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牛蒡根RRLC指纹图谱研究

孙小玲;何凡

关键词:牛蒡根,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不同产地, 指纹图谱
摘要:目的 研究不同产地牛蒡根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为鉴定牛蒡根药材提供依据,为确定其佳产地提供参考.方法 以在牛蒡根中分离的5个化合物为对照峰,TSK gel ODS-140HTP(50mm×1.8 mm,2.3μm)色谱柱,流动相为0.1%磷酸水溶液(A)-乙腈(B),采用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2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10 nm.利用HPLC法测定不同采收地的10个样品的色谱图谱.结果 牛蒡根中所合成分的各色谱峰均得到了有效分离,在测定的10批药材中,共有13个色谱峰,其中图谱显示有12个峰为10批样品所共有,确定为特征指纹峰,对其中5个共有指纹峰进行了标记.结论 该法建立的RRLC指纹图谱具有可靠性,可为进一步研究制定牛蒡根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三黄屏风膏穴位贴敷佐治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肺脾气虚证)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三黄屏风膏穴位贴敷佐治肺脾气虚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RRTI患儿随机分为2组,两组均口服匹多莫德口服液,治疗组50例加用三黄屏风膏穴位贴敷,对照组50例加用模拟药膏穴位贴敷,治疗2月,检测两组治疗前后CD3、CD4、CD8、CD4/CD8、IgG、IgA、IgM、C3的变化,并随访1年观察其疗效.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8%和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CD3、CD4、CD4/CD8、IgG、IgA、IgM、C3显著提高,CD8明显降低,前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三黄屏风膏穴位贴敷可以提高肺脾气虚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治愈率,并能改善复感儿的免疫功能.

    作者:王恩杰;张朝霞;邱建利;肖景霞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丁香油膜剂丁香酚含量的方法学研究

    目的 对丁香油口腔膜剂中有效成分丁香酚进行含量测定.方法 建立丁香油口腔膜剂中丁香酚含量的紫外分析方法.结果 该方法简单、准确、重现性好.丁香酚在14.85 ~ 39.60μg/m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9,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6%,RSD=2.6%.结论 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丁香油口腔膜剂中丁香酚含量可有效进行质量控制,为下一步开展药效实验奠定较好的研究基础.

    作者:杜卓;刘芳;谭淑仪;邝婉容;李钟;朱春霞;韩彬;文凤妮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中药学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体系研究与实践

    中药学专业课内实践教学所包含的课程门数多,时间跨度大,传统教学体系中存在实验药物浪费较大,不同课程间还存在部分实验内容重叠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对中药学专业课内实践教学体系进行统一规划.该研究将不同课程不同实验项目之间进行组合,可较大幅度的减少实验用药材的用量,降低教学成本,还可避免不同课程间部分实验内容的重复开设,极大的提高实验教学的效率,使不同课程之间交叉融合,实现资源的充分、有效、合理利用.

    作者:文德鉴;涂星;朱敏英;胡泽华;田春漫;刘芬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针刺配合静帅康胶囊治疗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疗效观察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静帅康胶囊治疗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患儿38例分为两组,治疗组19例用针刺、静帅康胶囊口服,对照组19例只用针刺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3月后,统计总有效率治疗组94.73%,对照组68.4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针刺配合中成药静帅康胶囊口服治疗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疗效明显.

    作者:樊亚妮;李建军;樵成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临证指南医案》之眩晕病证素与辨证研究

    选取《临证指南医案》中眩晕病展开研究.首先对证候要素作初步筛选,筛选出病位证候要素20项,病性证候要素16项.继而提取规范共性证素,病位证素8项,分别为肝、胃、肾、脾、胆、神、胸膈和经络;病性证素10项,分别为动风、痰、阳亢、火、气虚、气逆、阴虚、血虚、津伤和惊恐.然后由证素组合基本证型19项,再由基本证型或证素组合反映医案机理的复合证型.后揭示出应用证素分析方法分析医案对于研究医案和指导临床辨证的意义.

