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2006年运城市乙脑暴发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邢运华

关键词:乙脑暴发, 流行病学, 特点分析
摘要:目的:探讨运城市2006年乙脑发病的流行病特点.方法:利用2006年运城市乙脑发病的全部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6年乙脑发病97例,死亡19例.发病率为18.9/10万,病死率0.32/10万.病例分布于全市12全县市,60个乡镇,95个村,发病年龄2岁~87岁.0岁~15岁的10例,占10.31%(10/97).16岁以上成年人87例,占89.69%.其中50岁以上76例,占78.35%.结论:与以前乙脑发病以15岁以下,特别是10多以下为主不同,应引大家足够的重视.
实用医技杂志相关文献
  • 高血压合并脑出血16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掌握高血压合并脑出血患者的临床特点,有效的预防脑出血的发生,提高治愈率,减小病死率.方法:对2003年至2006年在我院住院168例患高血压合并脑出血的患者进行临床分析.结果:高发年龄在50岁~70岁,平均年龄58.2岁,死亡69例,占41.09%.病死率与年龄成正比,脑出血急性期的高病死率与脑出血继续出血有关.结论:脑出血是高血压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并有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避免脑出血的发生主要措施是防治高血压.

    作者:杨云岗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部分拔甲加2%碘酊填塞治疗拇趾甲沟炎的疗效探讨

    目的:比较部分拔甲加2%碘酊填塞法与全甲拔除术治疗重(或较重)型拇趾甲沟炎的治疗效果.方法:选择重(或较重)型拇趾甲沟炎的患者62例,均衡条件下的随机试验组31例和对照组31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全甲拔除术,术后甲沟处填塞、创面敷紫草油纱条,无菌纱布包扎.试验组根据患者肿胀、增生肉芽等局部情况切除1/7~1/4趾甲后将浸有2%碘酊的棉签头填塞入甲沟窝并敷在增生肉芽组织上,无菌纱布包扎.比较试验组不麻醉直接手术与对照组麻醉时产生的疼痛不适感,比较试验组和对照组手术对患者产生的负性心理影响、手术前后血压、脉搏的改变、治疗次数、治愈所需天数、治疗费用、治愈率.结果:两种手术方法对患者产生的负性心理影响、对照组手术前后血压、脉搏的改变、治疗次数、治愈所需天数、治疗费用、长全新甲的时间等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试验组不麻醉直接手术与对照组麻醉时产生的疼痛不适感,观察组手术前后血压脉搏的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部分拔甲加2%碘酊填塞治疗拇趾甲沟炎的疗效优于全甲拔除术.

    作者:王胜敏;肖菊青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乳管镜引导下导丝定位切除乳管内肿瘤35例报告

    目的:探讨乳管镜引导下导丝定位切除乳管内肿瘤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35例乳头溢液患者乳管镜发现病变后,在乳管镜引导下行乳管病变细导丝定位.然后在导丝引导下切除病变的乳管.结果:35例患者中5例患者粗探针扩张乳管时乳管破裂,进入假道,导丝置入失败.2例患者行快速冰冻病理检查时于导丝附近未发现病灶,经石蜡病理确诊,其余患者均于导丝附近发现病灶,快速冰冻病理即做出明确诊断.结论:乳管镜引导下导丝定位乳管内占位安全、可靠,提高了乳管内肿瘤诊断的准确率.

    作者:梁晓玲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多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在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探讨多肿瘤标志物蛋白芯片联合检测在肿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使用生物芯片检测技术.对367例肿瘤患者术前进行多肿瘤标志物联合检测,以术后病理诊断为标准,计算其检测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结果:蛋白芯片检测法对恶性肿瘤检测总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度分别为72.85%、75%、75.02%,以结肠癌、肝癌和胰腺癌检测率高,达90%以上.良性肿瘤总的检测率为25%,明显低于恶性肿瘤.蛋白芯片联合检测的敏感度明显高于单一标志物检测.结论:蛋白芯片联合检测对于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值得进一步研究与应用.

    作者:范凝芳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2006年运城市乙脑暴发疫情流行病学分析

    目的:探讨运城市2006年乙脑发病的流行病特点.方法:利用2006年运城市乙脑发病的全部病例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2006年乙脑发病97例,死亡19例.发病率为18.9/10万,病死率0.32/10万.病例分布于全市12全县市,60个乡镇,95个村,发病年龄2岁~87岁.0岁~15岁的10例,占10.31%(10/97).16岁以上成年人87例,占89.69%.其中50岁以上76例,占78.35%.结论:与以前乙脑发病以15岁以下,特别是10多以下为主不同,应引大家足够的重视.

