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甲瘤胶囊和川黄液辅助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43例

任众

关键词:胶囊, 川黄液, 辅助治疗, 中西医结合治疗, 桥本氏甲状腺炎, 西医治疗, 报告
摘要:1999年2月~2001年12月,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43例,并与单用西医治疗的41例作对照,现总结报告如下.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相关文献
  • 脑溢安对脑出血大鼠脑内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mRNA和肿瘤坏死因子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脑溢安颗粒(简称脑溢安)对脑出血大鼠脑内碱性成纤维生长因子(bFGF)mRNA和肿瘤坏死因子(TNF)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用Ⅶ型胶原酶诱导大鼠脑出血模型,进行行为学计分、Northern blot、Western blot及吸光度扫描测定相关指标.结果:模型组的行为学计分在术后24h开始降低,7d时明显降低(P<0.05),脑溢安组3d即有明显的降低(P<0.05);模型组、脑溢安组bFGF mRNA和TNF蛋白表达在3d时达到高峰,7d时逐渐减弱,而脑溢安组在各个时间点的表达均强于模型组.结论:脑溢安治疗脑出血能增强bFGF的表达,抑制TNF蛋白表达,从而使行为学得到改善,这可能是脑溢安促进神经功能修复的主要机制之一.

    作者:张化彪;黎杏群;张铭湘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中药敷脐治疗婴幼儿迁延性腹泻40例

    1998年7月~2001年7月,我们用自拟止泻散治疗婴幼儿迁延性非感染性腹泻40例,并与单用西药口服治疗的40例作对照,现报告如下.

    作者:程杰梅;王小平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降压脉净液对高脂饮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的影响

    目的:观察并验证降压脉净液对高脂饮食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的降压、降脂作用及肾脏的病理变化.方法:将42只SHR分为5组:A组用普食,B组用高脂饮食,C组用高脂饮食加降压脉净液治疗,D组用高脂饮食加西药治疗,E组用高脂饮食加牛黄降压丸治疗,F组为正常大鼠(WKY)用普食.观察治疗后14周血压、生化指标及肾脏病理学改变.结果:(1)血压变化:A、B组血压升高明显;C组用药后第5周开始血压处于相对平稳阶段,比A、B、D、E组为低(P<0.01).(2)一氧化氮(NO):C、D组较B、E组明显升高(P<0.05或P<0.01).(3)胆固醇(CHO):C、D组均较B组明显降低(P<0.01),而C组降低更明显(P<0.01和P<0.05).(4)肾脏病理改变:B组病变为严重(P<0.01);C组病变改善为明显(P<0.01).结论:(1)高血压合并高脂血症其病变程度比单纯高血压严重.(2)降压脉净液对SHR血压具有控制其发展的作用,其降压机理可能与提高血中NO有关.(3)降压脉净液具有降脂作用.(4)降压脉净液通过降压、降脂,从而减轻了肾脏病理改变,具有保护肾脏的作用.

    作者:黄力;史载祥;张久亮;毛建生;罗杰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养精种玉汤对原因不明不孕症患者子宫内膜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

    目的:探讨养精种玉汤对原因不明不孕症患者黄体中期子宫内膜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及其受体表达的影响及与子宫内膜接受性的关系.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对22例原因不明不孕症患者服用养精种玉汤前后黄体中期子宫内膜行IGF-Ⅱ及IGF-Ⅱ型受体mRNA检测.结果:治疗前黄体中期子宫内膜IGF-ⅡmRNA表达水平(灰度比值)为0.794±0.453,显著低于治疗后同期水平(1.202±0.551,P<0.01);治疗前IGF-Ⅱ型受体mRNA表达水平(灰度比值)为0.725±0.354,显著低于治疗后的表达水平(1.045±0.581,P<0.05).相关分析显示治疗前后IGF-ⅡmRNA与IGF-Ⅱ型受体mRNA表达呈正相关.结论:养精种玉汤能促进黄体中期子宫内膜IGF-Ⅱ及其受体的基因表达,促进子宫内膜分化,提高子宫内膜对胚泡种植的接受性.

