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免疫固定电泳技术的应用体会

朱国庆;姚宏静

关键词:免疫固定电泳, 单克隆蛋白, 体会
摘要:免疫固定电泳广泛用于单克隆蛋白的鉴定和分型,其敏感性高、分辨率好,但也有很多影响因素.通过应用Microgel696PC全自动电泳仪对免疫固定电泳的实验,总结经验,避免不良因素的干扰,便于正确地分析结果.
实用医技杂志相关文献
  • 粘连性肠梗阻病因和手术治疗的探讨

    目的:通过82例粘连性肠梗阻回顾性研究探讨粘连性肠梗阻的病因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本组82例粘连性肠梗阻,阑尾切除术后38例,肠破裂修补术后22例,子宫切除术后12例,脾破裂脾切除术后3例.肝破裂修补术后2例,胃大部切除术后1例,腹腔感染史4例.单纯性肠梗阻68例(切除粘连带,松解粘连,其中小肠折叠缝合术1例),绞榨性肠梗阻14例(粘连松解肠管功能恢复8例,肠坏死肠切除4例).结果:本组82例患者经手术治疗,效果满意.痊愈80例,死亡2例(1例老年患者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1例术后感染性休克死亡).结论:阑尾切除术后及肠破裂修补术后为粘连性肠梗阻病因的1例~2例.许多术后粘连性肠梗阻是需要手术才能解除梗阻的;对于有手术指征的粘连性肠梗阻,只有通过对手术的时机和术式作出正确的选择,才能使治疗达到好的效果.

    作者:张宏生;阎建军;阎小勇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腹部血管造影

    目的:探讨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腹部血管造影(3D-CE-MRA)成像技术和临床应用意义.方法:回顾性的分析了30例腹部3D-CE-MRA的成像技术和MRI表现.结果:全部病例显示良好,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位置上观察血管的整体形态.结论:三维动态增强磁共振腹部血管造影是诊断腹部血管病变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志华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CRP和补体C3的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补体C3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以散射比浊法测定178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CRP和补体C3水平,同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病毒性肝炎各组CRP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肝硬化测得值显著高于各组,高低顺序依次为肝硬化>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补体C3值急性肝炎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呈上升趋势,其他各组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且重度慢性肝炎组和肝硬化组值低,高低顺序依次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病情越重,差异越大.结论:检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CRP、C3含量,有助于发现和了解肝内炎症活动及肝细胞受损的程度.对肝炎患者的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程玉萍;许亚辉;孙婷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高千伏胸部X线片影像质量综合评价方法与标准的探讨

    目的:从临床诊断要求、患者辐射剂量及所需成像技术条件等三方面,探讨建立胸部照片综合评价的方法和标准.方法:取10份正常胸片,并参考文献,确认胸部正位照片评价区域的划分及诊断要求的标准;通过男女各20例胸部CT扫描,计算出肺野与纵隔部比例;取125 kVp条件下摄影胸片100例,测量各评价区的标准密度值;测量男女共478例,正常成人体表入射剂量.结果:从诊断要求出发确认7个评价点,物理因素确认为4个评价因素,并给出了评价标准;建立综合评价方法;初步探索了中国正常成人标准身高、体重、体表入射剂量.结论:从综合评价概念出发,就胸部正位影像评价方法和标准做了探讨,为今后建立全国正式标准提供了方法和思路.

    作者:陈志芬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孤立性肾细胞癌的应用

    目的:探讨孤立性肾细胞癌在多层螺旋CT肾脏皮质早期扫描及血管成像技术在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孤立性肾癌5例的术前多层螺旋CT影像数据,显示肿瘤和邻近肾内动脉分支的关系、肿瘤血管、肾动脉有无变异和其他病变以及肾静脉等.结果:5例孤立性肾癌中5例病灶均在皮质早期呈明显强化,实质期强化程度迅速下降;5例均见邻近动脉分支的受侵受压改变;1例见确切的一支或多支粗大的供血动脉及瘤体内肿瘤血管影;2例患肾出现静脉早显;2例肾有副肾动脉;无一例患肾动脉狭窄.结论:MSCT血管成像技术的应用,不仅有助于孤立性肾癌的定性诊断,更有利于孤立性肾癌的术前治疗方案的评估.

    作者:桑俊勇;马秀琴;申艳光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休克患者的观察及护理

    休克综合征主要是由于创伤、出血、感染、过敏、心血管机能不全等破坏了机体内环境的恒定,引起了有效循环血量骤减的反应,是组织血流灌流不足所引起的代谢障碍和细胞受损的病理过程,致使机体产生一系列改变.

    作者:卫春娥;李兴梅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急性心肌梗死误诊19例分析

    业已证明,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冠心病中的严重类型,急性心肌梗死(AMI)症状日趋多样化,年龄日趋低龄化,容易造成误诊.我院1999年至2005年共收治AMI220例,误诊26例,误诊率12%.现就因首发症状不典型而误诊的19例进行分析.

    作者:柴国伟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治疗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将患支气管肺炎患儿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抗感染雾化治疗,治疗组60例,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连用7 d.结果:治疗组60例,显效36例,有效1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显效22例,有效24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76.6%;两组有效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静脉点滴盐酸氨溴索可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杨跃珍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氧驱动雾化辅助治疗毛细支气管炎的疗效观察

    毛细支气管炎是一种婴幼儿较多见的下呼吸道感染,俗称喘憋性肺炎.常见于2岁以内的婴幼儿,以2个月~6个月的患儿较多.大多数由呼吸道合胞病毒感染引起.主要表现为喘憋气急,咳与喘憋同时发生是本病的特点,也是该病住院的主要原因.解除气道阻塞,改善通气功能,控制喘憋是提高毛细支气管炎疗效的关键[1].雾化吸人疗法可以减轻炎症,镇咳,祛痰,解除支气管痉挛,改善通气功能.我院自2004年10月开始应用氧驱动雾化吸入辅助治疗小儿毛细支气管炎,取得满意的疗效.

