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少元;李俊萱;运晨霞;陶平安;黄娜;刘燕平;李丽帆
目的 基于味觉指纹技术,快速辨别10味附子炮制品,包括具有相同“味”或难以用肉眼直接区分的附子炮制品,建立附子电子舌特征图谱.方法 采集10味附子炮制品,运用电子舌技术进行检测,通过主成分分析-(PCA)、判别因子分析(DFA)、软独立建模分析(SIMCA)以及统计质量控制分析(SQC)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 PCA模型、DFA模型、SIMCA模型、SQC模型均能准确快速辨别10味附子炮制品.其中PCA模型二维图谱识别指数可达98%,在此图谱中附子相同“味”的炮制品有集中的趋势;DFA模型三维图谱辨别效率达99%,DFA模型二维图谱中,相同“味”附子炮制品有集中的趋势,其结果与PCA模型一致;SIMCA模型验证得分达90分,SQC模型识别指数达91%.根据附子雷达图谱进行分析,建立附子电子舌特征图谱.结论 基于味觉指纹技术,应用电子舌可明显快速辨别10味附子炮制品,并总结附子炮制品“味”的规律,尝试建立了附子电子舌特征图谱,为附子“味”的研究提出新思路.
作者:黄勤挽;范润勇;陈晓玉;孙佳彬;王瑾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重用五味子对治疗肝功能不全患者的近期、远期疗效观察.方法 选取近两年来两家医院门、急诊就诊的150例肝功能不全患者,随机分为治疗一组、治疗二组、对照组各50例.治疗一组给予逍遥散加味治疗,疗程8周;治疗二组给予逍遥散加味+五味子30~ 60g治疗,疗程8周;对照组给予葡醛内酯片0.2g Tid治疗,疗程8周.对比治疗前、治疗后、停药后3个月、6个月的肝功能数值(AST、ALT、TBiL)变化,评价临床疗效.结果 经过一个疗程的治疗,所有患者均获疗效.治疗一组有效率88.0%,治疗二组有效率94.0%,对照组有效率90.0%.三组患者在治疗后肝功能数值(AST、ALT、TBiL)较治疗前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治疗二组患者的AST、ALT、TBiL改善好.三组远期疗效和复发率均不全相同,治疗二组(重用五味子组)远期疗效好,复发率低.结论 重用五味子对于治疗肝功能不全近期和远期疗效均确切,短期无复发,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段传皓;王红;崔瑞刚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优选补肾温阳化瘀颗粒有效成分的提取工艺条件,为该补肾温阳化瘀颗粒的开发提供实验数据.方法 在预实验基础上,选取对有效成分影响较大的浸提时间、超声温度、超声时间和浸提水量作为试验因素,以样品的多糖量作为考察指标,采用Box-Behnken设计结合响应面分析法优选佳超声提取工艺条件.结果 补肾温阳化瘀颗粒超声提取工艺条件为:浸提时间2.33 h,超声温度为78.7℃,超声时间7.11 min,浸提水量210.9 g.样品的多糖的实测值与预测值的偏差为2.18%,二项式拟合的复相关系数R2 =0.9371.结论 Box-Behnken设计-响应面法优选的超声提取工艺稳定,方法操作简便,预测性良好.
作者:马东来;杜会茹;蒋翠岚;赵曼佳;李菁;郑玉光;杜惠兰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灸疗是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温灸器灸是现代常用的一种施灸方法,其在艾灸临床治疗及推广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文章将通过总结近年来温灸器的发展及以百笑灸为代表的灸器的临床应用情况,一方面分析现有温灸器的创新性和运用优势,为未来的改良及应用范围扩展提供方向.另一方面探讨我国温灸器标准化的研究与运用现状,并提出推进标准化发展、实施等工作的措施建议.
作者:黄畅;韩丽;赵百孝 刊期: 2017年第02期
从基础理论、病因学、辨证论治和方药特点四个方面,对扶阳学派中的经典火神派和卢氏火神派进行了初步的比较,并提醒各位中医药从业者应该坚持中医的辨证论治的总则,认真鉴别.
