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永刚;刘跃;李英华
目的:探讨小儿肠套叠空气灌肠诊治的有效方法.方法:应用数字化X线机对15例小儿肠套叠进行空气灌肠诊治.结果:空气灌肠对小儿肠套叠的整复成功率93.3%.结论:数字化X线机图像清晰,患儿接受X线剂量小,空气灌肠是小儿肠套叠诊治首选的安全方法.
作者:范俊飞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目的:总结上消化道出血的急救和护理经验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6 a来收治的上消化道出血41例急救和护理临床资料;结果:本组41例病人,经综合性治疗和系统护理,36例有效控制出血,安全度过急性出血期,5例出血未能有效控制,中转紧急手术,术后2例因肝肾功能衰竭死亡;结论:在急性出血阶段,其治疗效果和预后,决定于能否及时确诊、及时治疗和系统、有效的观察和护理.
作者:刘君会;徐庭芳 刊期: 2004年第16期
在护理工作中,静脉穿刺是常用的护理操作.静脉穿刺的成功率的提高,不但可以提高病人的满意度,减轻病人的痛苦,而且可以密切护患关系.因此,护理人员必须熟练地掌握静脉穿刺术的操作.根据笔者多年来的静脉穿刺术的临床经验,现将工作中常用静脉穿刺的技巧和体会总结如下.
作者:杨文涛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目的:观察宫内胎儿输血治疗新生儿溶血病的临床效果.方法:在超声扫描导向下,经脐带血管行宫内胎儿输血术,治疗胎儿贫血、预防死胎.结果:进行宫内胎儿输血治疗7次后顺利分娩.结论:与常规治疗方法相比,使用宫内胎儿输血可合理调节胎儿贫血、预防死胎.
作者:曲昌华;隋昱 刊期: 2004年第16期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心血管病的发生率在逐年升高,心脏介入治疗已成为心血管病诊断治疗的主要手段之一.心脏介入治疗中过度的迷走神经反射是一种极危险的并发症,及时发现和及时处理非常重要.本文对我室开展的心脏介入治疗病人中所发生的10例反应性心率减慢和低血压状态进行观察、护理和急救,并分析总结如下.
作者:刘婉琳;张琴 刊期: 2004年第16期
健康教育已成为整体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产科整体护理中制定健康教育计划,并将健康教育纳入住院的全过程,始终为患者提供必要的医疗护理知识.1护理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是开展健康教育的基础1.1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护士要不断加深对整体护理内涵的理解和知识更新.医德高尚、医疗护理技能娴熟、操作准确利落及谈吐清晰是开展健康教育的基本条件.
作者:马冬玲 刊期: 2004年第16期
随着医学科学的迅速发展,大量先进的医疗器械被逐渐应用于临床,我院自2002年10月射频消融技术(简称自凝刀)被成功引进并应用于临床,妇科部分常规经腹手术改为经阴手术治疗实现了子宫颈管肌瘤不经腹手术的理想,自凝刀由于本技术不开刀、无痛苦、恢复快操作简便安全等优点,已被广泛应用于妇科手术,现将我院应用自凝刀治疗子宫颈管肌瘤术的护理介绍如下.
作者:门风清;赵秀丽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的临床特点和诊断、治疗原则.方法:回顾分析2001年12月至2003年12月经治6例典型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病例.结果:2例经手术治疗,其中1例出现肠瘘,其余4例保守治疗,皆痊愈.结论:术后早期炎性肠梗阻多发于术后2周内,以腹胀为主,很少发生绞窄,保守治疗多半有效.
作者:古存;周生勤 刊期: 2004年第16期
尽管血清淀粉酶(Amy)特异性差、灵敏度低,但它仍然是临床上对急性胰腺炎(AP)诊断几乎必不可少的项目.胰淀粉酶(P-Amy)是具有胰腺组织高度特异性的一种酶,在胰腺外的许多疾病中不升高,1985年Miffin用单抗技术使小鼠骨髓瘤细胞高度特异性的抗体,从而测定P-Amy获得成功[1],大大提高了测定的特异性及灵敏度,脂肪酶(Lps)也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和灵敏度,目前国外普遍采用浊度法测定.为了解在急性胰腺炎时它们的变化情况,对102例我院收治的AP患者在入院3d内同时测定Amy、P-Amy和Lps,并对其结果进行分析.
作者:吴家明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狭窄性腱鞘炎是外科门诊的常见病、多发病,多发于手部和腕部.我科从1996年1月至2000年12月共诊治205例腱鞘炎患者,全部采用局部封闭疗法,效果好,复发率低.
作者:丁名煜 刊期: 2004年第16期
随着新的<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的实施,医疗单位在医疗纠纷中必须提供有效的证据来证明自己的清白,作为证据记录病历尤为重要,它的真实性、逻辑性及可信性等对减少医疗纠纷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对日常医疗程序、医疗文书书写中易发生纠纷的问题进行探讨,以减少纠纷的发生.
作者:李翠玲 刊期: 2004年第16期
本文报告了1999年至2003年对市直医疗机构消毒质量的检测结果.共抽检样品843份,合格657份,合格率为77.9%.其中物体表面、医护人员手、使用中消毒液、手术室空气、无菌物品、紫外线灯的合格率分别为73.2%、69.3%、97.3%、68.9%、71.2%、76.4%.物体表面和医护人员手的合格率有逐年下降局势.建议医疗机构必须重视消毒工作,加强监督检测.
