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基于JAK-STAT/SOCS信号通路交互作用探讨“调气”电针对神经根型颈椎病大鼠的镇痛作用机制

陈霞;粟胜勇;黄云龙;赵骏;李妮娜;黄霞;陈舒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 电针, JAK-STAT/SOCS, IL-6, PEG2
摘要:目的 观察CSR大鼠JAK-STAT/SOCS信号通路交互作用方式及炎症因子含量的变化,探讨“调气”电针对CSR大鼠的镇痛作用机制.方法 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20只.采用颈椎插线法构建CSR大鼠模型(空白组除外);造模后第3天开始干预,空白组不作任何处理,模型组每日抓取1次,电针组针刺双侧合谷、太冲穴,每天1次,一次20min,干预7天后对各组大鼠进行机械痛阈测定,取压线处脊髓及神经根组织,采用ELISA法检测IL-6、PGE2含量,免疫共沉淀法检测SOCS1与JAK1、SOCS3与STAT3蛋白相互作用.结果 模型组痛阈低于空白组(P<0.05);电针组痛阈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脊髓及神经根组织IL-6、PGE2含量明显升高(P<0.05),电针组和模型组比较,脊髓及神经根组织IL-6、PGE2含量显著降低(P<0.05).经SOCS1抗体免疫沉淀的组织细胞裂解液中检测到JAK1,经STAT3抗体免疫沉淀的组织细胞裂解液中检测到SOCS3,反向免疫共沉淀验证亦成立,说明SOCS1与JAK1、SOCS3与STAT3存在结合.结论 “调气”电针对CSR大鼠具有明显镇痛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JAK-STAT信号通路与负反馈因子SOCS直接结合进行交互作用以减少炎症因子达到镇痛作用.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穴位贴敷诱发的接触性皮炎中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与树突状细胞相关性研究

    目的 观察穴位贴敷诱发的接触性皮炎中胸腺基质淋巴细胞生成素(TSLP)与树突状细胞(DCs)表达相关性,探讨穴位贴敷诱发的接触性皮炎皮肤免疫调节机制.方法 选取接受穴位贴敷治疗后出现接触性皮炎的哮喘及变应性鼻炎患者共15例,通过观察其正常皮肤与皮炎局部皮肤组织中TSLP及DCs特异性标志CDllc的表达进行分析.结果 正常皮肤中TSLP、CDllc表达数量均较少,分布部位均涉及表皮层、真皮层.皮炎处TSLP、CDllc表达数量均较正常皮肤显著增加,分布部位均涉及表皮层、坏死组织内及真皮层,其中以真皮层血管周围表达为主.结论 TSLP与DCs共同参与穴位贴敷诱发的接触性皮炎,两者密切相关,表达数量同向升高,分布部位具有高度一致性.

    作者:操海玲;刘兰英;王和生;张聪;刘成勇;贺亚敏;王会;彭博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甜茶中甜茶苷的高速逆流色谱结合蒸发光散射法分离

    目的 建立从甜茶药材中高效制备分离甜荼苷的方法.方法 采用高速逆流色谱(HSCCC)分离目标化合物,质谱和核磁共振波谱数据鉴定结构,HPLC法检测纯度.结果 以乙酸乙酯-正丁醇-水(4.75∶ 0.25∶ 5)为HSCCC溶剂体系,从10 g甜茶中分离制备甜茶苷(319 mg).HPLC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得甜茶苷的纯度为97.37%.结论 实验方法适于从甜茶药材中大量制备高纯度的甜茶苷.

    作者:张锐;刘建群;舒积成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双参颗粒剂的制备

    目的 研究人参皂苷佳提取工艺,与刺五加提取物一同作为原料药,制备双参颗粒剂.方法 通过正交实验优化人参皂苷的佳提取条件;筛选制备双参颗粒剂所需辅料,通过正交实验优化其处方.结果 人参皂苷的佳提取条件为6倍量的80%乙醇,80℃回流提取2次,每次3h;双参颗粒剂的制备方法为:以人参干浸膏和刺五加提取物(1∶2∶1)为原料药,并与蔗糖、β-环糊精的比为1∶1∶0.5,10% CMC-Na为黏合剂,16目筛制粒,30℃烘干,16目筛整粒.结论 实验可有效提取人参皂苷,制备的双参颗粒剂口感良好、粒度符合要求.

