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浅谈护理人员的防护

解红;解评

关键词:消毒剂, 污染物, 化疗药物防护
摘要:从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的流行开始,使广大医护人员更加认识到做好自身防护的重要性,职业安全是近年来医护人员越来越关注的问题,实践证明在护理工作中加强自身防护非常重要.
实用医技杂志相关文献
  • 肝病患者血清TBA、PA和SIL-2R的意义

    目的:探讨血清总胆汁酸(TBA)、前白蛋白(PA)和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2R)含量测定对肝病的诊断意义.方法:TBA、PA用杜邦RXL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SIL-2R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检测.结果:急性肝炎、慢性肝炎、肝硬化和肝癌患者的血清TBA和SIL-2R水平升高,PA水平下降,各疾病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结论:检测肝脏疾病患者血清TBA、PA和SIL-2R可了解患者肝细胞损伤程度,判断患者细胞免疫力功能状态,为患者的免疫治疗提供理论依据,并对患者的病情监视、疗效观察及判断预后都有一定实用价值.

    作者:王小亚;刘建新;杨喜民;王刚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门诊手术伤口愈合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探讨影响门诊手术伤口愈合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对686例手术伤口愈合过程的观察,按其年龄分为3组,Ⅰ组5岁~19岁,Ⅱ组20岁~50岁,Ⅲ组51岁~81岁.分别对不同年龄组伤口愈合及不同部位的伤口愈合比较.结果:年龄组Ⅰ~Ⅱ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Ⅱ~Ⅲ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不同部位手术组间比较,浅表组织包块手术组与深部组织包块手术组各组内无差异,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手术伤口愈合随年龄的增大,达到甲级愈合率越低,深部组织包块手术组伤口甲级愈合高于浅表组织包块手术组.

    作者:雷秀琪;戚蕾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导泻在重症肝炎治疗中的应用

    重型肝炎无论是慢性重症肝炎还是急性重型肝炎的治疗都很困难,预后不良,病死率高达70 %,尤其是有合并症者,合并症越多,治疗难度越大,死亡率越高,可达90 %以上[1].近几年虽然重型肝炎在治疗上有了新的突破,但其死亡率仍很高.自1989年至2003年,本人收治的22例重型肝炎病人,早期采用了导泻通便治疗,保持患者大便通畅,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在一定的程度上,缓解了症状,有利于重型肝炎其他治疗措施更好的发挥治疗作用.

    作者:王金花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管结石的处理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管结石的处理方法.方法:对132例胆囊管结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胆囊管远端部分敞开,用弯分离钳自胆总管向胆囊管方向交替推挤的方式处理胆囊管结石,取得满意疗效.结论:LC中应重视发现和处理胆囊管结石,避免遗漏,如疑有结石,胆囊管游离要充分,以便开放取石后便于夹闭胆囊管残端,操作切忌粗暴,避免胆管损伤.

    作者:冯伟;张震波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前进行心理护理,预防卧床和牵引并发症,术后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进行康复训练.结果:37例病人术后10 d 100 %能扶拐行走,术后6个月35例完全恢复正常生活,2例生活大部分自理,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曲玲玲;于瑞香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乳胶凝集法HbAlc测定及其临床应用

    目的:探讨乳胶增强免疫凝集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在临床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乳胶增强免疫比浊法测定糖化血红蛋白.结果:本法测定健康人群参考范围为3.8 %~5.8 %.糖尿病以及高危人群和部分自愿者129例,HbAlc均值为(6.22±3.26)%,与FPG、2 hPG水平呈显著性相关,γ分别为0.711、0.69(P<0.05).结论:该法大的优点是能进行自动化分析.虽然HbAlc测定简便、重复性、但其敏感性低所以不能作为惟一的诊断标准.与FPG结合可提高糖尿病诊断率并指导临床治疗.

