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献慧
目的:对乳头括约肌切开术的护理体会.方法:加强术中对血压、心率、呼吸、体温的监测,严密观察患者的面部表情、精神状态.结果:<1 cm的结石排出率达90%.结论:护士应充分掌握术中护理及配合,及时发现术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
作者:陈多梅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肿瘤标志物甲胎蛋白(AFP)、岩藻糖苷酶(AFU)、血清铁蛋白(Fer)联合检测在原发性肝癌(PHC)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和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法测定8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和60例正常对照组血清AFP、AFU、Fer的含量,并分析对原发性肝癌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结果:原发性肝癌组AFP、APU、Fer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AFP、AFU、Fer单个肿癌标志物诊断原发性肝癌的敏感性分别为72.5%、22.5%、68.8%,特异性分别为95%、100%、96.3%;三种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PHC诊断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8.8%和100%,联合检测的敏感性与单项检测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AFP、AFU、Fer联合检测对原发性肝癌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尤其可提高AFP阴性原发性肝癌的诊断率.
作者:陈志刚 刊期: 2007年第13期
胫腓骨骨折临床上较常见,易发生开放性骨折,伴有骨缺损及严重的软组织损伤,应用内固定治疗有的相当困难.我院于2002年5月至2006年3月应用江苏武进生产的三维单边外固定架治疗各类胫腓骨骨折131例,现将治疗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贺建军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和总结急诊胃镜治疗食管异物的可行性和成败经验.方法:回顾分析急诊胃镜取食管异物46例临床资料.结果:44例异物成功取出,2例钳碎后掉入胃内,无并发症.结论:急诊胃镜取食管异物安全可靠,成功率高,应作为食管异物的首选治疗方法.
作者:何志刚;江建华;邵江崟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侧脑室引流治疗重症高血压性脑室内血肿的效果.方法:对55例脑室铸型血肿行侧脑室引流并辅以尿激酶脑室内注入.结果:55例中基本治愈26例,占47.3%;显效18例,占32.7%;好转11例,占20%;无死亡病例.结论:侧脑室引流并辅以尿激酶脑室内注入是一种安全、有效、简单的方法,加强术后脑室引流管的护理以及病情的观察、血压的控制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作者:陈舜卿;谢泽娟;王玉心;郑卓双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通过对人体寄生虫液体标本的适当处理来保存人体寄生虫虫卵和幼体.方法:利用液体法制作成玻片标本.结果:可长期保存并能方便携带和显微示教.结论:通过该方法制作的标本能方便的应用于临床教学等各领域.
作者:左华泽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评估预激(CAEG)方案对难治、复发性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NLL)且不能耐受大剂量化疗患者的疗效.方法:予小剂量阿糖胞苷(Ara-C,10 mg/m2/d,第1天~第14天,每12 h皮下注射)、阿克拉霉素(Acla 20mg/d,第1天~第4天,静脉输注)、足叶乙甙(VP16 50 mg/d,第1天~第4天,静脉注射)、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 100μg/m2/d~200μg/m2/d,第1天~第14天,皮下注射)在内的CAEG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性ANLL 18例.结果:8例(44.4%)患者取得完全缓解(CR),5例(27.7%)获部分缓解(PR),总有效率72.1%.可见粒细胞缺乏、血小板减少、继发感染及发热等不良反应,无严重不良反应.结论:预激方案治疗难治、复发性ANLL疗效较好,毒副反应轻.
作者:古庆利;刘焕勋;游伟文;杜新;卓家才;汪明春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了解台州地区门诊患者支原体感染情况.方法:对2006年1月至11月我院3226例门诊疑似支原体感染患者进行无菌采样,采用珠海黑马生物工程有限公司试剂检测.结果:3226例患者中支原体培养阳性1394例(43.2%),其中单一解脲脲原体(UU)感染806例(25.0%,),单独人型支原体(Mh)感染356例(11.0%),UU和Mh混合感染232例(7.2%).对交沙霉素敏感率达95.6%,强力霉素95.3%,美满霉素94.5%,其余均低于40%.对喹诺酮为耐药.结论:台州地区支原体感染率在南方地区中偏高,以单独UU感染和合并Mh感染为主.UU和Mh对喹若酮类敏感率低,而交沙霉素、强力霉素和美满霉素敏感率高,可建议临床优先考虑使用.
作者:陈贤君;赖卫强;郭玲娇;张颖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宫颈上皮样平滑肌肉瘤的诊治特点.方法:分析1例宫颈上皮样平滑肌肉瘤并伴CINⅡ级病例的诊治过程,同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肿瘤主要由圆形及类圆形似上皮样细胞组成,异型性明显,核分裂象>5个/HPF,并见坏死.免疫组化示肿瘤细胞Vimentin(++),SMA(局灶+),PCNA(局灶+),CD 68(局灶+)等.结论:免疫组化技术可用于上皮样平滑肌肉瘤的鉴别诊断,但制定佳的治疗方案及判断预后还需要更多病例支持.
