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亚低温治疗重型颅脑损伤60例临床观察及护理

赵素平

关键词:亚低温, 颅脑损伤, 护理
摘要:亚低温(28 ℃~35 ℃)能显著减轻脑水肿,促进神经功能恢复,有效控制颅内压,促进脑损伤病情的恢复[1].但进行亚低温治疗常须呼吸机辅助呼吸,条件要求高,观察难度大.为解决这一问题,我院1999年11月至2006年10月用一般低温(32 ℃~35 ℃)治疗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同样取得了满意疗效,护理报告如下.
实用医技杂志相关文献
  • 老年患者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护理配合

    目的:探讨手术护理配合对全髋关节置换术的影响.方法:根据高龄患者的生理和心理特点,安排高年资护士担任手术的巡回护士和器械护士,通过术前做好患者、手术物品和手术环境的准备,术中严密观察病情、与手术医生密切配合,术后做好患者的护送、过床、交班、术后访视等手术护理工作,全面提高高龄患者手术的护理质量.结果:53例老年患者全髋置换手术安全、顺利进行.结论:质量高的手术护理配合是全髋关节置换术成功的保证.

    作者:廖绿梅;郑冬杏;阮飞玲;肖鹏妹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心肌声学造影与冠状动脉造影的对比分析

    目的:对比研究超声心肌声学造影(MCE)与冠状动脉造影(CAG)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静脉注射声学造影剂Brocco产的声诺维(Sonovue)进行超声二次谐波心肌声学显影,按ASE推荐左心室分析法,将左室壁分为16段进行心肌灌注记分,分值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比较分析. 结果:MCE检出心肌灌注异常与冠状动脉狭窄≥50%的符合率为76%,当心肌灌注MCE分值为0时,相应冠状动脉狭窄>75%的可能性为80.8%,而MCE分值为1时,相应冠状动脉狭窄≤75%的可能性为81.8%,冠状动脉狭窄各组之间MCE分值差异有显著性,P值均<0.01~0.001.结论:MCE能较准确地反映心肌血流灌注,从而判断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和部位,可作为冠状动脉造影筛选的一个有效的方法.

    作者:郑宝群;许映斌;王楚彬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呼吸病房痰培养细菌分布及感染菌变迁分析

    目的:了解细菌分布及感染菌变迁特点,为临床合理应用抗生素提供依据.方法: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常规对痰标本进行分离鉴定,按NCCLS推荐方法确定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确定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A)及耐高水平氨基糖苷肠球菌(HLAR).结果:5年来细菌分布G-杆菌占86.1%,G+球菌占13.9%.288株菌中铜绿假单胞占25%为检出之首;感染菌变迁特点2005年、2006年肺炎克雷伯菌排序第一位,其次为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上升为第四位和第五位;2006年产ESBLS发生率占大肠埃希菌的47.1%,占肺炎克雷伯菌的19.0%,检出MRSA占金黄色葡萄球菌的77.8%,HLAR占肠球菌75%,大肠埃希菌对环丙沙星耐药占94.1%(抑菌圈<6.0 mm占88.4%),2006年白色念珠菌检出较2002年增长2.7倍.结论:产ESBLS是革兰阴性杆菌病原菌检出增多主要原因,MRSA、HLAR增加使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呈上升趋势,念珠菌感染在现代感染中占有相当优势.

    作者:叶爱群;宁放;任艳玲;李晓南;杨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全自动手术器械清洗机用于医疗器械清洗效果分析

    随着医疗技术的水平的发展,医疗设备也在不断的更新,医疗器械的清洗由原来的手工清洗逐渐被清洗机所取代.为提高医院医疗器械的洗涤质量,我们采用全自动手术器械清洗机配以专用多酶清洗液进行清洗,经与手工清洗进行对比有明显的优越性.

    作者:孙敏敏;蒋亚芬;毛春燕;赵荣珍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四种不同方法检测CA153的观察

    目的:研究电化学免疫分析(ECLIA)、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CLIA)、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和放射免疫法(RIA)四种方法检测的可靠性及在方法学上哪一种更具有优势.方法:用四种方法分别检测血清CA153,进行准确度、阴、阳性预测值、灵敏度和特异性方面的比较.结果:四种方法检测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并且相关良好(r=0.997 3),但ECLIA和CLIA在分析灵敏度、特异性、精密度及抗干扰能力方面均优于放射免疫法.结论:ECLIA和CLIA完全能够替代RIA和ELISA法,实现分析程序自动化,并具有试剂稳定,标志物有效期长,对人体没有危害和适宜临床肿瘤标志物大批量样品检测等优点.

    作者:时蓉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课程的教学改革与实践

    现代医学教育目标是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合格的医学工作者,要实现这一目标,应进行综合性和整体性的素质教育,大力提高教学质量.本文对医学检验专业主干课程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的课程进行探索性教学改革与实践.

