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电针对肥胖鼠脂质代谢中游离脂肪酸、载脂蛋白A1和载脂蛋白B的影响

司原成;苗维纳;何嘉悦;丁维俊

关键词:针刺, 肥胖, 游离脂肪酸, 载脂蛋白A1, 载脂蛋白B
摘要:目的 探讨电针对肥胖鼠的脂质代谢游离脂肪酸(FFA)、载脂蛋白Al(Apo-A1)和载脂蛋白B(Apo-B)的影响.方法 复制营养性肥胖模型,将肥胖鼠均分成模型组、电针7天组、电针14天组、电针21天组及电针28天组.电针组选取天枢、关元、足三里及三阴交,施以补法干预,得气后接通电针,观察各组小鼠的体重、Lee§指数、血脂四项、FFA、Apo-A1和Apo-B的差异.结果 模型组的体重、Lee's指数显著正常组,电针各组呈现梯度下降,电针21天组较之其他电针组,在降低CHO(4.68±0.64)、TG(3.47±0.87)、FFA(12.36±3.72)、Apo-A1(13.04±0.99)及Apo-B(55.39±7.38)尤为显著.结论 电针能够提高脂质代谢率,降低肥胖鼠的血脂浓度,达到减肥消脂的目的.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张述文教授学术思想探析

    张述文为内蒙古医科大学知名教授,从事中医教学及临床工作五十余年,对治疗外科疾病造诣颇深.文章介绍了张师在中医方面的主要学术思想及创新,如他在治疗中广泛应用中药、蒙药、单方、复方,口服药物、针灸、推拿等多种疗法配合,疗效卓著;他还创新使用手心用药法,并取效于临床;张师研读了大量中医外科典籍,对《串雅》中的一些经典方药作了精彩评述,对《灵枢·卫气行》《难经·一难》《针灸大成》等中医典籍中提出的运用子午流注针法,根据气血流注盛衰开合按时开穴极为重视,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作者:郝海霞;师建平;张孝阖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清肠化湿方对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血小板的影响

    目的 评价清肠化湿方对轻、中度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小板的影响.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研究设计,204例轻、中度UC患者被随机入组至清肠化湿方组或美沙拉秦组,治疗28天,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水平.结果 两组血小板升高者治疗后血小板水平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无差异(P>0.05).两组血小板不升高者治疗前后血小板水平无差异(P>0.05),两组治疗后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清肠化湿方可以特异性的降低溃疡性结肠炎伴血小板升高患者的血小板水平,能够改善溃疡性结肠炎的血液高凝状态.

    作者:郑凯;沈洪;顾培青;张声生;赵文霞;王垂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基于JAK-STAT/SOCS信号通路交互作用探讨“调气”电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大鼠的镇痛作用机制

    目的 观察CSR大鼠JAK-STAT/SOCS信号通路交互作用方式及炎症因子含量的变化,探讨“调气”电针对CSR大鼠的镇痛作用机制.方法 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20只.采用颈椎插线法构建CSR大鼠模型(空白组除外);造模后第3天开始干预,空白组不作任何处理,模型组每日抓取1次,电针组针刺双侧合谷、太冲穴,每天1次,一次20min,干预7天后对各组大鼠进行机械痛阈测定,取压线处脊髓及神经根组织,采用ELISA法检测IL-6、PGE2含量,免疫共沉淀法检测SOCS1与JAK1、SOCS3与STAT3蛋白相互作用.结果 模型组痛阈低于空白组(P<0.05);电针组痛阈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脊髓及神经根组织IL-6、PGE2含量明显升高(P<0.05),电针组和模型组比较,脊髓及神经根组织IL-6、PGE2含量显著降低(P<0.05).经SOCS1抗体免疫沉淀的组织细胞裂解液中检测到JAK1,经STAT3抗体免疫沉淀的组织细胞裂解液中检测到SOCS3,反向免疫共沉淀验证亦成立,说明SOCS1与JAK1、SOCS3与STAT3存在结合.结论 “调气”电针对CSR大鼠具有明显镇痛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JAK-STAT信号通路与负反馈因子SOCS直接结合进行交互作用以减少炎症因子达到镇痛作用.

    作者:陈霞;粟胜勇;黄云龙;赵骏;李妮娜;黄霞;陈舒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药辅合一”制备工艺对挥发油稳定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制备工艺对挥发油的稳定性的影响,提高中药制剂中挥发油的稳定性.方法 以生发片为例,采用挥发油直接喷入颗粒中压片、挥发油用β-环糊精包合后再与其它颗粒混匀压片和“药辅合一”三种工艺分别制备了生发片,研究不同制备工艺对挥发油的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以挥发油中阿魏酸为指标成分,在加速试验条件下挥发油三种不同的制备工艺的有效期分别为:“药辅舍一”为152.6h,β-环糊精包合为57.2h,提取喷入为22.9h.结论 “药辅合一”制备工艺更能有效地抑制挥发油的挥发,增强其稳定性.