    作者:付佳;苑广信;安丽萍;杜培革;赵南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寒湿入营”与肿瘤恶病质

    肿瘤恶病质的中医研究纷杂,但缺乏对关键病机的统一认识和准确表述,不利于恶病质的针对性治疗[1].“寒湿入营”指脾肾阳虚,寒湿内生,混于水谷精微,上奉于心化生营血,心阳不足不能温化营血之邪,久则寒凝湿阻、营血壅滞,可见纳差、消瘦、乏力;舌胖大水滑上覆如泥浆水状苔;脉细涩无力等表现.其发展过程和临床表现均与恶病质相似互通,提示“寒湿入营”在肿瘤恶病质发生发展的中扮演了重要角色,以此切入深层挖掘肿瘤恶病质的关键病机和对应治法方药可丰富其临证手段.

    作者:夏孟蛟;金钊;郑川;祝捷;严然;由凤鸣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中药银屑1号对体外培养的银屑病中性粒细胞分泌TNF-α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中药银屑1号方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探讨其治疗银屑病的机制.方法 抽取18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外周血,分离培养中性粒细胞,实验组加入3个不同浓度(中药原液、1/2浓度及1/4浓度)的中药银屑1号含药血清,对照组分别加入雷公藤、生理盐水,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各组分泌的TNF-α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中药组TNF-α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且随着中药含药血清浓度的降低,TNF-α表达水平逐渐升高,与雷公藤组及生理盐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银屑1号方可通过下调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TNF-oL的表达,从而改善银屑病炎症反应.

    作者:陈梦雅;陈智斌;刘靖;涂绍忠;高扬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基于文献研究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选穴规律

    目的 通过文献分析探讨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病(MGH)的临床选穴规律.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VIP、万方和PubMed 4个中英文数据库中针刺治疗MGH的临床文献,通过筛选,终从纳入的153篇文章中建立针刺治疗MGH选穴频次及频次居前5位的选穴分析数据库,对选穴归经、分布进行归纳总结.结果 针刺治疗MGH的针刺组方共有85条,涉及穴位105个,频次居前5位的穴位为:膻中、乳根、屋翳、足三里、三阴交,其中频次高的是膻中;针刺治疗MGH涉及十四条经脉及经外奇穴,使用穴位多的经脉是: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肾经等;选穴主要分布在躯干部,以近部选穴为主.结论 针刺治疗MGH常选用腧穴为膻中、乳根、屋翳、足三里、三阴交等;多在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太阴肾经取穴;主要以近部取穴为主.

    作者:张姗姗;郭新荣;张迦琅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药辅合一”制备工艺对挥发油稳定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不同制备工艺对挥发油的稳定性的影响,提高中药制剂中挥发油的稳定性.方法 以生发片为例,采用挥发油直接喷入颗粒中压片、挥发油用β-环糊精包合后再与其它颗粒混匀压片和“药辅合一”三种工艺分别制备了生发片,研究不同制备工艺对挥发油的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以挥发油中阿魏酸为指标成分,在加速试验条件下挥发油三种不同的制备工艺的有效期分别为:“药辅舍一”为152.6h,β-环糊精包合为57.2h,提取喷入为22.9h.结论 “药辅合一”制备工艺更能有效地抑制挥发油的挥发,增强其稳定性.

    作者:高波;袁如文;金元宝;王立英;吴丽艳;李凤;林玉苗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信互动平台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在中医儿科学肺系病症教学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 探讨微信公众平台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在中医儿科学肺系病症的授课中的使用价值.方法 将延边大学中医学院本科在校生作为研究对象,将该院2013级的40名学生随机分为两组,各20人,分别作为微信公众平台与PBL相结合教学实验组和传统授课对照组,采用同一教师传授相同的儿科肺系病症课程,两组学生采用相对应的授课模式进行.以终测试成绩作为指标,评估二者教学质量.结果 将两组学生成绩相比拟,实验组学生理论知识及病案分析测试的成绩均优于另一组,其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微信公众平台与PBL相结合的教学法对学生进行中医儿科学肺系病证的教学可使其学习成绩有显著的提高.

