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督灸配合加减固冲汤治疗脾肾不足型崩漏的临床研究

梁少荣

关键词:崩漏, 脾肾不足型, 督灸, 固冲汤
摘要:目的 观察督灸配合加减固冲汤治疗脾肾不足型崩漏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脾肾不足型崩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治疗3个月后行相关临床疗效的分析比较.结果 治疗后,整体临床疗效,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止血疗效,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患者阴道流血情况及中医症状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均P<0.05).结论 两种治疗方法对脾肾不足型崩漏均有疗效,督灸配合加减固冲汤相对于单纯口服加减固冲汤治疗脾肾不足型崩漏效果更佳,能更有效地促进脾肾不足型崩漏患者恢复健康.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定痫汤加减联合抗癫痫药治疗癫痫的疗效及安全性的Meta分析

    目的 评价定痫汤加减联合抗癫痫药治疗癫痫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数据库、PubMed,筛选出定痫汤加减联合抗癫痫药治疗癫痫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10个随机对照试验,共790例.结果显示定痫汤加减联合抗癫痫药组治疗癫痫在有效率、显效率、脑电图改善率优于抗癫痫药组.不良反应中消化系统发生率、神经系统发生率、肝肾功能异常率皆低于抗癫痫药组,血液系统发生率、皮疹发生率中两组无明显差异.结论 目前证据显示定痫汤加减联合抗癫痫药治疗癫痫有效且安全,鉴于纳入的研究质量参差不齐,尚需更多高质量的研究来证实.

    作者:吴琼;李华琼;陈爱玲;刁丽梅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参苓白术散对脾虚湿困型UC大鼠结肠组织IL-6、IL-10及c-fos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探讨参苓白术散对脾虚湿困溃疡性结肠炎(UC)大鼠结肠黏膜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及c-fos基因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受试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空白组和造模组,造模组采用综合法复制脾虚湿困型UC动物模型.造模3周并评价造模成功后将UC大鼠分为模型组、参苓白术散高、中、低剂量组和阳性对照组(美沙拉嗪组).空白组和模型组大鼠每日给予容积为10 ml·kg-1蒸馏水灌胃,参苓白术散大、中、小剂量组分别给予24,12,6 g·kg-·d-1参苓白术散药剂灌胃,阳性对照组给予0.2g·kg-·d-1美沙拉嗪颗粒灌胃,持续治疗21 d后,分别对各组大鼠肠黏膜IL-6、IL-10含量进行检测,并采用蛋白免疫印迹法检测结肠组织c-fos基因及蛋白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大鼠一般生存状况较差,结肠组织中IL-6含量显著升高,IL-10含量降低(P<0.05),c-fos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与模型组比较,参苓白术散组大鼠一般生存状况明显改善,结肠组织中IL-6含量显著降低(P<0.05)而IL-10含量升高(P<0.05),c-fos基因和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且以参苓白术散高剂量作用显著.结论 参苓白术散具有改善脾虚湿困型UC大鼠一般生存状况,调节结肠组织Th1/Th2细胞因子平衡分泌及下调c-fos基因蛋白表达的作用.

    作者:余焕钦;贾育新;成映霞;马文;段永强;明海霞;万生芳;程小丽;丁凌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从气的功能角度探讨针灸对细胞自噬的调控

    中医认为“气”是人体基本的要素之一,具有中介、气化、防御的生理功能,针灸能够通过调动“气”的功能发挥治疗作用;在分子水平上,针灸能够介导自噬信号传递,并协调自噬相关代谢平衡以及清除受损蛋白来发挥效应.笔者检索近年的研究后发现,针灸的作用在宏观与微观上具有某种相似性,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文章就相关方面作一简要阐述,以期为针灸的治疗作用提供一些理论依据,从而更好地指导临床与研究.

