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洗必泰窦道通过术在治疗有窦型慢性根尖周炎中的应用研究

朱晓华

关键词:洗必泰, 根管治疗术, 窦道通过术
摘要:目的:研究洗必泰窦道通过术在治疗有窦型慢性根尖周炎远期疗效.方法:临床选择慢性根尖周炎患牙200颗,随机分为洗必泰组、对照组,每组各100颗患牙,洗必泰组采用洗必泰窦道通过术加根管治疗术一次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手持器械进行根管预备,甲醛甲酚消毒后立即充填.比较二组患牙的远期疗效.结果:洗必泰组、对照组的远期疗效分别为97.00%、88.00%,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洗必泰窦道通过术在治疗有窦型慢性根尖周炎可以提高根管治疗的成功率.
实用医技杂志相关文献
  • 心理护理在CT扫描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根据不同的年龄、职业、文化层次,采取不同心理护理方式,对完成精确检查并取得优质影像图像的应用价值.方法:从2004年5月至2006年5月共检查16556例,男性8 923例,女性7633例,其中儿童894例,60岁以上的老人1748例,增强扫描1261例.均使用德国西门子公司生产的Siemens Emotion 6多层螺旋CT机,针对特殊年龄段,如根据老年人心理上的特点,采取介绍检查方式和心理指导,热情接待,消除对大型仪器的恐惧感;对儿童采取不同的心理护理方式;对增强扫描的患者,根据患者的心理状态,作解释工作,在注射过程中与患者交谈分散注意力,减轻紧张情绪.结果:由于在扫描过程中患者能够心态平稳配合医生检查,取得了较好的结果.结论:心理护理是整个CT扫描检查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CT检查的成功与失败.

    作者:赵小燕;赵相胜;高建华;唐运成;张瑞平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脑卒中肩关节半脱位的早期综合康复治疗

    目的:研究脑卒中偏瘫导致的肩关节半脱位早期综合疗法的效果.方法:37例肩关节半脱位患者通过良肢位摆放、关节活动度训练、本体感负重、操球训练等早期康复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偏瘫所致肩关节半脱住患者总有效率达94.59%.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朝勇;闫小荣;张俊凤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末梢血微量元素检测与婴幼儿佝偻病的关系探讨

    目的:探讨末梢血微量元素检测与婴幼儿佝偻病的关系.方法:用BH 5100 plus型原子吸收光谱仪检测血铜、锌、钙、镁、铁水平,操作严格按仪器要求进行.回顾性对196例已确诊的佝偻病婴幼儿为佝偻病组,与同一时期进行常规保健(排除患佝偻病,BALP<200 U/L,近期没有应用维生素D及微量营养素)的婴幼儿163例为健康对照组.两组之间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佝偻病组血锌、钙、铁水平,较健康对照组低,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血镁较健康组高,组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血铜较健康组稍高,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婴幼儿佝偻病多伴有锌、钙、铁降低,血镁升高,补钙的同时要注意补铁、补锌,促进佝偻病的早期康复.

    作者:章丽华;雷翠华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子宫颈上皮样平滑肌肉瘤伴CINⅡ级病例报告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样平滑肌肉瘤的诊治特点.方法:分析1例宫颈上皮样平滑肌肉瘤并伴CINⅡ级病例的诊治过程,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主要由圆形及类圆形似上皮样细胞组成,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5个/HPF,并见坏死.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Vimentin(++),SMA(局灶+),PCNA(局灶+),CD 68(局灶+)等.结论:免疫组化技术可用于上皮样平滑肌肉瘤的鉴别诊断,但制定佳的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还需要更多病例支持.

    作者:王亚萍;刘玲;湛丽;李广慧;邹娜;宋光耀;陈琦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新银盐法测定橄榄油中的微量砷

    砷的毒性大,是食品的必检项目之一.食品中砷的测定方法:国标法(氢化物原子荧光光度法)、银盐法和砷斑法(GB/T5009.11-2003)[1];后者是半定量法.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是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方法,灵敏度虽高,但仪器价格昂贵,基层实验室无法实施.

