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莉;游秋云;王平
目的 探讨槐米芦丁对Ⅱ型糖尿病小鼠模型的保护作用.方法 一次性注射150mg/kg链脲佐菌素(STZ),建立Ⅱ型糖尿病小鼠模型,动物分为空白组,损伤组,阳性对照组(消渴丸),芦丁保护组,采用连续28d灌胃给药法,通过测定血糖、体重、脏器指数,血清生化指标总胆固醇(TC)和甘油三酯(TG),抗氧化指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含量,氧化损伤指标丙二醛(MDA)含量,研究STZ对小鼠模型的损伤程度及芦丁的保护作用.结果 槐米中提取的芦丁能够显著降低模型血糖,改善小鼠体重下降的趋势,降低血清中TC、TG的含量(P<0.01,P<0.05),增强心、肝、肾的SOD活性(P<0.05),降低心、肝、肾中MDA含量(P<0.05).结论 槐米芦丁能够增强Ⅱ型糖尿病小鼠的抗氧化能力,改善糖尿病小鼠的糖脂代谢,对糖尿病小鼠有较好的保护作用.
作者:王兰;蓝璟;龚频;姬海红;赵天雷;杨薪正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管理系统(V2.5)”,分析“疾病-证候-治法-中药”之间的关系,探讨丁学屏教授诊治糖尿病合并肥胖的临证经验及用药规律,总结丁学屏教授学术经验.方法 通过临床医案采集,结合软件的分析系统,采用频次统计法,统计得出医案症状、证候、治法出现频次,使用中药性味归经频次;采用关联规则分析法、聚类分析法、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高级数据挖掘方法,统计得出处方中药物组合使用频次及药物之间的关联规则.结果 本研究对13例糖尿病合并肥胖脾胃湿热证进行分析,高频药物有黄连,地骨皮,土牛膝,土茯苓,莪术等;药物组合有“黄连,土茯苓”“黄连,地骨皮”“黄连,莪术”“黄连,土牛膝”“土茯苓,土牛膝”“黄连,土茯苓,土牛膝”“莪术,郁金”等.结论 辨治糖尿病合并肥胖,从湿、热、瘀、浊着手,治以清热祛湿,疏瘀化浊.
作者:陆施婷;陈清光;徐佩英;陶枫;姚政;陆灏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清解汤体内抗甲型流感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动物模型实验研究,设立正常对照组,病毒模型组,利巴韦林组及清解汤高、中、低剂量组,研究清解汤对甲型流感病毒FM1感染小鼠肺炎抑制作用及对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死亡保护作用机制.结果 清解汤高、中、低剂量各组肺指数抑制率分别为30%、32.5%、27.5%,说明各组均能有效的降低流感病毒FM1感染小鼠肺指数,与对照组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清解汤高、中、低剂量组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死亡保护率分别是30%、40%、20%,延长生命率是35.48%、47.1%、27.1%;清解汤各组可以明显提高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存活率,延长存活时间.结论 清解汤具有良好的体内抗甲型流感作用,且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王林;李红波;王保华;左俊岭;刘南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测定不同配比的酸枣仁、茯苓的酸枣仁皂苷A及斯皮诺素含量.方法 采用《中国药典》规定的HPLC法对酸枣仁皂苷A及斯皮诺素进行测定.结果 生枣仁组生枣仁茯苓比3∶1,炒枣仁组配比为1∶1,生炒各半组配比为3∶1有效成分含量在相应各组中高.结论 生枣仁组配比为3∶1,炒枣仁组配比为1∶1,生炒各半组配比为3∶1,此3个配比在相应组别中配比为佳.
作者:许玲;党凯茹;韩笑;匡宇;胡黄婉茵;彭腾;秦旭华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针刺配合静帅康胶囊治疗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的治疗效果.方法 将患儿38例分为两组,治疗组19例用针刺、静帅康胶囊口服,对照组19例只用针刺治疗,比较两组疗效.结果 治疗3月后,统计总有效率治疗组94.73%,对照组68.4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针刺配合中成药静帅康胶囊口服治疗儿童抽动秽语综合征疗效明显.