    作者:高原;张伟波;刘丁龙;寿崟;虎力;徐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面向中药产业国际化发展需求的中药分析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中医药作为富有中国特色的卫生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在国际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中药产业的国际化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便是人才培养,尤其是具有国际视野、懂中药质量标准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本文分析了面向中药产业国际化的中药分析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师资培养、教学手段等多方面探讨了中药分析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可能路径.

    作者:张丽;单鸣秋;包贝华;曹雨诞;姚卫峰;程芳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不同种质黄芩高效液相色谱指纹图谱研究

    目的 对不同种质黄芩药材的高效液相色谱(HPLC)指纹图谱进行比较研究.方法 采用HPLC法对10种不同种质黄芩样品进行测定.利用中国药典委员会颁布的《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2004 A版)对其进行相似度评价;利用SPSS软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10种不同种质黄芩药材的指纹图谱共检出11个共有峰,相似度较高,聚类分析可分为三大类.结论 不同种质黄芩主要有效成分之间的比例存在较大差异,可利用HPLC指纹图谱技术评价不同种质黄芩药材.

    作者:管仁伟;王幼鹏;魏丕振;吕玲霞;辛立红;林慧彬;林建强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肿瘤舌象的研究进展

    舌诊是临床辨证及疗效评价的重要依据,能较为直观和客观地反映疾病属性、程度及变化,也是肿瘤的中医、中西医研究中重要的临床客观指标之一.文章对近十余年肿瘤舌象研究进展进行了文献查阅,总结了包括肿瘤患者的舌色、舌形、舌苔的特征,以及肿瘤患者的舌象客观化研究的进展,并进行了总结和展望.

    作者:曾令旨;许家佗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益肾泄浊方内服外用治疗Ⅳ期糖尿病肾病的前瞻性多中心临床研究

    目的 通过多中心前瞻性临床平行随机对照的方法,观察益肾泄浊方内服外用治疗Ⅳ期糖尿病肾病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并从炎症细胞因子和肾脏血流动力学指标角度探讨其作用机理.方法 选择糖尿病肾病Ⅳ期(脾肾气虚、湿浊瘀阻型)患者150例,被随机分为采用西医治疗的对照组和中西医结合内服外用的治疗组,进行为期8个月的临床治疗观察(治疗组后2个月单用西药),观察记录二组患者治疗前后中医临床症候和有关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 ①二组患者治疗前一般情况和有关实验室指标无明显差异.②对照组和治疗组分别有71例和70例完成了研究,总有效率分别为60.6%和75.7%,中医证候积分分别为29.2±8.1和25.6±6.8,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二组患者发生终点事件以及临床副作用的比例均无明显差异.③治疗组治疗6个月后24小时尿蛋白定量、肾功能指标和炎性细胞因子(TGF-β1、MCP-1、TNF-α)较治疗前明显好转,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停用中药继续西药治疗随访2个月后,上述各项指标虽较治疗6个月时有一定程度的恶化,但仍好于西药组.④对照组治疗前后上述指标无明显好转,甚至变坏.结论 益肾泄浊方内服外用一体化治疗能明显改善Ⅳ期糖尿病肾病患者的中医症候,延缓肾功能衰竭.其作用机理可能与改善肾脏血流动力学和相关炎症因子水平有关.

    作者:路建饶;易扬;刘文瑞;韩海燕;陈杰;田军;蒋更如;简桂花;胡静;陈秀峰;张传福;廖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周细胞-信号通路-微型癥积-肾间质纤维化”相关性假说

    周细胞是位于微血管系统内皮细胞基底膜侧的一种血管壁细胞,既有维持血管完整性、稳定性的功能.其功能受阻是导致脏器纤维化的重要因素之一.肾间质纤维化(renal interstitial fibrosis,RIF)的发病机制与小管周围毛细血管缺血缺氧、间质细胞外基质过度沉积密切相关,诸多研究表明周细胞的功能在RIF的进展中充当重要角色.我们认为RIF的中医病机可概括为微型癥积,并提出“周细胞-信号通路-微型癥积-肾间质纤维化”相关性科学假说.

