类新
开放性掌骨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通常行克氏针或钢板内固定治疗.我科自2001年3月至2003年7月对41例该类骨折采用单侧双平面微型外固定架治疗,取得较好效果.
作者:类新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寻找便类潜血试验(OBT)中假阴性的原因.方法:配制各种已知浓度的人血红蛋白(Hb)稀释液,分别用潜血试纸条进行测试.结果:Hb浓度过高,OBT反而出现弱阳性(Hb=18 000 μg/mL)甚至假阴性(Hb≥20 000 μg/mL).结论:便类潜血试验中的假阴性即免疫学中所说的抗原抗体反应的后带现象造成的.
作者:张桔红;张凌玲;林玮 刊期: 2004年第07期
治疗冠心病配合心理疗法52例观察优越于单纯药物治疗.
作者:倪兰;朱晓琳 刊期: 2004年第07期
1 资料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特有的并发症,可以说是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之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患病率正在迅速增高,据资料报道,1型糖尿病患病25 a时,蛋白尿的累计发病率46%,2型糖尿病蛋白尿的发病率为56 %,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的90 %.由此看来1型糖尿病患者的肾病占主导地位,糖尿病肾病导致的慢性肾功能衰竭也逐步增加.
作者:张金玉 刊期: 2004年第07期
产后出血是导致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位原因.为探讨一种简易、安全、高效的防治方法.本研究对产妇第3产程早期舌下含化米索前列醇(米索)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效果进行观察,现报道如下.
作者:林爽;吴美卿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分析脑电图(EEG)、脑电地形图(BEAM)、经颅内多普勒(TCD)及计算机体层摄影(CT)在脑外伤诊治中的价值.方法:对100例脑外伤患者进行EEG、BEAM、TCD及CT检测.结果:100例脑外伤患者中EEG的异常率为45 %,BEAM为55 %、TCD为50 %、CT:20 %.结论:EEG、BEAM能够客观的反映脑机能的变化,且BEAM比EEG的阳性率高,对病损的程度、范围的显示更直观、醒目,二者在脑外伤的诊治中是CT不能取代的.但是当脑外伤引起脑组织结构发生改变,尤其是在定性方面,CT明显优于EEG和BEAM.另外,脑外伤患者的头痛可能系外伤性血管性头痛.各项检测结果综合分析,从而对客观地评价伤情,指导治疗、尽可能避免脑外伤后遗症的发生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作者:李永珍 刊期: 2004年第07期
为了促进老年病人住院期间的康复,作者根据临床实践,从护理人员及家属和陪护两方面加以分析,从中发现影响老年病人康复的有关因素,并从这两个方面提出了相应的护理对策,为老年病人的护理提供指导和帮助.[关健词] 老年病人;康复;护理
作者:王红梅;王红霞;王莹;张巧宁;张楠 刊期: 2004年第07期
四肢骨折闭合复位外固定或牵引时,往往操作不当或不注意观察,造成周围神经损伤,此类病人不仅仅多见于门诊病例,往往亦发于住院病人.四肢神经损伤若得不到及早处理,可造成四肢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的严重不良后果.
作者:倪安增;周宇松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观察脊柱包虫病的X线摄影机CT表现,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经临床及手术病理证实的脊柱包虫病4例;均行X线平片检查、CT平扫及扫描增强.结果:胸椎1例;腰椎3例.单个椎体病变者1例;多个椎体病变者3例.4例均有椎体不同的不规则破坏,并在病变椎体旁可见膨大变形的软组织块影.X线均误诊,4例均行CT平扫及增强扫描确诊.结论:CT对脊柱包虫病的定位、定性具有一定的诊断意义,其影像学特征性表现优于X线平片检查.
作者:彭建平;胡秀荣;彭勇 刊期: 2004年第07期
我院是一所集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为一体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医疗市场的竟争日趋明显,在新形势下如何保持竟争优势的管理办法,使我院成为病人的首选医院,本文通过近4 a来门诊各科室就诊人次及构成比变化对比分析,为医院管理和决策提供参考.
作者:谭明莲;张秦英;张莉英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普通光视野检查方法(Nomal),蓝黄视野检查法(B/Y),暗适应功能检查方法在青光眼早期诊断中的联合应用价值.方法:选择青光眼22例(36只眼),可疑青光眼47例(94只眼),分别进行Nomal、B/Y视野检查及暗适应功能检查分析.结果:青光眼组视野异常率为85 %,快速暗适应时间和视网膜光阈值异常率为100 %.可疑青光眼组视野异常率为70 %,快速暗适应时间正常,视网膜光阈值异常率20 %.结论:视野缺损以鼻侧阶梯和颞侧扇形缺损为多,管视及颞侧视岛较少;暗适应功能检查以快速暗适应时间延长和视网膜光阈值降低为主.因此,联合检查方法对青光眼的早期诊断有较好意义.