作者:樊亚妮;李建军;樵成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活血定眩胶囊对CSA大鼠血液ET、NO、6-Keto-PGF1α、TXB2及椎动脉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 SPF级大鼠72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颈复康组、活血定眩胶囊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等6组,采用植骨压迫+组织离断联合造模.造模成功后连续灌胃8周,检测血液ET、NO、6-Keto-PGF1α、TXB2及椎动脉NF-κB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血液中ET、TXB2浓度增加,而NO、6-Keto-PGF1α浓度降低,椎动脉中NF-κB表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叉(P<0.05);与模型组相比,活血定眩胶囊高剂量组ET、TXB2浓度降低,而NO、6-Keto-PGF1α浓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椎动脉中NF-κB表达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血定眩胶囊中剂量组及颈复康组ET、TXB2浓度降低,而NO、6-Keto-PGF1α浓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动脉中NF-κB表达减弱,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血定眩胶囊低剂量组各指标值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颈复康组相比,活血定眩胶囊高剂量组各指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血定眩胶囊中、低剂量组各指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活血定眩胶囊能有效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模型大鼠血液ET、NO、6-Keto-PGF1α、TXB2的表达,明显抑制NF-κB的表达.
作者:孙定平;宋敏;李清林;蒋宜伟;巩彦龙;刘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对麝香保心丸进行网络药理学的研究,阐明其药效物质基础,进一步探索其药效成分的潜在靶标.方法 采用包括口服可利用度预测、类药性评估、主成分分析、分子对接模拟以及药效分子-靶标网络的分析等方法于一体的网络药理学模型,研究麝香保心丸所含中药组分.结果 14个主要药效分子与41个治疗冠心病靶标具有高网络度,且分子对接计算得出10个关键药效分子与靶标具有较强的结合能,推断其协同作用来发挥治疗冠心病.结论 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方法有助于搜寻麝香保心丸中可能的药效活性分子,并阐明其作用机制.
作者:史海龙;王玉成;樊莹莹;龚佳鑫;郭新荣;张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基于HPLC图谱与化学成分分析对不同“芝”类药材进行聚类分析和化学分类学研究.方法 采用HPLC法对12个“芝”类药材的三萜类和甾醇类化学成分进行分析,并测定其中的灵芝酸A、麦角甾醇含量.以每个样品的HPLC图谱中各色谱峰的峰面积为变量,对“芝”类药材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各“芝”类药材均含有麦角甾醇,灵芝酸A仅在灵芝属药材中存在,栽培灵芝中灵芝酸A的含量较野生灵芝低.聚类分析表明,12个样品可聚为5类,来源于灵芝科的样品除鹿角芝外均聚为一类,来源于灵芝科的鹿角芝和多孔菌科的另三个“芝”类药材各成一类.结论 采用化学成分聚类分析的结果与传统“芝”类药材分类方法具有一致性,HPLC图谱可用于“芝”类药材的分类和鉴别研究,该研究可为“芝”类药材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作者:乐巍;吴玉兰;朱苗花;邱蓉丽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益气解毒法治疗普通感冒(气虚邪犯证)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把40例普通感冒患者(气虚邪犯证)随机分为试验组20例,对照组20例.试验组采用感毒清颗粒加减配伍(咽痛甚加牛蒡子、板蓝根,表症明显加金银花、连翘,咳嗽甚加桔梗、苦杏仁)口服,每日3次.对照组采用复方氨酚烷胺胶囊,每天2次.3天1个疗程后对比临床治疗疗效及对人β-防御素-2(HβD-2)的变化情况.结果 完成观察的合格病例试验组19例,对照组19例.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100%、愈显率为42.1%,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94.7%、愈显率为31.5%,两组愈显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咽部症状、体征积分均较治疗前改善(P<0.05),但试验组效果优于对照组.试验组与对照组HβD-2水平治疗前、后及组间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3天前后差值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用药过程中,试验组未发现明显不良事件;对照组出现不良事件6例,表现为头昏、嗜睡,不良事件发生率为31.58%.结论 益气解毒法能够改善普通感冒(气虚邪犯证)的各种症状,尤其是较好地缓解咽痛症状达到治疗普通感冒的目的.