    作者:韦莹慧;黄燕;潘云;陆小婵;常正义;王春芳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多层螺旋CT灌注检查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灌注检查时的护理方法.方法:对79位患者行灌注检查,男56例,女23例.其中头部灌注40例,前列腺灌注10例,软组织肿瘤15例,乳房灌注14例.扫描前询问病史、过敏史;注射造影剂时关注患者血管条件,并进行预判;检查结束后对症处理出现的各种情况.结果:79例患者中71例成功完成检查,其中68例出现一过性热感,其中5例合并皮肤瘙痒,7例单独出现皮肤瘙痒;11例无任何不良反应.无一例出现严重过敏反应.结论:灌注扫描前认真做好准备工作,排除血管条件不利于行灌注检查的病例,就能在检查过程中减少甚至避免出现不良反应.

    作者:许金梅;吴小凤;王士英;何小兰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结肠黑变病24例分析

    目的:探讨结肠黑变病的相关致病因素.方法:对结肠镜检出并经病理证实的24例结肠黑变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4例中17例便秘,16例有服用泻药史,伴发结直肠息肉6例,伴发结肠癌2例.结论:结肠黑变病主要与便秘、滥用泻药有关,可能与结肠息肉,结肠癌有关.

    作者:胡益民;许秀丽;闫东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螺旋CT及MRI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螺旋CT及MRI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和总结40例54个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CT及MRI表现,所收集病例均同期行CT及MRI检查.结果:CT确诊32例46个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其中,Ⅱ期22个,Ⅲ期24个,可疑4例4个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另外4例4个股骨头表现正常;MRI全部确诊,其中Ⅰ期8个,Ⅱ期22个,Ⅲ期24个.结论:MRI在早期诊断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方面明显优于CT(P<0.05),两者在Ⅱ期和Ⅲ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诊断方面差异无显著性.

    作者:宋春仙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纵隔型肺癌的影像学诊断和鉴别

    目的:研究纵隔型肺癌的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纵隔型肺癌的X线和CT资料.结果:17例中手术证实中央型肺癌6例,周围型肺癌9例,隐匿型肺癌2例.病理类型鳞癌7例,腺癌4例,小细胞癌6例.17例均有呼吸道症状.单侧,外缘分叶、毛刺,与纵隔锐角相交,内缘脂肪线影,支气管以及肺内继发性改变,淋巴结肿大以中纵隔和肺门多见,是纵隔型肺癌多见的影像表现.结论:纵隔型肺癌有一定的特点,CT在鉴别中更有价值.

    作者:苏建文;乔英;周海龙;李健丁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CT与B超在肠梗阻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CT与B超在急性肠梗阻诊断中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 50例经手术治疗的急性肠梗阻患者的术前CT与B超检查资料.结果:CT对急性肠梗阻病因诊断符合率为90%,其中对肿瘤引起的肠梗阻、麻痹性肠梗阻有很高准确性.B超对急性肠梗阻的病因符合率为84%.CT有助于鉴别机械性和麻痹性肠梗阻.CT对梗阻部位的诊断较准确.绞窄性肠梗阻的CT表现有特征性,CT的诊断对治疗有指导意义.B超一般不易诊断肠梗阻的病因,但可对病灶实施动态观察是CT所不能办到的.结论:CT和B超在急性肠梗阻诊断中的联合使用有较重要意义.

    作者:穆明;阳毅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米索晚期引产215例分析

    目的:探讨米索在晚期妊娠引产中的效果.方法:将215例,年龄在22岁~32岁,孕周在37周~42+3周,因各种原因需要引产的头位、单胎初产妇,无明显头盆不称及内科疾病,且无宫缩,宫颈Bishop评分<7分的孕妇随机分成三组,分别用催产素及不同剂量米索前列醇(米索)引产,并对引产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米索的引产效果优于催产素引产,剖宫产率明显低于催产素引产;而没能掌握好米索剂量时,出现宫缩过强和宫缩过度刺激综合征的比率高于催产素引产.结论:说明米索的使用剂量对晚期引产效果非常重要.

    作者:李静;张永爱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甲状腺疾病的超声诊断与CT检查对照分析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螺旋CT诊断甲状腺疾病的价值.方法:分析了163例甲状腺疾病的超声表现和螺旋CT诊断结果.结果:甲状腺恶性病变诊断符合率为77.8%(7/9),良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94%(145/154).结论:应用二维声像图特征,结合彩色多普勒及脉冲多普勒血流参数测值,必要时结合螺旋CT检查,可以做出较准确的诊断.

    作者:唐飞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踝关节骨折手术后疗效分析

    踝关节骨折是常见的关节内骨折,约占全身骨折的3.92%,青壮年易发生.我科1999年8月至2006年12月共手术治疗踝关节骨折患者38例,均行手术治疗,疗效满意,现对其进行总结,报告如下.

