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宏达;梅全喜;陈普生;戴卫波
目的 探索琼玉膏抗衰老以及下丘脑nf-kb炎症通路的激活与GnRH1基因甲基化相关性的可能分子机制.方法 ①观察比较6只24月龄自然衰老SD大鼠和6只2月龄青年SD大鼠下丘脑衰老相关蛋白及其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Western Blot检测GnRH1、Sirt1、DNMT1、DNMT3a的蛋白表达水平;Real-Time PCR检测GnRH1、Sirt1、DNMT1、DNMT3a基因mRNA的表达水平;使用SPSS19.0统计软件做统计学分析.MSP法检测老年鼠和青年鼠GnRH1基因甲基化情况.②通过分离新生SD大鼠下丘脑神经元干细胞,建立D-半乳糖诱导的下丘脑神经元干细胞衰老模型,比较正常神经元干细胞组、D-半乳糖衰老组以及不同浓度琼玉膏干预组之间炎性因子及NF-κB表达的差异.结果 ①GnRH1、Sirt1、DNMT1的蛋白及其基因mRNA表达水平在老年鼠中明显降低,与青年鼠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DNMT3a的蛋白及基因mRNA表达水平在老年鼠中无明显变化,与青年鼠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老年鼠中GnRH1基因出现部分甲基化,青年鼠中GnRH1基因未发生甲基化.②D-半乳糖诱导建立的神经元干细胞衰老模型呈现炎性指标高表达以及NF-κB信号通路激活;琼玉膏可抑制炎性因子、nuclear P65的表达水平以及NF-κB的转录活性;并且,随着琼玉膏浓度从45 μg/ml增加到90μg/ml,其提前干预D-半乳糖诱导的神经元干细胞衰老的作用也相应增强.结论 琼玉膏抗衰老的可能分子机制在于降低下丘脑神经元干细胞炎性因子表达和NF-κB转录活性,进而能够逆转衰老进程中Gn-RH1基因甲基化及其表达水平下降.
作者:张梦斯;廖茜珣;曲卫玲;刘焕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采用喷雾制粒替代补中益气颗粒原有的干法制粒,对啧雾制粒工艺参数进行优选,并与原干法制粒进行对比研究.方法 采用正交试验法对浸膏浓缩的相对密度、进风口温度-出风口温度、雾化压力、喷雾速率等因素进行优选,确定佳制备工艺,进行了三批样品验证,并与干法制粒制得的三批样品进行了颗粒流动性、吸湿性等方面的对比研究.结果 补中益气颗粒的佳喷雾制粒工艺:浸膏相对密度:1.20,进风口温度-出风口温度(℃):110 ~60℃,雾化压力:0.20mPa,喷雾速率:260Hz.结论 优选的补中益气颗粒制备工艺条件合理,简化生产环节,制出的颗粒成品率高,质量稳定,为工业化生产提供了实验依据.
作者:姜旭;青梅;陈明霞;于娟;刘晔;石垚;张婷婷 刊期: 2018年第05期
介绍了多功能针灸的结构及研发思路.一次性可拆卸的多功能针灸针涉及的是针灸医疗器械,已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专利号为:ZL 2013 2 0630630.8.该专利将中医针灸毫针与西医注射器针头的优点相结合,方便临床医师在一次针刺中施行针刺手法和穴位注射治疗.该专利在传统针灸毫针模型的基础上,设计了中空的针体,在针尖后侧作一个侧方开口,药液经中空的针体后从此处流出,针尾部组件可灵活拆卸,能够安装透明气囊保障针刺安全,或装配注射器注射药液,满足了医师施行针刺手法后进行药液注射的需要.针体上有刻度,能够准确定量针刺深度,临床与教学均可采用,现已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作者:吕浩源;张驰;肖强兵;张艳佶;王前江 刊期: 2018年第05期
干燥综合征被认为是仅次于类风湿关节炎的常见风湿免疫病.随着风湿免疫科的发展,该病的中西医治疗也逐渐规范化,取得了较大的进展.文章分别从西医治疗、辨证施治、针药并治以及中西医结合等方面阐述了中西医治疗干燥综合征治疗近况,对该病治疗方法进行系统总结,并加以简单归纳,为今后治疗干燥综合征提供参考.