    作者:邢运华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老年上消化道疾病患者术后护理体会

    本文通过对167例老年上消化道术后患者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系统总结了老年上消化道术后进行全方位护理,对促进疾病痊愈极其重要.1临床资料1.1资料来源从2003年1月至2007年1月所治的老年上消化道手术患者共167例,其中外伤所致68例,胃穿孔62例,肠梗阻所致17例,胃癌所致14例,其余6例.年龄60岁~70岁占162例,70岁以上5例.男153例,女14例.

    作者:陈崤;赵俊英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苯中毒患者拔牙情况的临床观察

    苯作为基础的化工原料,工业上应用非常广泛,长期接触苯的作业工人,易发生苯中毒.慢性苯中毒患者诊断以白细胞、血小板减少为主要依据,因此苯中毒患者拔牙发生感染率高.现对苯中毒患者拔牙情况和健康者拔牙情况相比较.

    作者:徐婷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扫描技术探讨

    目的:探讨64层CT冠状动脉成像的扫描技术的技术要点以及对质量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方法:应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技术对55例患者进行增强扫描和三维重建,后处理用东芝VITER工作站分别进行VRT、CPR、MPR、MIP、三维重建及血管探针技术,评价冠状动脉主干和主要分支的显示达诊断要求以确保检查的准确性和成功率.结果:在熟悉冠状动脉解剖,患者充分准备和配合以及合理地扫描参数选择,扫描时间窗的把握及图像后处理的保证下,冠状动脉成像主干和分支显示达到诊断要求.结论:64层螺旋CT可以作为冠状动脉疾病的一种筛查,以及术后复查具有很高的临床价值,在熟悉检查设备主要技术性能,合理应用各种参数,充分的准备是获得高质量图像的技术保证.

    作者:钱会绒;胡晓明;陶仅德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国外护理见闻及感受

    2年前,笔者被我们医院派往新加坡去学习先进的护理理论及技术,收获很大.在此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谈一谈自己的所见所闻.1新加坡护士的工作态度笔者带着院领导的愿望,朋友们和家人的祝福,怀着一种兴奋的心情,到新加坡参加了为期2年的培训学习.笔者学习的地方是新加坡中央医院的内科48病房,在那里,新加坡护士对工作一丝不苟,任劳任怨,满腔热情的作风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王静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CRP和补体C3的变化及其意义

    目的:探讨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C反应蛋白(CRP)和补体C3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以散射比浊法测定178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CRP和补体C3水平,同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病毒性肝炎各组CRP值均高于正常对照组,且肝硬化测得值显著高于各组,高低顺序依次为肝硬化>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补体C3值急性肝炎组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呈上升趋势,其他各组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且重度慢性肝炎组和肝硬化组值低,高低顺序依次为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病情越重,差异越大.结论:检测病毒性肝炎患者血清CRP、C3含量,有助于发现和了解肝内炎症活动及肝细胞受损的程度.对肝炎患者的诊断、疗效观察和预后判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程玉萍;许亚辉;孙婷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恶性肿瘤患者Ⅳ度骨髓抑制调查分析与护理决策

    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化疗药物毒性反应为骨髓抑制,重度骨髓抑制可出现一系列临床症状而影响化疗的顺利进行,甚至危及生命,针对患者各种症状进行调查分析,研究不同护理决策,目的是使患者能安全、快速地度过骨髓抑制期.

    作者:陈丽霞;蔡小莉;徐燕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全程护理干预对霍奇金病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探讨全程护理干预对霍奇金病(HD)化疗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HD病患者12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4例),观察组在围化疗期施行医院-社区-家庭全程护理干预,而对照组仅在住院期间给予护理干预.分别于化疗前、后应用癌症患者生活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制订)[1]进行测评.结果:化疗前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而化疗后比较则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为提高HD化疗患者的生活质量,护理人员应提供系统的、有计划的、全程的护理援助.

