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金嗓口服液的制备优化及其抗炎作用研究

罗明和;程猷;李沉纹;王林丽

关键词:金嗓口服液, 耳肿胀, 足肿胀, 黄芩苷
摘要:目的 在前期已经建立金嗓口服液(黄芩苷含量)质量标准的基础上,进一步以黄芩苷的含量(mg/ml)作为考核指标进行制备工艺优化,并对优化后的产品进行抗炎作用研究,为金嗓口服液的开发应用奠定基础.方法 使用正交实验法,以成品金嗓口服液中黄芩苷的含量为考核指标,优化获得金嗓口服液的制备工艺,然后采用小鼠耳肿胀和SD大鼠足肿胀模型,考察金嗓口服液的抗炎、消肿作用.结果 筛选得到较优制备工艺处方,抗炎实验显示:与对照组比较,金嗓口服液能显著减轻二甲苯引起的小鼠耳肿胀(P<0.01),同时显著减少新鲜蛋清所致SD大鼠足肿胀(P<0.01).结论 金嗓口服液具有良好的抗炎消肿作用.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茶枯抗菌成分提取方法及抗菌机理初步研究

    目的 研究茶枯抗白色念珠菌成分的提取方法及抗菌机理,为进一步高效利用茶枯及新型抗真菌药物先导化合物的开发提供一定的理论基础.方法 对渗漉法、回流法及超声法3种提取方法进行比较,确定佳提取方法以及佳提取条件;采用牛津杯法及倍半稀释法测定茶枯提取物抑茵圈大小及小抑菌浓度(MIC);测定提取物对细菌的生长曲线及电导率的影响.结果 3种提取方法比较:回流提取>超声提取>渗漉提取;回流提取佳条件为:按1∶20料液比加入70%乙醇,加热回流提取1.5h;茶枯提取物对白色念珠菌MIC为6.9 mg/ml;荼枯提取物的抑茵作用主要表现在对数生长期,作用后茵悬液电导率明显增加.结论 回流提取法为茶枯提取物佳提取方法,该提取物可抑制白色念珠茵的生长,其主要是通过改变细胞膜通透性发挥抑菌作用.

    作者:吴春;张亚楠;王雅英;李黎明;王青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的中医药治疗子宫腺肌病用药规律分析及研究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治疗子宫腺肌病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 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中医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文献,将方剂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数据处理,对筛选出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方剂进行组方规律的分析研究.结果 筛选出符合要求的56首治疗子宫腺肌病的处方,得到了方剂中药物的应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演化得到核心组合12个,新处方6个.结论 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并研究了子宫腺肌病的组方规律和潜在治疗新方,为中医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应用和新药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王领弟;李盼盼;张芳;李彦楠;孙孟瑶;师伟;徐丽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不同生长年限南重楼主要次生代谢产物积累与其质量的关联性研究

    目的 探讨不同生长年限南重楼根茎中主要次生代谢产物重楼皂苷Ⅰ、Ⅱ、Ⅵ、Ⅶ、积累变化规律与其质量的关联性.方法 采用HPLC法测定重楼皂苷Ⅰ、Ⅱ、Ⅵ、Ⅶ、的含量,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重楼总皂苷的含量.结果 不同生长年限南重楼根茎中重楼皂苷Ⅰ、Ⅱ、Ⅵ及总皂苷的积累差异明显,8年生重楼皂苷Ⅰ、Ⅱ的积累含量较高,8年以上生重楼皂苷Ⅰ、Ⅱ、Ⅵ不稳定,重楼皂苷Ⅰ、Ⅱ、Ⅵ总含量呈现出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重楼皂苷Ⅶ均未检出.结论 不同生长年限南重楼根茎中主要次生代谢产物重楼皂苷Ⅰ、Ⅱ、Ⅵ以及总皂苷的积累变化规律可为南重楼的质量评价及合理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赵飞亚;陶爱恩;董洪;夏从龙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肝失疏泄致脑老化”假说初探

    精气血津液是维持脑的生机并保证其功能正常发挥的物质基础.精气血津液的匮乏或运行逆乱可导致脑老化的发生,痰浊瘀血会加速脑老化的进展.肝失疏泄影响精气血津液的生成和输布,易致痰浊瘀血的形成.所以,肝失疏泄是导致脑老化的重要因素.课题组据此提出“肝失疏泄致脑老化”假说,拟从肝入手,研究肝失疏泄对脑老化认知功能减退的影响及其防控策略,以期为脑老化的研究打开新的思路,拓展新的空间.

