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参苓白术散对脾虚湿困型UC大鼠结肠组织IL-6、IL-10及c-fos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

余焕钦;贾育新;成映霞;马文;段永强;明海霞;万生芳;程小丽;丁凌辉

关键词:IL-6, IL-10, c-fos, 基因, 蛋白, 溃疡性结肠炎, 参苓白术散
摘要:目的 探讨参苓白术散对脾虚湿困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黏膜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及c-fos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受试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和造模组,造模组采用综合法复制脾虚湿困型UC动物模型.造模3周并评价造模成功后将UC大鼠分为模型组、参苓白术散高、中、低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美沙拉嗪组).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每日给予容积为10 ml·kg-1蒸馏水灌胃,参苓白术散大、中、小剂量组分别给予24,12,6 g·kg-·d-1参苓白术散药剂灌胃,阳性对照组给予0.2g·kg-·d-1美沙拉嗪颗粒灌胃,持续治疗21 d后,分别对各组大鼠肠黏膜IL-6、IL-10含量进行检测,并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结肠组织c-fos基因及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一般生存状况较差,结肠组织中IL-6含量显著升高,IL-10含量降低(P<0.05),c-fos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参苓白术散组大鼠一般生存状况明显改善,结肠组织中IL-6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IL-10含量升高(P<0.05),c-fos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以参苓白术散高剂量作用显著.结论 参苓白术散具有改善脾虚湿困型UC大鼠一般生存状况,调节结肠组织Th1/Th2细胞因子平衡分泌及下调c-fos基因蛋白表达的作用.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狭叶花花柴的生药学鉴定

    目的 明确狭叶花花柴Kareliniacaspia (Pall.) Less.f.angustifolia Smolj.基原,为该药材的鉴别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方法 考证狭叶花花柴文献,研究并记述狭叶花花柴植物形态、生药特征、各部分组织粉末显微特征及成分类别进行分析.结果 提供了狭叶花花柴使用的历史依据,生药和理化鉴定数据,得到了狭叶花花柴中未曾记载的生药特征.结论 为狭叶花花柴的资源利于与开发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作者:林丽;王振恒;晋玲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基于《内经》“阳气论”的抑郁症论治

    以《内经》阳气理论为指导,论述了阳气对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作用,言阳气动则“机体应”,阳气不动则“机体忒”,用以阐释抑郁症状与阳气不足及郁滞的关系.结合《内经》阳气理论在抑郁症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在中药、针灸、食疗、运动、睡眠等方面应如何温补阳气、宣通畅达元阳气以缓解其“不动”状态进行分析.

    作者:周苗苗;刘冉冉;刘鑫;吴建林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基于肿瘤微环境学说的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与痰毒的关系探讨

    阐述肿瘤微环境中的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与中医痰毒的相关性.提出痰毒产生的病理过程、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的特点、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与痰毒的相似性.

    作者:刘磊;张光霁;楼招欢;徐浩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推拿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磷酸化P38MAPK表达及炎性因子IL-1B的影响

    目的 探讨推拿对CCI大鼠脊髓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及白介素(IL)-1β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理.方法 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①正常组,②假手术组,③模型组,④推拿组,每组8只.正常组自然喂养,不做任何干预;假手术组暴露坐骨神经,不予结扎;模型组参照Bennett的方法建立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模型;推拿组在从造模3天后开始推拿治疗,直至造模后第14天取材,推拿选穴:“环跳”“风市”“阳陵泉”穴,每天1次,每次治疗9min.于术前(0)天及术后第3、7、10、14天观察SD大鼠热痛缩腿反应潜伏期(PWL);术后第14天采用western blot测定脊髓(L4 ~L6)磷酸化P38 MAPK表达;RT-PCR检测IL-1βmRNA表达.结果 术后3天,正常组及假手术组痛阈较高,模型组和推拿组因进行CCI手术后,痛阈明显降低,模型组和推拿组痛阈差异不大(P>0.05);经推拿干预后,术后第7天推拿组较模型组痛阈增高(P<0.05),术后第10、14天推拿组痛阈持续提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假手术组手术3天后热痛阈值逐渐升高,至第14天其热痛阈值较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模型组较正常组及假手术组大鼠脊髓磷酸化P38MAPK及IL-1βmRNA表达增强(P<0.05);与模型组相比,推拿组在造模后第14天可显著下调脊髓磷酸化P38蛋白水平及IL-1 βmRNA表达(P<0.05).结论 推拿可抑制CCI大鼠痛敏反应,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脊髓磷酸化P38MAPK,从而阻断其介导的免疫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韦斌丽;唐宏亮;王雄将;卢栋明;梁英业;庞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乳腺癌化疗患者的中医护理干预

