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路军;史鹏;闫金海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BI)临床上常见,但其病因尚不十分明确.近年来,我们对本院2004年4月至8月间收治的50例VBI患者进行颈部彩超检查,其中30例行颈部MRA检查,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以明确VBI的病因诊断.
作者:刘辉;高春红;李艳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研究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彩超研究73例冠心病患者的颈动脉,测量血管内-中膜的厚度(intima-mediathickness,IMT),斑块的面积及积分,并检查40名健康人作为对照组.结果:73例冠心病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IMT值增厚,斑块形成的异常者占56例,检出率76.7%:对照组中有检出率20.0%,二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冠心病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有着密切的联系,高分辨彩超诊断技术对冠心病不同时期的患者可预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程度,对指导治疗及疗效评价有重要意义.
作者:管敏;朱阿丽;周晓东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在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术后的应用,提高老年患者的康复治愈率.方法:对1998年10月至2003年7月住院的68例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随机分为康复护理组和常规骨科术后护理组各34例,康复护理组术后实施针对性的康复护理程序.结果:68例患者无并发症发生,康复护理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合理的康复护理可促进老年股骨颈骨折患者的康复.
作者:林爱娟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应用PSB人工皮治疗Ⅱ度烧伤中的护理措施.方法:对62例Ⅱ度烧伤创面病人实施PSB人工皮治疗的护理进行分析总结.结果:62例患者86处烧伤创面中,浅Ⅱ度烧伤创面5 d~10 d愈合,深Ⅱ度烧伤创面12 d~18 d愈合.结论:做好心理护理和消毒隔离,控制创面感染,预防创面和人工皮受压,是保证PSB人工皮治疗Ⅱ度烧伤创面成功的重要保障.
作者:张一湘;陈运祥;郭剑虹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评价利用经导管动脉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embolization,TAE)急诊治疗产后大出血的疗效.方法:对23例产后出血患者实施经皮双侧髂内动脉插管术,通过DSA造影明确出血部位,用明胶海绵栓塞双侧髂内动脉或超选择栓塞双侧子宫动脉,部分大出血患者还使用微钢圈栓塞.结果:DSA血管造影显示出血均来源于单侧或双侧髂内动脉或者其分支子宫动脉,表现为单侧或双侧髂内动脉分支造影剂外渗,或表现为宫腔内弥漫性、局灶性或单侧子宫动脉分支出血,造影剂呈片状、小点状外渗,或子宫动脉明显扭曲;用明胶海绵颗粒或加上微钢圈栓塞后即作DSA造影显示双侧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已栓塞,造影剂无外渗,临床20例出血立即完全停止,1例出血逐渐减少,对症治疗后1周内出血停止,2例栓塞术后仍出血而作全宫切除术.结论:应用急诊双侧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产后大出血有良好的临床效果,具有止血迅速,疗效可靠,创伤小,并发症少,并可达到保留子宫的目的.
作者:张高尚;李晓群;张健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麻醉方法在锁骨骨折手术中的应用,观察比较它们的麻醉效果及其并发症.方法:120例锁骨骨折病人,随机分成两组:丙泊酚-氯胺酮全身麻醉组(PK组),n=60;罗哌卡因神经阻滞组(RO组),n=60.PK组:丙泊酚-氯胺酮以质量比2∶1 配成混合液(PK液),切皮前,先给予丙泊酚1.5 mg/kg,缓慢静脉注射,5 min后给予氯胺酮1.5 mg/kg,缓慢静脉注射进行麻醉诱导,术中按丙泊酚剂量以每小时4 mg/kg~8 mg/kg微泵输注PK复合液,按需调整给药速度.RO组:①先行斜角肌间臂丛阻滞 :注入0.33%罗哌卡因15 ml~20 ml;②再行颈深、浅神经丛阻滞:分别注入0.33%罗哌卡因4 ml和 5 ml.结果:PK组麻醉效果优为60例(占100%),术中血压、心率平稳,动脉血氧饱和度(SpO2)均在94% 以上,术中无呕吐及呼吸抑制等情况.RO组:麻醉效果优为51例(占85%),良为9例(占15%),出现局麻药毒性反应1例,喉返神经阻滞3例,术中出现血压升高7例、心率加快7例,SpO2均在94%以上,术中无呕吐.PK组麻醉效果优于RO组.结论:PK组用于锁骨骨折手术的麻醉效果优于RO组,副作用少.丙泊酚复合氯胺酮全身麻醉用于锁骨骨折手术是一种安全、简便,麻醉效果佳的麻醉方法.
作者:陈信发;郑妈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基质金属蛋白酶MMP-2和MMP-9在食管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食管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分别检测59例食管癌组织中MMP-2和MMP-9的表达.结果:MMP-2和MMP-9阳性表达率食管腺癌分别为84.61%、76.92%,明显高于食管鳞癌50.00%、43.48%,P<0.05;淋巴结转移组分别为93.33%、86.67%,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41.38%、37.93%,P<0.01.结论:MMP-2和MMP-9在食管癌侵袭及转移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王雪梅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前,银杏叶制剂的临床应用十分广泛,并且取得了很好的疗效.舒血宁注射液即是由银杏叶制剂的一种水针剂.本文应用其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患者63例,取得较好疗效,现在报告如下.
