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部分拔甲加2%碘酊填塞治疗拇趾甲沟炎的疗效探讨

王胜敏;肖菊青

关键词:部分拔甲, 拇趾, 甲沟炎, 碘酊
摘要:目的:比较部分拔甲加2%碘酊填塞法与全甲拔除术治疗重(或较重)型拇趾甲沟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重(或较重)型拇趾甲沟炎的患者62例,均衡条件下的随机试验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全甲拔除术,术后甲沟处填塞、创面敷紫草油纱条,无菌纱布包扎.试验组根据患者肿胀、增生肉芽等局部情况切除1/7~1/4趾甲后将浸有2%碘酊的棉签头填塞入甲沟窝并敷在增生肉芽组织上,无菌纱布包扎.比较试验组不麻醉直接手术与对照组麻醉时产生的疼痛不适感,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手术对患者产生的负性心理影响、手术前后血压、脉搏的改变、治疗次数、治愈所需天数、治疗费用、治愈率.结果:两种手术方法对患者产生的负性心理影响、对照组手术前后血压、脉搏的改变、治疗次数、治愈所需天数、治疗费用、长全新甲的时间等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不麻醉直接手术与对照组麻醉时产生的疼痛不适感,观察组手术前后血压脉搏的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分拔甲加2%碘酊填塞治疗拇趾甲沟炎的疗效优于全甲拔除术.
实用医技杂志相关文献
  • 护理健康教育在急诊观察室的应用

    通过从事急诊护理二十几年的临床经验及遇到的案例展开分析,阐述护理健康教育在急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同时列出实践中应用较为成功的实例和具体方法.说明要切实做好护理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作者:杨丽英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治疗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将患支气管肺炎患儿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抗感染雾化治疗,治疗组60例,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连用7 d.结果:治疗组60例,显效36例,有效1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显效22例,有效24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76.6%;两组有效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静脉点滴盐酸氨溴索可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杨跃珍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老年上消化道疾病患者术后护理体会

    本文通过对167例老年上消化道术后患者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系统总结了老年上消化道术后进行全方位护理,对促进疾病痊愈极其重要.1临床资料1.1资料来源从2003年1月至2007年1月所治的老年上消化道手术患者共167例,其中外伤所致68例,胃穿孔62例,肠梗阻所致17例,胃癌所致14例,其余6例.年龄60岁~70岁占162例,70岁以上5例.男153例,女14例.

    作者:陈崤;赵俊英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医院信息系统和放射科信息系统整合尝试

    我院是一所拥有760张床位的二甲医院,于1997年实现了医院网络化信息系统(HIS),下设80个终端,各病房都有医疗窗口监视器,2002年放射科引进北京万东新东方1000ADR摄影系统,成功地实现了影像科两台DR摄影系统、一台数字胃肠机、一台北京万东2001大C臂和GE螺旋CT的联网,建立了RIS系统的资源共享,于2005年3月医院微机中心与影像科联手,进行了两台DR摄影机和一台大C臂经外接端口太网交换机连接与HIS的整合尝试,实现了小PACS.

    作者:闫清显;姜树强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肺下叶结核的临床影像学诊断

    肺下叶结核又叫肺底结核或肺门旁结核.该病较少见,文献报道占肺结核的1.9%~5.3%[1],由于肺下叶是非结核疾病好发部位,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不典型,易发生误诊,延误治疗时机.笔者通过对31例肺下叶结核的临床特点及胸部影像学表现,结合有关文献进行分析,为提高肺下叶结核的诊断减少误诊,提供帮助.

    作者:张义同;周祝谦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脂蛋白检测对2型糖尿病并发症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脂蛋白对2型糖尿病(T2DM)并发症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日本奥林帕斯72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该公司提供的原装试剂及质控和定标液.血清载脂蛋白ApoA1、ApoB,HS-CRP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测定;TC、TG、HDL-C采用酶法测定.结果:T2DM合并冠心病组、肾病组的ApoB、HS-CRP分别高于正常组(P<0.01):ApoA1/B比值均低于正常组.结论:ApoA1、ApoB与T2DM动脉硬化关系密切,ApoA1/B比值,HS-CRP联合检测是反映T2DM脂代谢紊乱的敏感指标.