作者:王亚萍;刘玲;湛丽;李广慧;邹娜;宋光耀;陈琦 刊期: 2007年第13期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是一种由内皮细胞释放的血管活性物质,在生物体内具有广泛而多样的生物学效应.近年来,人们对其进行了许多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发现其与多个系统疾病都存在着密切的关系.
作者:于静;邓起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了解我院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我院2006年收集到的46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由抗生素导致的药品不良反应所占比例高;药品不良反应常见表现为皮肤及附件的损害.结论:临床应重视药品不良反应的报告和监测工作,减少或避免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生.
作者:杨光 刊期: 2007年第13期
支气管哮喘病是多种因素引起的一种气管-支气管反应过度增高的急慢性炎症.本文对我院2003年6月至2006年12月间支气管哮喘缓解期34例患者进行常规肺功能测定,并与正常组对照比较.
作者:吴海花;王芳;卢祥林 刊期: 2007年第13期
补中益气汤见于李东垣<脾胃论>,为治疗气虚证之常用方剂.笔者临床运用此方治疗多种病证,均取得较好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乃桂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总结16例精神障碍伴多发骨折患者的围术期护理体会.方法:对16例精神障碍伴多发骨折患者行急诊手术治疗,围术期加强心理护理及病情观察,指导进行功能锻炼.结果:16例全部治愈,无并发症.结论:完善的围手术期护理可提高精神障碍伴多发骨折患者的疗效,增加手术的安全性,降低手术的并发症.
作者:陈如冰;邱开封;邹翘璇;谢思斯;江淜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对本院1102例患儿的血清肺炎支原体、IgM抗体的检测结果作一统计分析,以了解本地区肺炎支原体(Mp)感染的发病规律.方法:选择1102例呼吸道感染患儿进行血清Mp IgM抗体的检测,对不同性别、不同季节、不同年龄Mp感染的发病情况进行统计.结果:1102例呼吸道感染患儿Mp IgM抗体检出阳性693例,检出率为62.89%,并且该病全年均有发病,除秋季外,其他季节均发病较多,无男女性别差异.结论:儿童Mp感染与年龄、季节和流行与否有密切关系.
作者:万冰;杜丽鑫;王立春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了解葡萄球菌属临床分离株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性和对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链阳霉素类(MLS)的耐药表型.方法:用K-B法测定葡萄球菌属对14种抗生素的敏感性,进行D试验,测定链阳霉素类耐药表型.结果:在258株葡萄球菌属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N)分别为62.8%和83.4%.对青霉素高度耐药,对磷霉素和利福平敏感率在74%以上,未发现万古霉素耐药株.195株葡萄球菌属对红霉素耐药,84.1%(69/82)株金黄色葡萄球菌为结构型耐药;在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中,56.6%(64/113)为结构型耐药,32.7%(37/113)为外排型耐药.对红霉素耐药但对克林霉素敏感的62株葡萄球菌中,18株为诱导型克林霉素耐药.结论:临床分离的萄萄球菌属对常用抗生素易产生多重耐药,应根据分离株耐药特点选用不同的方案.
作者:王洪珍;陈凤;孙光明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机械性肠梗阻的诊断价值及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总结32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机械性肠梗阻,并把CT所见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扫描采用MSCT平扫或增强扫描,成像方式为薄层横断面、多方位、多方法重建.结果:诊断肠梗阻的准确率为100%,29例(90.6%)手术结果与MSCT表现相符.包括肠肿瘤14例,肠粘连4例,肠套叠4例,肠扭转2例,肠壁缺血(提示肠绞窄)3例,小肠克隆氏病2例.结论:多层螺旋CT对机械性肠梗阻的程度、部位和梗阻病因的诊断及提示肠缺血有重要价值,可作为肠梗阻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肖芝豹;郭小蓝;黄钟杰;刘源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探讨超声在泌尿系结石的特征性表现和应用价值.方法:对1320例患者进行超声检查,并与X线等检查对比及追踪.结果:超声诊断泌尿系结石准确率94.6%以上.结论:超声诊断泌尿系有确切价值,弥补X线诊断的不足,对有明显结石症状而高度怀疑泌尿系结石的患者,在X线检查结果阴性时建议加做超声检查,以免漏诊、误诊.
作者:丘岳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砷的毒性大,是食品的必检项目之一.食品中砷的测定方法:国标法(氢化物原子荧光光度法)、银盐法和砷斑法(GB/T5009.11-2003)[1];后者是半定量法.氢化物原子荧光法是近十年来发展起来的方法,灵敏度虽高,但仪器价格昂贵,基层实验室无法实施.
作者:黎碧坚 刊期: 2007年第13期
目的:观察预存式自体输血患者的恢复情况,为自体输血的可行性提供依据.方法:选择骨科择期手术100例采用自体输血,术前采血200 ml~1000 ml,对照组50例,对照组输异体血,两组患者采血前后及输血前后检测各项血液指标.结果:实验组采血前后各项血液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实验组与对照组输血前后检测血液指标,输血前后各项血液指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预存式自体输血实用、安全、对患者手术及术后恢复无明显影响.
作者:蔡葵;容伯芬 刊期: 2007年第1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