作者:李淑霞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目的:探讨4例糖尿病视网膜病(diabetic retinopathy,DR)的病人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ly,FFA)不显影的原因.方法:4例DR病人注射荧光素后无显影,予每日3次口服Soda0.5g,连服3 d后再行FFA.结果:服药后再行FFA,注射荧光素后,4例DR病人皆获得清晰的FFA图像.结论:血液的pH值会影响FFA的效果.
作者:麦桂英;阎宏;李梅;欧杰雄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目的:分析下肺结核的X线表现特点,旨在提高对下肺结核的临床X线诊断水平.资料和方法:收集我院经痰查结核菌或/和临床抗结核治疗追踪证实的下肺结核45例,对它们的X线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归纳其X线表现特点.结果:X线表现①渗出与实变38例:表现为大片状或/和小片状阴影,密度相对较高,边缘模糊,内常见虫蚀样空洞和支气管充气征.②空洞9例:多为薄壁空洞,内外壁多光滑,无或少液平面,出现同侧或对侧支气管播散有特征性.③团块阴影7例:边缘无或浅分叶,周围常见卫星病灶.④腺泡结节状阴影27例.⑤纤维条索状阴影29例.⑥钙化病灶8例.⑦胸膜增厚3例.⑧合并胸椎结核1例.结论:下肺结核的X线表现多数具有特征性,X线诊断在临床中占重要位置,但少数易误诊.须进行必要的鉴别诊断.
作者:黄楚绵;陈振强;黄映宏;刘国瑞;郭岳霖 刊期: 2004年第16期
静脉肾盂造影(简称IVP)对诊断婴幼儿肾脏肿瘤、积水、先天性畸形等疾病颇有意义.但与成人相比,因哭闹欠配合,成功率偏低.现将我科近几年来进行的100例婴幼儿IVP检查资料总结如下.本组病例100例,大年龄6岁,小6个月,均采取以下检查方法.
作者:朱永峰;严证明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目的:分析并研究梗阻性黄疸的CT表现和鉴别诊断.材料和方法:收集98例手术病理证实的梗阻性黄疸病人的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胰头Ca 36例,壶腹Ca 22例,胆总管Ca 12例,胆结石19例,胆总管炎7例,转移Ca 2例.结果:CT检查对梗阻性黄疸的部位、原因及良恶性的区分准确性较高.结论:CT对梗阻性黄疸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有很大价值.
作者:孙俊;刘桂华;毕万利 刊期: 2004年第16期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apne ahyponea syndrome,OSA-HS)是指由于上呼吸道阻塞性病变引起的以睡眠中响亮打鼾声、反反复复的睡眠呼吸暂停、夜间低氧血症、日间嗜睡等为特征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成人于7h的夜间睡眠时间内,至少有30次呼吸暂停,每次呼吸暂停时间至少10 s以上,或呼吸暂停指数(即每小时呼吸暂停的平均次数)>5[1].
作者:谢平 刊期: 2004年第16期
实验室曾在检测不同实验项目EIA板30块,其中有36份抗-HCV,30份HBsAg前后双孔阳性,随后对前孔33份标本和对应成品血辫做双孔平行复测,检测结果均呈阳性,且OD值相差甚微;而对其后对应孔33份标本和成品血辫做双孔平行复测,两者检测结果却不相符(原标本血结果仍呈阳性,血辫结果呈阴性).为究其原因,笔者从采血到检测全质控过程对标本进行了分析,发现不同实验项目的后对应孔33份血前后两次检测结果不符是由于使用TECAN CENESIS RST-150自动加样系统加样时,前一孔强阳性标本连带污染后边对应孔的标本所致.
作者:曹俊萍 刊期: 2004年第16期
鼻咽癌的根治性放疗布野以面颈联合大野加下半颈锁骨区前野及耳颞部侧野加全颈切线野为主野[1].面颈联合野为不规则大野,传统的方法是通过多个铅块组合铅挡.由于采用组合铅块,相邻铅块的间隙会发生漏射,每次组合铅块的重复性不会太好.近年来由于面罩的广泛应用,整体适形铅块的制作及固定,实现了面颈联合野的等中心照射,提高了治疗的精度.我科在模拟定位机(SIEMENS)与加速器(Varian600c)的铅块托架不适配的情况下,通过适形铅块的制作,实施了面颈联合野的等中心照射,方法供大家探讨.
作者:王永刚;刘跃;李英华 刊期: 2004年第16期
目的:分析2003年度全院共检出的167株葡萄球菌及肠球菌感染情况及耐药性.方法:用VITEK仪鉴定细菌;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共检出葡萄球菌138例,以表皮葡萄球菌为主,占79%;肠球菌29例,以粪肠球菌为主,占90%.药敏结果显示:耐苯唑西林的葡萄球菌高达96%,未发现耐万古霉素的葡萄球菌,葡萄球菌对四环素、红霉素、环丙沙星、复方新诺明的耐药率均>50%,对庆大霉素、氯霉素较敏感;肠球菌对四环素、氯霉素耐药率>50,对其他几种抗生素敏感率>50%.结论:葡萄球菌对多种抗生素耐药情况严重,肠球菌稍好,临床医生应重视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合理使用抗生素.
作者:王红;邱小燕 刊期: 2004年第1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