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笛;杨殿兴;殷海宽;徐姗姗;尚鹏鑫
通过研究《张聿青医案·不寐》,探析张聿青运用并发挥《内经》中理论和方药治疗不寐的经验与特点,其重视“胃不和则卧不安”“阳不入阴”之说,并以此为基础总结出不寐的病机不离“阴阳水火升降失调”,治疗则善用半夏汤,且半夏用量不大,为现代临床治疗不寐提供思路.
作者:董颖敏;沈劼 刊期: 2018年第05期
七叶一枝花是一种多功效的珍稀中药材,从蛋白质层面对其展开研究是很有必要的.然而目前为止,对七叶一枝花蛋白质提取的相关研究还未见报道.为了建立适用于七叶一枝花各组织蛋白质的提取方法,本研究采用4种方法,分别对七叶一枝花的根、茎、叶、萼片和种子进行蛋白质的提取,并根据蛋白质得率和电泳图谱质量进行初步评价.研究表明,蛋白质得率由高到低的分别是尿素裂解液法、Trizol提取法、磷酸缓冲液提取法和STD裂解液法;凝胶电泳检测显示,尿素裂解液法提取的蛋白质完整性好、斑点的丰度高,STD裂解液法不理想.因此尿素裂解法提取的蛋白质综合评价好.
作者:宋发军;胡家会;林爱华;张丽;张蕊;孟艳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明确电针不同刺激量对急性期面神经损伤兔pJAK1、pSTAT3的影响.方法:将新西兰兔面神经用特制止血钳压榨5min,损伤长度约2.5cm,造成面神经损伤模型.电针组在术后1天后立即进行不同电刺激量治疗,疗程为7天,模型组术后不进行任何治疗.治疗结束后截取各组受损面神经,运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介导JAK-STAT调节通路的pJAK1、pSTAT3表达水平.结果 模型组与空白组比较,pJAK1、pSTAT3表达显著减少(P<0.05);经治疗后,电针组pJAK1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电针轻刺激量治疗后,电针组pSTAT3表达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面神经损伤急性期电针轻刺激可以使pJAK1、pSTAT3表达水平趋于正常,而电针治疗效应不随刺激量的增长而增加,电针治疗需要把握“中病即止”的原则.
作者:李小娟;严兴科;曹朝霞;魏玉婷;赵中亭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推拿对脑瘫(Cerebral palsy,CP)幼鼠海马炎症细胞因子TNF-α和IL-10蛋白表达的影响及其DNA甲基化水平,探讨推拿对脑瘫幼鼠海马炎症的拮抗作用及机制.方法 39只SD雄性幼鼠随机分为3组:实验组(n=13)、模型对照组(n=13)和空白对照组(n=13),实验组和模型对照组在出生后第3天(Postnatal3 days,P3)制备脑瘫模型.在P5天,实验组开始进行推拿干预,1次/日,15 min/次,持续4周,空白对照组和模型对照组不予任何干预.P33天处死所有幼鼠进行取材,取幼鼠脑内海马组织并保存于-80℃,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海马中的TNF-α和IL-10蛋白变化并分别以Sequenam质谱检测法和焦磷酸测序法检测各组海马组织内TNF-α和IL-10 DNA甲基化水平并以先检测蛋白后检测甲基化.结果 实验组IL-10蛋白表达水平低于空白对照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IL-10蛋白表达水平高于模型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TNF-α蛋白表达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实验组和空白对照组TNF-α蛋白表达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三组间IL-10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NF-α基因启动子区域三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推拿后脑瘫幼鼠海马炎症细胞因子TNF-α,表达下降IL-10表达升高,其机制可能是推拿调控了炎症细胞因子TNF-α和IL-10的基因启动子区域甲基化水平,同时IL-10蛋白表达的改变可能也与其他因素的调节有关.