    作者:董文军;鲁琴;刘今;邢志峰;贾智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维C银翘片中6种有效成分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维C银翘片中对乙酰氨基酚、绿原酸、马来酸氯苯那敏、连翘酯苷A、甘草苷和牛蒡子苷等6种组分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方法 采用HPLC法,色谱柱为Phenomenex Gemini 5μC18柱(250 mm×4.6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A)-1%醋酸(B)溶液,梯度洗脱,0min,5%A;10min,10%A;15min,20%A;40min,25%A;45min,45%A;60min,100%A,体积流量1.0 ml/min,检测波长280 nm,柱温35℃.结果 对乙酰氨基酚、绿原酸、马来酸氯苯那敏、连翘酯苷A、甘草苷和牛蒡子苷分别在12.5~ 75μg、0.25~ 1.5 μg、0.15 ~0.9μg、0.175~1.05μg、0.035 ~0.21μg、0.35 ~2.1μg范围内与色谱峰面积呈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均大于0.9991,平均加样回收率(n=6)分别为101.27%、99.17%、102.69%、98.37%、102.63%、99.21%,RSD分别为1.11%、0.84%、1.28%、1.08%、3.45%、1.41%.结论 实验方法准确灵敏、重复性好,在50%甲醇溶液中超声提取30 min,适用于维C银翘片中这6个成分的测定,为维C银翘片制剂的质量评价提供研究基础.

    作者:汤丹丰;郑琴;罗俊;朱梅芳;吴海霞;章德林;杨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不同时间嗅鞘细胞移植联合电针对大鼠脊髓损伤后Nestin表达的影响

    目的 在不同时间点,应用嗅鞘细胞联合电针治疗脊髓损伤大鼠,观察脊髓巢蛋白(Nestin)阳性细胞的表达情况,确定佳的治疗“时间窗”.方法 将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嗅鞘细胞联合电针治疗组(按不同时间点分为:立即移植组、3天后移植组、7天后移植组),分别按相应时间点移植入培养好的嗅鞘细胞,电针干预时间同嗅鞘细胞移植时刻,2周后,取各组大鼠损伤节段脊髓,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观察各组巢蛋白阳性细胞的表达情况.并对损伤区域进行HE染色,观察脊髓损伤1周内局部区域的病理结构的改变过程,以及各组脊髓损伤后8周的脊髓的修复情况.采用改良Rivlin斜板试验和脊髓运动功能BBB评分法对各组大鼠脊髓损伤后的行为及后肢运动功能进行评定.对各组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7天组8周后HE染色、巢蛋白阳性细胞、BBB评分、斜板实验结果显示:7天组均优于其他各组.结论 大鼠脊髓损伤7天后应用OECs联合电针治疗,优于立即和3天后应用OECs联合电针治疗.

    作者:李江;谭龙旺;刘强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产地加工炮制一体化新工艺对半夏生物碱类成分的影响

    目的 建立同时测定半夏各炮制品中鸟苷、尿苷及腺苷含量的方法,比较产地加工炮制一体化新工艺及传统炮制对有效成分含量的影响.方法 色谱柱:SymmetryShield RP18 (4.6mm×250mm,5μm),流动相:甲醇:水=15:85,流速:0.6m1·min-1,检测波长:260 nm,柱温:25℃,进样量:10μl.结果 鸟苷在4.19×10-3~ 83.8×10-3 μg范围内、尿苷在5.79×10-3 ~ 115.8×10-3 μg范围内、腺苷在1.92×10-3 ~38.4×10-3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半夏炮制后鸟苷、尿苷和腺苷的含量均降低,产地加工炮制一体化新工艺保留有效成分.结论 半夏炮制对鸟苷、尿苷和腺苷的含量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清半夏和姜半夏下降明显,可能与浸泡溶水以及加入白矾有关.

    作者:梁君;王桁杰;张振凌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内消瘰疬丸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颈淋巴结结核疗效的超声监测

    目的 探讨内消瘰疬丸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颈淋巴结结核的疗效.方法 80例患者被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2HRZE/10HRE),治疗组在对照组抗结核治疗的基础上,联合服用内消瘰疬丸.所有患者在整个疗程中,每2个月复查1次颈部彩超评估疗效.12个月后作疗效评价.结果 治疗组于4、6、8、10、12个月等5个时段的临床治愈率与对照组比较(P<0.05)均优于对照组.结论 内消瘰疬丸联合抗结核药物治疗颈淋巴结结核有缩短治疗时间及提高疗效的作用.

