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晓鹏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岩藻糖苷酶(AFU)、血清铁蛋白(Fer)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PH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法测定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6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AFP、AFU、Fer的含量,并分析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原发性肝癌组AFP、APU、Fe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AFP、AFU、Fer单个肿癌标志物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敏感性分别为72.5%、22.5%、68.8%,特异性分别为95%、100%、96.3%;三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PHC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8.8%和100%,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与单项检测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FP、AFU、Fer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尤其可提高AFP阴性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
作者:陈志刚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评价倍美力阴道软膏的疗效及患者的可接受性和耐受性.方法:采用阴道开放用药前后自身对照,对象为50例老年性阴道炎患者,每晚阴道用药1次,1 g/次,24 d为1个疗程.结果:用药后生殖道健康评分,表层细胞百分比及血清雌二醇均较用药前明显提高(P<0.01).结论:该药安全有效,接受性与耐受性好.
作者:樊献慧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评估预激(CAEG)方案对难治、复发性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且不能耐受大剂量化疗患者的疗效.方法:予小剂量阿糖胞苷(Ara-C,10 mg/m2/d,第1天~第14天,每12 h皮下注射)、阿克拉霉素(Acla 20mg/d,第1天~第4天,静脉输注)、足叶乙甙(VP16 50 mg/d,第1天~第4天,静脉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100μg/m2/d~200μg/m2/d,第1天~第14天,皮下注射)在内的CAEG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性ANLL 18例.结果:8例(44.4%)患者取得完全缓解(CR),5例(27.7%)获部分缓解(PR),总有效率72.1%.可见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继发感染及发热等不良反应,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预激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性ANLL疗效较好,毒副反应轻.
作者:古庆利;刘焕勋;游伟文;杜新;卓家才;汪明春 刊期: 2007年第13期
随着现代医院信息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医院信息系统已深入到医院业务和管理的各个方面,与其形成密不可分医院档案管理工作已经成为医院行政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医学方面的学术研究、人才和科技交流,到医院的行政管理、医疗纠纷处理等,无不依赖于医院的档案管理工作.
作者:张云霞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分析无症状乙肝病毒携带者的血球和尿沉渣结果,探索乙肝病毒感染对血球计数和尿沉渣结果的影响.方法:用CELL-DYN 1700血球计数仪对1019例征兵体检男性青少年进行静脉血球计数测定,并用显微镜检查尿沉渣.结果:HBsAg阳性组和HBsAg阴性组的血球参数中,红细胞、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中间细胞百分率、血小板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两组的尿沉渣结果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乙肝病毒携带组的泌尿系感染率高于阴性组,且会导致血液学指标中部分参数改变,红细胞的数量下降,红细胞平均体积增大,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和中间细胞百分率升高.
作者:洪晓鹏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预防和降低糖尿病(DM)足的发生,减少截肢率.方法:建立足病护理计划,包括加强健康教育,严格控制血糖,重视足部护理、皮肤擦伤的护理、感染及疾病的护理等有效措施.结果:本组35例DM足部疾病的患者,痊愈者25例,病情减轻者10例,无一例继续发展.结论:通过预防和综合性多项专门护理,是可以达到预防DM足的目的,减少DM足的发生.
作者:郑郁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为了进一步降低手术病死率,探讨不同时期的食管癌、贲门癌手术死亡原因,总结经验,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参考,以期待进一步提高食管癌贲门癌的治疗水平.方法:1996年6月至2006年5月手术切除食管癌贲门癌1503例.将前5年和后5年分为A、B两组,对食管癌贲门癌术后病死率、吻合口瘘率、吻合口瘘导致的病死率、呼吸循环衰竭导致的病死率以及应激性溃疡出血、猝死所导致的术后病死率进行对比.结果:A组手术病死率为3.82%,主要原因是吻合口瘘占病死率的53.8%;其次分别为呼吸衰竭占19.2%,循环衰竭占15.4%,猝死占7.69%,应激性溃疡出血占0.15%.B组的手术病死率为1.82%,主要原因是呼吸衰竭占病死率的40%;其次分别为循环衰竭占33.3%,吻合口瘘占13.3%,猝死占6.67%,应激性溃疡出血占0.12%.结论:降低手术病死率的关键在于提高吻合技术,降低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及时发现和正确处理吻合口瘘,及时准确的诊断、充分的营养支持、有效的抗生素治疗、充分准确引流是关键.完善围手术期的工作、改善心肺功能、术后给予高效抗生素预防感染、ICU的监护、周到细致的护理工作、及时发现并积极处理术后并发症;严格选择手术适应证,对70岁以上的合并多脏器疾病的晚期患者要慎重,不能盲目扩大手术范围;应用吻合器可明显降低食管吻合口痿,提高手术的安全性.
作者:于占武 刊期: 2007年第13期
通过对糖尿病患者的观察,较全面地分析了他们的心理状态对疾病的影响,经过采取正确的、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措施,不仅密切了护患关系,而且提高了患者的自我保护意识,增强了战胜疾病的信心,从而使治疗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刘新美 刊期: 2007年第13期
本文回顾经临床确诊的20例缩窄性心包炎的超声表现,结果为50%病例M型超声示前间壁和左室后壁运动异常;二维显示:心房增大(75%),心外形改变(47%),心包增厚(100%),心包积液(80%),下腔静脉增宽且内径不随呼吸改变(100%),以及室间隔运动呈抖动状和脉冲多普勒二尖瓣E峰幅度吸气时降低(>25%),以上均为诊断缩窄性心包炎较好的指标.