    作者:侯俊林;刘永;李宁;赵川;詹向红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中医药精准医疗”理念在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探讨

    精准医学将是现代医学的一个发展方向和趋势,国内学者也在“中医药精准医疗”探索之路上进行了积极的理论探讨与实践.中医如何面对这一革命性的医学机遇和挑战,并探索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育在精准医疗大发展背景下的发展和改革创新,更好的为我国精准医疗和中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多优质的人才支持,需要我们深入的思考.

    作者:黄生辉;张华;李妍怡;张洁;贾龙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基于星点设计法的泻心汤生物碱类成分研究

    目的 研究大黄、黄芩的剂量配伍变化对黄连生物碱类成分在整方中溶出的影响.方法 应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研究大黄、黄芩的剂量配伍变化对黄连生物碱类成分在整方中溶出的影响.结果 配伍研究的结果表明,各味药在泻心汤的剂量配比为黄连-大黄-黄芩(3∶ 4.95∶ 5.83)时,黄连生物碱类成分有好的溶出率.验证试验中黄连生物碱类成分的溶出率为1.12%(偏差为3.27.%,n=3).结论 将星点设计-响应面法应用于中药复方剂量配伍方面的研究,具有方法简便,精度高的优点.

    作者:邓丽红;谢臻;陈勇;李耀华;庞婷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中药谱效关系研究思路与应用概况

    中药谱效关系结合中药指纹图谱与其相应的药效学作用,能够揭示指纹图谱与药效学相关关系,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中药质量,为中药质量控制提供了研究基础.文章从中药谱效关系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近年来中药谱效关系应用概况、优势与不足、总结与展望这几个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中药质量控制提供更全面的借鉴和参考.

    作者:刘英;徐永莉;李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依托大数据研究模式探析针灸推拿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选穴规律

    目的 探索针灸推拿疗法治疗功能性便秘的取穴规律,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近5年收录于PubMed、Cochrane Library、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期刊数据库(VIP),有关针灸推拿治疗功能性便秘的临床研究文献,收集相关数据并建立数据库,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共纳入112篇以针灸推拿为主要干预手段治疗功能性便秘的相关文献,涉及有效穴位63个,使用频次较多的穴位依次为天枢、上巨虚、中脘、大肠俞、足三里、腹结等,使用频次较多的经络依次为胃经、任脉、膀胱经、脾经等,以腹部和下肢部的穴位使用较为频繁.结论 针灸推拿治疗功能性便秘临床选穴具有规律性,便于临床的应用和推广.

    作者:余韵扬;曹必伟;周晶;赵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多联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为患者提供系统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 选取8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包括鼠神经生长因子、地塞米松、阿昔洛韦针剂、疏血通注射液、复方甘露醇注射液等药物;治疗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面部针灸电针、穴位敷贴、中药汤剂口服等中医特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有效率为85.0%,治疗后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均有显著改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面神经功能评价的Fisch面神经分级评分及House-Brackmann分级评估均高于对照组,面神经功能恢复更为快速及显著,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综合性治疗方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谢谢;孙勤国;江波;郭乃燕;徐鸿婕;张贤梅;谢萍;李婵;姚雪婷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中药银屑1号对体外培养的银屑病中性粒细胞分泌TNF-α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中药银屑1号方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探讨其治疗银屑病的机制.方法 抽取18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外周血,分离培养中性粒细胞,实验组加入3个不同浓度(中药原液、1/2浓度及1/4浓度)的中药银屑1号含药血清,对照组分别加入雷公藤、生理盐水,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各组分泌的TNF-α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中药组TNF-α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且随着中药含药血清浓度的降低,TNF-α表达水平逐渐升高,与雷公藤组及生理盐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银屑1号方可通过下调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TNF-oL的表达,从而改善银屑病炎症反应.