作者:闫加菊;徐穆民;彭云莲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评价抗生素-抗生素、抗生素-疾病间的相互作用,判断患者用药合理性及提出用药建议;评估老年肺炎临床用药情况,以便于指导临床实践.方法:以<抗生素临床应用指导原则>为指导,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35例65岁以上老年肺炎抗生素使用的合理性进行统计分析,帮助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控制细菌耐药性流行、传播,提高治愈率.结果:所用药物涉及抗生素16种,以及具有消炎作用的两种中药制剂.联合用药普遍,治愈率34.28%,好转率65.71%.结论:抗生素用药基本合理,应根据疾病的特点及病原学诊断和药敏实验选择高效、敏感药物,依据药物的药代动力学和药效学以及不良反应合理给药,有效实施药学监护,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
作者:李巧圣;曹学东 刊期: 2005年第08期
慢性腰肌劳损是常见的多发病,病程迁延较长,久治不愈,给人们的工作、生活、学习带来了不小的影响,药物治疗又无较好的治疗方法.足部反射区疗法是一种较为理想的治疗方法,此方法注重整体治疗,通过按摩足部反射区能启动机体自我调节机制,增加自我防御、自我修复能力,克服内外疼痛因子而达到疾病减轻症状的目的,其疗效有其独到之处,经此法治疗132例慢性腰肌劳损病例,临床观察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治疗效果.
作者:方长民;李小涛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成人慢性肠套叠的CT表现及其临床特点,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搜集28例成人慢性肠套叠的病人,全部均为继发性, 27例良性病变,其中息肉15例,平滑肌瘤6例,腺瘤2例,4例脂肪瘤;1例为腺癌.分析其CT表现及临床特点.结果:①成人慢性肠套叠临床表现不典型:病史长,可自行复位,肠壁血运障碍发生率较少;②成人慢性肠套叠CT表现为靶形肿块,肾形肿块或慧星尾征,CT发现原发病变7例.结论:成人慢性肠套叠临床表现不典型,易漏诊,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CT可以明确诊断,但对原发病变的发现及定性有一定的限度.
作者:赖寿伟;杨华岳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糖尿病足(DF)是糖尿病(DM)的严重并发症之一,随着社会老龄化及DM人寿命的延长,这一慢性并发症明显增多.因DF具有病情重,发展快,截肢率高的特点,仍为临床治疗难点[1,2],现将我科收治的30例DF总结如下.
作者:邓尧利;邱玉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糖尿病是由多种病因引起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代谢紊乱,与遗传、自身免疫及环境因素有关.
作者:王娟 刊期: 2005年第08期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随着社会人口的老龄化,该病的发生率呈显著上升趋势[1].自1998年6月至2004年5月,我们根据患者的不同病情,采用膝关节冲洗术、膝关节髓内截骨减压术、胫骨高位截骨术治疗膝关节骨性关节炎74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郑志良;王文;裴贤俊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探讨B超在药物流产前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40例欲选择药物流产的早孕妇女,于用药前后进行B超检查.结果:用药前B超检查选择适应证,选择出具有药物流产适应证者313例,筛查出带环妊娠、宫外孕及妊娠合并卵巢囊肿、子宫肌瘤等药物流产禁忌证及不适应证者共27例.用药后B超检查判断药流效果,药物流产成功者284例,流产不完全者26例,继续妊娠者3例,使临床选择其他方法流产.结论:超声监测在药物流产前后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美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血型的准确鉴定是无偿献血和临床输血的关键环节,在街头无偿采血的大批量鉴定过程中,会因为各种原因出现ABO血型鉴定错误,笔者就西安地区2003年至2004年147例ABO血型鉴定错误进行回顾与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姚曼君;席国秀;高亚利 刊期: 2005年第08期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Three 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 3DCRT)是利用立体定向技术,在三维空间上通过拉弧或多野非共面集束照射,使靶区的剂量分布在三维方向上与靶区一致,靶区得到剂量均匀的精确高剂量,周围组织或器官受到较少剂量,从而提高肿瘤的局部控制率,减少放射反应和后遗症.3DCRT作为一种治疗肿瘤的精确放射治疗手段,通过精确定位、精确计划及精确治疗三个过程,保证了放射治疗的精确性.科学合理的治疗计划终要通过直线加速器来实现,故规范直线加速器的使用和管理,在保证3DCRT的准确实施的过程中显得尤为重要.我院自1997年7月开展3DCRT以来,通过规范直线加速器的使用和管理,保证了3DCRT的准确实施,取得了满意的疗效,供广大同仁参考借鉴.
作者:王永刚;刘跃;陈宏;林旭 刊期: 2005年第08期
本文报道了我院采用切吸仪(APLD)[2]行腰椎间盘切吸术600例的体会.髓核切吸平均重量1.8 g,经1个月~12个月的随访,优良率2000年以后达94%,2000年以前90%.经皮腰椎间盘切吸术是20世纪80年代在西方国家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新方法,据国内外多数报道,疗效满意,创伤小,痛苦少,费用低,时间短,一次性治疗率高,无严重并发症.笔者认为应严格选择适应证.精确定位下施术是非常重要的.
作者:孙万兴;桑俊勇;姜丽花;董瑞生 刊期: 2005年第08期
目的:为提高跟骨骨折手术疗效、改进手术方法提供借鉴.方法:对2002年10月至2004年8月36例因跟骨骨折进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置管冲洗治疗.结果:36例38足均未发生切口裂开、皮肤坏死、感染、螺钉松动等并发症.结论: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置管冲洗作为治疗跟骨骨折的一种方法,可以减少术后并发症.
作者:左海宁;邱玉明 刊期: 2005年第08期
支气管哮喘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变态反应性疾病,近年来国内外报道均呈上升趋势.因此,如何指导患者进行自我护理,使其避免或减少哮喘发作,一旦发作能得到及时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作者:张霞;任凤云;刘桂英 刊期: 2005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