作者:何琪;邰先桃;张骞;袁恺;朱博文;李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胃肠舒片醇提物不同剂量对大鼠胃肠动力和胃肠激素影响的研究,探讨其临床佳用药剂量所达到的佳疗效.方法 选SD大鼠随机分4组,每组6只,即空白组,胃肠舒小剂量组、中剂量组和高剂量组.空白组给蒸馏水,胃肠舒三个剂量组分别给予胃肠舒小剂量灌胃液、中剂量灌胃液、高剂量灌胃液,各组灌胃用药7天后,以葡聚糖蓝(BD) 2000为标记物,观察各组胃排空率和小肠推进率,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胃泌素(GAS)与胃动素(MTL)的含量,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胃肠舒小剂量和高剂量组促进大鼠胃排空率显著优于空白组(P<0.01或P<0.05);胃肠舒小、中、高剂量组促进大鼠小肠推进率均显著优于空白组(P<0.01,P<0.05);胃肠舒小剂量组增强大鼠血清胃动素(MTL)含量显著优于空白组(P<0.01).随胃肠舒片剂量增加反而有对促进胃肠动力和胃肠激素分泌作用减弱趋势,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小剂量胃肠舒片即可达到促进胃肠动力和增加MTL的佳疗效.
作者:赵伟伟;李然;夏炳妍;刘孟安;王斌胜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地五养肝胶囊(DWYG)对2-AAF/PH大鼠模型肝癌前病变的抑制作用.方法 建立2-AAF/PH大鼠肝癌前病变模型,采用SPF级Wistar大鼠384只,随机分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DWYG组.取肝切除后第8、10、14、17、19、22天实验大鼠肝组织进行病理组织学观察,采用IPP6.0软件进行图像处理.计数各实验点肝脏表面直径>1 mm的小结节、细胞核数目、细胞核面积总量、细胞核平均直径和细胞核IOD值.结果 肝组织结节数:术后第8、22天,DWYG组低于模型组.细胞核数目:术后第10、14、17、22天,DWYG组高于空白组.细胞核面积总量:术后第17天,DW-YG组高于空白组;术后第19天,DWYG组低于模型组.细胞核平均直径:术后第17天,DWYG组高于空白组,术后第19天,DWYG组低于模型组.以上实验数据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显著,P<0.01或P<0.05.结论 地五养肝胶囊具有抑制2-AAF/PH模型大鼠肝癌前病变的作用.
作者:赵宾宾;高翔;叶之华;李瀚旻 刊期: 2018年第05期
汤宗明教授系贵州省首届省级名中医,临证近半个世纪,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以麻、痿为主要表现者的中医药辨治经验深有研究,独具匠心,疗效如期.汤宗明教授认为,以麻、痿为主要表现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总以气营不足,瘀滞四末,络脉失养为主要病机,临证擅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益气通阳、和营行痹收功,疗效确切.文末撷取验案一则,以飨同道.
作者:严兴茂;王安宁;简政义;田琦;朱广文;陈宗军;汤宗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系统(V2.5软件)分析吴光炯教授肺脾同治咳嗽的用药规律及经验.方法 选取吴光炯教授用肺脾同治法治疗咳嗽的门诊处方,然后录入“中医传承辅助系统”,应用该软件集成的规则分析、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等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吴光炯教授用肺脾同治方法治疗咳嗽用药规律及经验.结果 对200首中药处方分析发现,吴光炯教授治疗咳嗽肺脾同治法使用频次≥20次的药物有34味;高频药物组合共28个,包括19味药物;关联规则分析得到26条药物关联规则,演化得到核心药物组合10个,新处方5首.结论 该研究体现了吴光炯教授肺脾同治咳嗽的学术思想,不仅从宣肺祛邪、肃肺化痰等从肺治疗咳嗽外,尤其重视从肺气肺阴与脾气和胃阴同治咳嗽的用药规律,为深入学习和研究提供了依据.
作者:田津;余江维;吴光炯 刊期: 2018年第05期
周细胞是位于微血管系统内皮细胞基底膜侧的一种血管壁细胞,既有维持血管完整性、稳定性的功能.其功能受阻是导致脏器纤维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的发病机制与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缺血缺氧、间质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密切相关,诸多研究表明周细胞的功能在RIF的进展中充当重要角色.我们认为RIF的中医病机可概括为微型癥积,并提出“周细胞-信号通路-微型癥积-肾间质纤维化”相关性科学假说.