    作者:杨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拳卷地钱总黄酮对四氯化碳致急性肝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及其作用机制

    目的 研究拳卷地钱总黄酮对四氯化碳(CCl4)致急性肝损伤大鼠的保护作用,并探索作用机制.方法 采用腹腔注射10% (V/V) CCl4花生油(5ml·kg-1)建立急性肝损伤大鼠模型,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含量或活性,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肝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1β(IL-1β)和白介素-6(IL-6)水平,观察肝组织病理变化.结果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拳卷地钱总黄酮组(200mg· kg-1 ·d-1)能显著降低血清中ALT和AST活性,并能显著升高SOD活性,减少MDA含量,GSH-Px活性无明显变化,显著抑制肝组织中TNF-α、IL-1β和IL-6表达水平,改善肝组织病理变化.结论 拳卷地钱总黄酮对CCl4致急性肝损伤大鼠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脂质过氧化、抗炎作用有关.

    作者:王跃峰;张可锋;周雨晴;杜沛霖;白燕远;朱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贵州药食两用同源植物资源与应用探析

    目的 探讨贵州药食同源植物资源及其应用现状,分析其在开发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相关解决对策.方法 通过踏查、资料考证和文献整理对贵州地区药食同源植物资源及居民应用情况进行实地调查.结果 贵州药食同源植物资源丰富,但部分应用广而少的药食同源植物缺乏保护;部分居民存在食用石蒜、商陆有毒植物,不宜作为食物.结论 必须对贵州药食同源植物以建立良种培育基地和GAP种植基地保护资源;加强向居民宣传药食同源植物的毒副作用及适宜体质类型,确保人们正确地辨认并安全地食用植物.

    作者:夏卉芳;王毓;冉从简;张文刚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牛蒡根RRLC指纹图谱研究

    目的 研究不同产地牛蒡根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为鉴定牛蒡根药材提供依据,为确定其佳产地提供参考.方法 以在牛蒡根中分离的5个化合物为对照峰,TSK gel ODS-140HTP(50mm×1.8 mm,2.3μm)色谱柱,流动相为0.1%磷酸水溶液(A)-乙腈(B),采用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2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10 nm.利用HPLC法测定不同采收地的10个样品的色谱图谱.结果 牛蒡根中所合成分的各色谱峰均得到了有效分离,在测定的10批药材中,共有13个色谱峰,其中图谱显示有12个峰为10批样品所共有,确定为特征指纹峰,对其中5个共有指纹峰进行了标记.结论 该法建立的RRLC指纹图谱具有可靠性,可为进一步研究制定牛蒡根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作者:孙小玲;何凡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凉血解毒化瘀法对乙肝相关ACLF T细胞亚群及NK的影响

    目的 观察凉血解毒化瘀法对HBV-ACLF T细胞亚群的影响,探索中医药治疗ACLF的可能免疫机制.方法 将58例慢ACLF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治疗的0周、4周、8周分别检测肝功能、T细胞亚群、NK、血清内毒素水平进行统计分析比较.结果 4周、8周肝功TBIL、DBIL、ALT和AST与0周比均有差异(P<0.05);4周两组间TBIL、DBIL、T细胞亚群及NK有差异(P<0.05);8周两组间ALT、AST、ALB、LPS有差异(P<0.05),而T细胞亚群及NK无差异(P>0.05).结论 凉血解毒化瘀法可以改善HBV-ACLF患者肝脏合成功能、降低LPS水平,短期内改善、调节HBV-ACLFT细胞免疫紊乱状态.