    作者:高波;袁如文;金元宝;王立英;吴丽艳;李凤;林玉苗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科尔沁沙地毛茛科野生蒙药植物资源及其利用

    目的 调查整理科尔沁沙地民间毛茛科野生蒙药植物,为其合理的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 通过野外调查和查阅大量相关文献资料及相关标本,进行统计整理.结果 科尔沁沙地民间毛莨科野生蒙药植物共9属17种,介绍了他们的药用部位、医疗用途、生境分布、资源状况等.结论 建议对其中药用价值高、资源丰富,具备开发潜力的6种药用植物进行合理开发.

    作者:包金花;红艳;李旭新;贾俊英;杨恒山;奥·乌力吉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中西医结合多联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为患者提供系统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 选取8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包括鼠神经生长因子、地塞米松、阿昔洛韦针剂、疏血通注射液、复方甘露醇注射液等药物;治疗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面部针灸电针、穴位敷贴、中药汤剂口服等中医特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有效率为85.0%,治疗后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均有显著改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面神经功能评价的Fisch面神经分级评分及House-Brackmann分级评估均高于对照组,面神经功能恢复更为快速及显著,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综合性治疗方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谢谢;孙勤国;江波;郭乃燕;徐鸿婕;张贤梅;谢萍;李婵;姚雪婷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谭新华教授自拟三金排石汤治疗肾结石验案

    肾结石是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之一,中医称其为”石淋”.由于结石的分布部位、大小、数量、成分及形状的不同可引起不同的病理变化疾病,如:尿血、尿路梗阻、肾积水甚或尿毒症.谭新华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五十余载,对肾结石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治则潜方有其独特的见解,认为石淋之为病,肾虚为本,湿热与血瘀为标,治疗上当先去其湿热与淤血,以排除结石,后予以补肾之法,以防其复发,并自拟三金排石汤用于治疗肾结石及预防其复发.

    作者:王孙亚;何清湖;谭新华;周兴;李望辉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壮医药线点灸结合针刺脐环穴治疗偏头痛的即时效应观察

    目的 观察壮医药线点灸结合针刺脐环穴治疗偏头痛的即时效应.方法 将50例偏头痛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壮医药线点灸结合针刺脐环穴组(治疗组)25例,布洛芬组(对照组)25例,对比观察其临床疗效.结果 治疗组的有效率为92.0%,与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而偏头痛积分改善率(0.45±0.21),起效时间(27.64±6.88) min,疗后VAS评分(3.04±1.62)均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独取脐环穴进行壮医药线点灸结合针刺治疗,对偏头痛发作有较好的即时镇痛效果.

    作者:宋宁;曾振东;牙语薷;韦智;曾微微;雷健茨;李鲜萍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盛灿若教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经验

    目的 介绍全国名老中医盛灿若教授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经验.方法 通过跟师盛灿若教授并学习其对突发性耳聋病机新识、针药并举、综合防治的经验,观其诊治患者,收集临证验案,归纳其临证特色.结果 结合盛灿若教授诊治突发性耳聋的医案,分析其取穴组方,巧施针法,妙用对药,针药结合,未病先防,综合激荡的临证经验.结论 盛灿若教授对突发性耳聋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治法,今初步总结以期更好地传承老专家临证经验.

    作者:闫慧新;盛艳;徐天成;林祺;周一舫;胡骏;盛灿若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白鲜皮多糖闪式提取佳工艺及抗氧化活性探讨

    目的 优选白鲜皮多糖(DDP)闪式提取工艺条件并考察其抗氧化活性.方法 以提取电压、料液比、提取时间为自变量,多糖得率为因变量,利用响应面法优选DDP闪式提取工艺.通过对其清除DPPH·、·OH及ABTS·的能力测定,评价DDP抗氧化能力.结果 DDP闪式提取佳工艺条件为提取电压203 V,料液比1∶21,提取时间120 s,DDP提取率1.73%.DDP对DPPH ·、·OH和ABTS·有一定的清除作用,且呈剂量效应关系.结论 优选的DDP闪式提取佳工艺稳定可行,DDP具有较强抗氧化活性,可为其深入研究和开发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李兰兰;张宇;赵统超;王宇亮;张义秀;王丽红;初维;赵宏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从“心胸内关谋”浅论经穴脏腑相关学说