    作者:史宇霞;王东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糖尿病肾衰患者血液透析低血压的护理

    血液透析中低血压的发生率为25%~50%,常伴有头痛、心慌、恶心、呕吐、乏力、哈欠、便意、嗜睡等,有的甚至完全没有症状.特别是一些老年患者,若不及时发现,会导致心跳骤停.而糖尿病肾衰患者常兼有多种并发症,血液透析时周围血管收缩功能以及皮肤散热功能下降,导致皮肤血管扩张,血管阻力下降,都是血液透析发生低血压的原因.本文就1例糖尿病肾衰患者在血液透析中应用0.9%生理盐水50 ml+多巴胺100 mg以5 ml/h~8 ml/h的速度用微量泵连接血液透析管路静脉壶端泵入,配以706代血浆500 ml给予患者缓慢输入,血液透析结束前30 min输完,输入量在超滤量中设定,半年来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避免了单纯用生理盐水补液时,补液量过多,达不到超滤量的问题.

    作者:张翠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TCD监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

    目的:应用TCD技术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脑血流观察,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临床表现有眩晕、一侧肢体麻木无力、胸闷、出汗、颈项不适双上肢血压相差40/20~30 mmHg,所有患者均有颈部血管杂音,应用德国EME公司TC2010CompoinⅡ检测仪,用2兆赫脉冲探头经颞窗、枕窗,分别检测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大脑后动脉、颈内动脉末段、基底动脉、双侧椎动脉.用4兆赫探头检查双侧锁骨下动脉、挠动脉.均行血管造影数字减影,方法是经股动脉插管,注入ominique 100 ml~150 ml,观察双侧大脑前动脉、双侧椎动脉、颈总动脉.结果:19例均表现基底动脉反向血流,15例表现左侧椎动脉反向血流,4例双侧椎动脉均见反向血流;反向血流程度:均表现左椎动脉收缩期近完全反向,舒张期血流顺超声方向,4例双侧椎动脉均见反向血流的,其右侧只见收缩期部分反向血流.基底动脉部分收缩期反向血流;基底动脉、右椎动脉血流频谱呈高阻力;左锁骨下动脉起始部位血流速度低,左挠动脉频谱呈低阻血流;束臂实验迅速放气减压,左椎动脉收缩期反向血流速度明显增加.右椎动脉无变化;DSA所见:19例均左锁骨下动脉起始部狭窄,锁骨下动脉远段延期显影,自右椎动脉起始部位注入造影剂,左椎动脉、左锁骨下动脉远段延期显影.其他血管未发现异常.结论:TCD技术可作为了解锁骨下动脉盗血的程度、侧枝循环建立的情况以及评价治疗效果和随诊的科学依据.

    作者:高邮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272株念珠菌院内感染的分布及药敏情况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念珠菌感染状况及药敏情况.方法:对我院近年培养出的272株念珠菌用科玛嘉念珠菌显色培养基进行种的鉴定、用ATB Fungus 2药敏板条进行药敏分析.结果:272株念珠菌源于痰标本的223株占82.9%;粪便标本24株占8.8%;尿标本16株占5.9%;白色念珠菌186株占68.3%,克柔氏念珠菌35株占12.9%;热带念珠菌29株占10.7%;光滑念珠菌13株占4.8%;其他9株占3.3%.白色念珠菌对5-氟胞嘧啶、二性霉素B、氟康唑、伊曲康唑这四种药物的总体敏感性高,平均为97.2%,其次是热带念珠菌为94.1%,光滑念珠菌为71.1%,克柔氏念珠菌为61.5%,其他91.7%.结论:念珠菌的感染率在升高,种类也在不断增多,对药物的敏感性有降低趋势,耐药菌株在念珠菌的构成比中有增趋势,应加强念珠菌的检测和药敏分析.

    作者:朱云凤;王昌壁;张欣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B超诊断31例子宫内膜增殖症

    目的:提高子宫内膜增殖症的超声诊断水平.方法:对经手术和病理证实的31例子宫内膜增殖症的声像图进行分析.结果:31例患者均见宫腔内膜线消失,子宫内膜增厚呈梭形中强回声团.超声诊断子宫内膜增殖症,必须紧密结合临床症状,注意和子宫黏膜下肌瘤、子宫内膜息肉和子宫内膜癌相鉴别.结论:超声检查是检查子宫内膜增殖症的首选手段.

    作者:许本献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淮北市2006年质控菌株检验结果分析

    目的:加强微生物实验室的质量控制工作,提高对肠道传染病疫情检测水平.方法:用细菌培养法对质控菌株进行增菌、分纯,依据细菌生长特性、革兰染色形态、生化试验和血清学试验结果综合判断.结果:质控菌株为伤寒沙门菌纯菌种,质控考核成绩优秀.结论:质控菌株考核既重结果,也重过程,能及时发现平时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多加强对基层微生物实验室的质控考核工作,促进疾病控制机构卫生检测水平的不断提高.

    作者:赵冬云 刊期: 2007年第12期

  • 两种方法检测婴幼儿腹泻轮状病毒结果的比较

    轮状病毒(rotavirus,RV)是婴幼儿胃肠道感染中的主要病源[1].文献报道住院婴幼儿胃肠炎约80%为RV感染所致[2].由于病毒型别繁多,交叉保护性差等特点,使RV感染的预防困难重重[3].因此RV的检测,对RV肠炎的诊断尤为要.

    作者:程放明 刊期: 2007年第12期

实用医技杂志

实用医技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