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亚萍;刘玲;湛丽;李广慧;邹娜;宋光耀;陈琦
目的:了解台州地区门诊患者支原体感染情况.方法:对2006年1月至11月我院3226例门诊疑似支原体感染患者进行无菌采样,采用珠海黑马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试剂检测.结果:3226例患者中支原体培养阳性1394例(43.2%),其中单一解脲脲原体(UU)感染806例(25.0%,),单独人型支原体(Mh)感染356例(11.0%),UU和Mh混合感染232例(7.2%).对交沙霉素敏感率达95.6%,强力霉素95.3%,美满霉素94.5%,其余均低于40%.对喹诺酮为耐药.结论:台州地区支原体感染率在南方地区中偏高,以单独UU感染和合并Mh感染为主.UU和Mh对喹若酮类敏感率低,而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和美满霉素敏感率高,可建议临床优先考虑使用.
作者:陈贤君;赖卫强;郭玲娇;张颖 刊期: 2007年第13期
随着现代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医院信息系统已深入到医院业务和管理的各个方面,与其形成密不可分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医院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医学方面的学术研究、人才和科技交流,到医院的行政管理、医疗纠纷处理等,无不依赖于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
作者:张云霞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防治异位妊娠的有效方法,减少其诱发因素发生,降低其发生率.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方法对101例异位妊娠进行分析.结果:异位妊娠发生率为5.91%,诊断符合率达100%,手术治疗93例,治愈率达100%,药物保守疗法治疗8例,治愈率6例,治愈率达75%.结论:及时正确诊断和积极治疗异位妊娠,可减少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素的发生,减少异位妊娠诱发因素,可降低其发生率.
作者:韩瑞华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总结16例精神障碍伴多发骨折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体会.方法:对16例精神障碍伴多发骨折患者行急诊手术治疗,围术期加强心理护理及病情观察,指导进行功能锻炼.结果:16例全部治愈,无并发症.结论:完善的围手术期护理可提高精神障碍伴多发骨折患者的疗效,增加手术的安全性,降低手术的并发症.
作者:陈如冰;邱开封;邹翘璇;谢思斯;江淜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乳腺外科1998年12月至2000年6月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共26例,采用Seldinger技术置管于乳腺肿瘤的主要供血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并行碘油栓塞,2周~4周后行Halsted根治术.观察术前原发癌灶及腋窝淋巴结大小的变化,并对术后标本镜下观察其病理形态变化.结果:23例患者经灌注化疗后,原发癌灶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有效率88.4%;19例有明显的病理学改变,镜下出现不同程度坏死区,组织学有效率79.1%.结论: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可缩小局部晚期乳腺癌的原发癌灶,减低临床分期,为晚期乳腺癌患者增加手术机会,是抗癌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籍敏;高润芳;王玉仙;杨璇;张亚芬;王嘉伟 刊期: 2007年第13期
脊柱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而且临床后果严重的创伤,主要依靠医学影像学提供资料,从而做出正确的诊断.这对脊柱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和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单纯依靠X线平片或CT扫描有时不可能做出完全正确的诊断结果.
作者:陈永正;赵立征;宋新安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重点分析卵巢肿瘤的彩色多普勒超声表现,旨在探讨其在卵巢肿瘤诊断中的应用及良恶性肿瘤的鉴别诊断,提高卵巢肿瘤的早期诊断水平.方法:对39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卵巢肿瘤声像图进行综合分析,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39例卵巢肿瘤患者中,卵巢恶性肿瘤6例,良性肿瘤33例;有3例与诊断不符;1例卵巢黏液性囊腺癌误诊囊腺瘤;1例卵巢浆液性囊腺癌误诊囊腺瘤;1例畸胎瘤局灶性癌变漏诊,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2.3%.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卵巢肿瘤诊断中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陈晓玲;纪莉;吴晓燕;鱼红菊;王琳 刊期: 2007年第13期
补中益气汤见于李东垣<脾胃论>,为治疗气虚证之常用方剂.笔者临床运用此方治疗多种病证,均取得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乃桂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评估预激(CAEG)方案对难治、复发性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且不能耐受大剂量化疗患者的疗效.方法:予小剂量阿糖胞苷(Ara-C,10 mg/m2/d,第1天~第14天,每12 h皮下注射)、阿克拉霉素(Acla 20mg/d,第1天~第4天,静脉输注)、足叶乙甙(VP16 50 mg/d,第1天~第4天,静脉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100μg/m2/d~200μg/m2/d,第1天~第14天,皮下注射)在内的CAEG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性ANLL 18例.结果:8例(44.4%)患者取得完全缓解(CR),5例(27.7%)获部分缓解(PR),总有效率72.1%.可见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继发感染及发热等不良反应,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预激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性ANLL疗效较好,毒副反应轻.
