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X线平片与CT扫描在脊柱损伤中的应用价值和限度

陈永正;赵立征;宋新安

关键词:X线, CT, 脊柱损伤
摘要:脊柱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而且临床后果严重的创伤,主要依靠医学影像学提供资料,从而做出正确的诊断.这对脊柱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和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单纯依靠X线平片或CT扫描有时不可能做出完全正确的诊断结果.
实用医技杂志相关文献
  • 食管癌贲门癌手术死亡原因的探讨

    目的:为了进一步降低手术病死率,探讨不同时期的食管癌、贲门癌手术死亡原因,总结经验,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以期待进一步提高食管癌贲门癌的治疗水平.方法:1996年6月至2006年5月手术切除食管癌贲门癌1503例.将前5年和后5年分为A、B两组,对食管癌贲门癌术后病死率、吻合口瘘率、吻合口瘘导致的病死率、呼吸循环衰竭导致的病死率以及应激性溃疡出血、猝死所导致的术后病死率进行对比.结果:A组手术病死率为3.82%,主要原因是吻合口瘘占病死率的53.8%;其次分别为呼吸衰竭占19.2%,循环衰竭占15.4%,猝死占7.69%,应激性溃疡出血占0.15%.B组的手术病死率为1.82%,主要原因是呼吸衰竭占病死率的40%;其次分别为循环衰竭占33.3%,吻合口瘘占13.3%,猝死占6.67%,应激性溃疡出血占0.12%.结论:降低手术病死率的关键在于提高吻合技术,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吻合口瘘,及时准确的诊断、充分的营养支持、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充分准确引流是关键.完善围手术期的工作、改善心肺功能、术后给予高效抗生素预防感染、ICU的监护、周到细致的护理工作、及时发现并积极处理术后并发症;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对70岁以上的合并多脏器疾病的晚期患者要慎重,不能盲目扩大手术范围;应用吻合器可明显降低食管吻合口痿,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作者:于占武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液基薄层细胞学用于宫颈病变筛查的研究

    目的:探讨液基薄层细胞学TCT制片技术在宫颈病变筛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在2006年1月至2006年4月在我院妇科门诊就诊的宫颈病变患者中,采用TCT制片技术,结合Bethesda 2001报告,随机对1620例患者进行宫颈细胞学筛查.并对非典型鳞状上皮以上病例进行宫颈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1620例患者取材均为满意涂片:检出异常结果有不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ASCc-US)45例,不除外高度病变的非典型鳞状上皮(ASC-H)12例,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39例,高度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7例.病理组织学结果为上皮内病变(≥LSIL)43例,病理符合率为93.48%.结论:液基薄层细胞学TCT制片技术用于宫颈病变筛查,可提供早期发现宫颈病变和癌前病变的信息,具有重要的临床实用价值.

    作者:姚学文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娄底市某中学麻疹流行调查报告

    总结2001年4月对娄底市涟钢中学一起麻疹暴发流行的调查和处置,共发病18例,发病集中在12岁~14岁年龄段,流行持续15 d;经采取控制传染和紧急接种等措施后疾病得到控制.暴发原因可能与免疫等多种因素有关.建议进行强化免疫,加强疫情报告和监测及加强有关知识的宣传力度和相关人员的培训.

    作者:肖中鹏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肺癌患者Th1/Th2细胞因子的免疫反应状态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肺癌患者外周血分泌不同细胞因子的T细胞数以及血清中6种细胞因子的水平,为肿瘤的免疫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先用刺激物刺激外周血T细胞,以增加细胞内细胞因子的表达,继用流式细胞仪分析特异性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同时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相应的细胞因子量.结果:肺癌患者Th1型细胞因子干扰素-γ(IFN-γ)、白细胞介素-2(IL-2)、白细胞介素-12(IL-12)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降低,Th2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4(IL-4)和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有显著性.肿瘤坏死因子-a(TNF-a)表达水平较正常对照组升高,差异有显著性意义.结论:肺癌患者体内Th2型细胞因子模式占优势状态,这可能是肿瘤细胞发生免疫逃逸的原因之一.