    作者:黎碧坚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125I粒子捆绑于食道支架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临床研究

    目的:对中晚期食管癌采用126I粒子植入治疗的方法和价值进行探讨.方法:将装有125I粒子源的硅胶管捆绑在食道支架的表面,根据肿瘤组织的分布情况进行布阵;在内镜直视下将支架置入食管.结果:12例患者共使用55粒125I粒子,3个月随访吞咽困难分级均为3级,无血象改变、气管食管瘘发生.结论:本法能够有效改善晚期食管癌患者生活质量,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高明;王兰兰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对20例缩窄性心包炎的分析

    本文回顾经临床确诊的20例缩窄性心包炎的超声表现,结果为50%病例M型超声示前间壁和左室后壁运动异常;二维显示:心房增大(75%),心外形改变(47%),心包增厚(100%),心包积液(80%),下腔静脉增宽且内径不随呼吸改变(100%),以及室间隔运动呈抖动状和脉冲多普勒二尖瓣E峰幅度吸气时降低(>25%),以上均为诊断缩窄性心包炎较好的指标.

    作者:张素丽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X线平片与CT扫描在脊柱损伤中的应用价值和限度

    脊柱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而且临床后果严重的创伤,主要依靠医学影像学提供资料,从而做出正确的诊断.这对脊柱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和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单纯依靠X线平片或CT扫描有时不可能做出完全正确的诊断结果.

    作者:陈永正;赵立征;宋新安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窦房结功能测定在正常人群的增龄性变化

    目的:SNRT/CSNRT为测定窦房结(SAN)功能的主要指标,因SNRT受基础心率影响,故现测不同年龄段的正常人的CSNRT,以了解CSNRT随年龄增长变化的规律.方法:选取无器质性心脏病的人,按年龄分为三组,下食道电极,测SNRT/CSNRT.结果:随年龄增长,并未出现相应的CSNRT的延长.结论:正常人在未用药物阻断自主神经的情况下所测CSNRT随年龄增长差异无显著性.

    作者:张薇;孙超峰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创伤手术前后患者康复心理浅析

    随着现代护理人性化服务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心理和健康的认识越来越迫切,使我们认识到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进行心理护理的关键环节.

    作者:朱雪辉;贾锐;刘宝娟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多媒体技术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应用

    目的:更好地发挥多媒体技术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的作用.方法:对计算机辅助教学实践进行调查分析.结果:总结出多媒体技术在护理学基础教学应用中的优势与不足,优势:丰富了教学内容;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缩短了理论与实践的距离;转化了教学模式.不足:片面追求动画效果,影响教学效果;容易出现满堂灌;与学生进行面对面交流的机会减少;教学课件的质量难以统一规范.结论:只有正确地认识多媒体技术,才能在教学实践中大限度地发挥其作用.

    作者:康明丽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食管癌贲门癌手术死亡原因的探讨

    目的:为了进一步降低手术病死率,探讨不同时期的食管癌、贲门癌手术死亡原因,总结经验,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以期待进一步提高食管癌贲门癌的治疗水平.方法:1996年6月至2006年5月手术切除食管癌贲门癌1503例.将前5年和后5年分为A、B两组,对食管癌贲门癌术后病死率、吻合口瘘率、吻合口瘘导致的病死率、呼吸循环衰竭导致的病死率以及应激性溃疡出血、猝死所导致的术后病死率进行对比.结果:A组手术病死率为3.82%,主要原因是吻合口瘘占病死率的53.8%;其次分别为呼吸衰竭占19.2%,循环衰竭占15.4%,猝死占7.69%,应激性溃疡出血占0.15%.B组的手术病死率为1.82%,主要原因是呼吸衰竭占病死率的40%;其次分别为循环衰竭占33.3%,吻合口瘘占13.3%,猝死占6.67%,应激性溃疡出血占0.12%.结论:降低手术病死率的关键在于提高吻合技术,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吻合口瘘,及时准确的诊断、充分的营养支持、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充分准确引流是关键.完善围手术期的工作、改善心肺功能、术后给予高效抗生素预防感染、ICU的监护、周到细致的护理工作、及时发现并积极处理术后并发症;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对70岁以上的合并多脏器疾病的晚期患者要慎重,不能盲目扩大手术范围;应用吻合器可明显降低食管吻合口痿,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作者:于占武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肺癌患者Th1/Th2细胞因子的免疫反应状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肺癌患者外周血分泌不同细胞因子的T细胞数以及血清中6种细胞因子的水平,为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先用刺激物刺激外周血T细胞,以增加细胞内细胞因子的表达,继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特异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相应的细胞因子量.结果:肺癌患者Th1型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2(IL-12)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有显著性.肿瘤坏死因子-a(TNF-a)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肺癌患者体内Th2型细胞因子模式占优势状态,这可能是肿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逸的原因之一.