    作者:韩志毅;马文峰;孙新锋;张卫;周小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陈慈煦辨治内分泌疾病的学术思想研究

    随着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内分泌疾病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这类疾病病机复杂,大多发病隐匿、缓慢,缠绵难愈.贵州省首批名老中医陈慈煦老先生行医五十余载,对内分泌疾病有着丰富的临床治疗经验,尤其对某些内分泌疾病如甲亢、甲状腺结节、肾上腺皮质增生症、糖尿病、席汉氏综合征及乳腺纤维瘤等,更是颇具心得.陈老认为内分泌疾病非纯实或纯虚之证,虚实夹杂,数脏同病.其病机为相火妄动,心肝失调,脾肾多虚,痰瘀并存,治疗原则为调心肝,补脾肾,化痰浊,活瘀血.如能将其丰富的临床经验应用于实践,必将造福于患者,如能将其深厚的学术理论传与后学者,必将对其辨治内分泌疾病有所启迪.

    作者:武静;王俊霞;杨毅;龚小雪;陈继婷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经方度量衡之“分”探讨

    经方的桴鼓之效与其药物剂量密不可分,正如清·王清任《医林改错》所言:“药味要紧,分两更要紧”,而正确把握经方剂量的关键在于古今度量衡的换算,故近年来人们对经方剂量单位问题研究颇多,尤以“两”“斤”及“尺”为著,唯独“分”这一单位阐述较少,而争议较多,故本文主要探讨度量衡“分”的几种不同含义,并结合经方原文阐述其实际意义.

    作者:董艳;王阶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基于味觉指纹技术的中药附子10种炮制品快速辨别研究

    目的 基于味觉指纹技术,快速辨别10味附子炮制品,包括具有相同“味”或难以用肉眼直接区分的附子炮制品,建立附子电子舌特征图谱.方法 采集10味附子炮制品,运用电子舌技术进行检测,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判别因子分析(DFA)、软独立建模分析(SIMCA)以及统计质量控制分析(SQC)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PCA模型、DFA模型、SIMCA模型、SQC模型均能准确快速辨别10味附子炮制品.其中PCA模型二维图谱识别指数可达98%,在此图谱中附子相同“味”的炮制品有集中的趋势;DFA模型三维图谱辨别效率达99%,DFA模型二维图谱中,相同“味”附子炮制品有集中的趋势,其结果与PCA模型一致;SIMCA模型验证得分达90分,SQC模型识别指数达91%.根据附子雷达图谱进行分析,建立附子电子舌特征图谱.结论 基于味觉指纹技术,应用电子舌可明显快速辨别10味附子炮制品,并总结附子炮制品“味”的规律,尝试建立了附子电子舌特征图谱,为附子“味”的研究提出新思路.

    作者:黄勤挽;范润勇;陈晓玉;孙佳彬;王瑾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益气解毒法治疗普通感冒(气虚邪犯证)的疗效观察及对细胞因子HβD-2的影响

    目的 观察益气解毒法治疗普通感冒(气虚邪犯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把40例普通感冒患者(气虚邪犯证)随机分为试验组20例,对照组20例.试验组采用感毒清颗粒加减配伍(咽痛甚加牛蒡子、板蓝根,表症明显加金银花、连翘,咳嗽甚加桔梗、苦杏仁)口服,每日3次.对照组采用复方氨酚烷胺胶囊,每天2次.3天1个疗程后对比临床治疗疗效及对人β-防御素-2(HβD-2)的变化情况.结果 完成观察的合格病例试验组19例,对照组19例.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100%、愈显率为42.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4.7%、愈显率为31.5%,两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咽部症状、体征积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但试验组效果优于对照组.试验组与对照组HβD-2水平治疗前、后及组间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3天前后差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用药过程中,试验组未发现明显不良事件;对照组出现不良事件6例,表现为头昏、嗜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1.58%.结论 益气解毒法能够改善普通感冒(气虚邪犯证)的各种症状,尤其是较好地缓解咽痛症状达到治疗普通感冒的目的.

