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院供应室在监控病区自备消毒包质量中的作用

杨莺;夏凤仙;郑志芳;蒋兴娣

关键词:自备消毒包, 消毒, 方法
摘要:自备消毒包是临床工作人员根据各科室的特点进行打包,并送供应室进行消毒灭菌.由于受各种条件的限制,目前医院尚未完全取消自备消毒包,而由于各临床科室自行清洗、打包的物品缺乏专业指导及监管,自备消毒包的管理成为医院感染管理的一个薄弱环节.自2006年1月以来,我院对自备消毒包的质量情况进行检查并采取有效的措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实用医技杂志相关文献
  • 急性心肌梗死误诊19例分析

    业已证明,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冠心病中的严重类型,急性心肌梗死(AMI)症状日趋多样化,年龄日趋低龄化,容易造成误诊.我院1999年至2005年共收治AMI220例,误诊26例,误诊率12%.现就因首发症状不典型而误诊的19例进行分析.

    作者:柴国伟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免疫固定电泳技术的应用体会

    免疫固定电泳广泛用于单克隆蛋白的鉴定和分型,其敏感性高、分辨率好,但也有很多影响因素.通过应用Microgel696PC全自动电泳仪对免疫固定电泳的实验,总结经验,避免不良因素的干扰,便于正确地分析结果.

    作者:朱国庆;姚宏静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粘连性肠梗阻病因和手术治疗的探讨

    目的:通过82例粘连性肠梗阻回顾性研究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病因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本组82例粘连性肠梗阻,阑尾切除术后38例,肠破裂修补术后22例,子宫切除术后12例,脾破裂脾切除术后3例.肝破裂修补术后2例,胃大部切除术后1例,腹腔感染史4例.单纯性肠梗阻68例(切除粘连带,松解粘连,其中小肠折叠缝合术1例),绞榨性肠梗阻14例(粘连松解肠管功能恢复8例,肠坏死肠切除4例).结果:本组82例患者经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痊愈80例,死亡2例(1例老年患者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术后感染性休克死亡).结论:阑尾切除术后及肠破裂修补术后为粘连性肠梗阻病因的1例~2例.许多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是需要手术才能解除梗阻的;对于有手术指征的粘连性肠梗阻,只有通过对手术的时机和术式作出正确的选择,才能使治疗达到好的效果.

    作者:张宏生;阎建军;阎小勇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剖宫产术前及术中应用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探讨

    目的:探索更有效的控制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佳方法.方法:在剖宫产术前进行产后出血的预测评分,有产后出血病理因素者124例,随机抽样分为两组,即实验组63例和对照组61例.对照组常规于胎儿娩出之后宫体肌肉注射催产素20 U,再静脉滴注催产素20 U.实验组在剖宫产术中除常规用药外,术前给孕妇肛门塞入米索前列醇200μg,胎儿娩出清理完宫腔后,立即放置0.4 mg米索前列醇于宫底部.失血量用容量法和纱布、专用纸垫计量法.观察两组术中、术后2 h内出血量.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预防产后出血效果显著.结论:米索前列醇具有应用简单、效果可靠、易掌握、安全、副作用小、价格优等特点.

    作者:樊淑珍;卫梅征;张英亮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恶性肿瘤患者Ⅳ度骨髓抑制调查分析与护理决策

    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化疗药物毒性反应为骨髓抑制,重度骨髓抑制可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而影响化疗的顺利进行,甚至危及生命,针对患者各种症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不同护理决策,目的是使患者能安全、快速地度过骨髓抑制期.

    作者:陈丽霞;蔡小莉;徐燕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孤立性肾细胞癌的应用

    目的:探讨孤立性肾细胞癌在多层螺旋CT肾脏皮质早期扫描及血管成像技术在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孤立性肾癌5例的术前多层螺旋CT影像数据,显示肿瘤和邻近肾内动脉分支的关系、肿瘤血管、肾动脉有无变异和其他病变以及肾静脉等.结果:5例孤立性肾癌中5例病灶均在皮质早期呈明显强化,实质期强化程度迅速下降;5例均见邻近动脉分支的受侵受压改变;1例见确切的一支或多支粗大的供血动脉及瘤体内肿瘤血管影;2例患肾出现静脉早显;2例肾有副肾动脉;无一例患肾动脉狭窄.结论:MSCT血管成像技术的应用,不仅有助于孤立性肾癌的定性诊断,更有利于孤立性肾癌的术前治疗方案的评估.

    作者:桑俊勇;马秀琴;申艳光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护理健康教育在急诊观察室的应用

    通过从事急诊护理二十几年的临床经验及遇到的案例展开分析,阐述护理健康教育在急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同时列出实践中应用较为成功的实例和具体方法.说明要切实做好护理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作者:杨丽英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诱导期血液透析患者的护理体会

    随着医学技术的进步,疾病谱的变化,血液透析人群呈递增趋势[1],临床护理工作中加强诱导期透析患者的护理,使其平稳度过从终末期肾病的保守治疗到规律血液透析治疗期尤为重要.诱导透析期是在患者能够耐受的条件下进行小剂量、短时间、多次数透析,多数患者大约在1周~2周内完成.这段时期患者在生理和心理方面都是一个重大的转折.为了满足患者的需求,从临床护理方面给予了很多的关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作者:朱蓉;张建玲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SK302-1型X线机故障

    1 302-1型500 mAnX线机开机后烧RD6/5安保险管故障维修1.1 故障现象透视中通过监视器发现束光器X线窗口大小不受调节,检查后发现,开机后烧RD 6/5安保险管,换新保险管后,故障依旧.1.2检查维修RD 6/5安保险管是在低压直流24 V电路中,如果屡烧保险管说明电路中存在短路故障.