    作者:吴瑞瑾;周馥贞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愈肝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基本核心区启动子变异患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制剂愈肝颗粒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基本核心区启动子(BCP)变异患者的疗效.方法:用微孔板杂交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联合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BCP变异,变异阳性组(简称P组,46例)和变异阴性组(简称N组,69例).所有患者均给予愈肝颗粒治疗,观察患者治疗前后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有关指标.结果:治疗结束后,两组患者症状积分显著减低,血清ALT、TBiL水平明显下降.P组HBeAg阴转率(60%)显著高于N组(30%,P<0.05),而HBV-DNA阴转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两组综合疗效相似.结论:愈肝颗粒能够显著改善CHB患者的症状,降低血清ALT和TBiL水平,同时具有抗HBV作用,且对于BCP变异株感染与野生株感染同等有效.

    作者:谢朝良;邵泽勇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补阳还五汤抗缺氧再给氧乳鼠心肌细胞凋亡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含补阳还五汤的大鼠血清对缺氧24h再给氧4h后新生乳鼠心肌细胞凋亡的抑制作用及对一氧化氮(NO)含量的影响.方法:采用Annexin V-PI双标记方法(以流式细胞仪和ELISA法)检测细胞凋亡,以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心肌细胞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水平,采用改良Yu方法测定NO浓度,用Ohkawa法测定硫代巴比妥酸(TBARS)反应物质含量.结果:补阳还五汤药物血清能显著抑制心肌细胞的凋亡及LDH释放,降低培养细胞上清液中NO和TBARS水平,其效应呈剂量依赖关系.结论:补阳还五汤具有抗缺氧再给氧心肌细胞凋亡作用,其机制与清除氧自由基和NO特性有关.

    作者:佟丽;沈剑刚;邱幸生;曲宏达;陈育尧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观察

    自1998年1月~2000年12月我院应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充血性心力衰竭(CHF)40例,并与西医治疗的30例作对比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简明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毒素清治疗老年人细菌性肺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毒素清治疗老年人细菌性肺炎的临床疗效及其可能的机理.方法:按照随机对照原则,治疗组在西医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毒素清口服液治疗,对照组单用西医常规治疗,并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白细胞介素2(IL-2)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3.9%,对照组为83.9%,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治疗后主症积分、次症积分、总积分均明显降低,且治疗组积分降低更明显.老年患者外周血IL-2水平显著低于健康老年人组,TNF-α水平显著高于健康老年人组;治疗后治疗组TNF-α水平降低,而IL-2水平上升并接近健康老年人水平.对照组上述两项治疗前后均无明显变化.结论:毒素清治疗老年人细菌性肺炎具有明显疗效,其作用机理可能与通过提高IL-2水平,改善机体免疫功能,降低过度分泌的TNF-α等炎性细胞因子水平有关.

    作者:李建生;程龙;马利军;孔桂莲;李素云;王凯;陈献亮;吴记珍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中药保妇康泡沫剂联合微波组织凝固疗法治疗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观察

    2000年9月~2001年5月我们用中药保妇康泡沫剂和微波组织凝固疗法联合治疗宫颈糜烂60例,并与两者单独应用治疗的各60例作对照,现报道如下.

    作者:程敏;艾继辉;闻良珍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甘利欣联合丹参抗肝纤维化的临床观察

    1999年8月~2001年8月我们采用甘利欣联合丹参抗肝纤维化治疗9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并与单用甘利欣和单用丹参治疗的70例和40例作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章以法;王林伦;尹蔚华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肝炎肝硬化重度胆汁淤积症35例

    部分肝炎肝硬化患者由于某些原因(如病毒重叠感染、胆红素代谢障碍、合并感染等)可出现重度肝内胆汁淤积[血清总胆红素(TBiL)≥171μmol/L],治疗难度大,易发展为慢性重型肝炎而死亡.1997年9月~2000年12月期间我们以益气活血中药为主方,根据中医辨证加减共治疗35例肝炎肝硬化重度胆汁淤积,现报道如下.

