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速率法血清肌酐测定的副波长选择

程晓军;荆成宝;赵斌

关键词:血清肌酐, 副波长, 速率法
摘要:目的:探讨设定不同的副波长对QLYMPUS AU 27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苦味酸速率法测定血清肌酐的影响,尤其在标本溶血、黄疸、脂血的情况下对肌酐测定结果的影响.方法:选择不同的副波长对两种质控血清、三种类型标本和正常血清标本进行测定.结果:副波长宽度的选择不同,在一定范围内对所有标本的影响差异有显著性(P<0.01),而对脂血标本影响大(P<0.01).结论:正确选择若味酸法测定血清肌酐的副波长宽度,对保证测定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实用医技杂志相关文献
  • 腹腔镜手术设备的正确使用与保养

    腹腔镜手术设备是现代电子、光学、器械融为一体的高科技精密的治疗性手术设备.与普通手术器械相比,在使用与保养上有着更高的要求.正确的使用与保养利于手术的顺利完成,延长器械寿命,减少损耗.本着与同人交流的目的,现将我科室总结的一套安全使用与保养腹腔镜器械的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翟博雅;尹亚丽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

    目的:探讨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37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前进行心理护理,预防卧床和牵引并发症,术后患肢保持外展中立位,进行康复训练.结果:37例病人术后10 d 100 %能扶拐行走,术后6个月35例完全恢复正常生活,2例生活大部分自理,无一例发生并发症.结论: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护理是手术成功的重要保证.

    作者:曲玲玲;于瑞香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超声对胸腔积液的定位方法及临床应用

    目的:提高超声对胸腔积液定位的准确性,使抽液局部治疗、胸腔灌注等取得满意效果.方法:选定大深度距皮肤较近处体表定位,并注意提供胸膜厚度,分隔光带.结果:相当部分病人反复抽液,由于认真探讨定位技术与临床紧密配合使抽液及治疗的一次成功.

    作者:刘悦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超声诊断子宫结核并钙化一例

    1 病例介绍患者女性,68岁.以小腹胀痛两月余,呈针刺样痛,近日加重就诊.以子宫占位性病变待查来我院收治.患者曾在当地医院就治,经治疗效果欠佳,外院以结核性腹膜炎、盆腔肿块性质待定转院.体格检查:T、P、R正常,神志清,营养差,慢性病容,清瘦,全身皮肤无黄染,浅淋巴节无肿大,心肺无异常,肝脾未触及,下腹部有压痛,四肢及脊柱正常.神经反射未引出.三大常规及X胸片无异常.妇检:外阴与阴蒂萎缩,黏膜正常,宫颈Ⅱ°糜烂,宫体后位,增大约3孕月,子宫质硬欠光滑.

    作者:贺新莲;刘建农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高等教育中的创造性思维

    素质教育是以人的发展为中心,以提高受教育者素质为目的的新的教育模式,21世纪是以信息为特征的社会,一个国家要想在信息爆炸的社会中生存、发展,要想在世界上取得战略优势地位,需要有掌握先进技术的高素质人才.所以高等教育必须注重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人类已有的科学知识的基础上,学会自己寻找知识和创造知识.

    作者:车昌燕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高频超声对乳腺导管疾病的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乳腺导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导管疾病的声像图表现.结果:48例乳腺导管疾病患者术前超声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为79 %.结论:乳腺导管疾病在高频超声上多能显示直接或间接征象,高频超声是诊断乳腺导管疾病中简单、有效的检查和诊断方法.

    作者:郭贤熙;梁建成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SCR氧化法测定血清胆红素的质量评价

    目的:评价SCR氧化法测定血清中总胆红素和直接胆红素.方法:测定精密性、准确性、抗干扰性及与改良J-G法的相关性.结果:总、直接胆红素的精密度分别为批内CV 0.76 %与0.86 %,日间CV为1.00 %和1.26 %;平均回收率为总胆红素100.4 %,直接胆红素98.6 %;与改良J-G法的相关性为:总胆红素Y(SCR)=0.963 X(改良J-G)+0.166,r=0.998,直接胆红素:Y(SCR)=1.003 X(改良J-G)-0.090,r=0.998;血红蛋白浓度和甘油三酯在5 g/L和8.00 mmol/L以下无干扰.结论:该法准确、稳定、简单、快速,完全可以满足临床应用.