    目的 探讨乳腺癌化疗患者的中医护理干预对化疗后不良反应的作用和干预效果.方法 将乳腺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辨证施护的中医护理方法.比较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干预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经护理后都有所好转,中医护理干预的患者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发热、脱发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患者,同时中医护理患者的干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患者.结论 乳腺癌化疗患者使用中医护理方法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干预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术兰;何燕;王丹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中药单体CU联合5-FU对胃癌MKN45细胞生长抑制作用

    目的 研究姜黄素(CU)和5-氟尿嘧啶(5-FU)单独与联合对人胃癌MKN45细胞生长抑制的效果差异,为临床上联合运用CU和5-FU治疗胃癌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 用MTT检测不同浓度CU(3.125,6.25,12.5,25,50μmol/L)和不同浓度的5-FU(6.25,12.5,25,50,100 μmol/L)单独或联合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胃癌MKN45细胞48 h、72h而产生的增殖抑制效应,并对实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析因分析.结果 CU与5-FU单用及联用时,均对体外培养的胃癌MKN45细胞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并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效应.两药联合作用48 h,当CU浓度大于2.05μmol/L而5-FU浓度大于4.09μmol/L时,两药表现为协同抑制作用,反之则为拮抗作用;当联合作用72 h,CU浓度大于2.86 μmol/L而5-FU浓度大于5.71 μmol/L时,两药表现为协同作用,反之则为拮抗作用.结论 CU与5-FU高剂量联合运用对胃癌细胞MKN45的抑制呈现协同效应,低剂量联合呈现拮抗作用.因此,本研究为临床上联合运用CU和5-FU治疗胃癌提供了初步的实验依据.

    作者:黄绍秋;冯婷;詹成林;袁纪元;赵领;魏郁梦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基于络病理论防治多器官纤维化异病同治刍议

    异病同治是中医学辨证论治体系的重要内容,将这一理论引入中医药防治心、肺、肝、肾等器官纤维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络病学说,器官纤维化共同的病机为“络虚邪瘀”,在“异病同治”理论的指导下,以“补络虚、通络瘀”为治疗原则,运用“辛味通络”“虫类通络”等中药及中药复方治疗器官纤维化有良好疗效,为中医药防治难治性疾病开拓新途径.

    作者:郑钰;刘创;庞立健;刘勇明;刘妍彤;吕晓东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臭牡丹对SNI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和背根神经节COX-2表达的作用

    目的 观察臭牡丹Clerodendron bungei Steud,CBS对坐骨神经分支选择性损伤(spared nerve injury,SNI)诱导的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SC)和背根神经节(DRG) COX-2表达变化的影响,探讨臭牡丹对神经病理性痛的作用机制.方法 雄性SD大鼠52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Ctrl)、假手术组(Sham)、模型组(SNI)和给药组(SNI+ CBS组).在术后第7天开始,SNI+ CBS组大鼠灌胃给予30 g/kg的CBS,以0.5ml/100 g为给药体积,连续灌胃28天,其余组大鼠均给予同体积生理盐水.应用qPCR及Western blot技术分别检测臭牡丹对COX-2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与Sham组比较,SNI组在术后脊髓和背根神经节COX-2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明显增加(P<0.05);而给予30g/kg CBS灌胃后可使SNI大鼠脊髓和背根神经节COX-2 mRNA和蛋白含量的表达下调(P<0.05,P<0.01).结论 CBS可下调模型大鼠脊髓和背根神经节的COX-2表达水平,其镇痛机制可能与抑制COX-2 mRNA和蛋白表达有关.