    作者:黄萍萍;唐德燊;吴平;陈捷;何惠娟;杨展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三维单边外固定架治疗胫腓骨骨折131例分析

    胫腓骨骨折临床上较常见,易发生开放性骨折,伴有骨缺损及严重的软组织损伤,应用内固定治疗有的相当困难.我院于2002年5月至2006年3月应用江苏武进生产的三维单边外固定架治疗各类胫腓骨骨折131例,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贺建军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子宫颈上皮样平滑肌肉瘤伴CINⅡ级病例报告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样平滑肌肉瘤的诊治特点.方法:分析1例宫颈上皮样平滑肌肉瘤并伴CINⅡ级病例的诊治过程,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主要由圆形及类圆形似上皮样细胞组成,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5个/HPF,并见坏死.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Vimentin(++),SMA(局灶+),PCNA(局灶+),CD 68(局灶+)等.结论:免疫组化技术可用于上皮样平滑肌肉瘤的鉴别诊断,但制定佳的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还需要更多病例支持.

    作者:王亚萍;刘玲;湛丽;李广慧;邹娜;宋光耀;陈琦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婴儿喂养方式对体格发育的影响评价

    目的:为提高母乳喂养率,对我院出生42d婴儿喂养状况进行调查分析,探讨不同喂养方式对婴儿体格发育的影响,并进行评价.方法:选择980例足月产婴儿,进行出生时~42 d时的喂养方式调查,小儿生长监测,分别进行体重、身长、头围的比较.结果:42 d婴儿母乳喂养率为70.4%;母乳喂养方式的婴儿体重、身长、头围平均增长均高于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三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接受健康教育者母乳喂养率高达80.5%,自然产者母乳喂养率81.5%,高于剖腹产者.结论:母乳喂养对婴儿生长发育明显优于混合喂养及人工喂养.

    作者:周雪琴;李淦玲;陈敏;徐婉颜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脐带异常479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脐带异常对新生儿评分及分娩方式的影响.方法:对我院2000年1月至2006年10月分娩的479例脐带异常者进行临床分析,并与同期相同条件下的无脐带异常者进行对照.结果:脐带异常者可导致胎儿宫内窘迫及新生儿窒息,降低新生儿Apgar评分,且对分娩方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增加了阴道助产概率及剖宫产率.结论:在产科工作中要重视脐带异常,特别是脐带缠绕情况.

    作者:李宁典;杨妙珍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人体寄生虫学液体标本封存的研究

    目的:通过对人体寄生虫液体标本的适当处理来保存人体寄生虫虫卵和幼体.方法:利用液体法制作成玻片标本.结果:可长期保存并能方便携带和显微示教.结论:通过该方法制作的标本能方便的应用于临床教学等各领域.

    作者:左华泽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创伤手术前后患者康复心理浅析

    随着现代护理人性化服务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心理和健康的认识越来越迫切,使我们认识到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进行心理护理的关键环节.

    作者:朱雪辉;贾锐;刘宝娟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侧脑室引流治疗重症高血压性脑室内血肿的护理体会

    目的:探讨侧脑室引流治疗重症高血压性脑室内血肿的效果.方法:对55例脑室铸型血肿行侧脑室引流并辅以尿激酶脑室内注入.结果:55例中基本治愈26例,占47.3%;显效18例,占32.7%;好转11例,占20%;无死亡病例.结论:侧脑室引流并辅以尿激酶脑室内注入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的方法,加强术后脑室引流管的护理以及病情的观察、血压的控制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陈舜卿;谢泽娟;王玉心;郑卓双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腹部皮瓣移植术的术后护理

    目的:观察腹部皮瓣移植术术后护理的效果.方法:选择接受腹部皮瓣移植术术后护理93例,手术后对患者实施系统的护理,包括术后的一般护理、术后皮瓣的观察与护理、术后的心理护理、术后功能锻炼的指导.结果:本组患者腹部皮瓣全部成活,3周后断蒂,伤口Ⅰ期愈合,痊愈出院.结论:加强对腹部皮瓣移植术术后患者的护理,可减少皮瓣并发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王丽云;连福侠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静脉用丙种球蛋白对川崎病患儿三种血清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静脉丙种球蛋白(intravenous immunoglobulin,IVIG)对川崎病(KD)患儿血清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心肌肌钙蛋白Ⅰ(Cardiac Troponin Ⅰ,CTN Ⅰ)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将60例KD患儿随机分为IVIG组和对照组,测定治疗前后血清CRP、IL-6、CTN Ⅰ的变化.结果:治疗后两组血清CRP、IL-6、CTN Ⅰ值均逐渐下降,但IVIG组血清CRP、IL-6、CYN Ⅰ值变化更为显著,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IVIG治疗KD的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方法,血清CRP、IL-6、CTN Ⅰ变化可作为判定KD疗效的参考指标之一,变化与病情变化有关,联合检测有助于指导治疗和预后判定.