    作者:尤涛;相莲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介入性超声在腰间盘突出症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应用介入性超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探讨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0例经临床和影像学确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行介入性超声治疗,治疗前后做CT或磁共振成像对比.结果:2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均穿刺成功.术后第四周评定,痊愈119例,显著好转56例,好转17例,总有效率96 %;CT或磁共振成像对比显示191例患者突出物均有不同程度缩小,其中48例完全消失,102例明显缩小.结论:介入性超声是在实施超声显像引导下进行穿刺而达到定性诊断和治疗目的的一种新技术,它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创伤少,可重复,是一种相对安全、可靠的方法,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徐丽;刘欣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COLUTER-JJ血细胞计数仪常见故障分析与排除

    针对COLUTET-JJ血细胞计数仪在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异常直方图报告,寻找发生故障的有关因素和相关原因,从仪器正确使用和临床管理两方面着手,降低故障的发生.

    作者:方田;张耀祖;刘春发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新生儿Rh溶血病用Rh+血换血疗法临床应用

    目的:为减少高胆红素脑病的发生,降低新生儿溶血病的病死率.方法:双管同步换血,开放静脉通道二条,分别以输液泵输注红细胞悬液及血浆,脐静脉插管抽取患儿血液,换血完毕,给抗生素抗感染治疗.结果:换血治疗后,黄疸减轻,缩短疗程,提高治愈率.

    作者:梁宝霞;冯美云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西安地区储存宿主带毒、蚊虫密度、乙脑发病动态分析

    目的:研究乙脑流行特征、趋势及影响因素,为控制流行提供依据.方法:①对所有发病、死亡病例进行个案流行病学调查,依据国标(GB/T18638-2002)进行IgM检测.②蚊虫密度:采用人工小时法对野外、室内种类进行监测. ③7月龄幼猪血进行带毒率监测.结果:①人间监测:2003年发病率为0.28/10万,死亡率为0.028/10万.与2002年相比发病率上升15 %,发病年龄主要集中于0岁~10岁组(18/20).男性多于女性,男∶女为1∶0.54.发病有严格的季节性,高峰在8月份(65.00%).②蚊虫密度监测:室内(外)平均密度分别为每小时15.75只/人、每小时21.80只/人,蚊种以淡色库蚊为优势蚊种(95.5 %)以上.③乙脑病毒感染率监测:幼猪带毒率为38.89%.结论:西安地区乙脑的发病符合流行病的基本特征,发病10岁以下儿童居多,在流行季节要做好防蚊灭蚊的同时,还要提前加强乙脑疫苗的接种工作.

    作者:蔡正华;陈保忠;陈志军;刘继锋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1999年至2002年门诊就诊人次及构成变化分析

    我院是一所集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医疗市场的竟争日趋明显,在新形势下如何保持竟争优势的管理办法,使我院成为病人的首选医院,本文通过近4 a来门诊各科室就诊人次及构成比变化对比分析,为医院管理和决策提供参考.

    作者:谭明莲;张秦英;张莉英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胆囊管结石的处理

    目的:探讨腹腔镜下胆囊管结石的处理方法.方法:对132例胆囊管结石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采用胆囊管远端部分敞开,用弯分离钳自胆总管向胆囊管方向交替推挤的方式处理胆囊管结石,取得满意疗效.结论:LC中应重视发现和处理胆囊管结石,避免遗漏,如疑有结石,胆囊管游离要充分,以便开放取石后便于夹闭胆囊管残端,操作切忌粗暴,避免胆管损伤.

    作者:冯伟;张震波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肝硬化病人门静脉和肝动脉多谱勒血流参数变化的意义

    目的:探讨肝硬化门脉高压病人门静脉和肝动脉彩色多谱勒血流参数变化的意义.方法:肝硬化伴食道静脉曲张的病人66例,正常人对照组58例.测量门静脉血流速度(PVV)和肝动脉阻力参数(HA-PI),计算肝血管指数.结果:在肝硬化门脉高压病人比对照组PVV明显降低(12±2.2)cm/s;(15.8±2.6)cm/s,P<0.001)和HA-PI明显增高(1.3±0.15;0.94±0.16,P<0.001),肝血管指数明显减低[(8.6±2.1)cm/s;(16.7±4.2)cm/s,P<0.001)].彩色多谱勒血流参数PVV、HA-PI、肝血管指数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的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9 %、84 %、83 %、81 %、95 %、91 %.结论:肝血管指数对肝硬化门脉高压的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更高.

