痛、镇静作用.方法:对89例患者采用无痛人工流产与89例采用普通人工流产术的患者对比两者的区别.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人工流产综合征发生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丙泊酚和芬太尼静脉麻醉应用于人工流产术中,大大减低了人工流产综合征的发生率,起到镇痛、止呕吐的作用,为广大意外怀孕的妇女带来了福音.
作者:赵小梅 刊期: 2007年第10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