    作者:刘玉泉;赵斌;荆成宝;张筱丽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彩超诊断胎儿脐带绕颈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对脐带绕颈的产前诊断效果.方法:对近5 a内我院1 781例住院孕妇进行产前常规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有无脐带绕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产前诊断脐带绕颈196例,经分娩证实188例,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5.9 %(188/196),并测出脐血流S/D比值,结果表明脐血流S/D比值≥2.75者,出生后46.2 %(18/39)胎儿Apgar评分≤7分,提示脐血流S/D比值≥2.75者对胎儿预后有不良影响的可能性大.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正确诊断围产期胎儿脐带绕颈对拯救胎儿生命、保护产妇安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作者:桑鹏;陈修祥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影响甲苯磺丁脲作用的药物

    目的:了解影响甲苯磺丁脲(以下简称D860)降血糖作用的药物,并掌握与其他药物配伍时血糖的变化规律.方法:对近年来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归纳.结果:有16种药物皆能不同程度地影响D860的作用.结论:与D860有协同降糖作用的药物有二甲双胍、拜糖平和胰岛素等.增强D860降血糖作用的药物有:肝药酶抑制剂、哌唑嗪和苯那普利等.减弱D860降血糖作用的药物有:普萘洛尔、氢氯噻嗪等.

    作者:陈景青;陈景梅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阿奇霉素治疗呼吸道感染30例

    阿奇霉素是15元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本品是通过阻碍细菌转肽过程抑制蛋白质合成达到抑菌作用,抗菌谱与克拉霉素相似,对肺炎支原体作用为本类药物作用强的,对流感杆菌弯曲菌淋球菌作用强,对大多数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菌有很好的抗菌活性,我院自2003年7月至10月用阿奇霉素治疗呼吸道感染30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阎丽华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血糖控制与糖尿病肾病的治疗

    1 资料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特有的并发症,可以说是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在迅速增高,据资料报道,1型糖尿病患病25 a时,蛋白尿的累计发病率46%,2型糖尿病蛋白尿的发病率为56 %,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的90 %.由此看来1型糖尿病患者的肾病占主导地位,糖尿病肾病导致的慢性肾功能衰竭也逐步增加.

    作者:张金玉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造成CK-MB检测值大于CK检测值的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法初步探讨

    CK主要存在于骨骼肌、心肌和脑组织中,临床上主要用于诊断心肌梗死,一般情况下正常人血清中CK-MB占较大比例,只有少量CK-MB,不超过总活性的5 %.但近年来我们经常发现临床标本中CK-MB检测值大于CK检测值,现分析其原因.

    作者:李慰民;陈朝霞;王小龙;张鹏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超声诊断子宫结核并钙化一例

    1 病例介绍患者女性,68岁.以小腹胀痛两月余,呈针刺样痛,近日加重就诊.以子宫占位性病变待查来我院收治.患者曾在当地医院就治,经治疗效果欠佳,外院以结核性腹膜炎、盆腔肿块性质待定转院.体格检查:T、P、R正常,神志清,营养差,慢性病容,清瘦,全身皮肤无黄染,浅淋巴节无肿大,心肺无异常,肝脾未触及,下腹部有压痛,四肢及脊柱正常.神经反射未引出.三大常规及X胸片无异常.妇检:外阴与阴蒂萎缩,黏膜正常,宫颈Ⅱ°糜烂,宫体后位,增大约3孕月,子宫质硬欠光滑.

    作者:贺新莲;刘建农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手术室术前术后健康教育表格设计与应用

    随着科学的进步,医学和护理学的发展,对手术期护理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确保手术期护理安全,对手术患者实施整体护理,使手术室护理系统化、规范化.我院自1997年以来,共对1 200例病人进行术前术后健康教育,并经过多次修改、补充,取得了较满意的成果,使病员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有了初步了解,对手术室的环境,自己手术的麻醉方式,自己应该注意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减少了病员恐惧心理,为手术顺利进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淑娟;孙艳萍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38例临床观察

    笔者于2000年元月至2003年6月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慢性乙型肝炎138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130例作比较,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俊杰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胎儿腹腔内脏部分外翻的超声诊断

    初产孕妇,24岁,农民,妊娠27周余,孕妇于孕24周左右曾在外院B超检查,诊断正常妊娠.今来我院B超室检查.超声所见:胎头位于脐上靠右侧,骶尾部位于耻后上方偏左,胎头双顶径7.0 cm,胎心胎动良好,头、脊柱四肢声像图未见明显异常.胸径正常,腹径过小,为4.0 cm,胎盘附着于子宫前壁,呈一级.羊水暗区大径9.5 cm,羊水内可探及10 cm×9.8 cm弱强不等之管状回声环聚集成堆样游离团块,未探及管状断端回声,其两端与肚脐处相连.脐带呈不规则增粗,迂曲,一端与胎盘相连.另一端与胎儿肚脐连.