    作者:李国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蛋黄油外用对新生儿硬肿症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蛋黄油外用对新生儿硬肿症的护理作用.方法:将2003年8月至2007年7月在我科收治的新生儿硬肿症22例,采用蛋黄油外涂硬肿部位的护理方法.结果:效果满意.结论:外用蛋黄油对新生儿硬肿症的护理方法,安全、简便、行之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俊卿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详细记录每一个结节二维超声特点,结合血流分布给予评估.结果:彩色多普勒可以显示甲状腺的形态、位置、大小、内部结构、回声、囊实性及血流状况.结论:彩色多普勒可以从不同侧面对结节进行观察和说明,而且无创、有效,对临床治疗可提供极大的帮助.

    作者:张淑琴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真菌性鼻-鼻窦炎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特征及鼻内镜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至2006年经治的47例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临床资料和鼻内镜手术的随访结果.结果:47例随访6个月~3 a.除1例患者随访7个月斜视未恢复,其余症状消失,术腔黏膜恢复良好,无一例复发.结论: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鼻窦炎,手术创伤小,照明好,清除病灶准确,不损害鼻腔生理功能,保证鼻窦通气引流,减少复发,治愈率高.

    作者:杨花荣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苯中毒患者拔牙情况的临床观察

    苯作为基础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应用非常广泛,长期接触苯的作业工人,易发生苯中毒.慢性苯中毒患者诊断以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为主要依据,因此苯中毒患者拔牙发生感染率高.现对苯中毒患者拔牙情况和健康者拔牙情况相比较.

    作者:徐婷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大学生健康教育

    大学生作为中国社会文化较高的群体,一向被认为是活跃,健康的群体之一.然而,面对现代日益激烈的社会竞争,许多大学生感到不知所措.尤其是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心里健康状况面临着严重威胁,心里健康已经直接关系到大学生能否顺利走向社会,服务于社会.笔者认为,学习、成才、求职是在校大学生面临的三大人生课题,而求职就业不仅是对他们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考查,也是对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一大考验.学校要采取积极措施,强化求职的心理承受能力,化解求职的心理压力,无论对大学毕业生本人的身心健康,还是对于其人生价值的实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那么,如何增强大学毕业生求职的心理承受能力呢?

    作者:闫玉萍;董燕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DR数字摄影在胸部创伤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计算机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在胸部外伤的临床诊疗中的重要性.方法:收集胸部外伤患者DR胸片32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和他们原始的普通X线摄片相对比.结果:32例胸部外伤患者DR胸片中,单纯肋骨骨折25例,肋骨骨折并发气胸2例,肋骨骨折并发血气胸5例.25例单纯肋骨骨折中,11例患者的原始普通X线摄片未见明显骨折.结论:DR作为一种新的X线摄影成像技术,为我们的临床诊疗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帮助,提高了疾病诊断准确性,降低了漏诊率.

    作者:闪荣;张子齐;高伟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动态增强扫描与病理对照分析

    目的:探讨周围型胆管细胞癌CT动态增强扫描征象的诊断价值及其病理基础.方法:20例经手术证实的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术前均做了CT平扫,其中18例做了CT动态增强扫描,20例均做病理检查.进行术前CT与病理标本对应切面的对照研究,观察不同CT征象的病理改变.结果:发现病灶内的延迟强化区CT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病理为大量纤维组织伴少量散在腺癌组织,部分病灶延迟强化区内的无强化区为凝固性坏死或同时含有大量黏液的存活癌组织.结论:周围型胆管细胞癌的CT动态增强扫描征象对其诊断及在与肝细胞型肝癌等多种常见肝肿瘤的鉴别中有重要意义.

    作者:梁萍;方华盛;黄春芹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CRP和补体C3的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补体C3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以散射比浊法测定178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CRP和补体C3水平,同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病毒性肝炎各组CRP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肝硬化测得值显著高于各组,高低顺序依次为肝硬化>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补体C3值急性肝炎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呈上升趋势,其他各组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且重度慢性肝炎组和肝硬化组值低,高低顺序依次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病情越重,差异越大.结论:检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CRP、C3含量,有助于发现和了解肝内炎症活动及肝细胞受损的程度.对肝炎患者的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程玉萍;许亚辉;孙婷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产后碘伏冲洗预防会阴感染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产后碘伏冲洗预防会阴感染的效果.方法:自2005年7月至2006年6月间会阴侧切及会阴Ⅱ度裂伤产妇共418例,其中采用碘伏进行会阴冲洗168例,新洁尔灭冲洗146例、生理盐水冲洗104例,比较三组切口愈合率.结果:会阴侧切及会阴Ⅱ度裂份产妇共418例,其中治疗组会阴侧切口及裂伤口甲级愈合率为96.4%,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0.01),而无一例出现会阴湿疹(P<0.01).结论:采用碘伏冲洗产后会阴,能有效地预防会阴切口或裂口感染,提高甲级愈合率,无毒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王兆敏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老年上消化道疾病患者术后护理体会

    本文通过对167例老年上消化道术后患者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系统总结了老年上消化道术后进行全方位护理,对促进疾病痊愈极其重要.1临床资料1.1资料来源从2003年1月至2007年1月所治的老年上消化道手术患者共167例,其中外伤所致68例,胃穿孔62例,肠梗阻所致17例,胃癌所致14例,其余6例.年龄60岁~70岁占162例,70岁以上5例.男153例,女14例.

    作者:陈崤;赵俊英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126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探讨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及其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6年度<药物不良反应杂志>刊载的ADR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6例药品不良反应中,抗感染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其次为中药注射剂,受损害的系统以消化系统为多.结论:应重视药物不良反应,加强监测,减小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危害.

    作者:赵艳芳;杨烈霞 刊期: 2007年第35期

实用医技杂志

实用医技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