    作者:黄萍萍;唐德燊;吴平;陈捷;何惠娟;杨展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小儿头皮静脉穿刺的技巧

    作为一个综合性的医院,我们急诊静脉点滴患儿较多,自2004年1月至2006年12月静脉点滴患儿4000余人,其中1个月~12个月的患儿2000余人,现将我们在患儿头皮静脉穿刺中的技巧介绍如下.

    作者:王淑芬;赵洪珍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洗必泰窦道通过术在治疗有窦型慢性根尖周炎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洗必泰窦道通过术在治疗有窦型慢性根尖周炎远期疗效.方法:临床选择慢性根尖周炎患牙200颗,随机分为洗必泰组、对照组,每组各100颗患牙,洗必泰组采用洗必泰窦道通过术加根管治疗术一次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手持器械进行根管预备,甲醛甲酚消毒后立即充填.比较二组患牙的远期疗效.结果:洗必泰组、对照组的远期疗效分别为97.00%、88.00%,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洗必泰窦道通过术在治疗有窦型慢性根尖周炎可以提高根管治疗的成功率.

    作者:朱晓华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转铁蛋白受体和铁蛋白在缺铁性贫血诊断中的意义

    目的:检测转铁蛋白受体和铁蛋白鉴别诊断缺铁性贫血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分析和比浊法进行测定.结果:转铁蛋白受体和铁蛋白的测定水平,在临床有重要应用价值.结论:反映机体储存铁细胞摄取率与转铁蛋白受体数量呈正相关.为鉴别诊断缺铁性贫血,临床提供了可靠的依据[1].

    作者:鲁然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液基薄层细胞学用于宫颈病变筛查的研究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TCT制片技术在宫颈病变筛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2006年1月至2006年4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宫颈病变患者中,采用TCT制片技术,结合Bethesda 2001报告,随机对1620例患者进行宫颈细胞学筛查.并对非典型鳞状上皮以上病例进行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1620例患者取材均为满意涂片:检出异常结果有不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ASCc-US)45例,不除外高度病变的非典型鳞状上皮(ASC-H)12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39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7例.病理组织学结果为上皮内病变(≥LSIL)43例,病理符合率为93.48%.结论:液基薄层细胞学TCT制片技术用于宫颈病变筛查,可提供早期发现宫颈病变和癌前病变的信息,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姚学文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乳腺外科1998年12月至2000年6月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共26例,采用Seldinger技术置管于乳腺肿瘤的主要供血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并行碘油栓塞,2周~4周后行Halsted根治术.观察术前原发癌灶及腋窝淋巴结大小的变化,并对术后标本镜下观察其病理形态变化.结果:23例患者经灌注化疗后,原发癌灶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有效率88.4%;19例有明显的病理学改变,镜下出现不同程度坏死区,组织学有效率79.1%.结论: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可缩小局部晚期乳腺癌的原发癌灶,减低临床分期,为晚期乳腺癌患者增加手术机会,是抗癌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籍敏;高润芳;王玉仙;杨璇;张亚芬;王嘉伟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肝癌患者的心理特点分析及护理对策

    目的:总结肝癌患者的心理反应以及形成原因,以提供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根据访谈和观察结果对肝癌患者的心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恐惧焦虑、忧郁悲观、孤独忧伤是患者的常见心理.结论:针对性的情感支持和心理护理是肝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肝癌患者达到预期康复目标必不可少的环节.

    作者:邱旋英;陈妙盈;李晓辉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34例支气管哮喘缓解期肺功能的改变

    支气管哮喘病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气管-支气管反应过度增高的急慢性炎症.本文对我院2003年6月至2006年12月间支气管哮喘缓解期34例患者进行常规肺功能测定,并与正常组对照比较.

    作者:吴海花;王芳;卢祥林 刊期: 2007年第13期

实用医技杂志

实用医技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