作者:黄伟;沈金峰;谢娟;罗富里;晏子友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太子参环肽类化合物Pseudostellarin E是否具有治疗2型糖尿病的潜力.方法 在3T3-L1前脂肪细胞中应用了葡萄糖吸收试验和分化模型.结果 Pseudostellarin E不仅加速3T3-L1前脂肪细胞分化进程,而且在高浓度(30mM)葡萄糖条件下增加了分化的脂肪细胞对胰岛素刺激的葡萄糖的吸收.结论 上述结果表明,Pseudostellarin E可能具有治疗糖尿病的潜能.
作者:张伟云;姚芳华;王青;温忠秀;陈全成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督灸配合加减固冲汤治疗脾肾不足型崩漏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脾肾不足型崩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治疗3个月后行相关临床疗效的分析比较.结果 治疗后,整体临床疗效,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止血疗效,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患者阴道流血情况及中医症状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均P<0.05).结论 两种治疗方法对脾肾不足型崩漏均有疗效,督灸配合加减固冲汤相对于单纯口服加减固冲汤治疗脾肾不足型崩漏效果更佳,能更有效地促进脾肾不足型崩漏患者恢复健康.
作者:梁少荣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法象药理与温热类中药自然属性的相关性,分析温热药药性与形态学特征相关性.方法 选取114味温热药作为研究对象,应用EPIData3.02软件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归纳总结其形态学特征及其与药性相关性.结果 温热药口尝味与五味的匹配度较高.有毒、大毒、小毒药外观多以红色,绿色为主,颜色较鲜艳.结论 法象药理理论与中药的自然属性存在着极大的相似之处,研究中药形态学特征与法象药理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科学合理用药.
作者:郭兆娟;翟华强;李睿;袁一平;田伟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人参皂苷CK对乳腺癌MCF-7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MCF-7细胞,分别通过四甲基噻唑蓝(MTT)法、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及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人参皂苷CK对MCF-7细胞活力、迁移能力、侵袭能力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表达的影响.结果 人参皂苷CK可剂量依赖性的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与对照组相比,人参皂苷CK 5,10 μmol/L组的细胞迁移能力及2.5,5,10μmol/L组的细胞侵袭能力呈显著性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人参皂苷CK2.5,5,10 μmol/L剂量组的MMP-2及5,10 μmol/L剂量组的MMP-9表达呈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 人参皂苷CK具有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迁移和侵袭的作用,该作用与MMP-2及MMP-9的表达减少有关.
作者:孙师钢;杜佳蕾;孙晓琦;武天琦;宋伍;刘智;姜爽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采用喷雾制粒替代补中益气颗粒原有的干法制粒,对啧雾制粒工艺参数进行优选,并与原干法制粒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浸膏浓缩的相对密度、进风口温度-出风口温度、雾化压力、喷雾速率等因素进行优选,确定佳制备工艺,进行了三批样品验证,并与干法制粒制得的三批样品进行了颗粒流动性、吸湿性等方面的对比研究.结果 补中益气颗粒的佳喷雾制粒工艺:浸膏相对密度:1.20,进风口温度-出风口温度(℃):110 ~60℃,雾化压力:0.20mPa,喷雾速率:260Hz.结论 优选的补中益气颗粒制备工艺条件合理,简化生产环节,制出的颗粒成品率高,质量稳定,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姜旭;青梅;陈明霞;于娟;刘晔;石垚;张婷婷 刊期: 2018年第05期
“和”法既是治法,也是目的,同时更为一种理念,是中医治病要达到的目标和价值所在.文章介绍了李廷荃教授在和法理念的指导下对痞满的病证认识及用药经验,为难治性胃肠疾病提供新思路.