    作者:黄伟;沈金峰;谢娟;罗富里;晏子友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补中益气颗粒喷雾制粒与传统干法制粒工艺对比研究

    目的 采用喷雾制粒替代补中益气颗粒原有的干法制粒,对啧雾制粒工艺参数进行优选,并与原干法制粒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浸膏浓缩的相对密度、进风口温度-出风口温度、雾化压力、喷雾速率等因素进行优选,确定佳制备工艺,进行了三批样品验证,并与干法制粒制得的三批样品进行了颗粒流动性、吸湿性等方面的对比研究.结果 补中益气颗粒的佳喷雾制粒工艺:浸膏相对密度:1.20,进风口温度-出风口温度(℃):110 ~60℃,雾化压力:0.20mPa,喷雾速率:260Hz.结论 优选的补中益气颗粒制备工艺条件合理,简化生产环节,制出的颗粒成品率高,质量稳定,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姜旭;青梅;陈明霞;于娟;刘晔;石垚;张婷婷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当归补血汤干预NRF2-Notch信号调控辐射旁效应“毒损髓络”的机制研究

    目的 探讨当归补血汤干预NRF2-Notch信号调控辐射旁效应“毒损髓络”的机制.方法 将72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全身辐射组,半身辐射组,给药1、2、3组.4Gy 137Cs-γ射线照射辐射各组小鼠,除全身辐射组外均仅照射小鼠上半身,给药各组并用不同剂量的当归补血汤灌胃1周,处死小鼠取脾和骨髓.观察各组小鼠生存状态改变,并检测体重和脾指数的变化;cck8法检测骨髓细胞的增殖活力;realtime RT-PCR、Western-blot技术检测小鼠骨髓的NRF2-Notch通路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同正常对照组相比:仅辐射各组小鼠生存状态明显弱于给药各组,小鼠骨髓细胞增殖活力降低(P<0.05);骨髓细胞NRF2、Notch1、Jagged1及PCNA基因mRNA表达下调(P<0.05);骨髓细胞Jagged1、HES1及PCNA蛋白表达下调,全身辐射组尤为明显.服药1周后,除给药1组外,给药各组骨髓细胞活力增加(P<0.05),且具有剂量依赖性;骨髓细胞NRF2 mRNA表达增加,激活Notch通路,其下游节点基因HES1表达上调(P<0.05),靶基因PCNA表达增加(P<0.05);骨髓细胞Jagged1、HES1及PCNA蛋白表达量均增加,且具有剂量依赖性,实验各组小鼠骨髓细胞Cleaved Notch1的表达成阴性.结论 当归补血汤可能通过上调NRF2基因的表达,激活Notch通路,促进辐射小鼠骨髓细胞的增殖分化,缓解电离辐射靶效应或旁效应造成的骨髓抑制,促进造血免疫系统重建.

    作者:丁香;王丽帆;刘志强;李慧宁;李妍;杨小娟;王晓玲;汪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基于气机失调初步探讨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病机

    非酒精性脂肪肝证候多样,与气机失调关系密切,临床常以痰瘀为病机特点.文章基于气机运动,初步探讨气机失调为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机,为临床从调理气机的角度防治非酒精性脂肪肝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张晨阳;王维;陈文慧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基于脉象训练仪测评中医二十六脉象的难易程度

    具有客观化、标准化特点的脉象训练仪已经成为培训和考核中医大学生及中医临床医师的工具,该文采用脉象训练仪对二十六个脉象进行了难易程度的区分,给各级各类中医技能考核的选题作一参考,对提高中医临床医师脉诊技能水平具有现实意义.