    作者:陈梦雅;陈智斌;刘靖;涂绍忠;高扬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散血草乙醇提取物对小鼠血管内皮瘤细胞生长影响的研究

    目的 通过研究散血草乙醇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瘤细胞(EOMA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探讨散血草治疗血管瘤的细胞学基础及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小鼠血管内皮瘤细胞株进行体外细胞培养,将实验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B1(单纯PBS溶液处理)和不同浓度散血草乙醇提取物干预组:B2、B3(添加药物分别为100μg/mL、1 mg/mL的散血草乙醇提取物).用散血草乙醇提取物干预培养的细胞.观察比较三组体外培养的EOMA细胞在药物干预24h、48h、72h后的细胞生长情况.结果 干预后对照组血管内皮瘤细胞生长旺盛,而散血草提取物干预组细胞生长相对缓慢,尤以1 mg/ml组为甚.在干预后第24,48,72h时间点上,100μg/ml药物组和1mg/ml药物组细胞Ki67平均荧光强度较对照组低(P<0.05);1mg/ml药物组细胞平均荧光强度值较100μg/ml药物组低(P<0.05).在干预后第24,48,72小时时间点上,100μg/ml药物组、1mg/ml药物组细胞凋亡率均较对照组高(P <0.05);1mg/ml药物组细胞凋亡率较100μg/ml药物组高(P<0.05).在干预后72h,100μg/ml药物组、1mg/ml药物组VEGF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低(P<0.05).在干预后72h各组间单个细胞上的VEGFR免疫荧光检测表达无明显差异,但同样大小视野内VEGFR表达对照组多,1mg/ml组低.结论 散血草乙醇提取物在体外有抑制EOMA细胞生长、促进其凋亡的作用.其对EOMA细胞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下调EOMA细胞VEGF的表达水平有关.

    作者:尹德成;彭强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中药药理与毒理学领域的科研绩效评价——基于InCitesTM平台的文献计量分析

    目的 对2000~2017年间的中药药理与毒理学文献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借鉴.方法 利用InCitesTM平台,选择2000-2017年Web of Science(以下简称WoS)数据库收录的中药药理与毒理学文献为研究对象,从发文量、国际合作情况、期刊、基金资助四个方面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0~2017年间,WoS中收录有关中药药理与毒理学方面的论文一共有5058篇,被引73068次,其中高被引论文33篇,其中国际合作论文共710篇.中国发表WoS论文共3582篇,发文量居世界第一,其中以中关合作居多.中药药理与毒理学近二十年间的WoS论文刊登在245种期刊上,一共有来自全球203个基金资助机构进行研究资助.结论 要建立以创新和质量为导向的科研评价体系,加大学科发展力度,提升学术影响力,并且要加强国际科研与合作,建设高质量研究团队.

    作者:李旺;李路;李欣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药对酸枣仁-远志总黄酮及总皂苷提取工艺的响应曲面试验优选

    目的 研究药对酸枣仁-远志总黄酮和总皂苷的提取工艺,为药理活性研究提供物质基础.方法 以总黄酮和总皂苷得率为试验指标,考察液固比,乙醇浓度,提取温度及提取时间4个因素对得率的影响,并通过响应曲面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参数.结果 提取适宜的工艺条件为:液固比10 mL/g,乙醇浓度65%,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60 min,黄酮得率2.60%,总皂苷得率9.40%.结论 总黄酮、总皂苷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可节约成本.

    作者:孙胜杰;郭亚菲;王艳;王颖莉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连建伟教授“脾调五脏”思想解析

    不论是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发挥,还是在各种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脾脏都处于人体核心地位.“脾调五脏”是连建伟教授的重要学术思想之一,分为“治脾胃以调五脏”“治五脏兼顾脾胃”两个方面.文章从脾脏的生理病理地位及连建伟教授治疗虚人外感、遗尿、眩晕、癫痫三则临床验案入手解析连建伟教授“脾调五脏”思想及临床诊疗思路,以期体现连教授学术思想之一二.

