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绍秋;冯婷;詹成林;袁纪元;赵领;魏郁梦
目的 观察人参总皂苷对小鼠创伤性应激障碍(PTSD)样行为的预防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不可回避足底电击(IFS)联合情景再现(SR)制备PTSD动物模型,造模前给予人参总皂苷(高剂量50mg/kg、中剂量25 mg/kg、低剂量12.5 mg/kg)7天.造模成功后检测小鼠PTSD样行为(高架十字迷宫、旷场实验);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皮质酮浓度;分离各组小鼠前额叶皮质(PFC)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B)检测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调节蛋白激酶1(SGK1)在mRNA和蛋白质的水平.结果 行为学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与对照组比较呈现显著焦虑和恐惧行为(P<0.05),人参总皂苷中剂量能够显著改善此种行为变化.同时,模型小鼠前额叶皮质SGK1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下调(P<0.05),人参总皂苷中剂量组能够上调其表达.阳性药物安定能够逆转模型小鼠行为学改变,而对SGK1表达无影响.结论 人参总皂苷可以逆转小鼠由IFS联合SR所导致的PTSD样行为学改变,其机制可能通过上调大脑前额叶皮质SGK1表达实现.
作者:王中立;干丽君;王中平;易本谊 刊期: 2018年第05期
中医认为“气”是人体基本的要素之一,具有中介、气化、防御的生理功能,针灸能够通过调动“气”的功能发挥治疗作用;在分子水平上,针灸能够介导自噬信号传递,并协调自噬相关代谢平衡以及清除受损蛋白来发挥效应.笔者检索近年的研究后发现,针灸的作用在宏观与微观上具有某种相似性,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文章就相关方面作一简要阐述,以期为针灸的治疗作用提供一些理论依据,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与研究.
作者:高原;张伟波;刘丁龙;寿崟;虎力;徐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舌诊是临床辨证及疗效评价的重要依据,能较为直观和客观地反映疾病属性、程度及变化,也是肿瘤的中医、中西医研究中重要的临床客观指标之一.文章对近十余年肿瘤舌象研究进展进行了文献查阅,总结了包括肿瘤患者的舌色、舌形、舌苔的特征,以及肿瘤患者的舌象客观化研究的进展,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作者:曾令旨;许家佗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黄连膏直肠灌注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在武汉市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并有便秘的患者8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黄连膏直肠灌注,对照组给予便通胶囊口服,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1周及2周后采用便秘症状及疗效评估问卷和便秘生活质量量表(PAC-QOL)评价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结果 经过2周的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优于对照组的8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和治疗2周后两组排便频度、排便时间、粪便形状、排便困难、下坠感和腹胀评分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和治疗2周后两组生理、社会心理、担忧和满意度及总分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连膏直肠灌注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便秘疗效确切,明显改善患者的便秘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可行性强,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丽珍;张鹏;周玉莲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残黄片对免疫低下小鼠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以及细胞免疫调节作用的影响.方法 通过腹腔注射环磷酰胺(CXT)建立免疫功能低下小鼠模型,用碳粒廓清试验检测残黄片对免疫低下小鼠非特异免疫功能的影响;采用鸡红细胞免疫试验检测残黄片对免疫低下小鼠体液免疫功能的影响;运用1% DNFB诱导迟发型超敏反应试验检测残黄片对免疫低下小鼠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结果 在非特异性免疫方面,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残黄片中剂量组能显著增加免疫低下小鼠单核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P<0.05);在体液免疫方面,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残黄片高剂量组可显著升高免疫低下小鼠血清溶血素含量(P<0.05);在细胞免疫方面,未观察到残黄片对免疫低下小鼠的耳肿胀度、耳肿胀率较为明显的影响.结论 残黄片对环磷酰胺介导的免疫低下小鼠具有非特异性免疫和体液免疫增强作用,但对细胞免疫功能可能无作用或调节作用较弱.
作者:李娜娜;王雯颍;李承平;邓莉;石金金;陈慧芳;孙曼;何永侠;李寅超;袁海龙;韩晋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姜黄素(CU)和5-氟尿嘧啶(5-FU)单独与联合对人胃癌MKN45细胞生长抑制的效果差异,为临床上联合运用CU和5-FU治疗胃癌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 用MTT检测不同浓度CU(3.125,6.25,12.5,25,50μmol/L)和不同浓度的5-FU(6.25,12.5,25,50,100 μmol/L)单独或联合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胃癌MKN45细胞48 h、72h而产生的增殖抑制效应,并对实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析因分析.结果 CU与5-FU单用及联用时,均对体外培养的胃癌MKN45细胞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并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效应.两药联合作用48 h,当CU浓度大于2.05μmol/L而5-FU浓度大于4.09μmol/L时,两药表现为协同抑制作用,反之则为拮抗作用;当联合作用72 h,CU浓度大于2.86 μmol/L而5-FU浓度大于5.71 μmol/L时,两药表现为协同作用,反之则为拮抗作用.结论 CU与5-FU高剂量联合运用对胃癌细胞MKN45的抑制呈现协同效应,低剂量联合呈现拮抗作用.因此,本研究为临床上联合运用CU和5-FU治疗胃癌提供了初步的实验依据.