作者:孟洋;李廷荃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参苓白术散对脾虚湿困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黏膜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及c-fos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受试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和造模组,造模组采用综合法复制脾虚湿困型UC动物模型.造模3周并评价造模成功后将UC大鼠分为模型组、参苓白术散高、中、低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美沙拉嗪组).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每日给予容积为10 ml·kg-1蒸馏水灌胃,参苓白术散大、中、小剂量组分别给予24,12,6 g·kg-·d-1参苓白术散药剂灌胃,阳性对照组给予0.2g·kg-·d-1美沙拉嗪颗粒灌胃,持续治疗21 d后,分别对各组大鼠肠黏膜IL-6、IL-10含量进行检测,并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结肠组织c-fos基因及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一般生存状况较差,结肠组织中IL-6含量显著升高,IL-10含量降低(P<0.05),c-fos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参苓白术散组大鼠一般生存状况明显改善,结肠组织中IL-6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IL-10含量升高(P<0.05),c-fos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以参苓白术散高剂量作用显著.结论 参苓白术散具有改善脾虚湿困型UC大鼠一般生存状况,调节结肠组织Th1/Th2细胞因子平衡分泌及下调c-fos基因蛋白表达的作用.
作者:余焕钦;贾育新;成映霞;马文;段永强;明海霞;万生芳;程小丽;丁凌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舌诊是临床辨证及疗效评价的重要依据,能较为直观和客观地反映疾病属性、程度及变化,也是肿瘤的中医、中西医研究中重要的临床客观指标之一.文章对近十余年肿瘤舌象研究进展进行了文献查阅,总结了包括肿瘤患者的舌色、舌形、舌苔的特征,以及肿瘤患者的舌象客观化研究的进展,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作者:曾令旨;许家佗 刊期: 2018年第05期
以《内经》阳气理论为指导,论述了阳气对人体生命活动的主宰作用,言阳气动则“机体应”,阳气不动则“机体忒”,用以阐释抑郁症状与阳气不足及郁滞的关系.结合《内经》阳气理论在抑郁症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在中药、针灸、食疗、运动、睡眠等方面应如何温补阳气、宣通畅达元阳气以缓解其“不动”状态进行分析.
作者:周苗苗;刘冉冉;刘鑫;吴建林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索背俞穴隔药饼灸对肺癌癌因性疲劳患者疲劳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共纳入符合标准的肺癌癌因性疲劳患者63例,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29例,根据症状予以相应的对症支持治疗,同时接受肺癌健康教育,其中男18例,女11例,平均年龄(63.4±7.6)岁(51 ~70岁),病例分期:ⅢA期8例、ⅢB期12例、Ⅳ期9例;治疗组3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背俞穴隔药饼灸,其中男20例,女14例,平均年龄(62.7±7.0)岁(50~ 70岁),病例分期:ⅢA期8例、ⅢB期15例、Ⅳ期11例.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疲劳症状及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Piper量袁中感觉、情绪、认知、行为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各项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FACT-G中生理状态、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有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各项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血清IL-6、TNF-α含量均较治疗前有下降,但治疗组血清IL-6、TNF-α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背俞穴隔药饼灸可以减轻癌因性患者的炎症反应,起到缓解疲劳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效果.
作者:梁虹;杨丽燕;易展;贲定严 刊期: 2018年第05期
溃疡性结肠炎近年来在我国发病率激增,其难治性体现在病程极易反复而导致病情恶化,甚至引发癌症.明确溃疡性结肠炎缓解期是防复发的黄金时期,强调该时期“养”重于“治”,以中国传统医学经典《黄帝内经》养生思想进行指导,用“顺应自然、形神兼养、养精护肾、调养脾胃”的养生方法,可从根源上改善患者整体机体和心理状态.有研究显示肠道菌群失调是溃疡性结肠炎反复发作的重要因素,提示中医从《黄帝内经》养生思想调养溃疡性结肠炎可从平衡肠道菌群方面做进一步探讨.
作者:谈望晶;朱向东;安耀荣;申睿;刘苗 刊期: 201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