作者:张雪冰;吴生元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针灸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RCT试验所发SCI论文的特点,为以后相关RCT试验的设计和成果发表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PubMed、OVID、Cochrane、EBSC0 4个数据的相关文献,并进行筛选、数据提取和分析.结果 共纳入10篇相关SCI文章,分属于5个RCT试验,由5个团队完成.研究表明,针刺比注意力控制、体育锻炼和盐酸二甲双胍的疗效均好,针刺与假针刺的效应没有明显差异.而针刺与PCOS一线用药克罗米芬对照的RCT实验均未收录到SCI.结论 目前的RCT研究中,均肯定了针刺治疗PCOS的疗效.但是缺乏针刺与克罗米芬对照的高质量RCT实验.
作者:周洁;陈姣;蔡定均;万敏;唐宏智;周玉梅;梁繁荣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清解汤体内抗甲型流感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动物模型实验研究,设立正常对照组,病毒模型组,利巴韦林组及清解汤高、中、低剂量组,研究清解汤对甲型流感病毒FM1感染小鼠肺炎抑制作用及对甲型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死亡保护作用机制.结果 清解汤高、中、低剂量各组肺指数抑制率分别为30%、32.5%、27.5%,说明各组均能有效的降低流感病毒FM1感染小鼠肺指数,与对照组对比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同时,清解汤高、中、低剂量组对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死亡保护率分别是30%、40%、20%,延长生命率是35.48%、47.1%、27.1%;清解汤各组可以明显提高流感病毒感染小鼠的存活率,延长存活时间.结论 清解汤具有良好的体内抗甲型流感作用,且安全性好,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作者:王林;李红波;王保华;左俊岭;刘南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活血定眩胶囊对CSA大鼠血液ET、NO、6-Keto-PGF1α、TXB2及椎动脉NF-κB表达的影响.方法 SPF级大鼠72只,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颈复康组、活血定眩胶囊低剂量组、中剂量组、高剂量组等6组,采用植骨压迫+组织离断联合造模.造模成功后连续灌胃8周,检测血液ET、NO、6-Keto-PGF1α、TXB2及椎动脉NF-κB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相比,血液中ET、TXB2浓度增加,而NO、6-Keto-PGF1α浓度降低,椎动脉中NF-κB表达增强,差异有统计学意叉(P<0.05);与模型组相比,活血定眩胶囊高剂量组ET、TXB2浓度降低,而NO、6-Keto-PGF1α浓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椎动脉中NF-κB表达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血定眩胶囊中剂量组及颈复康组ET、TXB2浓度降低,而NO、6-Keto-PGF1α浓度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动脉中NF-κB表达减弱,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活血定眩胶囊低剂量组各指标值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颈复康组相比,活血定眩胶囊高剂量组各指标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活血定眩胶囊中、低剂量组各指标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活血定眩胶囊能有效改善椎动脉型颈椎病模型大鼠血液ET、NO、6-Keto-PGF1α、TXB2的表达,明显抑制NF-κB的表达.
作者:孙定平;宋敏;李清林;蒋宜伟;巩彦龙;刘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三黄屏风膏穴位贴敷佐治肺脾气虚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的临床疗效及对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RRTI患儿随机分为2组,两组均口服匹多莫德口服液,治疗组50例加用三黄屏风膏穴位贴敷,对照组50例加用模拟药膏穴位贴敷,治疗2月,检测两组治疗前后CD3、CD4、CD8、CD4/CD8、IgG、IgA、IgM、C3的变化,并随访1年观察其疗效.结果 两组总有效率分别为98%和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治疗后CD3、CD4、CD4/CD8、IgG、IgA、IgM、C3显著提高,CD8明显降低,前后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三黄屏风膏穴位贴敷可以提高肺脾气虚型小儿反复呼吸道感染的治愈率,并能改善复感儿的免疫功能.
作者:王恩杰;张朝霞;邱建利;肖景霞 刊期: 2017年第02期
失眠是临床常见疾病,严重影响人们的身心健康,中医对于失眠治疗有独特的优势,神主失眠学说突出了睡眠的中医整体观,阐明睡眠是人体的生命活动形式,是中医学的特色理论,安神法是临床治疗失眠的常用方法,其效果显著.文章从中医药内治、外治、针灸、数据挖掘、中西医结合五个方面阐述从神理论论治失眠的研究进展.