    作者:司徒超;孙毅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黄斑区盘状水肿及囊样水肿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观察

    目的:观察黄斑区盘状水肿和囊样水肿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图像上的不同.方法:对经过散瞳后直接、间接检眼镜及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检查已确诊的32例致黄斑区盘状水肿的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患者及28例致黄斑区囊样水肿的视网膜静脉阻塞患者进行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检查.结果:盘状水肿表现为神经上皮层增厚,神经上皮层隆起和色素上皮之间为液性暗腔,色素上皮层光带变薄,或伴有1处或多处的色素上皮层隆起,下方为液性暗腔.且色素上皮的脱离是局限的.囊样水肿表现为神经上皮间有1个或数个液性暗腔,呈蜂窝状,表面组织菲薄,伴有神经上皮层脱离、增厚.结论:盘状水肿主要是神经上皮层的脱离,神经上皮层间无明显改变.囊样水肿主要是神经上皮间形成蜂窝状液性暗腔.

    作者:马国嫣;李冬;王禹;解聪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医学显微镜的管理与维护

    阐述了医学显微镜的使用管理和维护保养制度的重要性,并提出了日常保养的主要注意事项、方法和工作体会.

    作者:冯军;李鑫;贺阳春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X线平片与CT扫描在脊柱损伤中的应用价值和限度

    脊柱损伤是一种常见的而且临床后果严重的创伤,主要依靠医学影像学提供资料,从而做出正确的诊断.这对脊柱损伤患者的康复治疗和预后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然而单纯依靠X线平片或CT扫描有时不可能做出完全正确的诊断结果.

    作者:陈永正;赵立征;宋新安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洗必泰窦道通过术在治疗有窦型慢性根尖周炎中的应用研究

    目的:研究洗必泰窦道通过术在治疗有窦型慢性根尖周炎远期疗效.方法:临床选择慢性根尖周炎患牙200颗,随机分为洗必泰组、对照组,每组各100颗患牙,洗必泰组采用洗必泰窦道通过术加根管治疗术一次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手持器械进行根管预备,甲醛甲酚消毒后立即充填.比较二组患牙的远期疗效.结果:洗必泰组、对照组的远期疗效分别为97.00%、88.00%,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洗必泰窦道通过术在治疗有窦型慢性根尖周炎可以提高根管治疗的成功率.

    作者:朱晓华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血球参数与尿沉渣结果分析

    目的:分析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血球和尿沉渣结果,探索乙肝病毒感染对血球计数和尿沉渣结果的影响.方法:用CELL-DYN 1700血球计数仪对1019例征兵体检男性青少年进行静脉血球计数测定,并用显微镜检查尿沉渣.结果:HBsAg阳性组和HBsAg阴性组的血球参数中,红细胞、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中间细胞百分率、血小板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两组的尿沉渣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乙肝病毒携带组的泌尿系感染率高于阴性组,且会导致血液学指标中部分参数改变,红细胞的数量下降,红细胞平均体积增大,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和中间细胞百分率升高.

    作者:洪晓鹏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1 102例肺炎支原体IgM抗体检测的统计分析

    目的:对本院1102例患儿的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抗体的检测结果作一统计分析,以了解本地区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发病规律.方法:选择1102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血清Mp IgM抗体的检测,对不同性别、不同季节、不同年龄Mp感染的发病情况进行统计.结果:1102例呼吸道感染患儿Mp IgM抗体检出阳性693例,检出率为62.89%,并且该病全年均有发病,除秋季外,其他季节均发病较多,无男女性别差异.结论:儿童Mp感染与年龄、季节和流行与否有密切关系.

    作者:万冰;杜丽鑫;王立春 刊期: 2007年第13期

  • 加快医院干部档案信息化管理建设

    随着现代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医院信息系统已深入到医院业务和管理的各个方面,与其形成密不可分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医院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医学方面的学术研究、人才和科技交流,到医院的行政管理、医疗纠纷处理等,无不依赖于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

    作者:张云霞 刊期: 2007年第13期

实用医技杂志

实用医技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