作者:王振兴;潘怡;张秀;王雷;曾强;徐世军;王飞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酸枣仁汤(SZRD)对抑郁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缝隙连接蛋白43(Cx43)的作用.方法 采用慢性不可预见性温和应激(CUMS)结合孤养建立大鼠抑郁模型.大鼠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氟西汀组和SZRD 15g· kg-1组、SZRD 3.75g·kg-1组,各组给予相应药物灌胃,观察大鼠糖水消耗、旷场实验指标的变化;HE染色检测大脑皮质神经组织细胞损伤情况;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大脑皮质GFAP和Cx43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组大鼠糖水消耗量明显减少(P<0.05),水平和垂直活动明显减少(P<0.05),神经损伤总评分明显增加(P<0.05);模型组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GFAP和Cx43表达增强(P<0.05),SZRD干预后GFAP和Cx43表达较模型组明显减弱(P<0.05),SZRD 15g· kg-1组作用与氟西汀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SZRD能增加CUMS抑郁大鼠糖水消耗量和自主活动,减轻CUMS抑郁大鼠神经细胞损伤,降低CUMS抑郁大鼠大脑皮质星形胶质细胞GFAP和Cx43的表达.
作者:曹敏玲;邱飞;王慧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生、长、壮、老、已是人类生命发展所必经的过程,衰老是不可避免的自然规律,为了延缓衰老,人们自古以来就着力于探究抗衰老的方法.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收录了大量具有轻身延年功效的药物,根据这些药物所发挥的疗效,从而进一步推断衰老的机制,对于我们更深刻的认识衰老和延缓衰老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杨芙蓉;王平;石和元;孔明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针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RCT试验所发SCI论文的特点,为以后相关RCT试验的设计和成果发表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PubMed、OVID、Cochrane、EBSC0 4个数据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筛选、数据提取和分析.结果 共纳入10篇相关SCI文章,分属于5个RCT试验,由5个团队完成.研究表明,针刺比注意力控制、体育锻炼和盐酸二甲双胍的疗效均好,针刺与假针刺的效应没有明显差异.而针刺与PCOS一线用药克罗米芬对照的RCT实验均未收录到SCI.结论 目前的RCT研究中,均肯定了针刺治疗PCOS的疗效.但是缺乏针刺与克罗米芬对照的高质量RCT实验.
作者:周洁;陈姣;蔡定均;万敏;唐宏智;周玉梅;梁繁荣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精神分裂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精神疾病,属于中医“癫狂”范畴,其病机复杂多端,病程缠绵难愈,临床施治较棘手.本文探析赖新生教授治疗精神分裂症的临证新验.赖教授活用“通元疗法”,倡导针药互补为用,针以扣机任督、调和阴阳、安神祛病,药以苦寒大泻、五脏皆调、剔除瘀祟,兼顾心身调护、移情易性.其法推陈出新,疗效显著.
作者:王玉妹;彭得倜;王继红;赖新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联合用药对脓毒症大鼠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为临床早期诊断脓毒症和评估其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SPF级健康SD大鼠6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小组,每组各12只,包括正常对照组(A组)、脓毒症模型大鼠中的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西药组(C组)、中药组(D组)、中药联合西药组(E组);A组不造模,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其余均采用通过股静脉连续滴注脂多糖(LPS)制作脓毒症休克大鼠模型,各实验组相应处理,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液中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sCD163)、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的含量.结果 脓毒症休克模型大鼠中,中西医联合治疗组的大鼠一般情况优于B组,且该组大鼠sCD163、IL-6、PCT的含量明显低于单用西药组以及单用中药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联合用药治疗能改善大鼠脓毒症休克症状,其中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sCD163、IL-6、PCT的表达,而且sCD163可能可以作为临床中脓毒症休克用药观察的敏感指标.
