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佳;苑广信;安丽萍;杜培革;赵南晰
目的 研究比较慢性应激对2型糖尿病(T2DM)大鼠胰岛素抵抗(IR)和糖脂代谢相关指标的影响及逍遥散的干预作用.方法 以高糖高脂饲料喂养联合链脲佐菌素(STZ)诱导T2DM大鼠办研究对象,建立慢性心理应激动物模型.将成模的T2DM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逍遥散组、应激对照组、应激加逍遥散组等4组.观察比较各组大鼠血糖(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FINS)、胰岛素敏感指数(ISI)、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C)的水平.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相比较,应激对照组的体重和ISI下降(P<0.01),BG及HbAlc升高(P<0.01),逍遥散组大鼠BG降低(P<0.01),血脂水平降低(P<0.01,P<0.05),与应激对照组相比较:应激加逍遥散组体重增加(P<0.05),BG降低(P<0.05),HbAlc与ISI均显著降低(P<0.01),TC、TG降低(P<0.01,P<0.05).结论 慢性应激能显著加剧T2DM大鼠IR和糖脂代谢紊乱;逍遥散能影响慢性应激大鼠的糖脂代谢,其机制可能与提高慢性应激T2DM大鼠的胰岛素敏感性有关.
作者:陈欢;张铭珈;倪慧;敖海清;朱艳芳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对虎耳草的性状和显微鉴别进行系统研究.方法 采用基原鉴定、性状鉴定及显微鉴定的方法.结果 系统全面地描述了苗药虎耳草的性状特征,粉末显微特征,以及根、根状茎、茎、叶、叶柄横切面和叶表面的显微特征.结论 虎耳草的干燥药材性状特征,匍匐茎横切面、叶表面、以及全草粉末的显微特征均可显示其独特鲜明的植物形态和显微构造,可以作为虎耳草种质鉴别、质量标准制定的理论依据.
作者:张亚梅;孙珉琨;慕泽泾;蒋坤;葛菲;钟国跃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小青龙汤对不同周龄哮喘豚鼠气道重塑及相关炎性因子的作用,并与糖皮质激素干预比较.方法 豚鼠用卵清蛋白(OVA)腹腔注射系统致敏,并用1% OVA雾化吸入激发的方式建立哮喘豚鼠模型,HE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酶联免疫法(ELISA)测定血清中MMP-9及TIMP-1含量,图像分析软件测量气道重塑程度的指标.结果 地塞米松组4周龄与模型组4周龄豚鼠相比WAt/Pbm,WAi/Pbm,WAm/Pbm明显降低(P<0.01,P<0.01,P=0.01),地塞米松组6周龄与模型组6周龄相比WAt/Pbm,WAi/Pbm,WAm/Pbm明显降低(P<0.01,P=0.01,P=0.01),小青龙汤组4周龄与模型组4周龄相比WAt/Pbm,WAi/Pbm,WAm/Pbm明显降低(P <0.01,P<0.01,P<0.01),小青龙汤6周龄与模型组6周龄相比WAt/Pbm,WAi/Pbm,WAm/Pbm明显降低(P<0.05,P<0.05,P<0.05).结论 与地塞米松相比,小青龙汤在改善的气道重塑方面作用无明显差别.
作者:杨莉颖;程燕;陈慧;李宏超;杨红丽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中药银屑1号方对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外周血中性粒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的影响,探讨其治疗银屑病的机制.方法 抽取18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的外周血,分离培养中性粒细胞,实验组加入3个不同浓度(中药原液、1/2浓度及1/4浓度)的中药银屑1号含药血清,对照组分别加入雷公藤、生理盐水,采用双抗体夹心ELISA法对各组分泌的TNF-α表达水平进行检测.结果 中药组TNF-α表达水平明显降低,且随着中药含药血清浓度的降低,TNF-α表达水平逐渐升高,与雷公藤组及生理盐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银屑1号方可通过下调银屑病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中TNF-oL的表达,从而改善银屑病炎症反应.