    作者:赵庆;吴珊;徐川岚;黄小清;马碧珉;沈宏春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基于法象药理认识的温热药药性与形态学特征相关性初步分析

    目的 研究法象药理与温热类中药自然属性的相关性,分析温热药药性与形态学特征相关性.方法 选取114味温热药作为研究对象,应用EPIData3.02软件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归纳总结其形态学特征及其与药性相关性.结果 温热药口尝味与五味的匹配度较高.有毒、大毒、小毒药外观多以红色,绿色为主,颜色较鲜艳.结论 法象药理理论与中药的自然属性存在着极大的相似之处,研究中药形态学特征与法象药理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科学合理用药.

    作者:郭兆娟;翟华强;李睿;袁一平;田伟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痛泻要方对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大鼠炎性因子表达量的影响

    目的 建立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动物模型并评价,分析痛泻要方对炎性反应因子IL-17、IFN-γ、IL-4、IL-10基因和蛋白表达量的影响.方法 4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4组,正常组、模型组、痛泻要方干预组和柳氮磺胺吡啶干预组,正常组不进行任何干预,其余各组采用TNBS/乙醇溶液灌肠+束缚法+饮食失节法建立肝郁脾虚型溃疡性结肠炎模型,模型建立后采用旷场试验、高架十字迷宫实验和新环境进食抑制实验进行评价.药物干预组分别采用痛泻要方和柳氮磺胺吡啶进行治疗,剂量分别为20.25g/kg和0.54g/kg,治疗一周后采用ELISA和RT-PCR检测结肠黏膜IL-4、IL-10、IL-17、INF-γ等指标的表达量.结果 采用TNBS/乙醇溶液灌肠+束缚法+饮食失节法能够成功建立肝郁脾虚型UC动物模型,大鼠表现为精神萎靡、毛发凌乱、喜欢蜷伏角落,挑逗大鼠表现为明显烦躁、易于被激怒、防御姿态明显,大便稀溏等;旷场实验中大鼠运动的总距离、中央区进入次数明显减少(P<0.05),高架十字迷宫实验运动的总距离、双侧开放臂进入的次数、双侧开放臂的停留时间、中央区进入的次数等方面均明显低于正常组(P<0.05);新环境进食抑制实验发现模型组大鼠的进食时间较长(P<0.05).ELISA和mRNA检测结果显示,与正常组相比,模型组大鼠IL-4和IL-10含量明显降低,而IL-17和IFN-γ含量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模型组相比,痛泻要方干预组和柳氮磺胺吡啶干预组IL-17和IFN-γ降低趋势明显(P<0.01),而IL-4升高趋势明显(P<0.01),IL-10呈现升高趋势(P>0.05).结论 TNBS/乙醇溶液灌肠+束缚法+饮食失节法能够成功建立肝郁脾虚型UC动物模型,痛泻要方能够通过调节细胞炎性因子的表达量而参与对UC的治疗作用,从而发挥对T细胞介导的炎性平衡的调节作用,进而抑制过度的炎性反应,发挥相应的治疗作用.

    作者:朱亚珍;厉启芳;李鹤;谢亚娟;孙闵;郑灿磊;于斌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推拿对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脊髓磷酸化P38MAPK表达及炎性因子IL-1B的影响

    目的 探讨推拿对CCI大鼠脊髓磷酸化P38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APK)及白介素(IL)-1β的影响并分析其作用机理.方法 将32只SD大鼠随机分为4组:①正常组,②假手术组,③模型组,④推拿组,每组8只.正常组自然喂养,不做任何干预;假手术组暴露坐骨神经,不予结扎;模型组参照Bennett的方法建立坐骨神经慢性压迫性损伤(CCI)模型;推拿组在从造模3天后开始推拿治疗,直至造模后第14天取材,推拿选穴:“环跳”“风市”“阳陵泉”穴,每天1次,每次治疗9min.于术前(0)天及术后第3、7、10、14天观察SD大鼠热痛缩腿反应潜伏期(PWL);术后第14天采用western blot测定脊髓(L4 ~L6)磷酸化P38 MAPK表达;RT-PCR检测IL-1βmRNA表达.结果 术后3天,正常组及假手术组痛阈较高,模型组和推拿组因进行CCI手术后,痛阈明显降低,模型组和推拿组痛阈差异不大(P>0.05);经推拿干预后,术后第7天推拿组较模型组痛阈增高(P<0.05),术后第10、14天推拿组痛阈持续提高,与模型组比较差异显著(P<0.01);假手术组手术3天后热痛阈值逐渐升高,至第14天其热痛阈值较正常组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模型组较正常组及假手术组大鼠脊髓磷酸化P38MAPK及IL-1βmRNA表达增强(P<0.05);与模型组相比,推拿组在造模后第14天可显著下调脊髓磷酸化P38蛋白水平及IL-1 βmRNA表达(P<0.05).结论 推拿可抑制CCI大鼠痛敏反应,其机制可能与下调脊髓磷酸化P38MAPK,从而阻断其介导的免疫炎症反应有关.