作者:刘霖;王智超;李立为;陈烈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以“劳倦过度、房室不节”肾阳虚小鼠为模型,从Fas/FasL途径探讨肾阳虚小鼠睾丸组织细胞凋亡发生机制及金匮肾气丸的治疗作用.方法 以Colldege效应诱导雄性小鼠房室不节,用强迫小鼠游泳法造成劳倦过度,建立肾阳虚小鼠模型.4周后,分别用普通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进行睾丸组织的形态学观察,TUNEL法测定小鼠睾丸生殖细胞的凋亡率,利用RT-PCR检测小鼠睾丸组织Fas/FasL mRNA表达,用免疫组织化学分析Fas、FasL蛋白表达差异.结果 ①模型组小鼠睾丸组织曲细精管内支持细胞及各级生精细胞层次不清,结构破坏明显,金匮肾气丸组和睾酮组小鼠睾丸生殖细胞较模型组有一定程度改善.②在透射电镜下,模型组小鼠睾丸细胞中,可以观察到处于凋亡不同阶段的初级精母细胞,凋亡小体.③模型组TUNEL阳性细胞较正常组显著增加,主要为精原细胞和初级精母细胞,并可见精子细胞凋亡.金匮肾气丸治疗组睾丸细胞凋亡率明显低于模型组,但高于正常组,凋亡细胞类型以精原细胞和初级精母细胞为主.④模型组与正常组相比,Fas/FasL的mRNA表达量明显增高,金匮肾气丸组和睾酮组Fas、FasL mRNA表达较正常组稍高,但与模型组比较,明显降低.⑤模型组Fas在支持细胞和精原细胞及初级精母细胞高表达增多,精子细胞高表达增加明显;模型组FasL高表达细胞明显增多,在支持细胞、各级生精细胞及精子细胞、精子中均有分布,无明显定位特异性;金匮肾气丸组和甲基睾酮对肾阳虚模型小鼠的Fas/FasL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 房劳-倦劳所致肾阳虚小鼠的睾丸内生殖细胞凋亡率上升,通过Fas、FasL的外源性死亡通路引起生殖细胞凋亡.金匮肾气丸可以通过调节Fas/FasL表达,降低小鼠睾丸生殖细胞凋亡.
作者:朱庆均;肖丽;杨军;侯林;张丹 刊期: 2017年第02期
通过对《温病条辨》中关于“窍”的论述分析,从“窍”的名称、病机、治法等方面进行归纳,发现《温病条辨》重视“开窍”,其开窍法并不仅指开通心包机窍或心窍,而且还包括毛窍、清窍、浊窍等在内的广义之窍.并探析《温病条辨》对于开窍机理的认识,即外窍为气机升降出入之门,内窍为气机升降出入之主,外邪侵袭机体易致诸窍郁闭,当须岌岌开窍.而开窍诸法的运用,因邪之性质、窍之部位、正之虚实、病之缓急不同而各异.这些论述揭示了不可囿于传统上开窍即是开心窍的狭义开窍法认识,并启示从开窍机理来把握温病传变及其证治规律.
作者:郭永胜;张思超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益气升陷活血方及其拆方对心梗后心衰低血压大鼠心功能、左心室结构的影响.方法 采用大鼠心脏左冠状动脉结扎术,建立心衰模型,将LVEF值≤50%、尾动脉收缩压≤90 mmHg的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心衰低血压组、益气升陷活血方组、益气升陷组、活血化瘀组,灌胃干预8周.用超声心动图检查左心功能和左心室结构.结果 与心衰低血压组比较,益气升陷活血方及拆方均可以明显改善大鼠心功能和左心室结构(P<0.05),且全方组优于各拆方组;各拆方组间比较,益气组改善LVEF、LVDs作用优于活血组(P<0.05);改善IVSTd、LVPETs、LVPWTd、LVDd、IVSTs低于活血组(P<0.05)结论 在改善心梗后心衰低血压大鼠心功能、左心室结构方面益气升陷方、活血化瘀方作用各有侧重,而益气升陷活血方作用全面、显著.