    作者:池禹潼;李根培;金京丽;车红花;郑明昱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连建伟教授“脾调五脏”思想解析

    不论是人体正常生理功能的发挥,还是在各种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脾脏都处于人体核心地位.“脾调五脏”是连建伟教授的重要学术思想之一,分为“治脾胃以调五脏”“治五脏兼顾脾胃”两个方面.文章从脾脏的生理病理地位及连建伟教授治疗虚人外感、遗尿、眩晕、癫痫三则临床验案入手解析连建伟教授“脾调五脏”思想及临床诊疗思路,以期体现连教授学术思想之一二.

    作者:漏佳丽;阮善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基于综合评分法的不同产地加工方法对天花粉药材质量的影响

    目的 为了优选黔产天花粉的佳产地加工方法.方法 分别采用阴干、晒干、烘干、微波干燥、水浸后捣碎晒干等不同加工方法对新鲜天花粉药材进行加工处理,以天花粉蛋白、多糖、皂苷、水溶性浸出物、醇溶性浸出物为评价指标,采用综合评分法优选天花粉的佳产地加工方法.结果 天花粉不同产地加工方法的综合评分值差异较大,从大到小的顺序依次为微波干燥(0.71)>烘干(0.47)>晒干(0.25)>阴干(0.17)>水浸后捣碎晒干(0.00).结论 微波干燥为天花粉的佳产地加工方法,佳工艺为:取天花粉鲜药材,除去杂质泥土,刮去外皮,切成0.5cm厚的斜片,于55 ℃微波干燥箱中烘干.该方法能较好地控制天花粉药材的质量.

    作者:冯果;吴增光;刘文;李玮;何新;王劲楠;郑传奇;刘青;陈荧荧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探讨女性更年期失眠的中医发病机制及防治

    失眠是更年期综合征中主要的临床症状之一,主要表现为入睡困难、睡中易醒、早醒醒后无法再入睡、觉醒次数增加、多梦易惊等.根据女性更年期生理特点及主要发病学说,文章探讨女性更年期失眠的中医发病机制以及防治原则,认为肝肾不足是更年期失眠的基础,七情内伤是更年期失眠的诱因;精血亏虚、心神失养是更年期失眠的发病机理;从而提出滋补肝肾、养血安神是更年期失眠的防治原则;调畅情志,舒郁安神是防治更年期失眠的重要手段.

    作者:魏士雄;徐波;刘琼;王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复方肠泰对人结直肠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目的 研究肠泰(CT)对HT-29结直肠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肠泰进行质量控制,构建异位移植瘤动物模型,研究肠泰对人结直肠癌HT-29细胞裸鼠体内异位移植瘤生长的影响,一步法TUNEL检测肿瘤组织细胞凋亡情况,Western-Blot测定肠泰对凋亡相关蛋白及自噬相关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肠泰实验组的肿瘤体积明显减小,且与复方肠泰浓度成负相关(P<0.05).实验组细胞凋亡明显增加,且与肠泰浓度呈正相关.肠泰上调凋亡相关的Cleaved Caspase-9、Cleaved Caspase-3、Cleaved PARP、Bax和LC3II蛋白表达,下调抗凋亡因子Bcl-XL的表达,并呈浓度依赖性.结论 肠泰抑制HT-29结直肠癌细胞裸鼠移植瘤的生长,诱导HT-29移植瘤发生细胞凋亡和自噬.

    作者:江晶晶;端梓任;王建华;蔡雪婷;曹萌;霍介格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利用在线加压溶剂提取-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建立鲜冬虫夏草高效液相特征图谱

    目的 建立鲜冬虫夏草的高效液相特征图谱.方法 采用在线加压溶剂提取-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online PLE-HPLC-DAD-MS)分析.将样品粉末与硅藻土均匀混合,置于空预柱芯中,套上预柱套,制得样品提取器,并安装于液相系统.以水为提取溶剂,于70℃下提取3.5 min.分析柱为ZORBAX SB-Aq(4.6 mm×150 mm,5μm),水-0.1%乙酸甲醇溶液作为流动相,采用1.5 ml·min-1流速进行梯度洗脱,柱温为20℃,在260 nm波长下检测,采用SIM模式监测特征峰.结果 建立了鲜冬虫夏草的高效液相特征图谱,共包含12个色谱峰信号,其中8个通过与对照品对照被确认为核苷类成分.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节省样品、耗时短,可为鲜冬虫夏草的质量控制提供有效的参考.