    作者:韦斌丽;唐宏亮;王雄将;卢栋明;梁英业;庞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综合医院门诊抑郁状态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

    目的 探讨综合医院门诊抑郁状态患者的中医体质类型分布特点.方法 以2016年3月至2016年7月就诊于广州市3家三甲综合医院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门诊患者发放自评调查表并收集资料,采用SPSS2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 753例抑郁状态患者中平和质组和偏颇体质组的PHQ-9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年龄、性别、收入、受教育年限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53例抑郁状态患者的中医主要体质类型包括平和质(35.72%)及偏颇体质(64.28%),其中偏颇体质包括气虚质(26.83%)、阳虚质(16.87%)、气郁质(11.29%)、痰湿质(6.51%),湿热质(1.59%)和特禀质(1.20%),阴虚质与血瘀质仅在兼夹体质中出现.另外,有336例(44.62%)抑郁状态患者同时兼夹2种及2种以上的体质,以同时兼夹8种体质为主(34.52%).而且气虚质患者较平和质患者在抑郁状态严重程度方面具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综合医院门诊抑郁状态患者的体质类型以偏颇体质为主,气虚质、阳虚质、气郁质较常见,并且兼夹多种体质类型多见.另外,偏颇体质患者较平和质抑郁状态程度更加严重,尤以气虚质更为突出,提示临床上应以健脾益气,疏肝解郁为基本调治原则.

    作者:蔡东滨;宁玉萍;郑伟;罗新妮;吴智兵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补肾化痰法经APN信号通路调控肥胖型PCOS雌鼠糖脂代谢的机制研究

    目的 探究补肾化痰法通过调控APN/p38MAPK信号通路,改善肥胖PCOS雌鼠糖脂代谢的机制.方法 来曲唑联合高脂制备肥胖PCOS雌鼠模型,补肾化痰方进行干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APN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卵巢组织AdipoR2,FATP1的表达水平,Realtime PCR检测卵巢颗粒细胞p38MAPK的mRNA表达水平,酶法检测血清FBG、TC、TG等含量.结果 与模型组比较,①中药高、中剂量组雌鼠血清FBG、TC、TG、LDL、FFA含量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HDL含量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或P<0.01);②中药高、中剂量组血清中APN含量升高(P<0.05或P<0.01);③中药高、中剂量组卵巢颗粒细胞膜AdipoR2的平均黑度值增高(P<0.05);④中药高、中剂量组卵巢颗粒细胞p38MAPKmRNA表达增高(P<0.05);⑤中药高、中剂量组卵巢颗粒细胞中FATP1平均黑度值增高(P<0.05).结论 肥胖型PCOS雌鼠出现以生殖内分泌紊乱,排卵障碍为主要表现的病理改变,并伴随全身的糖脂代谢异常.补肾化痰法能有效改善肥胖PCOS雌鼠的糖脂代谢紊乱,其机制可能与补肾化痰法激活APN/p38MAPK信号通路相关.