作者:黄绍秋;冯婷;詹成林;袁纪元;赵领;魏郁梦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分析吴光炯教授肺脾同治咳嗽的用药规律及经验.方法 选取吴光炯教授用肺脾同治法治疗咳嗽的门诊处方,然后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应用该软件集成的规则分析、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吴光炯教授用肺脾同治方法治疗咳嗽用药规律及经验.结果 对200首中药处方分析发现,吴光炯教授治疗咳嗽肺脾同治法使用频次≥20次的药物有34味;高频药物组合共28个,包括19味药物;关联规则分析得到26条药物关联规则,演化得到核心药物组合10个,新处方5首.结论 该研究体现了吴光炯教授肺脾同治咳嗽的学术思想,不仅从宣肺祛邪、肃肺化痰等从肺治疗咳嗽外,尤其重视从肺气肺阴与脾气和胃阴同治咳嗽的用药规律,为深入学习和研究提供了依据.
作者:田津;余江维;吴光炯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索背俞穴隔药饼灸对肺癌癌因性疲劳患者疲劳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共纳入符合标准的肺癌癌因性疲劳患者63例,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29例,根据症状予以相应的对症支持治疗,同时接受肺癌健康教育,其中男18例,女11例,平均年龄(63.4±7.6)岁(51 ~70岁),病例分期:ⅢA期8例、ⅢB期12例、Ⅳ期9例;治疗组3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背俞穴隔药饼灸,其中男20例,女14例,平均年龄(62.7±7.0)岁(50~ 70岁),病例分期:ⅢA期8例、ⅢB期15例、Ⅳ期11例.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疲劳症状及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Piper量袁中感觉、情绪、认知、行为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各项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FACT-G中生理状态、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有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各项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血清IL-6、TNF-α含量均较治疗前有下降,但治疗组血清IL-6、TNF-α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背俞穴隔药饼灸可以减轻癌因性患者的炎症反应,起到缓解疲劳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效果.
作者:梁虹;杨丽燕;易展;贲定严 刊期: 2018年第05期
中医药作为富有中国特色的卫生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在国际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中药产业的国际化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便是人才培养,尤其是具有国际视野、懂中药质量标准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本文分析了面向中药产业国际化的中药分析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师资培养、教学手段等多方面探讨了中药分析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可能路径.
作者:张丽;单鸣秋;包贝华;曹雨诞;姚卫峰;程芳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七叶一枝花是一种多功效的珍稀中药材,从蛋白质层面对其展开研究是很有必要的.然而目前为止,对七叶一枝花蛋白质提取的相关研究还未见报道.为了建立适用于七叶一枝花各组织蛋白质的提取方法,本研究采用4种方法,分别对七叶一枝花的根、茎、叶、萼片和种子进行蛋白质的提取,并根据蛋白质得率和电泳图谱质量进行初步评价.研究表明,蛋白质得率由高到低的分别是尿素裂解液法、Trizol提取法、磷酸缓冲液提取法和STD裂解液法;凝胶电泳检测显示,尿素裂解液法提取的蛋白质完整性好、斑点的丰度高,STD裂解液法不理想.因此尿素裂解法提取的蛋白质综合评价好.
作者:宋发军;胡家会;林爱华;张丽;张蕊;孟艳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益元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按照入组顺序将92例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编号,并利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6例;试验组给予益元灸加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康复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5周后测量其膀胱残余尿量、平均膀胱容量、膀胱压力,对各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的残余尿量、膀胱大容量、膀胱压力及生活质量指数经5周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P<0.05),且试验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 益元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安全、有效,且治疗简单、操作方便,能明显减少膀胱残余尿量,改善膀胱顺应性,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孙伟娟;冯晓东;李瑞青;任亚锋;刘承梅 刊期: 2018年第05期
通过对目前使用的主要体质分类方法进行广泛研究和深入思考,在深刻把握中医学特点的基础上,提出建立以五行为纲、以阴阳分目的一种新体质分类体系.阴阳五行人体质分类法确定了人体生理体质和病理体质,通过判定人体五行的所属、所缺,判定人体的五行属性,将五行生克制化应用到病理体质调理和对疾病的预防干预中,丰富中医的干预治疗方法,为中医治未病奠定理论基础.
