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恶性肿瘤患者Ⅳ度骨髓抑制调查分析与护理决策

陈丽霞;蔡小莉;徐燕

关键词:恶性肿瘤, 骨髓抑制, 护理决策
摘要: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化疗药物毒性反应为骨髓抑制,重度骨髓抑制可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而影响化疗的顺利进行,甚至危及生命,针对患者各种症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不同护理决策,目的是使患者能安全、快速地度过骨髓抑制期.
实用医技杂志相关文献
  •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孤立性肾细胞癌的应用

    目的:探讨孤立性肾细胞癌在多层螺旋CT肾脏皮质早期扫描及血管成像技术在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孤立性肾癌5例的术前多层螺旋CT影像数据,显示肿瘤和邻近肾内动脉分支的关系、肿瘤血管、肾动脉有无变异和其他病变以及肾静脉等.结果:5例孤立性肾癌中5例病灶均在皮质早期呈明显强化,实质期强化程度迅速下降;5例均见邻近动脉分支的受侵受压改变;1例见确切的一支或多支粗大的供血动脉及瘤体内肿瘤血管影;2例患肾出现静脉早显;2例肾有副肾动脉;无一例患肾动脉狭窄.结论:MSCT血管成像技术的应用,不仅有助于孤立性肾癌的定性诊断,更有利于孤立性肾癌的术前治疗方案的评估.

    作者:桑俊勇;马秀琴;申艳光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真菌性鼻-鼻窦炎临床探讨

    目的:探讨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临床特征及鼻内镜手术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至2006年经治的47例真菌性鼻-鼻窦炎的临床资料和鼻内镜手术的随访结果.结果:47例随访6个月~3 a.除1例患者随访7个月斜视未恢复,其余症状消失,术腔黏膜恢复良好,无一例复发.结论: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真菌性鼻-鼻窦炎,手术创伤小,照明好,清除病灶准确,不损害鼻腔生理功能,保证鼻窦通气引流,减少复发,治愈率高.

    作者:杨花荣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一次法与多次法根管治疗牙髓病变牙比较观察

    目的:比较根管治疗一次法与多次法治疗效果及治疗过程中自发痛、咬合痛等伴发症状的影响.方法:将患牙按牙位、年龄、性别等配对随机分成根管治疗一次法及多次法组,观察两组治疗效果及治疗过程中伴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根管治疗一次法的远期治疗成功率较根管治疗多次法组的高,但无明显的统计学差异.根管治疗一次法组的治疗伴并发症状明显少,治疗时间显著缩短.结论:条件允许时患牙宜采用根管治疗一次法.

    作者:宋虹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DR数字摄影在胸部创伤中的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计算机直接数字化X线摄影(Digital Radiography,DR)在胸部外伤的临床诊疗中的重要性.方法:收集胸部外伤患者DR胸片32例,其中男性18例,女性14例,和他们原始的普通X线摄片相对比.结果:32例胸部外伤患者DR胸片中,单纯肋骨骨折25例,肋骨骨折并发气胸2例,肋骨骨折并发血气胸5例.25例单纯肋骨骨折中,11例患者的原始普通X线摄片未见明显骨折.结论:DR作为一种新的X线摄影成像技术,为我们的临床诊疗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帮助,提高了疾病诊断准确性,降低了漏诊率.

    作者:闪荣;张子齐;高伟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胸腹联合伤36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胸腹联合伤的诊断与手术治疗经验.方法:对1999年至2007年收治的36例胸腹联合伤痛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开胸手术15例,胸腔闭式引流加开腹手术21例.治愈34例,死亡2例(6%),死亡病例均因心血管损伤严重失血性休克.结论:胸腹联合伤病情重,临床表现复杂,早期正确诊断、及时和合理的手术治疗是减少病死率、提高救治水平的关键.积极抗体克,重症监护和防治并发症等非常重要.

    作者:赵晓宏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83例2型糖尿病与血脂关系探讨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对83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的空腹及餐后2 h的血脂水平进行测定,并与94例健康人作对照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组空腹及餐后2 h血清TG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HDL-CH餐后2 h比空腹明显降低(P<0.05),而两组TC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更高.

    作者:杨文丽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乳管镜引导下导丝定位切除乳管内肿瘤35例报告

    目的:探讨乳管镜引导下导丝定位切除乳管内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5例乳头溢液患者乳管镜发现病变后,在乳管镜引导下行乳管病变细导丝定位.然后在导丝引导下切除病变的乳管.结果:35例患者中5例患者粗探针扩张乳管时乳管破裂,进入假道,导丝置入失败.2例患者行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时于导丝附近未发现病灶,经石蜡病理确诊,其余患者均于导丝附近发现病灶,快速冰冻病理即做出明确诊断.结论:乳管镜引导下导丝定位乳管内占位安全、可靠,提高了乳管内肿瘤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梁晓玲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老年上消化道疾病患者术后护理体会

    本文通过对167例老年上消化道术后患者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系统总结了老年上消化道术后进行全方位护理,对促进疾病痊愈极其重要.1临床资料1.1资料来源从2003年1月至2007年1月所治的老年上消化道手术患者共167例,其中外伤所致68例,胃穿孔62例,肠梗阻所致17例,胃癌所致14例,其余6例.年龄60岁~70岁占162例,70岁以上5例.男153例,女14例.

    作者:陈崤;赵俊英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肺下叶结核的临床影像学诊断

    肺下叶结核又叫肺底结核或肺门旁结核.该病较少见,文献报道占肺结核的1.9%~5.3%[1],由于肺下叶是非结核疾病好发部位,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不典型,易发生误诊,延误治疗时机.笔者通过对31例肺下叶结核的临床特点及胸部影像学表现,结合有关文献进行分析,为提高肺下叶结核的诊断减少误诊,提供帮助.