作者:赵文甲;刘维;吴沅皞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笔者基于在伦敦中医孔子学院近一年的执教经历,试从教学基本要素的角度分析海外教学中教师、学生、教学环境、教学媒体、教学内容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探讨解决对策.笔者认为中医孔子学院是扩大中医药国际影响力的重要平台,中医孔子学院应加强师资建设、因地因材施教、丰富教学环境、搭建互联网平台、完善教学内容来提高教学质量,推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
作者:郑扬康;詹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形神一体观是中医学的重要思想之一,体现了人体结构与功能、人体生理属性与精神意识属性的和谐统一.而中医学也一直强调形神合一的整体观念,临床治疗疾病提倡“形神并调”,通过药物疗法与情志疗法相结合对患者进行治疗,目前已经取得了较为良好的治疗效果.文章旨在从“形神一体观”角度对于中医治疗疾病的思路进行分析和阐述,这对于现代心身医学的发展以及指导临床实践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常兴;张恬;孟庆岩;张庆祥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当归补血汤干预NRF2-Notch信号调控辐射旁效应“毒损髓络”的机制.方法 将72只BALB/c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全身辐射组,半身辐射组,给药1、2、3组.4Gy 137Cs-γ射线照射辐射各组小鼠,除全身辐射组外均仅照射小鼠上半身,给药各组并用不同剂量的当归补血汤灌胃1周,处死小鼠取脾和骨髓.观察各组小鼠生存状态改变,并检测体重和脾指数的变化;cck8法检测骨髓细胞的增殖活力;realtime RT-PCR、Western-blot技术检测小鼠骨髓的NRF2-Notch通路相关基因蛋白的表达变化.结果 同正常对照组相比:仅辐射各组小鼠生存状态明显弱于给药各组,小鼠骨髓细胞增殖活力降低(P<0.05);骨髓细胞NRF2、Notch1、Jagged1及PCNA基因mRNA表达下调(P<0.05);骨髓细胞Jagged1、HES1及PCNA蛋白表达下调,全身辐射组尤为明显.服药1周后,除给药1组外,给药各组骨髓细胞活力增加(P<0.05),且具有剂量依赖性;骨髓细胞NRF2 mRNA表达增加,激活Notch通路,其下游节点基因HES1表达上调(P<0.05),靶基因PCNA表达增加(P<0.05);骨髓细胞Jagged1、HES1及PCNA蛋白表达量均增加,且具有剂量依赖性,实验各组小鼠骨髓细胞Cleaved Notch1的表达成阴性.结论 当归补血汤可能通过上调NRF2基因的表达,激活Notch通路,促进辐射小鼠骨髓细胞的增殖分化,缓解电离辐射靶效应或旁效应造成的骨髓抑制,促进造血免疫系统重建.
作者:丁香;王丽帆;刘志强;李慧宁;李妍;杨小娟;王晓玲;汪涛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研究水浴热烫炮制对栀子中栀子苷(Geniposide)含量的影响,建立佳的水浴热烫炮制方法.方法 将霜降前和霜降后采收的栀子经过不同温度和不同时间的水浴热烫处理后,用HPLC检测其中栀子苷含量.结果 栀子的佳采收期为霜降后,即1/3青2/3黄时采收为宜;水浴热烫炮制佳方法为90℃下处理10min,Geniposide的含量可达7.12%.结论 霜降后采收的栀子中Geniposide含量高于霜降前采收的;水浴热烫炮制法可提高栀子中Geniposide含量.
作者:蒋元斌;林丛发;郭慧慧;钟爱清;曾峰;陈弘培 刊期: 2018年第05期
具有客观化、标准化特点的脉象训练仪已经成为培训和考核中医大学生及中医临床医师的工具,该文采用脉象训练仪对二十六个脉象进行了难易程度的区分,给各级各类中医技能考核的选题作一参考,对提高中医临床医师脉诊技能水平具有现实意义.
作者:赵庆;吴珊;徐川岚;黄小清;马碧珉;沈宏春 刊期: 2018年第05期
汤宗明教授系贵州省首届省级名中医,临证近半个世纪,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以麻、痿为主要表现者的中医药辨治经验深有研究,独具匠心,疗效如期.汤宗明教授认为,以麻、痿为主要表现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发病总以气营不足,瘀滞四末,络脉失养为主要病机,临证擅用黄芪桂枝五物汤加味益气通阳、和营行痹收功,疗效确切.文末撷取验案一则,以飨同道.