    内关穴与心脏密切相关有着大量的理论与实验依据,但当前大部分研究,如经穴诊断方面研究仍停留在初步认识阶段,缺乏系统性的机制探索.经穴脏腑相关的实质可能是在一定物质结构基础上,经穴状态、脏腑组织功能状态自身调节,动态塑造后的彼此影响.以内关穴与心脏交互作用为切入点,运用高通量的表观遗传技术,研究经穴脏腑相关学说对深入挖掘和阐释经穴脏腑理论的科学内涵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陶嘉磊;顾一煌;卢圣锋;刘辛同;张宏如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病证结合”防治胃癌前病变的探讨

    胃癌前病变是胃炎转变为胃癌的重要阶段,属于胃癌的癌前状态,是临床上消化科的一大难题.病证结合是一种在临床中重视西医“病”和中医“证”并将两者相互结合的思想,即以特定的“病”为主线,将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证”贯穿起来,体现了中医和西医之间的优势互补,常用于指导临床疾病的诊治,在胃癌前病变的防治中起到明确诊断、稳固疗效和判断预后的作用.本文主要从病证结合思想的角度探讨胃癌前病变.

    作者:赖虔青;林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基于星点设计法的泻心汤生物碱类成分研究

    目的 研究大黄、黄芩的剂量配伍变化对黄连生物碱类成分在整方中溶出的影响.方法 应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研究大黄、黄芩的剂量配伍变化对黄连生物碱类成分在整方中溶出的影响.结果 配伍研究的结果表明,各味药在泻心汤的剂量配比为黄连-大黄-黄芩(3∶ 4.95∶ 5.83)时,黄连生物碱类成分有好的溶出率.验证试验中黄连生物碱类成分的溶出率为1.12%(偏差为3.27.%,n=3).结论 将星点设计-响应面法应用于中药复方剂量配伍方面的研究,具有方法简便,精度高的优点.

    作者:邓丽红;谢臻;陈勇;李耀华;庞婷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电针对脑缺血后睡眠剥夺大鼠下丘脑单胺类递质表达的影响

    目的 通过观察电针对脑缺血后睡眠剥夺大鼠下丘脑单胺类递质表达的影响,探究电针治疗脑缺血后睡眠剥夺的作用机制.方法 取SPF级Wistar雄性大鼠32只随机平均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安定组、电针组.建立脑缺血再灌注后睡眠剥夺模型,电针组取百会(GV20)、神庭(GV24)穴位治疗,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法检测下丘脑单胺类递质5-羟色胺(5-HT)、5-羟引哚乙酸(5-HIAA)、多巴胺(DA)、去甲肾上腺素(NE)表达.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5-HT表达显著降低(P <0.01);5-HIAA表达降低(P<0.05);模型组DA、NE表达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组5-HT、5-HIAA表达升高(P<0.05);电针组与安定组DA、NE表达降低(P<0.05).结论 电针可能通过调节下丘脑5-HT、5-HIAA、DA、NE等递质表达从而改善脑缺血后睡眠障碍.

    作者:利铸均;赵仓焕;陆雪;陈孝银;胡天俊;盛佑祥;卿鹏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肝失疏泄致脑老化”假说初探

    精气血津液是维持脑的生机并保证其功能正常发挥的物质基础.精气血津液的匮乏或运行逆乱可导致脑老化的发生,痰浊瘀血会加速脑老化的进展.肝失疏泄影响精气血津液的生成和输布,易致痰浊瘀血的形成.所以,肝失疏泄是导致脑老化的重要因素.课题组据此提出“肝失疏泄致脑老化”假说,拟从肝入手,研究肝失疏泄对脑老化认知功能减退的影响及其防控策略,以期为脑老化的研究打开新的思路,拓展新的空间.

    作者:侯俊林;刘永;李宁;赵川;詹向红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南药益智果实的总RNA提取方法比较研究

    目的 筛选从南药益智不同发育时期的果实中提取出高质量RNA的试剂盒.方法 以南药益智果实为研究对象,比较了3种MagZol TM Reagent,Takara RNAiso plus和RNAprep Pure Plant Kit试剂盒提取方法,利用琼脂糖凝胶电泳、NanoDrop TM 2000分光光度计和Aligent 2100生物分析仪对3种方法提取的总RNA进行质量检测.结果 采用RNAprepPure Plant Kit试剂盒从南药益智不同发育时期果实中提取的RNA电泳条带清晰、RNA完整性好,其纯度(OD260/280)分别为2.04、2.08和2.06;浓度分别为68.12 ng/μl、140.20 ng/μl和181.51 ng/μl.结论 试剂盒RNAprep Pure Plant Kit可有效地从富含多酚益智果实中提取高质量RNA,为南药益智的高通量转录组测序等分子生物学研究奠定基础.