    作者:张义同;周祝谦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炎琥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102例疗效观察

    目的:了解炎琥宁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疗效.方法:对204例急性上呼吸道感染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102例,采用炎琥宁针剂治疗,对照组102例,采用病毒唑针剂治疗.结果: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疗效满意.结论:炎琥宁注射液是纯中药制剂,具有抗病毒、抗菌作用,是治疗小儿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的安全有效的药物之一,临床疗效较好.

    作者:靳爱香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2006年运城市乙脑暴发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探讨运城市2006年乙脑发病的流行病特点.方法:利用2006年运城市乙脑发病的全部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6年乙脑发病97例,死亡19例.发病率为18.9/10万,病死率0.32/10万.病例分布于全市12全县市,60个乡镇,95个村,发病年龄2岁~87岁.0岁~15岁的10例,占10.31%(10/97).16岁以上成年人87例,占89.69%.其中50岁以上76例,占78.35%.结论:与以前乙脑发病以15岁以下,特别是10多以下为主不同,应引大家足够的重视.

    作者:邢运华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对甲状腺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详细记录每一个结节二维超声特点,结合血流分布给予评估.结果:彩色多普勒可以显示甲状腺的形态、位置、大小、内部结构、回声、囊实性及血流状况.结论:彩色多普勒可以从不同侧面对结节进行观察和说明,而且无创、有效,对临床治疗可提供极大的帮助.

    作者:张淑琴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CRP和补体C3的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补体C3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以散射比浊法测定178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CRP和补体C3水平,同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病毒性肝炎各组CRP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肝硬化测得值显著高于各组,高低顺序依次为肝硬化>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补体C3值急性肝炎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呈上升趋势,其他各组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且重度慢性肝炎组和肝硬化组值低,高低顺序依次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病情越重,差异越大.结论:检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CRP、C3含量,有助于发现和了解肝内炎症活动及肝细胞受损的程度.对肝炎患者的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程玉萍;许亚辉;孙婷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预防脑出血患者并发症的护理对策

    脑出血又称脑溢血或中风,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动脉、毛细血管或静脉破裂而引起的出血,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头痛、头晕、呕吐、意识障碍、偏瘫、失语、大小便失禁等,危重、昏迷时间长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因此,做好脑出血并发症的预防护理非常重要,是降底病死率和致残率的有效途径.我科从2002年至2006年共收住62例脑出血患者,通过合理的治疗,得当的护理,及早预防取得很好的疗效.现将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作者:武林玲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手法复位治疗尾椎错位23例分析

    目的:探索运用手法复位治疗外伤性尾椎错位引起的疼痛的效果.方法:对23例因尾部触地而致尾骨错位疼痛患者采取手法复位方法.23例根据X线拍片检查,排除骨折骨裂,脱位.结果:23例患者均治愈.结论:采用手法复位治疗,经济、安全、创伤小,立竿见影.

    作者:姚萍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化疗护理体会

    化疗是治疗恶性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尤其对妇科的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疗效更为显著.通过及时、系统地化疗,可提高5 a生存率,甚至痊愈.在化疗过程中抗癌药物有较大的副作用,给患者带来很多痛苦和不适,患者往往难以接受.因此,护士必须为患者做好各方面的护理工作,使其减少恐惧感,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现将我科于2003年1月至2006年1月进行化疗的130例患者的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作者:陈淑琴;黄秀娟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高血压合并脑出血16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掌握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有效的预防脑出血的发生,提高治愈率,减小病死率.方法:对2003年至2006年在我院住院168例患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高发年龄在50岁~70岁,平均年龄58.2岁,死亡69例,占41.09%.病死率与年龄成正比,脑出血急性期的高病死率与脑出血继续出血有关.结论:脑出血是高血压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并有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避免脑出血的发生主要措施是防治高血压.

    作者:杨云岗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多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联合检测在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使用生物芯片检测技术.对367例肿瘤患者术前进行多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以术后病理诊断为标准,计算其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结果:蛋白芯片检测法对恶性肿瘤检测总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72.85%、75%、75.02%,以结肠癌、肝癌和胰腺癌检测率高,达90%以上.良性肿瘤总的检测率为25%,明显低于恶性肿瘤.蛋白芯片联合检测的敏感度明显高于单一标志物检测.结论:蛋白芯片联合检测对于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与应用.

    作者:范凝芳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盐酸氨溴索辅助治疗支气管肺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盐酸氨溴索静脉滴注治疗支气管肺炎的疗效.方法:将患支气管肺炎患儿12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例,采用抗感染雾化治疗,治疗组60例,在此治疗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连用7 d.结果:治疗组60例,显效36例,有效18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90%;对照组,显效22例,有效24例,无效14例,总有效率76.6%;两组有效率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静脉点滴盐酸氨溴索可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杨跃珍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血色素目测比色板与硫酸铜的使用对比分析

    自1998年<献血法>实施以来,我国有偿献血已被无偿献血取代,由政府指令组织的无偿献血逐渐向自发的无偿献血方向发展.由于街头献血车、献血屋特有的宣传方式,使献血者的献爱心行动能方便及时得到实现,故街头献血成为了重要的献血途径.血色素检测是常规献血前对献血者血液进行筛选的第一项检测,可反映献血者是否存在相关贫血(缺铁性和非缺铁性)的重要指标.献血前检测血色素及快速金标法HBsHg的测定等,其重要性主要有两个:保证血液质量和保护献血者身体健康.

    作者:牛艳芳;令狐雪芳;南浩流 刊期: 2007年第35期

实用医技杂志

实用医技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