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兆娟;翟华强;李睿;袁一平;田伟兰
目的 观察黄连膏直肠灌注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便秘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在武汉市中医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老年慢性心力衰竭并有便秘的患者80例,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治疗组给予黄连膏直肠灌注,对照组给予便通胶囊口服,观察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1周及2周后采用便秘症状及疗效评估问卷和便秘生活质量量表(PAC-QOL)评价临床疗效和生活质量.结果 经过2周的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5%,优于对照组的80.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和治疗2周后两组排便频度、排便时间、粪便形状、排便困难、下坠感和腹胀评分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周和治疗2周后两组生理、社会心理、担忧和满意度及总分均明显改善,且治疗组优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黄连膏直肠灌注治疗老年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便秘疗效确切,明显改善患者的便秘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可行性强,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王丽珍;张鹏;周玉莲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不同干燥方法对黄地安消胶囊干燥后所得干浸膏的影响.方法 分别采用真空干燥、微波干燥和喷雾干燥对黄地安消胶囊的流浸膏进行干燥制得干浸膏,以性状、浸膏得率、指标成分含量为评价指标,考察不同干燥方法对黄地安消胶囊流浸膏干燥后质量的影响.结果 喷雾干燥所得干浸膏颜色淡,微波干燥次之,真空干燥干浸膏颜色深;微波干燥与真空干燥收率较高,喷雾干燥收率普遍较低;以组方中指标成分含量为指标,喷雾干燥含量均低,真空干燥与微波干燥相近或互有高低.结论 不同干燥方法对干浸膏的性状、得率、指标成分含量均有影响,实际工艺研究中必须进行干燥方法的筛选.
作者:姜楠楠;刘晓闯;高家荣;单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采用喷雾制粒替代补中益气颗粒原有的干法制粒,对啧雾制粒工艺参数进行优选,并与原干法制粒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浸膏浓缩的相对密度、进风口温度-出风口温度、雾化压力、喷雾速率等因素进行优选,确定佳制备工艺,进行了三批样品验证,并与干法制粒制得的三批样品进行了颗粒流动性、吸湿性等方面的对比研究.结果 补中益气颗粒的佳喷雾制粒工艺:浸膏相对密度:1.20,进风口温度-出风口温度(℃):110 ~60℃,雾化压力:0.20mPa,喷雾速率:260Hz.结论 优选的补中益气颗粒制备工艺条件合理,简化生产环节,制出的颗粒成品率高,质量稳定,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姜旭;青梅;陈明霞;于娟;刘晔;石垚;张婷婷 刊期: 2018年第05期
该文整合我国一些高校及研究机构的藏蒙维民族药资源信息,深入分析研究其信息描述规范,建立了民族药资源数据信息模型,设计与开发了民族药资源数据库与信息共享平台,实现民族药资源多层次多维度的信息存储、无缝的信息整合、模糊信息检索以及跨区域的信息共享.
作者:李智彪;刘敏;杜建强;朱彦陈;慕泽泾;钟国跃 刊期: 2018年第05期
中医药作为富有中国特色的卫生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在国际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中药产业的国际化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便是人才培养,尤其是具有国际视野、懂中药质量标准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本文分析了面向中药产业国际化的中药分析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师资培养、教学手段等多方面探讨了中药分析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可能路径.
作者:张丽;单鸣秋;包贝华;曹雨诞;姚卫峰;程芳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仙茅多糖对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细胞的促活化作用及对细胞表面Dectin-1受体表达的影响.方法 采用不同浓度的仙茅多糖(500,250,125,62.5,31.25μg/ml)处理细胞36h,MTT法测细胞活性,ELISA法测TNF-α分泌量,Griess法测NO的分泌量,qRT-PCR测细胞Dectin-1 mRNA的相对表达量.采用Dectin-1受体抑制剂昆布多糖(终浓度为50和100μmol/ml)对细胞预处理2h后,再用仙茅多糖刺激,qRT-PCR测细胞TNF-α和iNOS mRNA的相对表达量,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吞噬FITC标记的大肠杆菌的能力.结果 RAW264.7细胞受到仙茅多糖刺激后,Dectin-1 mRNA表达量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P<0.01或P<0.05),且在一定范围内存在量-效关系和时-效关系;与正常对照组相比,仙茅多糖对RAW264.7细胞的吞噬功能和分泌活性因子TNF-α和NO的能力有提升作用(P<0.01或P<0.05),这种作用可以被Dectin-1受体抑制剂昆布多糖阻断.结论 仙茅多糖可以增强RAW264.7细胞的吞噬功能和分泌活性因子TNF-α和NO的能力,从而促进细胞活化,其机制可能与细胞表面Dectin-1受体有关.