    作者:陈静;唐秀英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国外护理见闻及感受

    2年前,笔者被我们医院派往新加坡去学习先进的护理理论及技术,收获很大.在此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谈自己的所见所闻.1新加坡护士的工作态度笔者带着院领导的愿望,朋友们和家人的祝福,怀着一种兴奋的心情,到新加坡参加了为期2年的培训学习.笔者学习的地方是新加坡中央医院的内科48病房,在那里,新加坡护士对工作一丝不苟,任劳任怨,满腔热情的作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王静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医院供应室在监控病区自备消毒包质量中的作用

    自备消毒包是临床工作人员根据各科室的特点进行打包,并送供应室进行消毒灭菌.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目前医院尚未完全取消自备消毒包,而由于各临床科室自行清洗、打包的物品缺乏专业指导及监管,自备消毒包的管理成为医院感染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自2006年1月以来,我院对自备消毒包的质量情况进行检查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作者:杨莺;夏凤仙;郑志芳;蒋兴娣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详细记录每一个结节二维超声特点,结合血流分布给予评估.结果:彩色多普勒可以显示甲状腺的形态、位置、大小、内部结构、回声、囊实性及血流状况.结论:彩色多普勒可以从不同侧面对结节进行观察和说明,而且无创、有效,对临床治疗可提供极大的帮助.

    作者:张淑琴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中药治疗生育期女性痤疮疗效观察

    生育期女性痤疮,即迟发性女性痤疮.由于家庭、孩子、受孕等原因使其较青春期痤疮在临床治疗更为困难.我们于2003年5月至2004年5月用中药桂枝茯苓汤合枇杷清肺饮治疗该病89例,并与口服甲硝唑作对照,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朝勃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粘连性肠梗阻病因和手术治疗的探讨

    目的:通过82例粘连性肠梗阻回顾性研究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病因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本组82例粘连性肠梗阻,阑尾切除术后38例,肠破裂修补术后22例,子宫切除术后12例,脾破裂脾切除术后3例.肝破裂修补术后2例,胃大部切除术后1例,腹腔感染史4例.单纯性肠梗阻68例(切除粘连带,松解粘连,其中小肠折叠缝合术1例),绞榨性肠梗阻14例(粘连松解肠管功能恢复8例,肠坏死肠切除4例).结果:本组82例患者经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痊愈80例,死亡2例(1例老年患者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术后感染性休克死亡).结论:阑尾切除术后及肠破裂修补术后为粘连性肠梗阻病因的1例~2例.许多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是需要手术才能解除梗阻的;对于有手术指征的粘连性肠梗阻,只有通过对手术的时机和术式作出正确的选择,才能使治疗达到好的效果.

    作者:张宏生;阎建军;阎小勇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炎琥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02例疗效观察

    目的:了解炎琥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对204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02例,采用炎琥宁针剂治疗,对照组102例,采用病毒唑针剂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满意.结论:炎琥宁注射液是纯中药制剂,具有抗病毒、抗菌作用,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安全有效的药物之一,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靳爱香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苯中毒患者拔牙情况的临床观察

    苯作为基础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应用非常广泛,长期接触苯的作业工人,易发生苯中毒.慢性苯中毒患者诊断以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为主要依据,因此苯中毒患者拔牙发生感染率高.现对苯中毒患者拔牙情况和健康者拔牙情况相比较.

    作者:徐婷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蛋黄油外用对新生儿硬肿症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蛋黄油外用对新生儿硬肿症的护理作用.方法:将2003年8月至2007年7月在我科收治的新生儿硬肿症22例,采用蛋黄油外涂硬肿部位的护理方法.结果:效果满意.结论:外用蛋黄油对新生儿硬肿症的护理方法,安全、简便、行之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俊卿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真菌性鼻-鼻窦炎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特征及鼻内镜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至2006年经治的47例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临床资料和鼻内镜手术的随访结果.结果:47例随访6个月~3 a.除1例患者随访7个月斜视未恢复,其余症状消失,术腔黏膜恢复良好,无一例复发.结论: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鼻窦炎,手术创伤小,照明好,清除病灶准确,不损害鼻腔生理功能,保证鼻窦通气引流,减少复发,治愈率高.

