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占武
目的:为提高母乳喂养率,对我院出生42d婴儿喂养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体格发育的影响,并进行评价.方法:选择980例足月产婴儿,进行出生时~42 d时的喂养方式调查,小儿生长监测,分别进行体重、身长、头围的比较.结果:42 d婴儿母乳喂养率为70.4%;母乳喂养方式的婴儿体重、身长、头围平均增长均高于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三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接受健康教育者母乳喂养率高达80.5%,自然产者母乳喂养率81.5%,高于剖腹产者.结论:母乳喂养对婴儿生长发育明显优于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
作者:周雪琴;李淦玲;陈敏;徐婉颜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分析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血球和尿沉渣结果,探索乙肝病毒感染对血球计数和尿沉渣结果的影响.方法:用CELL-DYN 1700血球计数仪对1019例征兵体检男性青少年进行静脉血球计数测定,并用显微镜检查尿沉渣.结果:HBsAg阳性组和HBsAg阴性组的血球参数中,红细胞、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中间细胞百分率、血小板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两组的尿沉渣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乙肝病毒携带组的泌尿系感染率高于阴性组,且会导致血液学指标中部分参数改变,红细胞的数量下降,红细胞平均体积增大,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和中间细胞百分率升高.
作者:洪晓鹏 刊期: 2007年第13期
胫腓骨骨折临床上较常见,易发生开放性骨折,伴有骨缺损及严重的软组织损伤,应用内固定治疗有的相当困难.我院于2002年5月至2006年3月应用江苏武进生产的三维单边外固定架治疗各类胫腓骨骨折131例,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贺建军 刊期: 2007年第13期
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医院,我们急诊静脉点滴患儿较多,自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静脉点滴患儿4000余人,其中1个月~12个月的患儿2000余人,现将我们在患儿头皮静脉穿刺中的技巧介绍如下.
作者:王淑芬;赵洪珍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观察黄斑区盘状水肿和囊样水肿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上的不同.方法:对经过散瞳后直接、间接检眼镜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已确诊的32例致黄斑区盘状水肿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及28例致黄斑区囊样水肿的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结果:盘状水肿表现为神经上皮层增厚,神经上皮层隆起和色素上皮之间为液性暗腔,色素上皮层光带变薄,或伴有1处或多处的色素上皮层隆起,下方为液性暗腔.且色素上皮的脱离是局限的.囊样水肿表现为神经上皮间有1个或数个液性暗腔,呈蜂窝状,表面组织菲薄,伴有神经上皮层脱离、增厚.结论:盘状水肿主要是神经上皮层的脱离,神经上皮层间无明显改变.囊样水肿主要是神经上皮间形成蜂窝状液性暗腔.
作者:马国嫣;李冬;王禹;解聪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分析血液分析仪手工模式和进样器模式两种不同模式下检测结果之间的差异.方法:用SF-3000血液分析仪校准XT-1800i血液分析仪手工模式,抽取2名健康志愿者静脉血EDTA-K2抗凝作为检测样本,在XT-1800i血液分析仪上用手工摸式和进样器模式分别检测后比较其结果之间差异.结果:XT-1800i血液分析仪两种不同模式检测结果存在一定的偏差,有3个项目检验结果需要进行校准.结论:XT-1800i血液分析仪手工模式和进样器模式两种检测模式均应进行质量控制,否则会影响临床标本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作者:郭文涛;王捧寿 刊期: 2007年第13期
凝血酶原时间(PT)是反映血浆中凝血因子水平的试验,是外源性凝血系统的筛选试验,它的升高和减低可以反映体内凝血机制的变化,可为临床不同疾病提供较准确的治疗依据,现将其临床应用总结如下.
作者:何英武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通过对人体寄生虫液体标本的适当处理来保存人体寄生虫虫卵和幼体.方法:利用液体法制作成玻片标本.结果:可长期保存并能方便携带和显微示教.结论:通过该方法制作的标本能方便的应用于临床教学等各领域.
作者:左华泽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防治异位妊娠的有效方法,减少其诱发因素发生,降低其发生率.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方法对101例异位妊娠进行分析.结果:异位妊娠发生率为5.91%,诊断符合率达100%,手术治疗93例,治愈率达100%,药物保守疗法治疗8例,治愈率6例,治愈率达75%.结论:及时正确诊断和积极治疗异位妊娠,可减少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素的发生,减少异位妊娠诱发因素,可降低其发生率.