作者:蔡琨;杨娟;杨翠萍;崔瑾;宣锦;卢芳国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测定纹党不同月份多糖的含量,来研究纹党的品质形成.方法 精密称取60℃下干燥2h的纹党参0.2g,加石油醚与乙醇回流除杂,残渣按1:30的料液比加蒸馏水,回流提取并定容,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党参多糖含量.结果 纹党多糖含量随着季节的变化从4月份开始逐渐上升,到9月份多糖含量达到了高,从9 ~11月份多糖含量又开始逐渐下降,纹党多糖含量整体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传统秋末春初采收党参的科学性.结论 纹党多糖含量受温度和季节的变化影响较大,纹党多糖含量积累符合植物开花期、结果期成长的变化规律.
作者:李富云;戴迪;穆希琼;杨扶德 刊期: 2018年第05期
“和”法既是治法,也是目的,同时更为一种理念,是中医治病要达到的目标和价值所在.文章介绍了李廷荃教授在和法理念的指导下对痞满的病证认识及用药经验,为难治性胃肠疾病提供新思路.
作者:孟洋;李廷荃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比较三种姜汁(干姜煮汁、生姜煮汁、生姜榨汁)的成分类别及其含量差异.方法 采用GC-MS,UPLC和紫外分光光度计法对生姜煮汁,生姜榨汁和干姜煮汁的挥发性成分、姜辣素成分以及黄酮类成分进行定性定量分析.结果 三种姜汁的成分类别及含量存在差异.结论 不同姜汁成分差异显著导致不同姜汁之间存在一定差异,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作者:钟凌云;何平平;吕沐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益元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按照入组顺序将92例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患者编号,并利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46例;试验组给予益元灸加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应用常规康复治疗,在治疗前及治疗5周后测量其膀胱残余尿量、平均膀胱容量、膀胱压力,对各组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两组患者的残余尿量、膀胱大容量、膀胱压力及生活质量指数经5周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P<0.05),且试验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 益元灸治疗脊髓损伤后神经源性膀胱安全、有效,且治疗简单、操作方便,能明显减少膀胱残余尿量,改善膀胱顺应性,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孙伟娟;冯晓东;李瑞青;任亚锋;刘承梅 刊期: 2018年第05期
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分析和总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中通过中医药外用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的组方用药规律.搜索相关文献,建立中医药外用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的方剂数据库,对数据库进行四气、五味、归经、频次统计、组方规律和新方分析.整理出163首方剂,涉及156味药物,通过分析,发现念珠菌性阴道炎外用处方中的药物药性偏寒,药味偏苦,出现频次较高的前3味中药依次是苦参、黄柏、蛇床子,挖掘出核心组合28个,演化得到新处方14首.研究表明,中医药外用治疗念珠菌性阴道炎的方剂以清热燥湿,止痒杀虫为主.客观呈现了念珠菌性阴道炎外用药的处方规律,为指导临床提供参考.