    作者:江茜;王英;夏阳阳;黄诚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益元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益元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按照入组顺序将92例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编号,并利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6例;试验组给予益元灸加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康复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5周后测量其膀胱残余尿量、平均膀胱容量、膀胱压力,对各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的残余尿量、膀胱大容量、膀胱压力及生活质量指数经5周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P<0.05),且试验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 益元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安全、有效,且治疗简单、操作方便,能明显减少膀胱残余尿量,改善膀胱顺应性,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孙伟娟;冯晓东;李瑞青;任亚锋;刘承梅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电针不同刺激量对急性期面神经损伤兔pJAK1、pSTAT3的影响

    目的 明确电针不同刺激量对急性期面神经损伤兔pJAK1、pSTAT3的影响.方法:将新西兰兔面神经用特制止血钳压榨5min,损伤长度约2.5cm,造成面神经损伤模型.电针组在术后1天后立即进行不同电刺激量治疗,疗程为7天,模型组术后不进行任何治疗.治疗结束后截取各组受损面神经,运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介导JAK-STAT调节通路的pJAK1、pSTAT3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pJAK1、pSTAT3表达显著减少(P<0.05);经治疗后,电针组pJAK1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轻刺激量治疗后,电针组pSTAT3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面神经损伤急性期电针轻刺激可以使pJAK1、pSTAT3表达水平趋于正常,而电针治疗效应不随刺激量的增长而增加,电针治疗需要把握“中病即止”的原则.

    作者:李小娟;严兴科;曹朝霞;魏玉婷;赵中亭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云南白药联合小剂量沙利度胺组合方案治疗克罗恩病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云南白药联合小剂量沙利度胺(THD)组合方案治疗克罗恩病(CD)的疗效、安全性和优势,为中西医结合防治CD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C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THD的组合方案和单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云南白药联合小剂量THD组合方案治疗,对照组只接受THD单独治疗.比较两组的CD活动度、粘膜愈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等,评价THD的组合方案和单用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CDAI均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CDA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的CDAI降幅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的病情和临床应答率明显得到改善,提示云南白药联合THD组合方案治疗CD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用THD治疗CD.治疗后观察组黏膜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7.2% vs 20.0%,P<0.05).两组不良反应常见的是外周神经炎,其次是嗜睡、皮炎、便秘、肝功能损害、烦躁和焦虑等.治疗后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虽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CRP值和ESR值均显著下降(P<0.01),观察组CRP值和ESR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云南白药联合THD组合方案治疗CD的消炎作用明显强于单用THD治疗CD.云南白药联合小剂量THD组合方案治疗CD,效果较好,可协同提高THD的疗效,为临床上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CD提供依据.

    作者:刘木先;崔舒丹;刁娜;彭亮;谷艺修;朱小彤;李明松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民族药资源信息数据库与共享平台研究

    该文整合我国一些高校及研究机构的藏蒙维民族药资源信息,深入分析研究其信息描述规范,建立了民族药资源数据信息模型,设计与开发了民族药资源数据库与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民族药资源多层次多维度的信息存储、无缝的信息整合、模糊信息检索以及跨区域的信息共享.

    作者:李智彪;刘敏;杜建强;朱彦陈;慕泽泾;钟国跃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探讨透骨草总生物碱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生长、迁移侵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透骨草总生物碱(TTAT)对MDA-MB-231细胞生长、迁移和侵袭的作用,并对其机制进行研究.方法 实验分为正常组、实验组和阳性对照组,体外培养MDA-MB-231细胞,MTT法检测TTAT对细胞生长、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实验和细胞划痕实验检测TTAT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侵袭转移能力的作用,Western Blot法测定不同浓度TTAT处理人乳腺癌后,转移相关蛋白金属基质蛋白-2(MMP2)、MMP9、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结果 TTAT对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生长、迁移和侵袭有明显的抑制作用,并具有一定的量效关系,且转移相关蛋白MMP2、MMP9、VEGF的表达均下调.结论 透骨草总生物碱能够抑制人乳腺癌MDA-MB-231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其机制可能与抑制MMP2/9、VEGF的表达以及二者之间的协同作用有关.