作者:严兴茂;王安宁;简政义;田琦;朱广文;陈宗军;汤宗明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索背俞穴隔药饼灸对肺癌癌因性疲劳患者疲劳症状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2015年1月至2016年12月共纳入符合标准的肺癌癌因性疲劳患者63例,分为对照组、治疗组.对照组29例,根据症状予以相应的对症支持治疗,同时接受肺癌健康教育,其中男18例,女11例,平均年龄(63.4±7.6)岁(51 ~70岁),病例分期:ⅢA期8例、ⅢB期12例、Ⅳ期9例;治疗组34例,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背俞穴隔药饼灸,其中男20例,女14例,平均年龄(62.7±7.0)岁(50~ 70岁),病例分期:ⅢA期8例、ⅢB期15例、Ⅳ期11例.观察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疲劳症状及生活质量.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Piper量袁中感觉、情绪、认知、行为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降低,且明显低于对照组的各项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FACT-G中生理状态、社会/家庭状况、情感状况、功能状况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有升高,且明显高于对照组的各项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和治疗组血清IL-6、TNF-α含量均较治疗前有下降,但治疗组血清IL-6、TNF-α含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背俞穴隔药饼灸可以减轻癌因性患者的炎症反应,起到缓解疲劳症状,提高生活质量的效果.
作者:梁虹;杨丽燕;易展;贲定严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姜黄素(CU)和5-氟尿嘧啶(5-FU)单独与联合对人胃癌MKN45细胞生长抑制的效果差异,为临床上联合运用CU和5-FU治疗胃癌提供理论和实验依据.方法 用MTT检测不同浓度CU(3.125,6.25,12.5,25,50μmol/L)和不同浓度的5-FU(6.25,12.5,25,50,100 μmol/L)单独或联合作用于体外培养的人胃癌MKN45细胞48 h、72h而产生的增殖抑制效应,并对实验数据进行方差分析和析因分析.结果 CU与5-FU单用及联用时,均对体外培养的胃癌MKN45细胞有显著的抑制作用(P<0.05),并且呈时间和剂量依赖效应.两药联合作用48 h,当CU浓度大于2.05μmol/L而5-FU浓度大于4.09μmol/L时,两药表现为协同抑制作用,反之则为拮抗作用;当联合作用72 h,CU浓度大于2.86 μmol/L而5-FU浓度大于5.71 μmol/L时,两药表现为协同作用,反之则为拮抗作用.结论 CU与5-FU高剂量联合运用对胃癌细胞MKN45的抑制呈现协同效应,低剂量联合呈现拮抗作用.因此,本研究为临床上联合运用CU和5-FU治疗胃癌提供了初步的实验依据.
作者:黄绍秋;冯婷;詹成林;袁纪元;赵领;魏郁梦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研究法象药理与温热类中药自然属性的相关性,分析温热药药性与形态学特征相关性.方法 选取114味温热药作为研究对象,应用EPIData3.02软件建立数据库,应用SPSS18.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归纳总结其形态学特征及其与药性相关性.结果 温热药口尝味与五味的匹配度较高.有毒、大毒、小毒药外观多以红色,绿色为主,颜色较鲜艳.结论 法象药理理论与中药的自然属性存在着极大的相似之处,研究中药形态学特征与法象药理之间的关系,有利于科学合理用药.
作者:郭兆娟;翟华强;李睿;袁一平;田伟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人参总皂苷对小鼠创伤性应激障碍(PTSD)样行为的预防作用并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应用不可回避足底电击(IFS)联合情景再现(SR)制备PTSD动物模型,造模前给予人参总皂苷(高剂量50mg/kg、中剂量25 mg/kg、低剂量12.5 mg/kg)7天.造模成功后检测小鼠PTSD样行为(高架十字迷宫、旷场实验);ELISA检测各组小鼠血清皮质酮浓度;分离各组小鼠前额叶皮质(PFC)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和蛋白免疫印迹(WB)检测血清和糖皮质激素调节蛋白激酶1(SGK1)在mRNA和蛋白质的水平.结果 行为学结果显示,模型组小鼠与对照组比较呈现显著焦虑和恐惧行为(P<0.05),人参总皂苷中剂量能够显著改善此种行为变化.同时,模型小鼠前额叶皮质SGK1在mRNA和蛋白质水平较对照组均显著下调(P<0.05),人参总皂苷中剂量组能够上调其表达.阳性药物安定能够逆转模型小鼠行为学改变,而对SGK1表达无影响.结论 人参总皂苷可以逆转小鼠由IFS联合SR所导致的PTSD样行为学改变,其机制可能通过上调大脑前额叶皮质SGK1表达实现.
