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HBsAg阴性孕妇乙型肝炎病毒宫内感染检测分析

冯慧芳;王永莉;伍业星

关键词:乙型肝炎表面抗原, 乙型肝炎病毒, 垂直传播
摘要:目的:探讨使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阴性孕妇乙型肝炎病毒(HBV)宫内感染情况.方法:选择住院分娩的HBsAg阴性孕妇,使用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孕妇及其新生儿的血清中HBV-DNA.结果:502例HBsAg阴性孕妇血清HBV-DNA阳性40例,其中27例发生宫内感染,宫内感染总阳性率5.38%.以HBeAb+HBcAb+组合模式的宫内感染率高,达12.50%,而HBVM全阴性者发生宫内感染率低,为1.10%.结论:HBsAg阴性孕妇也可能发生HBV宫内感染,采用灵敏度高的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HBsAg阴性孕妇及新生儿血清中HBV-DNA,对发现其HBV宫内感染有重要意义.
实用医技杂志相关文献
  • 药物流产副反应的临床分析及护理

    近年来,药物流产广泛应用于临床,由于其简便、有效、无创伤,避免了宫腔操作可造成的并发症而被广大早孕患者所接受,但部分患者可出现一些不良反应.本文通过对260例药物流产的患者进行随诊、分析,总结药物流产的副反应及护理措施,现报道如下.

    作者:高尚菊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CT定位下微创治疗脑出血80例治疗体会

    我院自2003年至2005年4月对80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在CT定位下行钻孔置管引流术,吸取血肿,后应用尿激酶溶解凝血块引流残余血肿,取得满意疗效.作者体会是:治疗简便易行、创伤小、疗效佳.能有效缓解血肿引起的点位效应,降低颅内压.早期手术可有效阻止出血造成的脑继发性损害.

    作者:李军;李凯毅;李超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超声波利百素导入治疗颞下颌关节紊乱病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超声波利百素导入综合物理治疗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51例X光平片检查排除颞颌关节器质性改变的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者,分为利百素组27例,采用音频电疗、特定电磁波及超声波利百素导入治疗;对照组24例,仅采用音频电疗及特定电磁波治疗.结果:利百素组与对照组的治愈率分别为48.1%及20.8%,差异有显著性(P<0.05),有效率分别为96.3%及91.7%.结论:综合物理治疗对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有确切疗效,结合超声波利百素导入治疗能明显提高治愈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陈丽函;林腾;于丹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B型超声对贲门癌诊断价值

    近年来,胃肠疾病的超声检测已得到了临床的重视,并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贲门位于胃的入口处,由于贲门位置恒定,形态典型与毗邻关系易于识别,故超声检查贲门癌较对胃其他部位的肿瘤更易诊断.我院自1998年3月以来,运用B型超声结合、X线钡餐造影和/或胃镜检查,诊断贲门癌44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杨晴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安置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手术的护理配合

    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AICD)已经成为持续性室性心动过速或心室颤动患者的主要治疗模式.它具有抗心动过速起搏,低能量复律,高能量除颤和支持性心动过缓起搏多种功能.我院采用介入法经锁骨下静脉穿刺植入AICD方便简单,创伤小,出血少,时间短,并发症少,效果满意.但由于术中检测AICD性能要诱发室颤,如果护理配合工作跟不上,一旦AICD除颤不成功,后果很严重,所以熟练、准确、及时的术中配合护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作者:陆佩霞;云文娟;李叶红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完全植入性胎盘保守治疗的护理

    完全植入性胎盘根据不同治疗方式,应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应用护理程序的方法,在全面评估的基础上,做出护理诊断,制定护理目标和护理措施.应着重强调心理上的及时疏导,积极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预防感染,才能取得良好的护理效果.

    作者:任顾群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恙虫病并发肾脏损害48例临床分析

    恙虫病是有恙虫病东方体所致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近几年来恙虫病并发肾脏损害病例日渐增多,在临床上有时易误诊为肾综合征出血热.我院自2003年4月至2004年10月共收治此类患者48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明才;王海燕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羟基磷灰石义眼台眶内植入20例分析

    我科于2001年12月至2005年11月以来进行羟基磷灰石(Hydroxy Apatite,HA)义眼台直接植入眶内的手术20例,均取得较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莉蓉;冯晓;段欢弟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注射治疗神经性头痛疗效观察

    头痛是临床常见的症状,往往给患者造成很大的痛苦,本人通过40例神经性头痛分组治疗,注射组疗效明显高于药物组,统计学P<0.01差异有显著性,使一些剧烈的疼痛得到缓解治愈.

    作者:孙兰云;刘修建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旋髂深动脉及腹壁下动脉的超声研究

    目的:明确旋髂深动脉及腹壁下动脉的起源、走向及血管管径和大血流速度.方法:应用菲利普公司的IU-22及HD-I5000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探头频率5 MHz~12 MHz;选择60例正常人双侧腹股沟区的旋髂深动脉及腹壁下动脉进行扫查并全程记录.结果:旋髂深动脉起源于髂外动脉者占81.66%,起源于股动脉者占18.34%;而腹壁下动脉起源于髂外动脉者占95.00%,起源于股动脉者占5.00%;腹壁下动脉的血管管径及血流速度均高于旋髂深动脉.结论:高频超声是研究腹股沟区动脉血管可靠的影像学方法.