    作者:张纯;徐晓娟;黄映红;李宛静;邓蒂斯;雒芙蓉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电针对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下丘脑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及其前体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电针对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胰岛下丘脑中ProBDNF、BDNF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6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预防组和电针组,并采用标本配穴法电针治疗.实验开始第2、4、6、8、10、12、14、16周检测各组大鼠体重(weight)、空腹血糖(FPG)、血浆胰岛素(FINS)水平,及脂质代谢;West-blotting法检测大鼠下丘脑IRS-1、IRS-2蛋白表达;免疫荧光双标法检测大鼠下丘脑ProBDNF、BDNF表达.结果 (1)预防组和电针组大鼠较模型组大鼠,Weight、FBG、FINS降低(P<0.01),IAI升高(P<0.01),预防组和电针组大鼠Weight无差异(P>0.05);(2)预防组和电针组大鼠较模型组大鼠,下丘脑中IRS-1、IRS-2蛋白表达增加(P<0.01),预防组和电针组之间无差异(P>0.05);(2)预防组和电针组大鼠较模型组大鼠,下丘脑中ProBDNF阳性表达增加、BDNF阳性表达增加(P<0.01).结论 电针治疗可有效改善胰岛素抵抗模型大鼠的体重、空腹血糖、血浆胰岛素水平,且电针预防性治疗对模型大鼠下丘脑中ProBDNF、BDNF表达具有良性调节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增加模型大鼠下丘脑胰岛素受体底物的表达,从而改善胰岛素抵抗状态有关.

    作者:王静芝;洪亚群;黄浏姣;吴松;刘建民;周焕娇;郝青;柳梅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葛根素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组织中Bcl-2、Beclin1及LC3蛋白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葛根素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海马组织中Bcl-2、Beclin1及LC3表达的影响.方法 28只雄性SD(250~300g)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模型组、葛根素低剂量(50mg/kg)组和葛根素高剂量(100mg/kg)组.连续给药7d,末次给药1h后,建立大脑中动脉闭塞模型,缺血90 min后,再灌注24h,评估神经功能,采用TTC染色观察脑梗死面积,West-em Blotting法检测缺血侧海马组织中Bcl-2、Beclin1及LC3蛋白表达的变化.结果 与假手术组比较,模型组的大鼠神经功能损伤显著增强,脑梗死面积增加,Bcl-2蛋白表达显著下调,Beclin1蛋白表达显著上调,LC3-Ⅱ/LC3-Ⅰ的比值显著上升;与模型组比较,葛根素低、高剂量组随着剂量的增加,大鼠的神经功能损伤逐渐改善,脑梗死面积逐渐减小,Bcl-2的表达逐渐上调,Beclin1的表达逐渐下调,LC3-Ⅱ/LC3-Ⅰ的比值逐渐下降,呈剂量依赖性.结论 葛根素可通过调控脑缺血/再灌注后凋亡基因Bcl-2的表达,下调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及LC3蛋白表达,抑制过度自噬,继而达到保护缺血性中风损伤的目的.

    作者:王静静;梅志刚;汪露;刘晓露;程瑶;冯知涛;张继红;谭凌菁 刊期: 2018年第05期

  • 水浴热烫炮制对栀子中栀子苷含量的影响

    目的 通过研究水浴热烫炮制对栀子中栀子苷(Geniposide)含量的影响,建立佳的水浴热烫炮制方法.方法 将霜降前和霜降后采收的栀子经过不同温度和不同时间的水浴热烫处理后,用HPLC检测其中栀子苷含量.结果 栀子的佳采收期为霜降后,即1/3青2/3黄时采收为宜;水浴热烫炮制佳方法为90℃下处理10min,Geniposide的含量可达7.12%.结论 霜降后采收的栀子中Geniposide含量高于霜降前采收的;水浴热烫炮制法可提高栀子中Geniposide含量.

    作者:蒋元斌;林丛发;郭慧慧;钟爱清;曾峰;陈弘培 刊期: 2018年第05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