作者:王振涛;高雅婵;柴松波;吴鸿;高水波;韩丽华;常红波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清肾颗粒对肾纤维化大鼠免疫系统及炎症反应的影响.方法 采用单侧输尿管梗阻(UUO)建立肾纤维化模型,将38只SD大鼠随机分为清肾颗粒组(n=8)、百令胶囊组(n=8)、模型组(n=7)、假手术组(n=7)和正常组(n=8).清肾颗粒组按0.3g/(100g·d)灌胃,百令胶囊组按0.06g/(100g·d)灌胃,模型组、假手术组及正常组每日给予等量温水灌胃,疗程3周.检测各组大鼠血尿素氮(BUN)、肌酐(Scr)和24h尿蛋白定量(U-Pro/24h)水平,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CD4+T细胞、CD8+T细胞和Th17细胞含量,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肾脏组织白介素-17(IL-17)、核因子-κB(NF-κB) p65和Ⅲ型胶原蛋白(Col-Ⅲ)相对含量.结果 清肾颗粒组、百令胶囊组、模型组BUN、Scr、U-Pro/24h、外周血Thl7细胞比例、CD4+/CD8+水平及肾组织中IL-17、NF-κBp65、Col-Ⅲ半定量评分均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5);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清肾颗粒组和百令胶囊组上述水平显著降低(P<0.01),清肾颗粒组优于百令胶囊组(P<0.05).结论 清肾颗粒可以通过调节UUO模型大鼠免疫系统功能,抑制炎症反应发挥抗肾纤维化作用.
作者:王亿平;章雪莲;王东;胡顺金;茅燕萍;任克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不同产地牛蒡根药材的HPLC指纹图谱,为鉴定牛蒡根药材提供依据,为确定其佳产地提供参考.方法 以在牛蒡根中分离的5个化合物为对照峰,TSK gel ODS-140HTP(50mm×1.8 mm,2.3μm)色谱柱,流动相为0.1%磷酸水溶液(A)-乙腈(B),采用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2 ml/min;柱温30℃;检测波长210 nm.利用HPLC法测定不同采收地的10个样品的色谱图谱.结果 牛蒡根中所合成分的各色谱峰均得到了有效分离,在测定的10批药材中,共有13个色谱峰,其中图谱显示有12个峰为10批样品所共有,确定为特征指纹峰,对其中5个共有指纹峰进行了标记.结论 该法建立的RRLC指纹图谱具有可靠性,可为进一步研究制定牛蒡根的质量标准提供依据.
作者:孙小玲;何凡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慈菇消脂胶囊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大鼠谷胱甘肽过氧化酶2(GSH-PX2)、固醇元件结合蛋白-1c(SREBP-1 c mRNA)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 用高脂饲料喂食的方法复制非酒精性脂肪肝模型.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慈菇消脂胶囊高剂量组、慈菇消脂胶囊中剂量组、慈菇消脂胶囊低剂量组、吡格列酮药物阳性对照组.慈菇消脂胶囊对模型大鼠治疗6周后,观察模型大鼠肝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血清血脂(TC、TG、SF)、碱性磷酸酶(AKP)、脂蛋白脂酶(LPL)、肝脂酶(HL)变化以及GSH-PX2和SREBP-1c mRNA表达.结果 模型组大鼠肝小叶内出现大量脂肪变性,汇管区伴有炎细胞浸润以及部分点状肝细胞坏死,治疗前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TC、TG、SF均升高,GSH-PX2表达减少、SREBP-1 c mRNA增多.治疗后与模型组比较,慈菇消脂胶囊各剂量组,肝脏脂肪变性和炎症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慈菇消脂胶囊能降低模型大鼠TC、TG、SF含量,降低AKP、提升HL、LPL水平(P<0.05);对GSH-PX2、SREBP-1c mRNA表达有较好调节作用(P <0.05-0.01).结论 慈菇消脂胶囊具有改善肝功能,调节肝脂代谢,调节GSH-PX2、SREBP-1 c mRNA表达,减轻肝细胞脂肪变性,从而起到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治疗作用.
作者:杨少军;马燕花;白洲霞;王晋阳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