作者:王中立;干丽君;王中平;易本谊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化疗患者的中医护理干预对化疗后不良反应的作用和干预效果.方法 将乳腺癌患者12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60例,对照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方法,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结合辨证施护的中医护理方法.比较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和干预效果.结果 两组患者经护理后都有所好转,中医护理干预的患者消化道反应、骨髓抑制、发热、脱发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常规护理患者,同时中医护理患者的干预效果优于常规护理患者.结论 乳腺癌化疗患者使用中医护理方法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干预效果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杨术兰;何燕;王丹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探讨人参皂苷CK对乳腺癌MCF-7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潜在机制.方法 体外培养MCF-7细胞,分别通过四甲基噻唑蓝(MTT)法、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及蛋白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法检测不同浓度的人参皂苷CK对MCF-7细胞活力、迁移能力、侵袭能力及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MMP-9表达的影响.结果 人参皂苷CK可剂量依赖性的抑制MCF-7细胞的增殖;与对照组相比,人参皂苷CK 5,10 μmol/L组的细胞迁移能力及2.5,5,10μmol/L组的细胞侵袭能力呈显著性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人参皂苷CK2.5,5,10 μmol/L剂量组的MMP-2及5,10 μmol/L剂量组的MMP-9表达呈显著性降低(P<0.05).结论 人参皂苷CK具有抑制乳腺癌MCF-7细胞迁移和侵袭的作用,该作用与MMP-2及MMP-9的表达减少有关.
作者:孙师钢;杜佳蕾;孙晓琦;武天琦;宋伍;刘智;姜爽 刊期: 2018年第05期
中医药作为富有中国特色的卫生资源,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也在国际上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认可.中药产业的国际化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便是人才培养,尤其是具有国际视野、懂中药质量标准的复合型人才培养.本文分析了面向中药产业国际化的中药分析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从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师资培养、教学手段等多方面探讨了中药分析学课程教学改革的可能路径.
作者:张丽;单鸣秋;包贝华;曹雨诞;姚卫峰;程芳芳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文章对《临证指南医案》中不饥症的原因、分类辨治经验作了分析总结,认为叶天士治疗不饥症以宣通胃气为主,或辛开通调以祛中焦痹阻,或苦降以开上焦气痹,或柔剂以温通补下,或甘寒以滋润益阴,或清营滋阴以救津液.
作者:李海峰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通过观察慈菇消脂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模型大鼠干预结果,探讨慈菇消脂胶囊防治该病的作用机理.方法 用高脂饲料喂食的方法复制NAFL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慈菇消脂胶囊高、中、低剂量组、吡格列酮阳性药物对照组.慈菇消脂胶囊对模型大鼠治疗6周后,观察模型大鼠肝组织病理形态学的变化;血清血脂变化以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α)和过氧化氢酶(CAT)含量.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较,模型组大鼠体重、肝重、肝脏病理学变化、血脂代谢、肝酶学变化、血清中FFA及肝组织中PPARa、CAT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模型组相比较,慈菇消脂胶囊各剂量治疗组,肝脏脂肪变性和炎症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慈菇消脂胶囊能降低模型大鼠FFA含量(P<0.05),对PPARa及CTA表达亦有较为明显的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慈菇消脂胶囊具有通过改善肝功能,调节PPARa、CAT异常表达,减轻肝细胞脂肪变性,从而起到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作用.
作者:白洲霞;杨少军;徐三鹏 刊期: 2018年第05期
目的 观察督灸配合加减固冲汤治疗脾肾不足型崩漏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脾肾不足型崩漏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治疗3个月后行相关临床疗效的分析比较.结果 治疗后,整体临床疗效,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止血疗效,观察组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患者阴道流血情况及中医症状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且观察组改善更显著(均P<0.05).结论 两种治疗方法对脾肾不足型崩漏均有疗效,督灸配合加减固冲汤相对于单纯口服加减固冲汤治疗脾肾不足型崩漏效果更佳,能更有效地促进脾肾不足型崩漏患者恢复健康.
作者:梁少荣 刊期: 2018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