    作者:胡向阳;胡卫;甘声通;刘丹;陈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基于《黄帝内经》养生思想的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的调治与保养

    溃疡性结肠炎近年来在我国发病率激增,其难治性体现在病程极易反复而导致病情恶化,甚至引发癌症.明确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是防复发的黄金时期,强调该时期“养”重于“治”,以中国传统医学经典《黄帝内经》养生思想进行指导,用“顺应自然、形神兼养、养精护肾、调养脾胃”的养生方法,可从根源上改善患者整体机体和心理状态.有研究显示肠道菌群失调是溃疡性结肠炎反复发作的重要因素,提示中医从《黄帝内经》养生思想调养溃疡性结肠炎可从平衡肠道菌群方面做进一步探讨.

    作者:谈望晶;朱向东;安耀荣;申睿;刘苗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参苓白术散对脾虚湿困型UC大鼠结肠组织IL-6、IL-10及c-fos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参苓白术散对脾虚湿困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黏膜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及c-fos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受试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和造模组,造模组采用综合法复制脾虚湿困型UC动物模型.造模3周并评价造模成功后将UC大鼠分为模型组、参苓白术散高、中、低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美沙拉嗪组).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每日给予容积为10 ml·kg-1蒸馏水灌胃,参苓白术散大、中、小剂量组分别给予24,12,6 g·kg-·d-1参苓白术散药剂灌胃,阳性对照组给予0.2g·kg-·d-1美沙拉嗪颗粒灌胃,持续治疗21 d后,分别对各组大鼠肠黏膜IL-6、IL-10含量进行检测,并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结肠组织c-fos基因及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一般生存状况较差,结肠组织中IL-6含量显著升高,IL-10含量降低(P<0.05),c-fos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参苓白术散组大鼠一般生存状况明显改善,结肠组织中IL-6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IL-10含量升高(P<0.05),c-fos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以参苓白术散高剂量作用显著.结论 参苓白术散具有改善脾虚湿困型UC大鼠一般生存状况,调节结肠组织Th1/Th2细胞因子平衡分泌及下调c-fos基因蛋白表达的作用.

    作者:余焕钦;贾育新;成映霞;马文;段永强;明海霞;万生芳;程小丽;丁凌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当归补血汤干预NRF2-Notch信号调控辐射旁效应“毒损髓络”的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当归补血汤干预NRF2-Notch信号调控辐射旁效应“毒损髓络”的机制.方法 将72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全身辐射组,半身辐射组,给药1、2、3组.4Gy 137Cs-γ射线照射辐射各组小鼠,除全身辐射组外均仅照射小鼠上半身,给药各组并用不同剂量的当归补血汤灌胃1周,处死小鼠取脾和骨髓.观察各组小鼠生存状态改变,并检测体重和脾指数的变化;cck8法检测骨髓细胞的增殖活力;realtime RT-PCR、Western-blot技术检测小鼠骨髓的NRF2-Notch通路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同正常对照组相比:仅辐射各组小鼠生存状态明显弱于给药各组,小鼠骨髓细胞增殖活力降低(P<0.05);骨髓细胞NRF2、Notch1、Jagged1及PCNA基因mRNA表达下调(P<0.05);骨髓细胞Jagged1、HES1及PCNA蛋白表达下调,全身辐射组尤为明显.服药1周后,除给药1组外,给药各组骨髓细胞活力增加(P<0.05),且具有剂量依赖性;骨髓细胞NRF2 mRNA表达增加,激活Notch通路,其下游节点基因HES1表达上调(P<0.05),靶基因PCNA表达增加(P<0.05);骨髓细胞Jagged1、HES1及PCNA蛋白表达量均增加,且具有剂量依赖性,实验各组小鼠骨髓细胞Cleaved Notch1的表达成阴性.结论 当归补血汤可能通过上调NRF2基因的表达,激活Notch通路,促进辐射小鼠骨髓细胞的增殖分化,缓解电离辐射靶效应或旁效应造成的骨髓抑制,促进造血免疫系统重建.