    作者:鄂占森;胡卫东;陈金华;刘静华;邱翔;娄明武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肾癌术前肾动脉化疗栓塞术的临床价值

    目的:探讨肾癌术前肾动脉化疗栓塞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0例中晚期肾癌术前肾动脉化疗栓塞的技术和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肾癌患者行肾动脉化疗栓塞后,术中出血明显减少,肿物易剥离,明显缩短手术时间.结论:肾动脉化疗栓塞术安全有效,对中晚期肾癌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侯文忠;关文华;廖政贤;于昭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使用TECOM-2000血液分析仪的体会

    我院于2000年购进一台国产TECOM-2000型血液细胞分析仪,通过两年多来的使用,我们从仪器的维护和保养、易出观的故障及原因、常出现的故障现象,简单故障的预防和排除及如何保证检验质量等方面深深地认识和体会到,TECOM-2000型血液分析仪与进口同类仪器相比,虽具有全中文显示、操作简便、混匀、吸样、加试剂、计数、识别及打印结果等步骤实现自动化的优点,且具有自动清洗、故障显示、贮存、查询检测结果及质控、样本数据的统计分析等多种功能[1],但要使用好该仪器,减少仪器的故障发生率、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保证检验结果的质量,提高工作人员的素质和责任心、认真仔细阅读说明书、充分了解仪器的原理、结构、操作步骤、注意事项及校准规程、掌握仪器的维护保养和简单故障的排除知识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陈增和;李淑珍;刘璞;王国强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术的护理

    三叉神经痛[1]是在三叉神经分区内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烈疼痛,疼痛大多为单侧以面部三叉神经一支或几支分布区内,骤然发生的闪电式剧烈面部疼痛为特征,主要发生于中老年人,女性多于男性.自2004年以来,我科对于98例入院确诊为三叉神经痛的患者实施了CT引导下经皮穿刺的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毁损术,通过精心治疗和护理,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向卡莉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45例全口义齿制作失败原因分析及临床修理的体会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全口义齿制作失败的原因,寻找重新修复全口义齿的对策.方法:通过列表分析,阐述导致全口义齿制作失败的原因.结果:正中咬(牙合)关系记录错误、垂直距离过高、过低、反复压痛、基托后缘过短等是全口义齿修复失败的主要原因.结论:初带义齿者的信心、营养成分、药物与机体对义齿耐受性的关系及它们对义齿固位的影响均与全口义齿的制作或修复有着密切的关系.

    作者:戴秀峰;陈坤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的新进展

    实验室信息管理系统(LIS)[1]是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一个部分,经历了单机运行版、实验室内部网络版阶段后,目前我国大多数实验室采用以数据后处理为主要任务的系统.

    作者:石同才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多层螺旋CT在脑部血管成像的临床应用

    目的:开展颅内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临床应用.方法:用飞利浦公司的Brilliance10层螺旋CT机对20例患者进行颅内动脉成像.扫描层厚0.8 mm,重建间距0.4 mm,螺距0.9,对比剂的注射速度为3 ml/s~4 ml/s.结果:所有病例4级~5级以内动脉均显示清楚.其中正常6例,动脉瘤9例,动静脉畸形2例,烟雾病2例,海绵窦动静脉瘘1例.6例经手术病理或DSA证实.结论:颅内MSCTA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可部分代替血管造影(DSA).

    作者:曾怡群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老年人胫骨平台骨折的治疗体会

    胫骨平台骨折属于关节内骨折,可合并半月板、交叉韧带、侧副韧带等损伤,如复位不良则导致膝关节不稳定、疼痛、关节活动障碍.

    作者:李廷忠;郑绪朋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药物联合超声雾化治疗慢性咽炎586例分析

    慢性咽炎是咽部黏膜、黏膜下及淋巴组织的弥漫性炎症,常为上呼吸道慢性炎症的一部分.本病极为常见,多见于成年人,病程长且症状易反复发作,往往给人们留下不易治愈的印象.

    作者:周莉光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胃肠道间质瘤22例临床病理及免疫组化分析

    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表现及免疫组化特点.方法:对山西省人民医院2000年至2005年22例胃肠道间质瘤的病理特点进行分析并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对其CD117、C34、SMA、S-100及NSE的抗体表达情况进行探讨.结果:发生于胃14例,十二指肠1例,空肠3例,结肠2例,直肠2例,根据肿瘤大小及核分裂象将病例分为良性(13例)、交界性(4例)、恶性(5例).免疫组化结果:阳性率分别为CD117(90.9%)、CD34(72.7%)、SMA(27.3%)、S-100(18.2%)、NSE(13.6%).结论:GIST多发生于胃,肿瘤的大小、出血坏死、镜下形态及核分裂象是判断肿瘤良恶性的重要依据,CD117和CD34的阳性表达是诊断GIST的必要指标.

    作者:屈重霄;董跃强 刊期: 2006年第14期

  • 川芎嗪在创伤外科的临床应用概况

    川芎嗪是中药川芎的有效成分之一,具有多方面的良好药理功效、临床应用广泛.现结合其相关药理作用对它在创伤外科的临床应用综述如下.

    作者:张东伟;王红 刊期: 2006年第14期

实用医技杂志

实用医技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