作者:陈梦雅;陈智斌;刘靖;涂绍忠;高扬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黄连降糖片治疗2型糖尿病的量效关系,获得基于药效学的剂量闽,探讨其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 SD大鼠随机分为造模组和正常组,造模组予高脂高糖饲料喂养4周后,用新鲜配制的链脲佐菌素(STZ)溶液,按45mg/kg腹腔注射建立T2DM大鼠模型.造模成功后黄连降糖片不同剂量组予以指定剂量药物灌胃,阳性组予盐酸二甲双胍片0.2g· kg-1灌胃,模型组及正常组予同体积蒸馏水灌胃.灌胃4周后,检测FBG、INS、GC、血脂、肝肾功能,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胰岛素分泌指数.结果 黄连降糖片明显降低T2DM大鼠FBG、血脂及GC水平,升高INS水平,FBG与黄连降糖片剂量存在一定的量效关系,其生药剂量阈为0.405-0.077g· kg-1.结论 黄连降糖片不同剂量治疗T2DM存在量效关系,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安全性较好.
作者:闫镛;庞国明;苗明三;陈倩倩;宋亚玲;张芳;卢昭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不同制备工艺对挥发油的稳定性的影响,提高中药制剂中挥发油的稳定性.方法 以生发片为例,采用挥发油直接喷入颗粒中压片、挥发油用β-环糊精包合后再与其它颗粒混匀压片和“药辅合一”三种工艺分别制备了生发片,研究不同制备工艺对挥发油的稳定性的影响.结果 以挥发油中阿魏酸为指标成分,在加速试验条件下挥发油三种不同的制备工艺的有效期分别为:“药辅舍一”为152.6h,β-环糊精包合为57.2h,提取喷入为22.9h.结论 “药辅合一”制备工艺更能有效地抑制挥发油的挥发,增强其稳定性.
作者:高波;袁如文;金元宝;王立英;吴丽艳;李凤;林玉苗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治疗子宫腺肌病方剂的组方规律.方法 收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中医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文献,将方剂信息录入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进行数据处理,对筛选出治疗子宫腺肌病的方剂进行组方规律的分析研究.结果 筛选出符合要求的56首治疗子宫腺肌病的处方,得到了方剂中药物的应用频次、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演化得到核心组合12个,新处方6个.结论 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并研究了子宫腺肌病的组方规律和潜在治疗新方,为中医药治疗子宫腺肌病的临床应用和新药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王领弟;李盼盼;张芳;李彦楠;孙孟瑶;师伟;徐丽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的临床疗效,为患者提供系统有效的治疗方案.方法 选取80例周围性面神经麻痹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包括鼠神经生长因子、地塞米松、阿昔洛韦针剂、疏血通注射液、复方甘露醇注射液等药物;治疗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面部针灸电针、穴位敷贴、中药汤剂口服等中医特色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治疗组患者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有效率为85.0%,治疗后两组患者面神经功能均有显著改善,治疗组患者治疗后,面神经功能评价的Fisch面神经分级评分及House-Brackmann分级评估均高于对照组,面神经功能恢复更为快速及显著,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综合性治疗方案治疗周围性面神经麻痹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应用及推广.