作者:杨利林;郜洁;丘维钰;罗颂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推拿对CCI大鼠脊髓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及白介素(IL)-1β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理.方法 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①正常组,②假手术组,③模型组,④推拿组,每组8只.正常组自然喂养,不做任何干预;假手术组暴露坐骨神经,不予结扎;模型组参照Bennett的方法建立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模型;推拿组在从造模3天后开始推拿治疗,直至造模后第14天取材,推拿选穴:“环跳”“风市”“阳陵泉”穴,每天1次,每次治疗9min.于术前(0)天及术后第3、7、10、14天观察SD大鼠热痛缩腿反应潜伏期(PWL);术后第14天采用western blot测定脊髓(L4 ~L6)磷酸化P38 MAPK表达;RT-PCR检测IL-1βmRNA表达.结果 术后3天,正常组及假手术组痛阈较高,模型组和推拿组因进行CCI手术后,痛阈明显降低,模型组和推拿组痛阈差异不大(P>0.05);经推拿干预后,术后第7天推拿组较模型组痛阈增高(P<0.05),术后第10、14天推拿组痛阈持续提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假手术组手术3天后热痛阈值逐渐升高,至第14天其热痛阈值较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模型组较正常组及假手术组大鼠脊髓磷酸化P38MAPK及IL-1βmRNA表达增强(P<0.05);与模型组相比,推拿组在造模后第14天可显著下调脊髓磷酸化P38蛋白水平及IL-1 βmRNA表达(P<0.05).结论 推拿可抑制CCI大鼠痛敏反应,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脊髓磷酸化P38MAPK,从而阻断其介导的免疫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韦斌丽;唐宏亮;王雄将;卢栋明;梁英业;庞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人参皂苷CK对乳腺癌MCF-7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MCF-7细胞,分别通过四甲基噻唑蓝(MTT)法、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及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人参皂苷CK对MCF-7细胞活力、迁移能力、侵袭能力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表达的影响.结果 人参皂苷CK可剂量依赖性的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与对照组相比,人参皂苷CK 5,10 μmol/L组的细胞迁移能力及2.5,5,10μmol/L组的细胞侵袭能力呈显著性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人参皂苷CK2.5,5,10 μmol/L剂量组的MMP-2及5,10 μmol/L剂量组的MMP-9表达呈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 人参皂苷CK具有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迁移和侵袭的作用,该作用与MMP-2及MMP-9的表达减少有关.
作者:孙师钢;杜佳蕾;孙晓琦;武天琦;宋伍;刘智;姜爽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建立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动物模型并评价,分析痛泻要方对炎性反应因子IL-17、IFN-γ、IL-4、IL-10基因和蛋白表达量的影响.方法 4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痛泻要方干预组和柳氮磺胺吡啶干预组,正常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其余各组采用TNBS/乙醇溶液灌肠+束缚法+饮食失节法建立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模型建立后采用旷场试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和新环境进食抑制实验进行评价.药物干预组分别采用痛泻要方和柳氮磺胺吡啶进行治疗,剂量分别为20.25g/kg和0.54g/kg,治疗一周后采用ELISA和RT-PCR检测结肠黏膜IL-4、IL-10、IL-17、INF-γ等指标的表达量.结果 采用TNBS/乙醇溶液灌肠+束缚法+饮食失节法能够成功建立肝郁脾虚型UC动物模型,大鼠表现为精神萎靡、毛发凌乱、喜欢蜷伏角落,挑逗大鼠表现为明显烦躁、易于被激怒、防御姿态明显,大便稀溏等;旷场实验中大鼠运动的总距离、中央区进入次数明显减少(P<0.05),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运动的总距离、双侧开放臂进入的次数、双侧开放臂的停留时间、中央区进入的次数等方面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新环境进食抑制实验发现模型组大鼠的进食时间较长(P<0.05).ELISA和mRNA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IL-4和IL-10含量明显降低,而IL-17和IFN-γ含量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痛泻要方干预组和柳氮磺胺吡啶干预组IL-17和IFN-γ降低趋势明显(P<0.01),而IL-4升高趋势明显(P<0.01),IL-10呈现升高趋势(P>0.05).结论 TNBS/乙醇溶液灌肠+束缚法+饮食失节法能够成功建立肝郁脾虚型UC动物模型,痛泻要方能够通过调节细胞炎性因子的表达量而参与对UC的治疗作用,从而发挥对T细胞介导的炎性平衡的调节作用,进而抑制过度的炎性反应,发挥相应的治疗作用.