    作者:吴小英;陈玉容;侯杰;高炳淼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薄荷油微乳凝胶的制备研究

    目的 研究薄荷油微乳凝胶的处方工艺,并进行质量考察.方法 通过伪三元相图法优化处方中乳化剂、助乳化剂的种类及与薄荷油的比例,确定薄荷油微乳佳处方.对佳处方制得微乳进行外观形态、粒径和Zeta电位表征.采用单因素试验对薄荷油微乳凝胶稀释倍数、卡波姆含量、甘油用量、pH进行处方工艺考察.结果 薄荷油微乳佳处方为乳化剂与助乳化剂比例(Km)为吐温-80∶乙醇2∶1,薄荷油:Km为2∶8.佳处方制备的微乳平均粒径为(117.3±7.73)nm,外观呈类球形,分布均匀,Zeta电位为-7.841 mV.薄荷油微乳凝胶佳处方为卡波姆含量1%,甘油含量3%,pH值为6,加水量20倍.制备所得微乳凝胶外观澄明、均质,涂展性较好.结论 薄荷油微乳凝胶制备工艺简便,有望进一步展开研究.

    作者:周雪;姜丰;严俊丽;王益;吴林菁;张彦燕;沈祥春;陶玲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三七地上茎紫化双茎化和地下部总皂苷含量之间的相关性

    目的 探究三七地上茎紫化、双茎化和地下部总皂苷含量之间的相关性特征,为三七药用品质的优化和新品种的选育提供参考.方法 用分光光度法检测了云南文山州栽培的二、三年生三七绿、紫、单、双地上茎植株地上茎的总花色苷含量(TAC)和地下部的总皂苷含量(TSC).结果 二、三年生三七绿、紫地上茎植株双茎化均导致地上茎TAC上升,二年生三七单、双茎植株地上茎TAC之间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水平,但三年生三七的却达到.二年生三七单、双茎植株地上茎紫化均导致其主根TSC降低、侧根和整个地下部的TSC上升,而绿、紫地上茎植株地上茎双茎化的效应均恰好相反;三年生三七地上茎的紫化均导致其侧根TSC降低、主根和整个地下部的TSC上升,而双茎化的效应也恰好相反.但是,二、三年生三七绿、紫、单、双地上茎植株主根、侧根和整个地下部的TSCs之间的差异未达到显著性水平或达到不同的显著性水平.结论 三七地上茎双茎化对地上茎TAC、地上茎紫化对地下部TSC有提升效应,但地上茎双茎化对三七地下部TSC有降低效应,故地上茎紫化是三七药用品质优化和新品种选育研究中应保留的性状,而地上茎双茎化则是应避免的.

    作者:赵昶灵;文国松;陈中坚;丁灿;张丽梅;魄富刚;臧灵飞;李正辉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电针对肥胖鼠脂质代谢中游离脂肪酸、载脂蛋白A1和载脂蛋白B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电针对肥胖鼠的脂质代谢游离脂肪酸(FFA)、载脂蛋白Al(Apo-A1)和载脂蛋白B(Apo-B)的影响.方法 复制营养性肥胖模型,将肥胖鼠均分成模型组、电针7天组、电针14天组、电针21天组及电针28天组.电针组选取天枢、关元、足三里及三阴交,施以补法干预,得气后接通电针,观察各组小鼠的体重、Lee§指数、血脂四项、FFA、Apo-A1和Apo-B的差异.结果 模型组的体重、Lee's指数显著正常组,电针各组呈现梯度下降,电针21天组较之其他电针组,在降低CHO(4.68±0.64)、TG(3.47±0.87)、FFA(12.36±3.72)、Apo-A1(13.04±0.99)及Apo-B(55.39±7.38)尤为显著.结论 电针能够提高脂质代谢率,降低肥胖鼠的血脂浓度,达到减肥消脂的目的.

    作者:司原成;苗维纳;何嘉悦;丁维俊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复方肠泰对人结直肠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目的 研究肠泰(CT)对HT-29结直肠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肠泰进行质量控制,构建异位移植瘤动物模型,研究肠泰对人结直肠癌HT-29细胞裸鼠体内异位移植瘤生长的影响,一步法TUNEL检测肿瘤组织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Blot测定肠泰对凋亡相关蛋白及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肠泰实验组的肿瘤体积明显减小,且与复方肠泰浓度成负相关(P<0.05).实验组细胞凋亡明显增加,且与肠泰浓度呈正相关.肠泰上调凋亡相关的Cleaved Caspase-9、Cleaved Caspase-3、Cleaved PARP、Bax和LC3II蛋白表达,下调抗凋亡因子Bcl-XL的表达,并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肠泰抑制HT-29结直肠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诱导HT-29移植瘤发生细胞凋亡和自噬.

    作者:江晶晶;端梓任;王建华;蔡雪婷;曹萌;霍介格 刊期: 2018年第03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