    作者:丁香;王丽帆;刘志强;李慧宁;李妍;杨小娟;王晓玲;汪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电针对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下丘脑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前体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电针对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胰岛下丘脑中ProBDNF、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预防组和电针组,并采用标本配穴法电针治疗.实验开始第2、4、6、8、10、12、14、16周检测各组大鼠体重(weight)、空腹血糖(FPG)、血浆胰岛素(FINS)水平,及脂质代谢;West-blotting法检测大鼠下丘脑IRS-1、IRS-2蛋白表达;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大鼠下丘脑ProBDNF、BDNF表达.结果 (1)预防组和电针组大鼠较模型组大鼠,Weight、FBG、FINS降低(P<0.01),IAI升高(P<0.01),预防组和电针组大鼠Weight无差异(P>0.05);(2)预防组和电针组大鼠较模型组大鼠,下丘脑中IRS-1、IRS-2蛋白表达增加(P<0.01),预防组和电针组之间无差异(P>0.05);(2)预防组和电针组大鼠较模型组大鼠,下丘脑中ProBDNF阳性表达增加、BDNF阳性表达增加(P<0.01).结论 电针治疗可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的体重、空腹血糖、血浆胰岛素水平,且电针预防性治疗对模型大鼠下丘脑中ProBDNF、BDNF表达具有良性调节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模型大鼠下丘脑胰岛素受体底物的表达,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有关.

    作者:王静芝;洪亚群;黄浏姣;吴松;刘建民;周焕娇;郝青;柳梅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汤宗明教授辨治麻、痿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经验

    汤宗明教授系贵州省首届省级名中医,临证近半个世纪,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以麻、痿为主要表现者的中医药辨治经验深有研究,独具匠心,疗效如期.汤宗明教授认为,以麻、痿为主要表现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总以气营不足,瘀滞四末,络脉失养为主要病机,临证擅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益气通阳、和营行痹收功,疗效确切.文末撷取验案一则,以飨同道.

    作者:严兴茂;王安宁;简政义;田琦;朱广文;陈宗军;汤宗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基于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肠道菌群对机体免疫的影响

    “肺与大肠相表里”是中医经典理论之一,通过阐述其理论内容及与肠道菌群间的关系,探讨肠道菌群对机体免疫的重要影响.这将从现代医学研究层面证实中医相关经典理论的正确性,以期提高中医药的研究水平,促进中医药现代化.

    作者:郑海涛;范奕熳;袁海霞;袁斌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非小细胞肺癌术后中医证型与病理类型及分期、分化之间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术后中医证型与病理类型及肿瘤分期分化之间的关系,为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的中医药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收集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2006年1月1日以后的符合纳排标准的住院和门诊患者100例,并将病例信息录入到EXCEL表中,建立数据库,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中医证型与病理类型之间没有相关性(P>0.05);中医证型与肿瘤分期之间有相关性(P<0.05).其中ⅠA期、ⅡA期以脾肺气虚证和气阴两虚证为主;ⅠB期、ⅡB期、ⅢA期以脾肺气虚证及痰湿瘀阻证为主.中医证型与肿瘤分化程度之间具有相关性(P<0.05).其中低分化、中-低分化、中分化、高-中分化以脾肺气虚,痰湿瘀阻为主;高分化以脾肺气虚,气阴两虚证为主.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中医证型与肿瘤分期及与肿瘤分化程度具有相关性,与病理类型之间没有相关性.

    作者:周舟;侯炜;董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