作者:古庆利;刘焕勋;游伟文;杜新;卓家才;汪明春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MRI检查对膝关节韧带损伤的诊断价值,并与关节镜检查结果对照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16例经手术或关节镜检查证实的膝关节韧带损伤的MRI资料,韧带损伤包括撕裂和完全断裂.结果:25条韧带损伤中,前交叉韧带损伤11条,后交叉韧带损伤3条;内侧副韧带损伤9条,外侧副韧带损伤2条.韧带损伤MRI表现为韧带连续性中断,断端移位,边缘模糊,局灶性或弥漫性肿胀,信号增高.与关节镜诊断符合率为88‰.结论:MRI是诊断膝关节韧带损伤的理想的非创伤性检查方法.
作者:张雄彪;唐玉德;王耿;刘树学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SNRT/CSNRT为测定窦房结(SAN)功能的主要指标,因SNRT受基础心率影响,故现测不同年龄段的正常人的CSNRT,以了解CSNRT随年龄增长变化的规律.方法:选取无器质性心脏病的人,按年龄分为三组,下食道电极,测SNRT/CSNRT.结果:随年龄增长,并未出现相应的CSNRT的延长.结论:正常人在未用药物阻断自主神经的情况下所测CSNRT随年龄增长差异无显著性.
作者:张薇;孙超峰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为提高母乳喂养率,对我院出生42d婴儿喂养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体格发育的影响,并进行评价.方法:选择980例足月产婴儿,进行出生时~42 d时的喂养方式调查,小儿生长监测,分别进行体重、身长、头围的比较.结果:42 d婴儿母乳喂养率为70.4%;母乳喂养方式的婴儿体重、身长、头围平均增长均高于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三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接受健康教育者母乳喂养率高达80.5%,自然产者母乳喂养率81.5%,高于剖腹产者.结论:母乳喂养对婴儿生长发育明显优于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
作者:周雪琴;李淦玲;陈敏;徐婉颜 刊期: 2007年第13期
自体骨髓移植(ABMT)患者预防便秘较为重要,从患者进行ABMT前进行健康教育,采取有效护理干预,起到预防便秘的发生、减少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协助ABMT顺利完成作用.
作者:刘燕珍;吴丽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观察预存式自体输血患者的恢复情况,为自体输血的可行性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骨科择期手术100例采用自体输血,术前采血200 ml~1000 ml,对照组50例,对照组输异体血,两组患者采血前后及输血前后检测各项血液指标.结果:实验组采血前后各项血液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输血前后检测血液指标,输血前后各项血液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预存式自体输血实用、安全、对患者手术及术后恢复无明显影响.
作者:蔡葵;容伯芬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减少静脉采血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783例静脉采血患者按单日、双日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94例,对照组389例.观察组静脉采血前后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常规操作,对其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静脉采血患者的不良反应,充分体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作者:谈法梅;孙友桃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通过对人体寄生虫液体标本的适当处理来保存人体寄生虫虫卵和幼体.方法:利用液体法制作成玻片标本.结果:可长期保存并能方便携带和显微示教.结论:通过该方法制作的标本能方便的应用于临床教学等各领域.
作者:左华泽 刊期: 2007年第13期
总结2001年4月对娄底市涟钢中学一起麻疹暴发流行的调查和处置,共发病18例,发病集中在12岁~14岁年龄段,流行持续15 d;经采取控制传染和紧急接种等措施后疾病得到控制.暴发原因可能与免疫等多种因素有关.建议进行强化免疫,加强疫情报告和监测及加强有关知识的宣传力度和相关人员的培训.
作者:肖中鹏 刊期: 2007年第13期
凝血酶原时间(PT)是反映血浆中凝血因子水平的试验,是外源性凝血系统的筛选试验,它的升高和减低可以反映体内凝血机制的变化,可为临床不同疾病提供较准确的治疗依据,现将其临床应用总结如下.
作者:何英武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观察腹部皮瓣移植术术后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接受腹部皮瓣移植术术后护理93例,手术后对患者实施系统的护理,包括术后的一般护理、术后皮瓣的观察与护理、术后的心理护理、术后功能锻炼的指导.结果:本组患者腹部皮瓣全部成活,3周后断蒂,伤口Ⅰ期愈合,痊愈出院.结论:加强对腹部皮瓣移植术术后患者的护理,可减少皮瓣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丽云;连福侠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收集到的4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由抗生素导致的药品不良反应所占比例高;药品不良反应常见表现为皮肤及附件的损害.结论:临床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工作,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杨光 刊期: 2007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