作者:朱亚珍;厉启芳;李鹤;谢亚娟;孙闵;郑灿磊;于斌 刊期: 2018年第05期
形神一体观是中医学的重要思想之一,体现了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生理属性与精神意识属性的和谐统一.而中医学也一直强调形神合一的整体观念,临床治疗疾病提倡“形神并调”,通过药物疗法与情志疗法相结合对患者进行治疗,目前已经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治疗效果.文章旨在从“形神一体观”角度对于中医治疗疾病的思路进行分析和阐述,这对于现代心身医学的发展以及指导临床实践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常兴;张恬;孟庆岩;张庆祥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术后中医证型与病理类型及肿瘤分期分化之间的关系,为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的中医药治疗提供指导.方法 收集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2006年1月1日以后的符合纳排标准的住院和门诊患者100例,并将病例信息录入到EXCEL表中,建立数据库,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中医证型与病理类型之间没有相关性(P>0.05);中医证型与肿瘤分期之间有相关性(P<0.05).其中ⅠA期、ⅡA期以脾肺气虚证和气阴两虚证为主;ⅠB期、ⅡB期、ⅢA期以脾肺气虚证及痰湿瘀阻证为主.中医证型与肿瘤分化程度之间具有相关性(P<0.05).其中低分化、中-低分化、中分化、高-中分化以脾肺气虚,痰湿瘀阻为主;高分化以脾肺气虚,气阴两虚证为主.结论 非小细胞肺癌术后患者中医证型与肿瘤分期及与肿瘤分化程度具有相关性,与病理类型之间没有相关性.
作者:周舟;侯炜;董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舌诊是临床辨证及疗效评价的重要依据,能较为直观和客观地反映疾病属性、程度及变化,也是肿瘤的中医、中西医研究中重要的临床客观指标之一.文章对近十余年肿瘤舌象研究进展进行了文献查阅,总结了包括肿瘤患者的舌色、舌形、舌苔的特征,以及肿瘤患者的舌象客观化研究的进展,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作者:曾令旨;许家佗 刊期: 2018年第05期
慢性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普遍存在着治、效不统一的矛盾,“狭窄”、“斑块”与心肌细胞“缺血”之间的非对应关系常常让临床医生找不到真正的抓手,无法解决以“狭窄”为导向的新技术治疗带来的若干残余和后遗风险,这为中医整体思维理念的植入提供了很好的切入点.整体观是中医理论的核心,蕴含“治未病”及康复思想的全程干预策略体现了整体观的时间连续性;基于体质,兼顾形、神,抓住本宗(气血),散收并蓄体现了整体观的空间统一性.张军平教授深受其用,临证获效无数,略总结一二,以飨同道.
作者:周欢;张军平;王彬;李萌;王晓景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调查医院门诊扎冲十三味丸使用情况,为提高用药的安全性和合理性提供参考.方法 系统随机抽样,由HIS系统数据导入软件提取2017年应用扎冲十三味丸的处方,采用回顾性调查分析方法,软件以及EXCEL数据处理系统进行统计分析.抽查某院2017年1-6月使用扎冲十三味丸的处方1215张,参照药品说明书和有关法律法规、指导原则,对其用药进行调查、分析.结果 2017年使用扎冲十三味丸的门诊处方共1215张,其中不合格处方共202张,不合格率为16.62%.结论 医院扎冲十三味丸的使用存在超适应症用药、用法用量不适宜、重复用药及药物相互作用等问题.医院相关部门、医师和临床药师应该进一步加强扎冲十三味丸等中成药的合理使用,处方点评以及监督和管理,提高合理应用水平,使中成药合理应用更加规范.
作者:王晶;顾申勇;杨铭;沈毅;任金妹;唐扣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对不同种质黄芩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进行比较研究.方法 采用HPLC法对10种不同种质黄芩样品进行测定.利用中国药典委员会颁布的《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 A版)对其进行相似度评价;利用SPSS软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10种不同种质黄芩药材的指纹图谱共检出11个共有峰,相似度较高,聚类分析可分为三大类.结论 不同种质黄芩主要有效成分之间的比例存在较大差异,可利用HPLC指纹图谱技术评价不同种质黄芩药材.
作者:管仁伟;王幼鹏;魏丕振;吕玲霞;辛立红;林慧彬;林建强 刊期: 201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