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7 200例乙肝五项标志物检测阳性结果分析

戴东梅;刘振云

关键词:乙肝五项, 标志物检测, 阳性, 乙型病毒性肝炎, 血清标志物, 乙肝病毒, 乙型肝炎病毒, 预防和治疗, 现报告如下, 免疫学监测, 统计分析, 生化检测, 临床诊断, 肝功能, 发病率, 传染病, 评价, 基层, 查体
摘要: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传染病之一,其临床诊断,除依靠肝功能的生化检测外,在基层不能普遍开展乙肝病毒(HBV)DNA检测的情况下,主要依赖于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清标志物免疫学监测.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本文将2003年至2004年来我院就诊和查体的乙肝病毒五项血清标志物检测阳性的7 200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和评价.现报告如下.
实用医技杂志相关文献
  • 应用双相血培养瓶950例结果分析

    血液细菌培养是对败血症和菌血症诊断和治疗的依据.为了解近年来患者血培养中致病菌的种类并对现使用的双相血培养瓶进行评价,对我院2004年至2005年950例血培养进行分析,现将分离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郑君珍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56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是新生儿期常见的疾病之一,可由不同病因引起,因其严重的并发症-胆红素脑病而为临床医师所重视.我院从2002年6月到2005年6月共收治该病156例,现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荆肖秋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多发性硬化的MRI诊断价值探讨

    目的:探讨多发性硬化(muliplle sclerosis,MS)的MRI特征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1例临床诊断为MS患者的MRI检查资料.结果:31例共发现病灶184个,病灶于侧脑室旁白质区、半卵圆中心及皮层下区多见,其次见于脊髓小脑、脑干及胼胝体,部分可见视神经受累,病灶呈卵圆形或圆形稍长T1、长T2信号,矢状位像见病灶与侧脑室垂直,急性病灶增强扫描有的可呈结节状、环状或斑点状强化.结论:在MRI图像上MS有特征性表现,MRI能反应MS病理变化,为临床诊断MS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彭述文;于清玲;米霞;赵英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细菌培养在慢性前列腺炎中的意义

    目的:调查慢性前列腺炎细菌感染情况及几种主要细菌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监测,为有效控制慢性前列腺炎提供实验室依据,指导临床用药.方法:对385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采用Meares-Stamey四段取样法作前列腺液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对长期使用抗生素及原因不明的感染患者加做L型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结果:在385例慢性前列腺炎患者普通细菌培养共分离出123例阳性标本,阳性率为31.9%.葡萄球菌感染92例,占感染率23.8%(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感染64例,占16.6%;凝固酶阳性葡萄球菌感染28例,占7.2%);链球菌感染18例,占4.6%,革兰阴性杆菌感染13例,占3.4%;L型细菌培养12例,阳性率为3.2%;混合感染病例为11例,占2.9%.结论:慢性前列腺炎的细菌感染分布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所占的比例高;对于长期大量使用抗生素而普通培养阴性的患者加做L型细菌培养,对提高慢性前列腺炎细菌感染检出率有重要的意义;对于细菌引起的慢性前列腺炎,在选用的抗生素中,由于不同的细菌对药物的敏感性不同,选择敏感的药物对有效治疗慢性前列腺炎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张艺;王现亭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141例缺铁性贫血骨髓象分析

    目的:通过对缺铁性贫血的分析和探讨,提示人们对缺铁性贫血的认识和重视,以此提高全民的健康意识.方法:对141例缺铁性贫血病例骨髓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骨髓增生明显活跃占25.5%,增生活跃占66.7%,增生减低占7.8%,以中晚幼红细胞增生为主,细胞体积小,胞浆少.结论:缺铁性贫血引起的是小细胞低色素贫血.

    作者:贾玉萍;王旭英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死髓牙拔除术的护理配合

    死髓牙拔除术是口腔科常见的门诊手术,由于缺乏营养支持,牙齿组织变脆,大多数死髓牙的拔除术较为复杂,需护理人员的密切配合.