作者:谢谢;孙勤国;江波;郭乃燕;徐鸿婕;张贤梅;谢萍;李婵;姚雪婷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CSR大鼠JAK-STAT/SOCS信号通路交互作用方式及炎症因子含量的变化,探讨“调气”电针对CSR大鼠的镇痛作用机制.方法 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电针组,每组20只.采用颈椎插线法构建CSR大鼠模型(空白组除外);造模后第3天开始干预,空白组不作任何处理,模型组每日抓取1次,电针组针刺双侧合谷、太冲穴,每天1次,一次20min,干预7天后对各组大鼠进行机械痛阈测定,取压线处脊髓及神经根组织,采用ELISA法检测IL-6、PGE2含量,免疫共沉淀法检测SOCS1与JAK1、SOCS3与STAT3蛋白相互作用.结果 模型组痛阈低于空白组(P<0.05);电针组痛阈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脊髓及神经根组织IL-6、PGE2含量明显升高(P<0.05),电针组和模型组比较,脊髓及神经根组织IL-6、PGE2含量显著降低(P<0.05).经SOCS1抗体免疫沉淀的组织细胞裂解液中检测到JAK1,经STAT3抗体免疫沉淀的组织细胞裂解液中检测到SOCS3,反向免疫共沉淀验证亦成立,说明SOCS1与JAK1、SOCS3与STAT3存在结合.结论 “调气”电针对CSR大鼠具有明显镇痛作用,其机制可能是通过JAK-STAT信号通路与负反馈因子SOCS直接结合进行交互作用以减少炎症因子达到镇痛作用.
作者:陈霞;粟胜勇;黄云龙;赵骏;李妮娜;黄霞;陈舒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研究大黄、黄芩的剂量配伍变化对黄连生物碱类成分在整方中溶出的影响.方法 应用星点设计-响应面法,研究大黄、黄芩的剂量配伍变化对黄连生物碱类成分在整方中溶出的影响.结果 配伍研究的结果表明,各味药在泻心汤的剂量配比为黄连-大黄-黄芩(3∶ 4.95∶ 5.83)时,黄连生物碱类成分有好的溶出率.验证试验中黄连生物碱类成分的溶出率为1.12%(偏差为3.27.%,n=3).结论 将星点设计-响应面法应用于中药复方剂量配伍方面的研究,具有方法简便,精度高的优点.
作者:邓丽红;谢臻;陈勇;李耀华;庞婷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健脾养血祛风汤治疗血虚风燥型特应性皮炎的疗效及对血清中炎性介质的影响.方法 选取10岁以上AD患者12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63例.治疗组采用健脾养血祛风汤口服联合他克莫司软膏及保湿剂外涂治疗;对照组采用盐酸西替利嗪口服联合他克莫司软膏及保湿剂外涂治疗.于治疗前后对患者进行EASI评分及血清中LTB4、LTC4水平检测,随访三个月了解其复发状况.结果 治疗后两组EASI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1),治疗组和对照组有效率分别为65.07%和46.03%.治疗后治疗组和对照组的血清LTB4、LTC4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且治疗组较对照组更加显著(P<0.01).治疗组和对照纽复发率分别为15.87%和34.92%.结论 健脾养血祛风汤联合他克莫司治疗血虚风燥型AD效果显著,可有效消除皮损,复发率低,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丽芬;杨雪松;叶建州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比较不同种质资源五味子藤茎中总黄酮、总黄酮醇和总酚酸含量的差异.方法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总黄酮、总黄酮醇和总酚酸的含量.结果 不同种质资源间五味子藤茎的总黄酮、总黄酮醇和总酚酸的含量存在较大差异,分别以总黄酮和总黄酮醇为考察指标,品系17-11-3佳;以总酚酸为考察指标,品系94-9-2佳.结论 此三种方法操作简便,准确性强,精密度高,重复性好,可为五味子藤茎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同时为五味子的种质资源收集和品种选育提供理论参考.
作者:金银萍;王英平;杨一鸣;郭靖;艾军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为开发利用地衣资源的紫玉凝胶建立质量控制方法.方法 采用薄层鉴别法对紫蕊凝胶中巴巴酸进行鉴别;采用高效液相法对制剂中巴巴酸含量进行测定;色谱条件:Diamonsil C18,流动相为乙腈-0.1%磷酸溶液(80:20),检测波长378nm,柱温30℃.结果 薄层色谱法鉴别聚筛蕊凝胶剂的特征斑点明显,喷洒10%的浓硫酸溶液之后在105℃的烘箱里加热显现淡紫色的斑点;巴巴酸在10~100μg/ml之间线性良好,精密度及加样回收试验结果符合要求.结论 该法简便易用,专属性好、结果准确,可用于紫蕊凝胶的质量控制.