    作者:杨花荣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手部重度热压伤应用皮瓣修复

    目的:探讨应用皮瓣修复手部重度热压伤的疗效.方法:1998年1月至2007年4月63例各种原因所致手部重度热压伤采用各种皮瓣修复,皮瓣小6 cm×8 cm,大12 cm×18 cm,术后尽早给予综合性康复治疗.结果:术后各种皮瓣全部成活.随访到36例,时间6个月~12个月,皮瓣颜色、质地均佳,外形和功能恢复满意.结论:根据不同的创面选择相应的皮瓣修复手部热压伤,并结合早期综合性康复治疗,可大限度地恢复外形和功能.

    作者:睢瑞和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扫描技术探讨

    目的:探讨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的扫描技术的技术要点以及对质量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应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对55例患者进行增强扫描和三维重建,后处理用东芝VITER工作站分别进行VRT、CPR、MPR、MIP、三维重建及血管探针技术,评价冠状动脉主干和主要分支的显示达诊断要求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成功率.结果:在熟悉冠状动脉解剖,患者充分准备和配合以及合理地扫描参数选择,扫描时间窗的把握及图像后处理的保证下,冠状动脉成像主干和分支显示达到诊断要求.结论:64层螺旋CT可以作为冠状动脉疾病的一种筛查,以及术后复查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在熟悉检查设备主要技术性能,合理应用各种参数,充分的准备是获得高质量图像的技术保证.

    作者:钱会绒;胡晓明;陶仅德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SK302-1型X线机故障

    1 302-1型500 mAnX线机开机后烧RD6/5安保险管故障维修1.1 故障现象透视中通过监视器发现束光器X线窗口大小不受调节,检查后发现,开机后烧RD 6/5安保险管,换新保险管后,故障依旧.1.2检查维修RD 6/5安保险管是在低压直流24 V电路中,如果屡烧保险管说明电路中存在短路故障.

    作者:李国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高千伏胸部X线片影像质量综合评价方法与标准的探讨

    目的:从临床诊断要求、患者辐射剂量及所需成像技术条件等三方面,探讨建立胸部照片综合评价的方法和标准.方法:取10份正常胸片,并参考文献,确认胸部正位照片评价区域的划分及诊断要求的标准;通过男女各20例胸部CT扫描,计算出肺野与纵隔部比例;取125 kVp条件下摄影胸片100例,测量各评价区的标准密度值;测量男女共478例,正常成人体表入射剂量.结果:从诊断要求出发确认7个评价点,物理因素确认为4个评价因素,并给出了评价标准;建立综合评价方法;初步探索了中国正常成人标准身高、体重、体表入射剂量.结论:从综合评价概念出发,就胸部正位影像评价方法和标准做了探讨,为今后建立全国正式标准提供了方法和思路.

    作者:陈志芬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多发骨折并发脑脂肪栓塞1例

    创伤性脂肪栓塞综合征,是骨折(特别是长管骨骨折)引起的严重并发症,以往报告病死率为1%[1].目前在各类骨折中,平均发病率为7%左右[1],发病36 h内是死亡的高峰期[2].其中脑脂肪栓塞的临床表现为烦燥不安、朦胧、嗜睡等,伴有头痛、头晕、尿失禁、抽搐、痉挛、高热、意识障碍,持续时间为数天,清醒时遗留有不同程度的失语,反应迟钝、痴呆、精神分裂等[1].我科曾收治1例多发骨折并发脑脂肪栓塞的患者,经一系列的治疗和护理,患者的病情得到了好转.

    作者:孙小英 刊期: 2007年第35期

实用医技杂志

实用医技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