    作者:于海波;张敏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围绝经期妇女的记忆商与雌激素及补肾中药之间关系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和围绝经期健康妇女的记忆商和雌激素水平,比较雌激素类药物和补肾中药对提高记忆力的作用.方法:用补肾中药更年青胶囊和雌激素类药物分别治疗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56例(中药组32例,西药组24例),并进行治疗前后记忆商测试、雌激素水平测定及健康妇女记忆商和雌激素水平测定.结果:中药组和西药组治疗后的记忆商、雌二醇均明显提高,卵泡刺激素明显下降(P<0.05);与健康人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西药组和中药组疗效相同.结论:记忆力下降与体内雌激素水平降低有关,雌激素及补肾中药治疗能改善大脑功能,增强记忆力.

    作者:景苏玉;魏美娟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纳米载药系统在中药剂型中应用的探讨

    纳米技术在医学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日益广泛,其中纳米载药控释系统是运用纳米技术而产生的一种新型药物载体,具有靶向性、缓释性和表面可修饰性等特点,为当今医药研究的前沿课题.运用纳米技术,对中药进行必要的改造,将有助于提高中药的研究和治疗水平.

    作者:张晨;凌昌全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苓丹片与青蒿琥酯对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T细胞亚群的影响

    1997年1~12月,我们用苓丹片、青蒿琥酯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以下简称SLE)患者25例,并探讨其对T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剑勇;钟嘉熙;史志云;戴馨仪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应用PET研究针刺信号对人脑能量代谢的影响

    目的:应用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PET)和18F-2-脱氧葡萄糖(FDG)研究针刺时人脑内能量代谢的生化过程,进一步阐述针刺信号和神经系统的关系.方法:选择健康志愿者1名和脑梗塞患者4例.健康志愿者随机选择右侧,患者选择瘫痪侧上下肢体,以韩氏穴位神经刺激仪电针合谷、曲池、足三里和三阴交穴位.使用GE Advance ⅡPET系统,同一患者同体位下接受针刺前和电针状态下2次PET显像,并进行定量分析.结果:健康志愿者针刺前双侧大脑皮层、丘脑、基底节和小脑的葡萄糖代谢基本对称,当电针右侧诸穴位时,对侧丘脑、对侧额叶和顶叶的运动和感觉皮质区葡萄糖代谢增高.4例脑梗塞患者针刺前PET所示的病灶区葡萄糖代谢明显低下(和头颅CT或MRI所见相同),但病变范围更大,电针时左内囊葡萄糖代谢明显增高,病灶区明显缩小.较大动脉梗塞患者电针时病灶区葡萄糖代谢增高,皮质增宽,水肿区明显缩小.定量分析见病灶区局部脑/全脑葡萄糖比值变化明显和葡萄糖代谢变化率增高.结论:(1)针刺健康人肢体穴位时,脑的局部葡萄糖代谢增高.(2)针刺瘫痪侧肢体穴位时,除对侧丘脑、对侧额叶和顶叶皮质区葡萄糖代谢增高外,针刺前所见的葡萄糖代谢低下区也明显增高,病灶缩小或消失.(3)针刺可激发脑神经细胞的功能,提高葡萄糖代谢.