作者:张素丽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样平滑肌肉瘤的诊治特点.方法:分析1例宫颈上皮样平滑肌肉瘤并伴CINⅡ级病例的诊治过程,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主要由圆形及类圆形似上皮样细胞组成,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5个/HPF,并见坏死.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Vimentin(++),SMA(局灶+),PCNA(局灶+),CD 68(局灶+)等.结论:免疫组化技术可用于上皮样平滑肌肉瘤的鉴别诊断,但制定佳的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还需要更多病例支持.
作者:王亚萍;刘玲;湛丽;李广慧;邹娜;宋光耀;陈琦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总结肝癌患者的心理反应以及形成原因,以提供相应的护理对策.方法:根据访谈和观察结果对肝癌患者的心理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恐惧焦虑、忧郁悲观、孤独忧伤是患者的常见心理.结论:针对性的情感支持和心理护理是肝癌综合治疗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肝癌患者达到预期康复目标必不可少的环节.
作者:邱旋英;陈妙盈;李晓辉 刊期: 2007年第13期
总结2001年4月对娄底市涟钢中学一起麻疹暴发流行的调查和处置,共发病18例,发病集中在12岁~14岁年龄段,流行持续15 d;经采取控制传染和紧急接种等措施后疾病得到控制.暴发原因可能与免疫等多种因素有关.建议进行强化免疫,加强疫情报告和监测及加强有关知识的宣传力度和相关人员的培训.
作者:肖中鹏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早期康复护理在于消除或减轻患者功能残陷,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康复,提高生活质量[1].方法:本文通过对40例脑出血患者瘫痪肢体采取早期康复护理,可促进其瘫痪肢体的恢复.结果:开展系统的早期康复护理,康复组生活自理能力的恢复较对照组明显提高,降低了患者的致残率及致残程度,可提高患肢的肌力及患者的生活自理能力.结论:早期康复护理可以减轻肌肉萎缩、肩关节脱位、关节挛缩畸形和足下垂、内翻等常见继发障碍,为恢复期康复创造良好条件;也有利于患者树立战胜疾病、回归家庭和社会的信心;同时消除或减轻患者某些功能上的障碍,提高了生活的质量,对疾病的控制也起到了有益的作用.
作者:牛莉;周麦菊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研究脑卒中偏瘫导致的肩关节半脱位早期综合疗法的效果.方法:37例肩关节半脱位患者通过良肢位摆放、关节活动度训练、本体感负重、操球训练等早期康复治疗并观察疗效.结果:偏瘫所致肩关节半脱住患者总有效率达94.59%.结论:早期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后肩关节半脱位患者肩关节功能的恢复有重要意义.
作者:赵朝勇;闫小荣;张俊凤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减少静脉采血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将783例静脉采血患者按单日、双日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394例,对照组389例.观察组静脉采血前后实施护理干预,对照组常规操作,对其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护理干预可明显减少静脉采血患者的不良反应,充分体现护理工作的重要性.
作者:谈法梅;孙友桃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砷的毒性大,是食品的必检项目之一.食品中砷的测定方法:国标法(氢化物原子荧光光度法)、银盐法和砷斑法(GB/T5009.11-2003)[1];后者是半定量法.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是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方法,灵敏度虽高,但仪器价格昂贵,基层实验室无法实施.
作者:黎碧坚 刊期: 2007年第13期
胫腓骨骨折临床上较常见,易发生开放性骨折,伴有骨缺损及严重的软组织损伤,应用内固定治疗有的相当困难.我院于2002年5月至2006年3月应用江苏武进生产的三维单边外固定架治疗各类胫腓骨骨折131例,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贺建军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防治异位妊娠的有效方法,减少其诱发因素发生,降低其发生率.方法:采用回顾分析方法对101例异位妊娠进行分析.结果:异位妊娠发生率为5.91%,诊断符合率达100%,手术治疗93例,治愈率达100%,药物保守疗法治疗8例,治愈率6例,治愈率达75%.结论:及时正确诊断和积极治疗异位妊娠,可减少危及患者生命安全因素的发生,减少异位妊娠诱发因素,可降低其发生率.
作者:韩瑞华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研究洗必泰窦道通过术在治疗有窦型慢性根尖周炎远期疗效.方法:临床选择慢性根尖周炎患牙200颗,随机分为洗必泰组、对照组,每组各100颗患牙,洗必泰组采用洗必泰窦道通过术加根管治疗术一次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手持器械进行根管预备,甲醛甲酚消毒后立即充填.比较二组患牙的远期疗效.结果:洗必泰组、对照组的远期疗效分别为97.00%、88.00%,二者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洗必泰窦道通过术在治疗有窦型慢性根尖周炎可以提高根管治疗的成功率.
作者:朱晓华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我院乳腺外科1998年12月至2000年6月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共26例,采用Seldinger技术置管于乳腺肿瘤的主要供血动脉,灌注化疗药物并行碘油栓塞,2周~4周后行Halsted根治术.观察术前原发癌灶及腋窝淋巴结大小的变化,并对术后标本镜下观察其病理形态变化.结果:23例患者经灌注化疗后,原发癌灶有不同程度的缩小,有效率88.4%;19例有明显的病理学改变,镜下出现不同程度坏死区,组织学有效率79.1%.结论:术前动脉灌注化疗可缩小局部晚期乳腺癌的原发癌灶,减低临床分期,为晚期乳腺癌患者增加手术机会,是抗癌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籍敏;高润芳;王玉仙;杨璇;张亚芬;王嘉伟 刊期: 2007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