作者:韩瑞华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研究洗必泰窦道通过术在治疗有窦型慢性根尖周炎远期疗效.方法:临床选择慢性根尖周炎患牙200颗,随机分为洗必泰组、对照组,每组各100颗患牙,洗必泰组采用洗必泰窦道通过术加根管治疗术一次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手持器械进行根管预备,甲醛甲酚消毒后立即充填.比较二组患牙的远期疗效.结果:洗必泰组、对照组的远期疗效分别为97.00%、88.00%,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洗必泰窦道通过术在治疗有窦型慢性根尖周炎可以提高根管治疗的成功率.
作者:朱晓华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机械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机械性肠梗阻,并把CT所见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扫描采用MSCT平扫或增强扫描,成像方式为薄层横断面、多方位、多方法重建.结果:诊断肠梗阻的准确率为100%,29例(90.6%)手术结果与MSCT表现相符.包括肠肿瘤14例,肠粘连4例,肠套叠4例,肠扭转2例,肠壁缺血(提示肠绞窄)3例,小肠克隆氏病2例.结论:多层螺旋CT对机械性肠梗阻的程度、部位和梗阻病因的诊断及提示肠缺血有重要价值,可作为肠梗阻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肖芝豹;郭小蓝;黄钟杰;刘源 刊期: 2007年第13期
阐述了医学显微镜的使用管理和维护保养制度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日常保养的主要注意事项、方法和工作体会.
作者:冯军;李鑫;贺阳春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对中晚期食管癌采用126I粒子植入治疗的方法和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将装有125I粒子源的硅胶管捆绑在食道支架的表面,根据肿瘤组织的分布情况进行布阵;在内镜直视下将支架置入食管.结果:12例患者共使用55粒125I粒子,3个月随访吞咽困难分级均为3级,无血象改变、气管食管瘘发生.结论:本法能够有效改善晚期食管癌患者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高明;王兰兰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和总结急诊胃镜治疗食管异物的可行性和成败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急诊胃镜取食管异物46例临床资料.结果:44例异物成功取出,2例钳碎后掉入胃内,无并发症.结论:急诊胃镜取食管异物安全可靠,成功率高,应作为食管异物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何志刚;江建华;邵江崟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静脉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对川崎病(KD)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心肌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 Ⅰ,CTN Ⅰ)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KD患儿随机分为IVIG组和对照组,测定治疗前后血清CRP、IL-6、CTN Ⅰ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CRP、IL-6、CTN Ⅰ值均逐渐下降,但IVIG组血清CRP、IL-6、CYN Ⅰ值变化更为显著,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VIG治疗KD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方法,血清CRP、IL-6、CTN Ⅰ变化可作为判定KD疗效的参考指标之一,变化与病情变化有关,联合检测有助于指导治疗和预后判定.
作者:司徒超;孙毅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检测转铁蛋白受体和铁蛋白鉴别诊断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分析和比浊法进行测定.结果:转铁蛋白受体和铁蛋白的测定水平,在临床有重要应用价值.结论:反映机体储存铁细胞摄取率与转铁蛋白受体数量呈正相关.为鉴别诊断缺铁性贫血,临床提供了可靠的依据[1].
作者:鲁然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砷的毒性大,是食品的必检项目之一.食品中砷的测定方法:国标法(氢化物原子荧光光度法)、银盐法和砷斑法(GB/T5009.11-2003)[1];后者是半定量法.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是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方法,灵敏度虽高,但仪器价格昂贵,基层实验室无法实施.
作者:黎碧坚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总结16例精神障碍伴多发骨折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体会.方法:对16例精神障碍伴多发骨折患者行急诊手术治疗,围术期加强心理护理及病情观察,指导进行功能锻炼.结果:16例全部治愈,无并发症.结论:完善的围手术期护理可提高精神障碍伴多发骨折患者的疗效,增加手术的安全性,降低手术的并发症.
作者:陈如冰;邱开封;邹翘璇;谢思斯;江淜 刊期: 2007年第13期
随着现代护理人性化服务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心理和健康的认识越来越迫切,使我们认识到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进行心理护理的关键环节.
作者:朱雪辉;贾锐;刘宝娟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总结肝癌患者的心理反应以及形成原因,以提供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根据访谈和观察结果对肝癌患者的心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恐惧焦虑、忧郁悲观、孤独忧伤是患者的常见心理.结论:针对性的情感支持和心理护理是肝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肝癌患者达到预期康复目标必不可少的环节.
作者:邱旋英;陈妙盈;李晓辉 刊期: 2007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