    作者:杨晓旭;成翠珍;刘付冬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超声诊断胎儿马蹄足内翻的体会

    目的:探讨超声诊断先天性马蹄足内翻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03年3月至2007年7月,经产后证实为先天性马蹄足内翻的病例26例,回顾性观察分析其超声声像图特征.结果:本组26例病例中,超声检查出先天性马蹄足内翻21例,符合率80.77%(21/26);漏诊5例.结论:超声诊断是产前诊断先天性马蹄足内翻的简便而有效的首选方法,在减少出生缺陷方面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赖秋荣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83例2型糖尿病与血脂关系探讨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特点及影响因素.方法:对83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的空腹及餐后2 h的血脂水平进行测定,并与94例健康人作对照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组空腹及餐后2 h血清TG水平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糖尿病组HDL-CH餐后2 h比空腹明显降低(P<0.05),而两组TC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比非糖尿病患者的动脉粥样硬化患病率更高.

    作者:杨文丽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技术在孤立性肾细胞癌的应用

    目的:探讨孤立性肾细胞癌在多层螺旋CT肾脏皮质早期扫描及血管成像技术在术前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经手术及病理证实孤立性肾癌5例的术前多层螺旋CT影像数据,显示肿瘤和邻近肾内动脉分支的关系、肿瘤血管、肾动脉有无变异和其他病变以及肾静脉等.结果:5例孤立性肾癌中5例病灶均在皮质早期呈明显强化,实质期强化程度迅速下降;5例均见邻近动脉分支的受侵受压改变;1例见确切的一支或多支粗大的供血动脉及瘤体内肿瘤血管影;2例患肾出现静脉早显;2例肾有副肾动脉;无一例患肾动脉狭窄.结论:MSCT血管成像技术的应用,不仅有助于孤立性肾癌的定性诊断,更有利于孤立性肾癌的术前治疗方案的评估.

    作者:桑俊勇;马秀琴;申艳光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护理健康教育在急诊观察室的应用

    通过从事急诊护理二十几年的临床经验及遇到的案例展开分析,阐述护理健康教育在急诊护理工作中的重要性,同时列出实践中应用较为成功的实例和具体方法.说明要切实做好护理健康教育护理人员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作者:杨丽英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预防脑出血患者并发症的护理对策

    脑出血又称脑溢血或中风,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的动脉、毛细血管或静脉破裂而引起的出血,常见的临床表现有头痛、头晕、呕吐、意识障碍、偏瘫、失语、大小便失禁等,危重、昏迷时间长并发症多、病死率高.因此,做好脑出血并发症的预防护理非常重要,是降底病死率和致残率的有效途径.我科从2002年至2006年共收住62例脑出血患者,通过合理的治疗,得当的护理,及早预防取得很好的疗效.现将护理对策报告如下.

    作者:武林玲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三种不同材料修复楔状缺损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不同材料在修复楔状缺损(楔缺)的临床效果.方法:82例535颗楔缺牙分别用GCFujiⅡ化学固化型玻璃离子、3 M公司Z350纳米光固化复合树脂及卡瑞斯玛光敏树脂修复,2年后评价其疗效.结果:充填2年后,玻璃离子组的成功率为96.51%,Z350纳米树脂的成功率为92.96%,卡瑞斯玛光敏树脂的成功率为90.24%.结论:楔缺修复治疗的临床成功率与所使用材料有关.

    作者:王颖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蛋黄油外用对新生儿硬肿症的护理效果观察

    目的:探讨蛋黄油外用对新生儿硬肿症的护理作用.方法:将2003年8月至2007年7月在我科收治的新生儿硬肿症22例,采用蛋黄油外涂硬肿部位的护理方法.结果:效果满意.结论:外用蛋黄油对新生儿硬肿症的护理方法,安全、简便、行之有效,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王俊卿 刊期: 2007年第35期

  • 血色素目测比色板与硫酸铜的使用对比分析

    自1998年<献血法>实施以来,我国有偿献血已被无偿献血取代,由政府指令组织的无偿献血逐渐向自发的无偿献血方向发展.由于街头献血车、献血屋特有的宣传方式,使献血者的献爱心行动能方便及时得到实现,故街头献血成为了重要的献血途径.血色素检测是常规献血前对献血者血液进行筛选的第一项检测,可反映献血者是否存在相关贫血(缺铁性和非缺铁性)的重要指标.献血前检测血色素及快速金标法HBsHg的测定等,其重要性主要有两个:保证血液质量和保护献血者身体健康.

    作者:牛艳芳;令狐雪芳;南浩流 刊期: 2007年第35期

实用医技杂志

实用医技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