    作者:郭焕英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中药治疗生育期女性痤疮疗效观察

    生育期女性痤疮,即迟发性女性痤疮.由于家庭、孩子、受孕等原因使其较青春期痤疮在临床治疗更为困难.我们于2003年5月至2004年5月用中药桂枝茯苓汤合枇杷清肺饮治疗该病89例,并与口服甲硝唑作对照,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张朝勃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全程护理干预对霍奇金病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对霍奇金病(HD)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HD病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观察组在围化疗期施行医院-社区-家庭全程护理干预,而对照组仅在住院期间给予护理干预.分别于化疗前、后应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制订)[1]进行测评.结果:化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化疗后比较则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为提高HD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人员应提供系统的、有计划的、全程的护理援助.

    作者:杨晓旭;成翠珍;刘付冬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护理体会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尤其对妇科的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疗效更为显著.通过及时、系统地化疗,可提高5 a生存率,甚至痊愈.在化疗过程中抗癌药物有较大的副作用,给患者带来很多痛苦和不适,患者往往难以接受.因此,护士必须为患者做好各方面的护理工作,使其减少恐惧感,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现将我科于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进行化疗的130例患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陈淑琴;黄秀娟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炎琥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02例疗效观察

    目的:了解炎琥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对204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02例,采用炎琥宁针剂治疗,对照组102例,采用病毒唑针剂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满意.结论:炎琥宁注射液是纯中药制剂,具有抗病毒、抗菌作用,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安全有效的药物之一,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靳爱香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血色素目测比色板与硫酸铜的使用对比分析

    自1998年<献血法>实施以来,我国有偿献血已被无偿献血取代,由政府指令组织的无偿献血逐渐向自发的无偿献血方向发展.由于街头献血车、献血屋特有的宣传方式,使献血者的献爱心行动能方便及时得到实现,故街头献血成为了重要的献血途径.血色素检测是常规献血前对献血者血液进行筛选的第一项检测,可反映献血者是否存在相关贫血(缺铁性和非缺铁性)的重要指标.献血前检测血色素及快速金标法HBsHg的测定等,其重要性主要有两个:保证血液质量和保护献血者身体健康.

    作者:牛艳芳;令狐雪芳;南浩流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SK302-1型X线机故障

    1 302-1型500 mAnX线机开机后烧RD6/5安保险管故障维修1.1 故障现象透视中通过监视器发现束光器X线窗口大小不受调节,检查后发现,开机后烧RD 6/5安保险管,换新保险管后,故障依旧.1.2检查维修RD 6/5安保险管是在低压直流24 V电路中,如果屡烧保险管说明电路中存在短路故障.

    作者:李国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剖宫产术前及术中应用米索前列醇预防产后出血探讨

    目的:探索更有效的控制剖宫产术后出血的佳方法.方法:在剖宫产术前进行产后出血的预测评分,有产后出血病理因素者124例,随机抽样分为两组,即实验组63例和对照组61例.对照组常规于胎儿娩出之后宫体肌肉注射催产素20 U,再静脉滴注催产素20 U.实验组在剖宫产术中除常规用药外,术前给孕妇肛门塞入米索前列醇200μg,胎儿娩出清理完宫腔后,立即放置0.4 mg米索前列醇于宫底部.失血量用容量法和纱布、专用纸垫计量法.观察两组术中、术后2 h内出血量.结果:实验组较对照组,预防产后出血效果显著.结论:米索前列醇具有应用简单、效果可靠、易掌握、安全、副作用小、价格优等特点.

    作者:樊淑珍;卫梅征;张英亮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CO中毒迟发脑病进行高压氧治疗的舱内护理

    迟发性脑病又称一氧化碳(CO)中毒后发症,是指急性CO中毒患者经治疗神志清醒后,经过一段假愈期突然发生的以痴呆、精神症状和锥体外系表现为主的神经系统疾病,此类患者大多数不配合治疗,对舱内治疗期间的护理有一定难度,我科近几年来,总结了108例此类患者的护理经验,提出在高压氧治疗过程中的护理要点.

    作者:任金玲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126例药物不良反应分析

    目的:探讨药物不良反应(ADR)的发生及其原因,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对2006年度<药物不良反应杂志>刊载的ADR案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26例药品不良反应中,抗感染药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其次为中药注射剂,受损害的系统以消化系统为多.结论:应重视药物不良反应,加强监测,减小或避免不良反应的危害.

    作者:赵艳芳;杨烈霞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恶性肿瘤患者Ⅳ度骨髓抑制调查分析与护理决策

    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化疗药物毒性反应为骨髓抑制,重度骨髓抑制可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而影响化疗的顺利进行,甚至危及生命,针对患者各种症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不同护理决策,目的是使患者能安全、快速地度过骨髓抑制期.

    作者:陈丽霞;蔡小莉;徐燕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手法复位治疗尾椎错位23例分析

    目的:探索运用手法复位治疗外伤性尾椎错位引起的疼痛的效果.方法:对23例因尾部触地而致尾骨错位疼痛患者采取手法复位方法.23例根据X线拍片检查,排除骨折骨裂,脱位.结果:23例患者均治愈.结论:采用手法复位治疗,经济、安全、创伤小,立竿见影.

    作者:姚萍 刊期: 2007年第35期

实用医技杂志

实用医技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