    作者:漏佳丽;阮善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艾灸温度对大鼠脊髓背角不同类型神经元放电变化的影响

    目的 通过观察不同温度的艾灸对大鼠脊髓背角不同类型神经元放电变化的影响,探索不同温度艾灸在脊髓水平的初级起效机制.方法 87只SD雄性大鼠,在麻醉状态下暴露L1段脊髓,采用玻璃微电极在脊髓后正中沟旁开0.5mm处探查脊髓背角神经元放电.记录到稳定的神经元放电后即通过刷毛及有齿镊夹皮确定神经元类型,之后依次于神经元放电恢复稳定后给予大鼠足三里穴41℃、45℃、49℃艾灸刺激,同时记录脊髓背角神经放电频率.结果 低阈机械性神经元多分布在Ⅱ层、Ⅳ层;伤害特异性神经元多分布在Ⅰ层;广动力型神经元分布范围较广,以Ⅳ层,Ⅴ层为主.三类神经元中,低阈机械性神经元放电频率低.与艾灸前相比,不同温度艾灸对低阈值机械性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影响不明显(均P>0.05),49℃艾灸可明显增加伤害特异性神经元的放电频率(P<0.05),45℃艾灸可显著增加广动力型神经元的放电频率(P<0.05).不同温度艾灸相互比较对艾灸前后神经元的放电频率差值及变化率,49℃艾灸对伤害特异性神经元兴奋效应强,与41℃、45℃艾灸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45℃艾灸对广动力型神经元兴奋效应强,与41℃艾灸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艾灸在脊髓背角的传入主要以兴奋伤害特异性神经元与广动力型神经元为主,其中,45℃艾灸对广动力型神经元的兴奋作用强,49℃艾灸对伤害性神经元的兴奋作用强.

    作者:陈智宇;原萌谦;黄蜀烨;冒金锋;王明;蔡辉;余芝;张建斌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利用在线加压溶剂提取-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建立鲜冬虫夏草高效液相特征图谱

    目的 建立鲜冬虫夏草的高效液相特征图谱.方法 采用在线加压溶剂提取-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online PLE-HPLC-DAD-MS)分析.将样品粉末与硅藻土均匀混合,置于空预柱芯中,套上预柱套,制得样品提取器,并安装于液相系统.以水为提取溶剂,于70℃下提取3.5 min.分析柱为ZORBAX SB-Aq(4.6 mm×150 mm,5μm),水-0.1%乙酸甲醇溶液作为流动相,采用1.5 ml·min-1流速进行梯度洗脱,柱温为20℃,在260 nm波长下检测,采用SIM模式监测特征峰.结果 建立了鲜冬虫夏草的高效液相特征图谱,共包含12个色谱峰信号,其中8个通过与对照品对照被确认为核苷类成分.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节省样品、耗时短,可为鲜冬虫夏草的质量控制提供有效的参考.

    作者:周妙霞;宋月林;李春红;梅全喜;李光荣;钱正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电针对肥胖鼠脂质代谢中游离脂肪酸、载脂蛋白A1和载脂蛋白B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电针对肥胖鼠的脂质代谢游离脂肪酸(FFA)、载脂蛋白Al(Apo-A1)和载脂蛋白B(Apo-B)的影响.方法 复制营养性肥胖模型,将肥胖鼠均分成模型组、电针7天组、电针14天组、电针21天组及电针28天组.电针组选取天枢、关元、足三里及三阴交,施以补法干预,得气后接通电针,观察各组小鼠的体重、Lee§指数、血脂四项、FFA、Apo-A1和Apo-B的差异.结果 模型组的体重、Lee's指数显著正常组,电针各组呈现梯度下降,电针21天组较之其他电针组,在降低CHO(4.68±0.64)、TG(3.47±0.87)、FFA(12.36±3.72)、Apo-A1(13.04±0.99)及Apo-B(55.39±7.38)尤为显著.结论 电针能够提高脂质代谢率,降低肥胖鼠的血脂浓度,达到减肥消脂的目的.