    作者:江玉凤;孙敏敏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外伤性髋关节脱位13例X线平片与CT表现分析

    目的:探讨外伤性髋关节脱位的X线平片与CT表现.方法:对照分析13例外伤性髋关节脱位的X线平片与CT表现.结果:13例中,后脱位10例11髋,中心性脱位2例,前脱位1例,X线平片未分型.合并骨折12例,X线平片漏诊骨折2例.X线平片发现碎骨片11块,CT表现发现碎骨片21块,其中关节腔内碎骨片X线平片检出5块,CT检出13块.结论:X线平片与CT在诊断髋关节脱位及股骨头、颈骨折方面差异无显著性,但在髋关节脱位的分型,了解关节腔内碎骨片及软组织受损情况方面CT明显优于X线平片.

    作者:陈训军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重症监护病房院内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的变化趋势.方法:回顾性分析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ICU内送检标本分离出的298株铜绿假单胞菌药敏结果,按NCCLS标准判断.结果:下呼吸道标本分离铜绿假单胞菌高占79.9%,其耐药性呈逐年上升趋势,对头孢他啶、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环丙沙星、阿米卡星、氨曲南、亚胺培南耐药率在13.2%到29.2%之间.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现象严重,临床应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作者:岳猛;陈旭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颞下颌关节紊乱病165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病因、发病情况、诊断及治疗.方法:本文对10 a来接诊治疗的165例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分类、统计分析.结果:21岁~40岁发病98例,占59.4%;女性发病94例,占57.0%; 关系异常92例,占55.7%;可复性关节盘移位73例,占44.2%;保守治疗治愈和显效101例,占61.2%.结论:病因主要是牙合关系异常与不良习惯,青壮年发病多,女性多于男性.治疗多以保守治疗为主,采取综合性治疗措施.

    作者:胡青梅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胸腔内His重建预防返流性食管炎

    目的:探讨胸腔内His重建在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预防返流性食管炎的作用.方法:常规食管贲门癌切除,食管胃行端侧吻合套叠包埋,吻合完成后胃大弯侧胃壁向上与纵隔胸膜间断缝合两针向上套叠3 cm~4 cm,重建His角.手术食管贲门癌20例.并根据临床表现,X线食管钡剂造影检查,纤维胃镜检查对疗效进行判断.结果:手术后临床症状,食管钡剂造影检查,纤维胃镜检查综合评定优良率达95%.结论:胸腔内His重建在食管贲门癌切除术后预防返流性食管炎上可能有效地控制胃食管返流.

    作者:李绍金;肖大伟;黄妍璇;黄晓聪;郑育举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肝门静脉高压引起食管下段及胃底静脉出血介入疗法的应用探讨

    1 肝门静脉的解剖学基础肝门静脉多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于胰头后汇合而成,收集腹腔内不成对器官的静脉血,注入肝后经下腔静脉流入心.肝门静脉吻合支多且细小,血流量少.当肝门静脉循环障碍时,血液可通过食管静脉丛、直肠静脉丛和脐周静脉网三条吻合途径回流入心,此时,吻合部位的静脉及毛细血管扩张、迂曲和充血,一旦破裂可引起大出血.

    作者:方长民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胃癌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探讨胃癌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对80例胃癌患者的护理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全部病人安全渡过围手术期,术后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加强对胃癌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是防止术后并发症的关健.

    作者:权小香;刘秀娴;罗慧;李玉容;杨晓青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老年肺癌患者深部真菌感染临床分析

    目前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在全球呈上升趋势,尤其肺癌.近十年来,由于环境污染等因素的影响,全世界肺癌的发病率与病死率不断上升,有超过胃癌、乳腺癌等其他恶性肿瘤而跃居首位的趋势.