作者:崔笛;杨殿兴;殷海宽;徐姗姗;尚鹏鑫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多中心前瞻性临床平行随机对照的方法,观察益肾泄浊方内服外用治疗Ⅳ期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从炎症细胞因子和肾脏血流动力学指标角度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选择糖尿病肾病Ⅳ期(脾肾气虚、湿浊瘀阻型)患者150例,被随机分为采用西医治疗的对照组和中西医结合内服外用的治疗组,进行为期8个月的临床治疗观察(治疗组后2个月单用西药),观察记录二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候和有关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 ①二组患者治疗前一般情况和有关实验室指标无明显差异.②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有71例和70例完成了研究,总有效率分别为60.6%和75.7%,中医证候积分分别为29.2±8.1和25.6±6.8,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二组患者发生终点事件以及临床副作用的比例均无明显差异.③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功能指标和炎性细胞因子(TGF-β1、MCP-1、TNF-α)较治疗前明显好转,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停用中药继续西药治疗随访2个月后,上述各项指标虽较治疗6个月时有一定程度的恶化,但仍好于西药组.④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无明显好转,甚至变坏.结论 益肾泄浊方内服外用一体化治疗能明显改善Ⅳ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中医症候,延缓肾功能衰竭.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改善肾脏血流动力学和相关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作者:路建饶;易扬;刘文瑞;韩海燕;陈杰;田军;蒋更如;简桂花;胡静;陈秀峰;张传福;廖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中西医对血液的化生及其功能的认识具有很高的一致性.造血干细胞的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能力,对维持人体血细胞数量的稳定具有重要的作用.干细胞具有先天之精属性,是先天之精在细胞层次的存在形式.造血干细胞属于先天之精的一部分,其自我更新、多向分化潜能以及微环境的调控作用,维持着精血之间的动态平衡.精血同源,在HSCs的层面上,可理解为促进造血干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协同平衡作用.
作者:许献光;黄进;丁富平;张玉卓;许银坤;植耀锋;梁嘉颖;张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云南白药联合小剂量沙利度胺(THD)组合方案治疗克罗恩病(CD)的疗效、安全性和优势,为中西医结合防治CD提供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CD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THD的组合方案和单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接受云南白药联合小剂量THD组合方案治疗,对照组只接受THD单独治疗.比较两组的CD活动度、粘膜愈合率、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其严重程度等,评价THD的组合方案和单用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CDAI均显著下降(P<0.05),观察组CDAI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疗前后的CDAI降幅明显大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观察组的病情和临床应答率明显得到改善,提示云南白药联合THD组合方案治疗CD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用THD治疗CD.治疗后观察组黏膜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47.2% vs 20.0%,P<0.05).两组不良反应常见的是外周神经炎,其次是嗜睡、皮炎、便秘、肝功能损害、烦躁和焦虑等.治疗后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对照组虽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后CRP值和ESR值均显著下降(P<0.01),观察组CRP值和ESR值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云南白药联合THD组合方案治疗CD的消炎作用明显强于单用THD治疗CD.云南白药联合小剂量THD组合方案治疗CD,效果较好,可协同提高THD的疗效,为临床上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CD提供依据.
作者:刘木先;崔舒丹;刁娜;彭亮;谷艺修;朱小彤;李明松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究补肾化痰法通过调控APN/p38MAPK信号通路,改善肥胖PCOS雌鼠糖脂代谢的机制.方法 来曲唑联合高脂制备肥胖PCOS雌鼠模型,补肾化痰方进行干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APN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卵巢组织AdipoR2,FATP1的表达水平,Realtime PCR检测卵巢颗粒细胞p38MAPK的mRNA表达水平,酶法检测血清FBG、TC、TG等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①中药高、中剂量组雌鼠血清FBG、TC、TG、LDL、FFA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HDL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或P<0.01);②中药高、中剂量组血清中APN含量升高(P<0.05或P<0.01);③中药高、中剂量组卵巢颗粒细胞膜AdipoR2的平均黑度值增高(P<0.05);④中药高、中剂量组卵巢颗粒细胞p38MAPKmRNA表达增高(P<0.05);⑤中药高、中剂量组卵巢颗粒细胞中FATP1平均黑度值增高(P<0.05).结论 肥胖型PCOS雌鼠出现以生殖内分泌紊乱,排卵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病理改变,并伴随全身的糖脂代谢异常.补肾化痰法能有效改善肥胖PCOS雌鼠的糖脂代谢紊乱,其机制可能与补肾化痰法激活APN/p38MAPK信号通路相关.