    作者:司原成;苗维纳;何嘉悦;丁维俊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逍遥散加减干预高催乳激素血症模型动物促卵泡刺激素受体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逍遥散加减对高催乳激素血症(HPRL)模型动物促卵泡刺激素受体(FSHR)基因的表达,以探讨其对生殖轴的影响.方法 除空白组外,运用甲氧氯普胺腹腔注射制作HPRL大鼠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溴隐亭组,低、中、高剂量逍遥散组,待各组完成治疗,处死,取股动脉血,采用定量PCR测定实验动物血清FSHR的表达;ELISA法测血清FSH、LH、E2、P、T的含量.结果 高剂量逍遥散组能升高血清FSHR含量,P<0.05.FSH、LH有降低趋向,E2、P有增加趋向,各剂量组呈量效关系;但对T影响不大.结论 通过实验研究,逍遥散加减可能通过改善高催乳激素血症模型动物FSHR、性激素水平,从而起到治疗目的.

    作者:许露;李燕;张泰魏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青玉桑梅饮对放射所致大鼠唾液腺损伤的保护作用

    目的 观察中药复方青玉桑梅饮对大鼠放射所致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 40只SD大鼠分为空白组、模型组、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大剂量组.除空白组外,其余大鼠采用15Gy X射线照射唾液腺建立放射所致大鼠唾液腺损伤模型.三个给药组分别按按临床用量5、10、20倍剂量给予青玉桑梅饮,连续30d.测定给药后大鼠唾液分泌量、颌下腺系数,采用比浊法测定唾液中Na+、K+浓度,采用碘-淀粉比色法测定唾液淀粉酶活性,采用ELISA法测定唾液中sIgA含量,采用HE染色检查颌下腺组织形态改变.结果 给药30d后,青玉桑梅饮能够增加模型大鼠唾液的分泌,抑制放射导致的颌下腺重量减轻,改善放射导致的颌下腺腺泡细胞萎缩、胞浆空泡等病理改变,同时对放射引起的唾液Na+、淀粉酶、slgA降低和K+升高等唾液生化指标改变有显著的恢复作用.结论 青玉桑梅饮能够促进放射所致大鼠唾液腺损伤的恢复,具有深入开发的价值.

    作者:余梦瑶;李芳;王胜兰;罗霞;张智敏;向生霞;徐丰改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三七地上茎紫化双茎化和地下部总皂苷含量之间的相关性

    目的 探究三七地上茎紫化、双茎化和地下部总皂苷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特征,为三七药用品质的优化和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 用分光光度法检测了云南文山州栽培的二、三年生三七绿、紫、单、双地上茎植株地上茎的总花色苷含量(TAC)和地下部的总皂苷含量(TSC).结果 二、三年生三七绿、紫地上茎植株双茎化均导致地上茎TAC上升,二年生三七单、双茎植株地上茎TAC之间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但三年生三七的却达到.二年生三七单、双茎植株地上茎紫化均导致其主根TSC降低、侧根和整个地下部的TSC上升,而绿、紫地上茎植株地上茎双茎化的效应均恰好相反;三年生三七地上茎的紫化均导致其侧根TSC降低、主根和整个地下部的TSC上升,而双茎化的效应也恰好相反.但是,二、三年生三七绿、紫、单、双地上茎植株主根、侧根和整个地下部的TSCs之间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水平或达到不同的显著性水平.结论 三七地上茎双茎化对地上茎TAC、地上茎紫化对地下部TSC有提升效应,但地上茎双茎化对三七地下部TSC有降低效应,故地上茎紫化是三七药用品质优化和新品种选育研究中应保留的性状,而地上茎双茎化则是应避免的.

    作者:赵昶灵;文国松;陈中坚;丁灿;张丽梅;魄富刚;臧灵飞;李正辉 刊期: 2018年第03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