作者:胡奇志;李平凤;方蕙芳;王学军;胡成刚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讨逍遥散加减对高催乳激素血症(HPRL)模型动物促卵泡刺激素受体(FSHR)基因的表达,以探讨其对生殖轴的影响.方法 除空白组外,运用甲氧氯普胺腹腔注射制作HPRL大鼠模型.将模型大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溴隐亭组,低、中、高剂量逍遥散组,待各组完成治疗,处死,取股动脉血,采用定量PCR测定实验动物血清FSHR的表达;ELISA法测血清FSH、LH、E2、P、T的含量.结果 高剂量逍遥散组能升高血清FSHR含量,P<0.05.FSH、LH有降低趋向,E2、P有增加趋向,各剂量组呈量效关系;但对T影响不大.结论 通过实验研究,逍遥散加减可能通过改善高催乳激素血症模型动物FSHR、性激素水平,从而起到治疗目的.
作者:许露;李燕;张泰魏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通过研究散血草乙醇提取物对体外培养的血管内皮瘤细胞(EOMA细胞)生长和凋亡的影响,探讨散血草治疗血管瘤的细胞学基础及理论依据.方法 利用小鼠血管内皮瘤细胞株进行体外细胞培养,将实验细胞分为阴性对照组:B1(单纯PBS溶液处理)和不同浓度散血草乙醇提取物干预组:B2、B3(添加药物分别为100μg/mL、1 mg/mL的散血草乙醇提取物).用散血草乙醇提取物干预培养的细胞.观察比较三组体外培养的EOMA细胞在药物干预24h、48h、72h后的细胞生长情况.结果 干预后对照组血管内皮瘤细胞生长旺盛,而散血草提取物干预组细胞生长相对缓慢,尤以1 mg/ml组为甚.在干预后第24,48,72h时间点上,100μg/ml药物组和1mg/ml药物组细胞Ki67平均荧光强度较对照组低(P<0.05);1mg/ml药物组细胞平均荧光强度值较100μg/ml药物组低(P<0.05).在干预后第24,48,72小时时间点上,100μg/ml药物组、1mg/ml药物组细胞凋亡率均较对照组高(P <0.05);1mg/ml药物组细胞凋亡率较100μg/ml药物组高(P<0.05).在干预后72h,100μg/ml药物组、1mg/ml药物组VEGF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低(P<0.05).在干预后72h各组间单个细胞上的VEGFR免疫荧光检测表达无明显差异,但同样大小视野内VEGFR表达对照组多,1mg/ml组低.结论 散血草乙醇提取物在体外有抑制EOMA细胞生长、促进其凋亡的作用.其对EOMA细胞的作用机制可能与其下调EOMA细胞VEGF的表达水平有关.
作者:尹德成;彭强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建立鲜冬虫夏草的高效液相特征图谱.方法 采用在线加压溶剂提取-高效液相色谱-质谱法(online PLE-HPLC-DAD-MS)分析.将样品粉末与硅藻土均匀混合,置于空预柱芯中,套上预柱套,制得样品提取器,并安装于液相系统.以水为提取溶剂,于70℃下提取3.5 min.分析柱为ZORBAX SB-Aq(4.6 mm×150 mm,5μm),水-0.1%乙酸甲醇溶液作为流动相,采用1.5 ml·min-1流速进行梯度洗脱,柱温为20℃,在260 nm波长下检测,采用SIM模式监测特征峰.结果 建立了鲜冬虫夏草的高效液相特征图谱,共包含12个色谱峰信号,其中8个通过与对照品对照被确认为核苷类成分.结论 所建立的方法操作简便、节省样品、耗时短,可为鲜冬虫夏草的质量控制提供有效的参考.
作者:周妙霞;宋月林;李春红;梅全喜;李光荣;钱正明 刊期: 2018年第03期
对人参稀有皂苷Rg3,Rg5,Rk1和Rk3等的药理作用研究进行了归纳总结,为人参及其炮制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提供参考和依据.