作者:张纯;徐晓娟;黄映红;李宛静;邓蒂斯;雒芙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异病同治是中医学辨证论治体系的重要内容,将这一理论引入中医药防治心、肺、肝、肾等器官纤维化具有重要意义.基于络病学说,器官纤维化共同的病机为“络虚邪瘀”,在“异病同治”理论的指导下,以“补络虚、通络瘀”为治疗原则,运用“辛味通络”“虫类通络”等中药及中药复方治疗器官纤维化有良好疗效,为中医药防治难治性疾病开拓新途径.
作者:郑钰;刘创;庞立健;刘勇明;刘妍彤;吕晓东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综合医院门诊抑郁状态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方法 以2016年3月至2016年7月就诊于广州市3家三甲综合医院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门诊患者发放自评调查表并收集资料,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753例抑郁状态患者中平和质组和偏颇体质组的PHQ-9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年龄、性别、收入、受教育年限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53例抑郁状态患者的中医主要体质类型包括平和质(35.72%)及偏颇体质(64.28%),其中偏颇体质包括气虚质(26.83%)、阳虚质(16.87%)、气郁质(11.29%)、痰湿质(6.51%),湿热质(1.59%)和特禀质(1.20%),阴虚质与血瘀质仅在兼夹体质中出现.另外,有336例(44.62%)抑郁状态患者同时兼夹2种及2种以上的体质,以同时兼夹8种体质为主(34.52%).而且气虚质患者较平和质患者在抑郁状态严重程度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综合医院门诊抑郁状态患者的体质类型以偏颇体质为主,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较常见,并且兼夹多种体质类型多见.另外,偏颇体质患者较平和质抑郁状态程度更加严重,尤以气虚质更为突出,提示临床上应以健脾益气,疏肝解郁为基本调治原则.
作者:蔡东滨;宁玉萍;郑伟;罗新妮;吴智兵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索探究式教学模式在民族药学学科背景下波谱分析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方法 鉴于应用型、创新型民族药学人才的培养目标,引入波谱分析手段在民族药研究与发展的应用实例,以实践应用为导向,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进行波谱分析理论教学,采用理论测试和问卷调查评价教学效果.结果 探究式教学组学生考核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问卷调查表明,相较传统教学组,学生对教学方法的满意度从74.19%上升到91.18%,有94.11%的学生能接受该教学方法.结论 结合民族药学学科背景,应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能有效提高波谱分析课程的教学品质.
作者:熊慧;刘新桥;杨光忠;梅之南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测电针对1型糖尿病模型大鼠学习记忆相关行为学的影响,探讨电针对高糖状态下大鼠神经元的保护作用.方法 将共计72只8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柠檬酸钠组、柠檬酸钠+电针组、模型组、模型+电针组,每组18只.200 mg/kg链脲霉素(STZ)腹腔注射诱导1型糖尿病模型.电针刺激“百会”“肾俞”“足三里”,电压2~4V,频率2 Hz,隔日一次,每次20 min,共计30次.30、60 d被动回避试验,61 ~65 d水迷宫实验,万孚血糖监测系统监测0、7、14、30、60 d空腹血糖,酶联免疫法检测0、65 d血清胰岛素水平.65 d高尔基染色观察大鼠海马CA 1区神经元树突棘密度.结果 模型组较柠檬酸钠组血糖升高(P<0.05),胰岛素水平下降(P<0.05);模型+电针组较模型组血糖降低(P<0.05),胰岛素水平升高(P<0.05);水迷宫实验,61、62 d定位航行实验部分,模型组较柠檬酸钠组逃避潜伏期增加(P<0.05),模型+电针组较模型组逃避潜伏期减少(P <0.05);63、64d空间探索实验部分,模型组较柠檬酸钠组逃避潜伏期增加(P<0.05),模型+电针组较模型组逃避潜伏期减少(P <0.05);65 d对位空间探索实验部分,模型组较柠檬酸钠组逃避潜伏期增加(P<0.05),模型+电针组较模型组逃避潜伏期减少(P<0.05);在被动回避试验中,30、60 d的记忆保持实验期间,模型组较柠檬酸钠组穿梭潜伏期减少(P<0.05),模型+电针组较模型组穿梭潜伏期增加(P<0.05),模型组较柠檬酸钠组树突棘密度减少(P<0.05),模型+电针组较模型组树突棘密度增加(P<0.05).结论 电针可以改善糖尿病性认知功能障碍,可能与改善糖尿病大鼠血糖水平和胰岛素水平异常、调节神经元树突棘密度有关.
作者:潘友灿;许能贵;易玮 刊期: 201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