    作者:郭亚媚;杨亚娟;刘琼;卫亚军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原发性肝癌转移的研究进展

    原发性肝癌是临床上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各种治疗方法中手术切除的疗效已得到公认.小肝癌切除后5 a生存率可达50 %~60 %;大肝癌也达到30 %.但是,原发性肝癌的高转移和高复发特性是影响预后的主要因素,据报道,肝癌根治性切除后5 a复发率为54.1 %~61.5 %,小肝癌(≤5 cm)为43.5 %,而局部治疗的转移复发率则更高.为此,深入研究肝细胞癌转移、复发机制和积极探索有效的抗复发治疗措施是当前原发性肝癌诊治中的重点和难点[1].

    作者:杨海明;蔡长友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脂代谢异常与脂肪肝相关性分析

    目的:探讨高血脂与脂肪肝的相关性.方法:对1 52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腹部B超检查,测定空腹血浆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分析结果.结果:高甘油三酯患病率17.24 %,高胆固醇患病率3.22 %,二者均升高患病率3.68 %,脂肪肝154人,高血脂合并脂肪肝87例(23.71 %),血脂正常者合并脂肪肝67例(5.82 %),二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血脂与脂肪肝关系密切,应高度重视.

    作者:刘迎利;闫自强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PET-CT在冠心病中应用价值的研究进展

    利用PET-CT研究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目前罕见报道[2],单纯利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对CAD的研究在国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1],取得了一些经验,国内只有零星的报道[2],尚未开展比较系统的、规模的、符合我国实际特点的研究.多层螺旋CT(Muti-slices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MSCT)刚刚应用于临床,超高速多排探测器螺旋CT是实现心脏检查的基础[3,4],利用MSCT对冠状动脉的研究在国外已经有报道,同时利用CT对钙化比较敏感的特点,国外已经开发出了基于钙化的量化评分体系和软件[5],应用于临床对CAD病人进行评价.国内对此项研究尚处于起始阶段.

    作者:李天然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静脉输液同时进行静脉注射时防止空气进入的方法

    在临床医疗实践中,经常会遇到在静脉输液的同时要静脉注射某种药物,推注的方法是:先分开头皮针与输液管,然后再接上装有药液的注射器,进行静脉推注(简称静推),此时,在接头处常会有少量空气进入头皮针,随之被注入血管内,并且,静推的次数愈多进的空气愈多,易给病人带来不安和恐惧,增加患者的心理负担,现介绍一种杜绝空气进入的静推方法:打开头皮针与输液器,接上装有药液的注射器时,先不要急于推动活塞,应先慢慢抽吸回血,待接头处空气被吸入到注射器时,迅速用左手手指轻弹注射器的筒壁,让气泡飘到接近活塞柄的药液尾部,这时再推注药液,推完药液时把尾部的空气留入注射器内不要推入即可.

    作者:刘菊香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应该滤除白细胞后输血

    输血对患者本身就可使自身抗体的能力下降,抑制巨噬细胞的趋化,降低对细菌、异物的清除能力,使血液中调理素及补体减少.游离的血红蛋白可阻滞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功能,降低天然杀伤细胞的活性.外周血辅助T细胞与抑制T细胞的比例降低,使抗体水平下降,脾细胞和辅助T细胞产生的白细胞介素Ⅱ显著降低,可造成病人感染率升高,自发恶变的机率增加,所以在临床上尽量减少输血或者不输血为好.

    作者:陈金枝;宋淑青;刘玉美 刊期: 2004年第07期

实用医技杂志

实用医技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