    作者:贾少微;王全师;徐文贵;吴湖炳;黄祖汉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补肾培元为主治疗绝经后冠心病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补肾培元为主与激素替代治疗绝经后冠心病患者的疗效.方法:选择绝经5年以上者,无冠心病的健康人25例为第1组,50例有冠心病的患者,将其中伴有或曾有栓塞病、子宫肌瘤、乳腺肿瘤等雌激素使用禁忌症的25例设为第2组(采用补肾培元为主治疗);对无以上伴发病的25例设为第3组(采用激素替代治疗).第2、3组于实验前1个月停用降脂药,观察3.5个月,实验前后检测血雌二醇(E2)、血脂诸项指标.结果:治疗前第2、3组E2水平显著低于健康人组,血脂各项指标显著异常(P<0.01),治疗后血脂诸指标均显著改善(P<0.05或P<0.01);第3组治疗后E2水平显著升高(P<0.01),<56岁者中90%表现撤退性出血;第2组治疗后E2水平轻度升高者没有发现撤退性出血,症状体征改善优于第3组.结论:采用补肾培元为主治疗绝经后冠心病患者,紊乱的血脂谱被纠正,临床症状体征明显改善,与激素替代治疗比较,E2水平只轻度增高,避免了因子宫内膜过度增生而癌变的可能.

    作者:白平;倪玉琪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靖咽袋泡茶治疗急性咽炎86例

    2000年3月~2002年1月我们对靖咽丸原方进行了新的剂型改造,将原来的丸剂改为袋泡茶,并对166例急性咽炎患者进行了靖咽袋泡茶与靖咽丸对照观察,现报告如下.

    作者:白桦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抗心绞痛急救中药制剂的特点及应用

    国内及日本生产的抗心绞痛急救中药制剂有麝香保心丸、速效救心丸、复方丹参滴丸、冠心丹参滴丸、苏冰滴丸、苏心丸、通心络胶囊、护心丹、日本救心丹、环心丹、麝香苏合丸、麝香含片、珠麝消栓胶囊、活心丹、益心丸、心灵丸、心宝、麝香心脑乐(片剂)、宽胸气雾剂、心痛气雾剂、复方细辛气雾剂、冠心膏、心绞痛宁膏、救心油等(注射液未在本文讨论之列),其中麝香保心丸和速效救心丸被国家中医管理局列为全国中医医院急诊科(室)首批必备中药.现将这类药物的特点、应用范围及应用中应注意的一些问题介绍如下.

    作者:吴时达;李成林;陈学忠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电针与麦普替林治疗抑郁症患者的对照研究

    目的:观察电针与麦普替林(以下简称药物)治疗抑郁症的对照研究.方法:分别接受电针治疗的30例和服用药物治疗的31例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过程中第14、28、42天分别采用Hamilton抑郁量表(HAMD)、抑郁自评量表(SDS)、焦虑自评量表(SAS)、Asberg抗抑郁药副反应量表以及临床总体印象量表(CGI)进行疗效与副反应评分.结果:电针与药物治疗后SDS、HAMD分数均明显低于治疗前(P<0.01),两组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药物组伴躯体性综合征的患者HAMD减分率显著高于电针组(P<0.01).治疗后电针组焦虑/躯体化症状群、SAS、Asberg抗抑郁药副反应量表的分数均低于药物组(P<0.05),电针组疗效指数显著高于药物组(P<0.01).结论:电针和药物均有明显的抗抑郁作用,对躯体主诉多、焦虑症状明显、年老体弱或体质敏感不耐药物副反应的患者可首选电针.

    作者:韩毳;李学武;罗和春;李晓泓;赵学英 刊期: 2002年第07期

  • 我对西学中的回顾与前瞻

    人们对任何事物都有一个认识过程,那就是从不认识逐渐走向认识,从无感情逐渐产生感情.认识则是感情的基础,反过来,有了感情更能加深认识,这大概是人与事物、思想与感情间关系发展的规律.我是学西医出身,对祖国医学之间的关系也存在这种规律.记得1955年我被调来学习中医时,思想不通,原因是缺乏认识,完全抱着服从调动的思想而来学习的.通过学习中医四部经典和<医宗金鉴>等书,觉得其中有与西医不同的理论和方药,值得学习,认识有了,由认识又产生了感情,认识与感情便成了学习中医的动力,自觉性产生了,由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学习的收获与日俱增.西学中毕业后,留在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这个研究中医的良好环境中工作,体会到只要继承发扬祖国医学,只要研究中医,真是英雄有用武之地.

    作者:周霭祥 刊期: 2002年第07期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 中国中医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