作者:徐波;游秋云;黄攀攀;谢光璟;王平;刘保延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加味驱风一字散联合药液眼浴治疗春季结膜炎的疗效及对复发的作用.方法 106例春季结膜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应用加味驱风一字散联合眼浴;对照组予奥洛他定眼液.于治疗前后观察眼部和全身情况,1年和2年后随访复发情况.结果 ①两组患者治疗前症状、体征及总评分大于治疗后各时间点的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10d、20d后,症状、体征及总评分,治疗组<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治疗5d、10d、20d时,治疗组有效率(68.89%、93.33%、100%)优于对照组(43.18%、77.27%、86.36%),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1,2年后随访,治疗组10例、14例复发,对照组37例、40例复发,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④所有患者用药后均未出现眼部及全身不良反应.结论 加味驱风一字散联合药液眼浴可显著改善春季结膜炎患者的症状,缩短病程,作用持久,且优于奥洛他定对照组,能有效降低其复发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冯彩霞;张静慧;张延武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从下丘脑-垂体-甲状腺(HPT)轴角度研究金匮肾气汤对肾阳虚小鼠、六味地黄汤对肾阴虚小鼠的影响,探求金匮肾气汤与六味地黄汤不同的补肾作用机制.方法 取昆明小鼠50只,随机分为5组(每组10只):空白组、肾阳虚模型组、肾阴虚模型组、金匮肾气汤组、六味地黄汤组;每天灌胃氢化可的松注射液,制备小鼠肾阳虚、肾阴虚模型;测定体重、环磷酸腺苷(cAMP)、环磷酸鸟苷(cGMP)、甲状腺激素(TSH)、三碘甲腺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含量,观察甲状腺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 肾阳虚模型小鼠体重、血浆cAMP含量、cAMP/cGMP比值及血清TSH、T3、T4含量降低;肾阴虚模型小鼠体重下降,血浆cAMP含量、cAMP/cGMP比值及血清TSH、T3、T4含量升高;金匮肾气汤能上调肾阳虚模型小鼠体重、血浆cAMP含量、cAMP/cGMP比值及血清TSH、T3、T4含量;六味地黄汤能上调肾阴虚模型小鼠体重,下调血浆cAMP含量、cAMP/cGMP比值及血清TSH、T3、T4含量;两方均能修复受损甲状腺组织.结论 金匮肾气汤改善肾阳虚证的作用机制之一可能与其升高HPT轴中垂体分泌的TSH,甲状腺分泌的T3、T4有关,六味地黄汤改善肾阴虚证的作用机制则反之.
作者:戴冰;杨梦琳;张嘉妮;范金茹;肖子曾;肖望重;李玉星;杨磊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观察生慧汤对APP/PS1双转基因痴呆小鼠昼夜节律的影响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将40只5月龄APP/PS1双转基因痴呆小鼠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褪黑素组和生慧汤高、低剂量组,10只相同遗传背景性C57 BL/6J小鼠为空白对照组,灌胃给药1个月.用自发活动实验视频分析系统观察小鼠24h内8个时间点的自主活动时间,比较各组8个时点自主活动时间之和(tall)、光照时段4个时点自主活动时间之和(tL)及黑暗时段4个时点自主活动时间之和(tD),并用Cosinor Matlab软件余弦法分析其时间生物学特征;用Real Time-PCR法检测小鼠下丘脑一系列生物钟基因mRNA的表达.结果 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的tall、tL、tD均显著性增加(P<0.01);与模型组比较,褪黑素组和生慧汤高、低剂量组的tall、tL均显著性缩短(P<0.05,P<0.01),而tD无显著性差异(P>0.05).空白组、褪黑素组和生慧汤高、低剂量组小鼠自主活动时间均能拟合余弦曲线(P<0.05),呈现典型的昼夜节律,其拟合的余弦曲线振幅排序依次为:生慧汤高剂量组>空白组>生慧汤低剂量组>褪黑素组;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Per1 mRNA、Cry1 mRNA、Clock mRNA、Bmall mRNA和Rev-erba mRNA表达均显著性下调(P<0.01).与模型组比较,褪黑素组Per1 mRNA、Cry1 mRNA、ClockmRNA、BmallmRNA、Rev-erba mRNA表达均显著性上调(P<0.01);生慧汤高剂量组Per1 mRNA、Cry1 mRNA、Clock mRNA、BmallmRNA、Rev-erba mRNA表达显著性上调(P<0.01);生慧汤低剂量组Per1 mRNA、Cry1 mRNA、Clock mRNA表达显著性上调(P<0.01).结论 6月龄APP/PS1双转基因痴呆小鼠的自主活动丧失正常小鼠昼少夜多的节律特征,表现为自主活动增多.生慧汤和褪黑素能有效的减少自主活动,又以减少白昼自主活动为主,使其恢复昼伏夜出的活动节律,其机制与上调一系列下丘脑生物钟基因有关.