    作者:宋海波;陈万强;赵勇刚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呼吸道感染肠杆菌科细菌菌群分布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近几年来院内呼吸道感染病原菌的菌群分布及耐药现状,指导临床合理用药,以降低院内感染.方法:采用常规培养分离细菌,药敏试验采用K-B制片扩散法.结果:142例呼吸道标本中共培养出肠杆菌科细菌29株(20.42 %),主要病原菌以大肠埃希氏菌居多18株(12.7 %),其次为肺炎克雷伯氏菌4株(2.8 %),产气肠杆菌2株(1.4 %)产酸克雷伯氏菌2株(1.4 %),粘质沙雷氏菌1株(0.7 %),弗氏枸椽酸杆菌1株(0.7 %),普通变形杆菌1株(0.7 %),肠杆菌科细菌对AMP,CFZ,CFX,CTX耐药率分别为86.2 %,53.4 %,55.2 %,51.7 %对泰能全部敏感.结论:呼吸道感染病原菌中,泰能的耐药性低,可作为用药首选,临床呼吸道细菌感染的治疗应根据药敏试验结果合理用药,加强细菌耐药性的监测,防止耐药株在院内感染中扩散.

    作者:胡爱玲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单侧双平面微型外固定架在开放性掌骨骨折的应用

    开放性掌骨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通常行克氏针或钢板内固定治疗.我科自2001年3月至2003年7月对41例该类骨折采用单侧双平面微型外固定架治疗,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类新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手术室术前术后健康教育表格设计与应用

    随着科学的进步,医学和护理学的发展,对手术期护理提出更高的要求,为了确保手术期护理安全,对手术患者实施整体护理,使手术室护理系统化、规范化.我院自1997年以来,共对1 200例病人进行术前术后健康教育,并经过多次修改、补充,取得了较满意的成果,使病员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有了初步了解,对手术室的环境,自己手术的麻醉方式,自己应该注意问题,有了一定的了解,减少了病员恐惧心理,为手术顺利进行,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作者:李淑娟;孙艳萍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影响甲苯磺丁脲作用的药物

    目的:了解影响甲苯磺丁脲(以下简称D860)降血糖作用的药物,并掌握与其他药物配伍时血糖的变化规律.方法:对近年来相关的文献资料进行分析、归纳.结果:有16种药物皆能不同程度地影响D860的作用.结论:与D860有协同降糖作用的药物有二甲双胍、拜糖平和胰岛素等.增强D860降血糖作用的药物有:肝药酶抑制剂、哌唑嗪和苯那普利等.减弱D860降血糖作用的药物有:普萘洛尔、氢氯噻嗪等.

    作者:陈景青;陈景梅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手足口病的护理和预防

    1 疾病概述手足口病(HFMD)1958年首先由Robinson 报道,是婴儿和儿童的一种常见疾病.此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其中柯萨奇病毒A16型是常见的一种,此外柯萨奇病毒A的其他株或肠道病毒EV71型也可引起手足口病.以手足、口腔和臀部等部位出现疱疹或破溃成溃疡为特征,可通过口、手、空气飞沫、污染的水源等多种途径传播.病情轻而短,部分可引起发热,重者不及时治疗可并发脑炎、肺炎、心肌炎等重要器官损害.近些年来在世界各国广为流行,全年均可有发病,但3月份至11月份多见,6月份至8月份为高峰期;这种病传播速度极快,传播范围极广;从感染到出现症状即潜伏期通常是3 d~6 d.

    作者:侯华 刊期: 2004年第07期

  • 老年人重症急性胆管炎诊治体会

    报告22例老年人重症急性胆管炎.结合文献及自身体会对该病诊断、手术时机、方式、注意事项及术后处理进行了讨论.

    作者:李涛;席锐;刘玉明;唐寒秋 刊期: 2004年第07期

实用医技杂志

实用医技杂志

主管:山西省卫生厅

主办:山西医药卫生传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