    作者:周妙霞;宋月林;李春红;梅全喜;李光荣;钱正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谭新华教授自拟三金排石汤治疗肾结石验案

    肾结石是常见的泌尿系统疾病之一,中医称其为”石淋”.由于结石的分布部位、大小、数量、成分及形状的不同可引起不同的病理变化疾病,如:尿血、尿路梗阻、肾积水甚或尿毒症.谭新华教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五十余载,对肾结石的中医病因病机、辨证分型及治则潜方有其独特的见解,认为石淋之为病,肾虚为本,湿热与血瘀为标,治疗上当先去其湿热与淤血,以排除结石,后予以补肾之法,以防其复发,并自拟三金排石汤用于治疗肾结石及预防其复发.

    作者:王孙亚;何清湖;谭新华;周兴;李望辉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银杏白果提取物抗氧化及抗菌研究

    目的 研究银杏白果提取物的抗氧化及抗茵作用 方法 银杏白果通过水和75%乙醇进行提取分别得到提取物.采用DPPH自由基、ABTS自由基、还原力等测定体外抗氧化能力;采用微量稀释法进行小抑茵浓度(MIC)检测.结果 白果的水提物比醇提物表现出更好的抗氧化效果;银杏白果提取物对测试菌具有抑制作用,对真菌黄曲霉和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效果稍好于其它测试菌.结论 银杏白果提取物具有开发成天然抗氧化剂和抗茵剂的潜力.

    作者:周晓辉;王瑱;邱立娟;冯昭中;田俊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药对酸枣仁-远志总黄酮及总皂苷提取工艺的响应曲面试验优选

    目的 研究药对酸枣仁-远志总黄酮和总皂苷的提取工艺,为药理活性研究提供物质基础.方法 以总黄酮和总皂苷得率为试验指标,考察液固比,乙醇浓度,提取温度及提取时间4个因素对得率的影响,并通过响应曲面试验优化提取工艺参数.结果 提取适宜的工艺条件为:液固比10 mL/g,乙醇浓度65%,提取温度70℃,提取时间60 min,黄酮得率2.60%,总皂苷得率9.40%.结论 总黄酮、总皂苷提取工艺稳定可行,可节约成本.

    作者:孙胜杰;郭亚菲;王艳;王颖莉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中医药精准医疗”理念在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探讨

    精准医学将是现代医学的一个发展方向和趋势,国内学者也在“中医药精准医疗”探索之路上进行了积极的理论探讨与实践.中医如何面对这一革命性的医学机遇和挑战,并探索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育在精准医疗大发展背景下的发展和改革创新,更好的为我国精准医疗和中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提供更多优质的人才支持,需要我们深入的思考.

    作者:黄生辉;张华;李妍怡;张洁;贾龙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健脾养血祛风汤治疗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的疗效及对患者血清LTB4、LTC4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健脾养血祛风汤治疗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的疗效及对血清中炎性介质的影响.方法 选取10岁以上AD患者1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3例.治疗组采用健脾养血祛风汤口服联合他克莫司软膏及保湿剂外涂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西替利嗪口服联合他克莫司软膏及保湿剂外涂治疗.于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EASI评分及血清中LTB4、LTC4水平检测,随访三个月了解其复发状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EAS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65.07%和46.03%.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血清LTB4、LTC4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1).治疗组和对照纽复发率分别为15.87%和34.92%.结论 健脾养血祛风汤联合他克莫司治疗血虚风燥型AD效果显著,可有效消除皮损,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丽芬;杨雪松;叶建州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基于方剂理论的中药减毒方法思考

    中药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观点中认为中草药副作用较小,甚至没有任何副作用,用药安全可靠.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转变及对药品安全性认识的不断提高,有关中药毒副作用的报道越来越多,中药安全性成为学界关注的重点.文章从剂量、剂型、配伍、煎药方法及服用方法等方面对中药减毒方法进行阐述,以期为中药的安全、广泛应用提供参考.

    作者:杨英豪;刘运龙;李桓;宰炎冰;李松伟;左艇 刊期: 2018年第03期

  • 糖尿病便秘中医治疗研究进展

    便秘是糖尿病患者的临床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目前,中医药治疗糖尿病便秘疗效确切,可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已成为临床研究的热点.文章通过整理、分析近年来相关的文献报道,从病因病机、多角度的辨证论治、针灸、外治法、联合治疗等方面详细阐述了多种中医药治疗方法的临床研究进展.以期广泛应用干临康.

    作者:刘莹;陈国昕;朱永花;张丹;杨宏杰 刊期: 2018年第03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