    作者:王振兴;潘怡;张秀;王雷;曾强;徐世军;王飞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生慧汤对APP/PS1双转基因痴呆小鼠自主活动昼夜节律的影响及对下丘脑生物钟基因的调节

    目的 观察生慧汤对APP/PS1双转基因痴呆小鼠昼夜节律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将40只5月龄APP/PS1双转基因痴呆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褪黑素组和生慧汤高、低剂量组,10只相同遗传背景性C57 BL/6J小鼠为空白对照组,灌胃给药1个月.用自发活动实验视频分析系统观察小鼠24h内8个时间点的自主活动时间,比较各组8个时点自主活动时间之和(tall)、光照时段4个时点自主活动时间之和(tL)及黑暗时段4个时点自主活动时间之和(tD),并用Cosinor Matlab软件余弦法分析其时间生物学特征;用Real Time-PCR法检测小鼠下丘脑一系列生物钟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的tall、tL、tD均显著性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褪黑素组和生慧汤高、低剂量组的tall、tL均显著性缩短(P<0.05,P<0.01),而tD无显著性差异(P>0.05).空白组、褪黑素组和生慧汤高、低剂量组小鼠自主活动时间均能拟合余弦曲线(P<0.05),呈现典型的昼夜节律,其拟合的余弦曲线振幅排序依次为:生慧汤高剂量组>空白组>生慧汤低剂量组>褪黑素组;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Per1 mRNA、Cry1 mRNA、Clock mRNA、Bmall mRNA和Rev-erba mRNA表达均显著性下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褪黑素组Per1 mRNA、Cry1 mRNA、ClockmRNA、BmallmRNA、Rev-erba mRNA表达均显著性上调(P<0.01);生慧汤高剂量组Per1 mRNA、Cry1 mRNA、Clock mRNA、BmallmRNA、Rev-erba mRNA表达显著性上调(P<0.01);生慧汤低剂量组Per1 mRNA、Cry1 mRNA、Clock mRNA表达显著性上调(P<0.01).结论 6月龄APP/PS1双转基因痴呆小鼠的自主活动丧失正常小鼠昼少夜多的节律特征,表现为自主活动增多.生慧汤和褪黑素能有效的减少自主活动,又以减少白昼自主活动为主,使其恢复昼伏夜出的活动节律,其机制与上调一系列下丘脑生物钟基因有关.

    作者:丁莉;游秋云;王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壮药龙脷叶化学成分的研究(Ⅰ)

    目的 研究壮药龙脷叶Sauropus rostratu.s Miq.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硅胶、聚酰胺、MCI、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根据理化性质和波谱数据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 从龙脷叶中分离鉴定12个化合物,分别为正三十烷醇(1)、β-谷甾醇(2)、(Z)-10-Eicosenoic acid(3)、1,3-十四烷酸甘油二酯(4)、亚油酸(5)、硫代乙酸酐(6)、胡萝卜苷(7)、月桂酸(8)、3-羟基-2-羟甲基-吡喃-4-酮(9)、β-谷甾醇油酸酯(10)、3-乙酰氧基咖啡酸(11),异槲皮苷(12).结论 化合物1、3、5、6、9、10、11、12均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

    作者:韦建华;李亚楠;莫惠雯;陈娜;卢汝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 反相高效液相法同时测定三黄分散片中7个有效成分的含量及聚类分析

    目的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二极管阵列检测(HPLC-DAD)同时测定三黄分散片中黄芩苷、盐酸小檗碱、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含量的方法.方法 采用Discovery C18(250mm×4.6mm,5.0μm)色谱柱,以0.2%磷酸水(A)(含50mM磷酸二氢钾,pH 2.5)-甲醇(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0.8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分别为254,279和345 nm;应用SPSS对10批样品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7个成分均达到基线分离,线性关系良好(r >0.999);精密度、回收率和重复性试验均满足要求.10批样品中黄芩苷、盐酸小檗碱、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的含量分别为130.60 ~ 133.69,42.90 ~44.11,4.81 ~ 5.14,12.12~12.90,5.38 ~ 5.95,4.48 ~4.50,1.31~1.40 mg·g-1.聚类分析结果表明10批样品中7个有效成分的含量差异较小.结论 该方法可以用来同时测定三黄分散片中7个有效成分的含量,实现该中药制剂多种指标成分的质量控制.

    作者:常金花;刘喜纲;王汝兴;李忠思;刘沛;毕开顺;陈大为;刘翠哲 刊期: 2017年第02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