作者:曾露露;丁传波;刘文丛;郑毅男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南蛇藤提取物(Celastrus orbiculatus extract,COE)联合顺铂(Cisplatin,DDP),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和凋亡的协同作用.方法 将对数期HepG2细胞,分为对照组(不加药)、COE组(40 mg·L-1)、顺铂组(DDP 2 mg·L-1)及联合组(同时加入40 mg·L-1的COE和2 mg· L-1的DDP).药物作用24 h后,MTT法计算细胞增殖抑制率,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分析细胞的侵袭迁移,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法分析上皮间质转化相关蛋白(E-cadherin、N-cadherin和vimentin)以及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的表达水平.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各组药物均能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缩短迁移距离,促进细胞凋亡(P<0.05).Western blot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各组药物均能抑制人肝癌HepG2细胞内N-cadherin、vimentin及Bcl-2蛋白的表达水平,同时增加E-cadherin及Bax蛋白的表达量.与单一用药相比,COE联合DDP用药,作用效果更显著(P<0.05).结论 南蛇藤提取物可协同顺铂,促进肝癌细胞凋亡,抑制肝癌细胞侵袭迁移,其分子机制可能与上皮间质转化及Bcl-2/Bax通路有关.
作者:钱亚云;杨婷;赵雪煜;严妍;李文原;房传赐;侯晶晶;刘延庆;李华玲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探索以抗甲方中3个主要成分作为指标监控制剂浓缩工艺稳定性.方法 以迷迭香酸、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和连翘酯苷A这3个主要成分作为HPLC检测指标,在50 ~ 90℃的温度范围,系统考察抗甲方提取液在常压和减压浓缩状态下的热稳定性规律,计算其转移率,用于指导提取液浓缩步骤中的工艺参数确定.结果 经过8h常压和减压浓缩后,迷迭香酸在温度50~70℃稳定性良好,在80℃和90℃条件下转移率下降均低于9.0%;毛蕊异黄酮葡萄糖苷在温度50 ~ 90℃稳定性良好;连翘酯苷A在温度50~60℃稳定性良好,70℃条件下转移率下降不超过10%,在80℃和90℃条件下转移率下降均超过30.0%.因此,抗甲方在浓缩过程中温度须控制在70℃以内.经过3批中试放大试验,验证此减压浓缩工艺稳定可行.结论 连翘酯苷A作为浓缩过程的热敏性指示性成分,可用于抗甲方制剂工艺的监控.
作者:李更青;吴飞;赵春草;王睿;张继全;冯怡 刊期: 2018年第03期
目的 观察益肾化浊方对AD模型大鼠海马区Ca2浓度及钙相关记忆蛋白表达的影响,初步探讨益肾化浊方治疗AD的部分作用机制.方法 将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和益肾化浊方组.采用右侧侧脑室注射Aβ25-35建立AD模型,造模成功后益肾化浊方组大鼠按照4.32g·kg-1·d-1剂量给予药液灌胃,假手术组和模型组给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持续4周.采用Rhod 2-AM荧光探针法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大鼠海马区突触Ca2+浓度及CaMKⅡ、NR2B、CREB、BDNF和TrkB蛋白的表达.结果 (1)Rhod 2-AM荧光探针法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钙离子浓度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相比,益肾化浊方组钙离子浓度显著减低(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海马区NR2B、CaMKⅡ、CREB、BDNF和TrkB蛋白的表达显著降低(P<0.01);与模型组比较,益肾化浊方组NR2B、CaMKⅡ、CREB、BDNF和TrkB蛋白显著升高(P<0.0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益肾化浊方治疗AD的作用机制可能与调节海马突触体内Ca2+浓度,减轻Aβ诱发的神经毒性;同时增加钙相关记忆蛋白的表达有关.
作者:李强;王凯;孙伟明;郭威;徐家淳;毕聪聪;张玉莲 刊期: 2018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