作者:李妮娜;郑红;王金凤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高血脂与脂肪肝的相关性.方法:对1 520名健康体检者进行腹部B超检查,测定空腹血浆胆固醇及甘油三酯,分析结果.结果:高甘油三酯患病率17.24 %,高胆固醇患病率3.22 %,二者均升高患病率3.68 %,脂肪肝154人,高血脂合并脂肪肝87例(23.71 %),血脂正常者合并脂肪肝67例(5.82 %),二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高血脂与脂肪肝关系密切,应高度重视.
作者:刘迎利;闫自强 刊期: 2004年第07期
针对COLUTET-JJ血细胞计数仪在日常工作中出现的异常直方图报告,寻找发生故障的有关因素和相关原因,从仪器正确使用和临床管理两方面着手,降低故障的发生.
作者:方田;张耀祖;刘春发 刊期: 2004年第07期
腹腔镜手术设备是现代电子、光学、器械融为一体的高科技精密的治疗性手术设备.与普通手术器械相比,在使用与保养上有着更高的要求.正确的使用与保养利于手术的顺利完成,延长器械寿命,减少损耗.本着与同人交流的目的,现将我科室总结的一套安全使用与保养腹腔镜器械的方法介绍如下.
作者:翟博雅;尹亚丽 刊期: 2004年第07期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教育在综合国力的形成中处于基础地位.全面推进以学生素质教育,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医学人才,是高等医学院校人才培养的一项紧迫任务,高等医学教育必须从教师、学生等不同角度推进素质教育,提高医学生的综合素质水平,为社会医疗卫生事业服务.
作者:张国华 刊期: 2004年第07期
利用PET-CT研究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 CAD)目前罕见报道[2],单纯利用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对CAD的研究在国外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1],取得了一些经验,国内只有零星的报道[2],尚未开展比较系统的、规模的、符合我国实际特点的研究.多层螺旋CT(Muti-slices spiral computed tomography MSCT)刚刚应用于临床,超高速多排探测器螺旋CT是实现心脏检查的基础[3,4],利用MSCT对冠状动脉的研究在国外已经有报道,同时利用CT对钙化比较敏感的特点,国外已经开发出了基于钙化的量化评分体系和软件[5],应用于临床对CAD病人进行评价.国内对此项研究尚处于起始阶段.
作者:李天然 刊期: 2004年第07期
鸡眼又名肉刺,系肢体局部长期遭受挤压或摩擦引起的角质增生病变.长期走路或足部畸形者易患.鸡眼主要发生于足部外缘处,足跟及外踝也有发生者.鸡眼发生于趾部时,于走路或站立过久时,因其角质尖端压迫真皮内末梢神经,非常疼痛,常致行走困难.鸡眼非常多见,作者在诊疗工作中共遇37例,经用鸡眼灵膏治疗,均获治愈,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光汉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影响门诊手术伤口愈合的相关因素.方法:通过对686例手术伤口愈合过程的观察,按其年龄分为3组,Ⅰ组5岁~19岁,Ⅱ组20岁~50岁,Ⅲ组51岁~81岁.分别对不同年龄组伤口愈合及不同部位的伤口愈合比较.结果:年龄组Ⅰ~Ⅱ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Ⅱ~Ⅲ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1),不同部位手术组间比较,浅表组织包块手术组与深部组织包块手术组各组内无差异,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手术伤口愈合随年龄的增大,达到甲级愈合率越低,深部组织包块手术组伤口甲级愈合高于浅表组织包块手术组.
作者:雷秀琪;戚蕾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应用介入性超声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探讨其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0例经临床和影像学确认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行介入性超声治疗,治疗前后做CT或磁共振成像对比.结果:2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均穿刺成功.术后第四周评定,痊愈119例,显著好转56例,好转17例,总有效率96 %;CT或磁共振成像对比显示191例患者突出物均有不同程度缩小,其中48例完全消失,102例明显缩小.结论:介入性超声是在实施超声显像引导下进行穿刺而达到定性诊断和治疗目的的一种新技术,它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创伤少,可重复,是一种相对安全、可靠的方法,有较高的推广价值.
作者:徐丽;刘欣 刊期: 2004年第07期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乳腺导管疾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8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乳腺导管疾病的声像图表现.结果:48例乳腺导管疾病患者术前超声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的符合率为79 %.结论:乳腺导管疾病在高频超声上多能显示直接或间接征象,高频超声是诊断乳腺导管疾病中简单、有效的检查和诊断方法.
作者:郭贤熙;梁建成 刊期: 2004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