    作者:牟春华;郎福新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162例小儿急性扁桃体炎与急性咽炎的疗效

    目的:观察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的疗效.方法:选择280例小儿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的患儿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予口服蒲地蓝消炎口服液0岁~1岁,每次1/3支,每日3次;1岁~3岁,1/2支,每日3次;3岁~5岁,每次2/3支,每日3次;5岁以上,每次1支,每日3次.对照组口服头孢克洛分散片,按20 mg/(kg·d)~40 mg/(kg·d),分3次服.每8 h1次,疗程均为7 d.结果:经统计学处理两组在咽痛、咽充血、咽肿胀减轻,体温下降及全身不适缓解等方面的差异,治疗组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或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91.3%,对照组总有效率81.3%,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蒲地蓝消炎口服液治疗小儿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有较好疗效,其疗效明显优于头孢克洛分散片.

    作者:郭可瑜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无痛性结肠镜检查术的护理体会

    我院2005年实施无痛肠镜30例,护士在术前进行心理护理,了解患者病情,认真做好肠道准备,术中配合医生,术后交待患者注意事项,通过以上护理配合,大大缩短了检查时间,减轻了病人的痛苦,提高了结肠镜检查的质量,说明在无痛性结肠镜的检查诊断中护理起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刘蕾;王燕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7 200例乙肝五项标志物检测阳性结果分析

    乙型病毒性肝炎是我国发病率较高的传染病之一,其临床诊断,除依靠肝功能的生化检测外,在基层不能普遍开展乙肝病毒(HBV)DNA检测的情况下,主要依赖于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清标志物免疫学监测.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治疗乙型病毒性肝炎,本文将2003年至2004年来我院就诊和查体的乙肝病毒五项血清标志物检测阳性的7 200例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和评价.现报告如下.

    作者:戴东梅;刘振云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妊娠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8例分析

    妊娠合并再生障碍性贫血少见,发病率为0.5%.再生障碍性贫血是由于骨髓造血功能障碍,所引起的一种严重血液病,骨髓造血组织明显减少,导致造血功能衰竭,引起外周血细胞(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减少所发生的贫血.

    作者:马芹;刘海华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快速手消毒剂与洗手液洗手效果的临床评价

    目的:了解医护人员使用洗必泰醇快速手消毒剂的消毒效果.方法:对洗必泰醇和洗手液两种处理方法的效果进行细菌学监测,处理前后采集手指培养标本,计算手污染菌落数.结果:洗必泰醇快速手消毒剂的使用可使手部细菌减少95.4%,肥皂洗手只能使手部细菌减少69.4%,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洗必泰醇快速手消毒剂能有效减少手部皮肤细菌,消毒后手感干爽,省时有效,是一种较为理想的临床手消毒剂.

    作者:王箭;王江桥;李玉娟;巫雪平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58例糖尿病人的血脂分析

    目的:探讨其对糖尿病在血管并发症方面的临床意义.方法:对医院58例糖尿病人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进行研究.结果:CH、TG、LDL-C、ApoA1含量则显著降低.结论:控制高脂血症和高血糖能预防和延缓糖尿病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作者:刘琳丽 刊期: 2006年第09期

  • 3%硼酸溶液湿敷结合神灯照射治疗带状疱疹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应用3%硼酸溶液湿敷结合神灯照射治疗带状疱疹的效果.方法:将150例带状疱疹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80例和对照组70例;对照组只予抗病毒、营养神经、止痛等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加用3%硼酸溶液湿敷及神灯照射,每日2次,每次20 min,10 d为一疗程,观察带状疱疹皮损、神经痛缓解情况.结果:观察组在止疱、结痂时间,尤其止痛效果优于对照组.结论:3%硼酸溶液湿敷结合神灯照射治疗带状疱疹具有加速皮损愈合、缩短病程、减少后遗神经痛发生的作用.

    作者:张德葵;陈敏华;钟丽娟 刊期: 2006年第09期

实用医技杂志

实用医技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