作者:丁莉;游秋云;王平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以川楝子中主要药效和毒性成分川楝素为指标,测定川楝子不同部位中川楝素的含量,为“肉核分离”入药提供依据.方法 将川楝子皮、肉、核分离后,采用HPLC法对不同产地的川楝子及其各部位的川楝素含量进行分析.结果 川楝子果核中不合川楝素,果肉中川楝素含量较果皮高,不同产地的川楝子及其各部位川楝素含量不同.结论 肉核中川楝素的含量差别较大,提示川楝子传统的“肉核分离”入药具有一定的科学内涵.
作者:朱夏敏;夏林波;王鑫;谷宇;戴莹;梅晓丹;邓仕任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失荅刺知丸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损伤血管修复及Notch/Delta信号通路相关蛋白Notch1、Notch4、Delta样配体4表达的影响.方法 将102只SD大鼠随机分为17组,每组6只,分别为:空白组、假手术组、模型组、尼莫地平组、失荅剌知丸低剂量组、失荅剌知丸中剂量组、失荅剌知丸高剂量组,其中模型组和给药组又根据再灌注时间分为1d、3d、7d组.以上各组除空白、假手术组外,均采用线栓法制备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各组在观察饲养相应天数后取材;电镜观察大鼠因脑缺血受损血管的恢复情况;蛋白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测定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脑组织中Notch1、Notch4、Delta样配体4蛋白与基因的相对表达量.结果 Western blot、PCR结果显示,失荅剌知丸各组Notch1、Notch4、Delta样配体4蛋白和基因表达显著升高,表达量与给药剂量和治疗时间成正相关(P<0.01).结论 团队既往研究得出失荅剌知丸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血管损伤修复有促进作用;该修复作用可能与激活了Notch/Delta信号通路有关.
作者:李占涛;贾孟辉;苏丹;左艳丽;于凌志;黑晓英;李宏伟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诃子中微量元素Ca、Zn提取方法,并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Ca、Zn含量.方法 采用直接消化法、超声波法和微波消解法三种不同的提取方法,提取了诃子中微量元素,通过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其微量元素钙、锌的含量,并对三种不同提取方法进行比较.结果 对于钙元素直接消化法和微波消解法元素提取率较高,三种方法提取锌元素差别不大;微量元素钙、锌含量分别为2015.5/μg·g-1、643.3/μg·g-1(微波消解法),测定方法的相对标准偏差介于0.2%~0.6%之间,平均加标回收率在99.2% ~101.4%之间.结论 微波消解法与直接消化法是提取诃子中微量钙和锌元素较好的方法.采用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同时测定两种微量元素方法简便、可靠.
作者:包玉敏;张力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在以清湿化瘀为治法的内异康复片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子宫腺肌病(AM)和前期实验研究的基础上,运用同种异体垂体植入子宫的方法建立AM实验模型,采用免疫组化的技术检测PTEN、P-P65在AM治疗前后各组小鼠在位及异位子宫内膜上的表达差异,探究AM的发病机制.方法 采用异体垂体移植法造模,随机设内异康复片低、中、高剂量组,孕三烯酮组,丹莪妇康煎膏组,模型组.饲养3月后分别灌胃3月治疗,免疫组化法观察治疗前后在位、异位子宫内膜上PTEN、P-P65差异.结果 不同方法治疗后PTEN表达均增高,显著高于模型组(P<0.001),内异康复片高剂量组优于其他各治疗组(P<0.001);P-P65表达均下降,显著低于模型组(P <0.001),内异康复片高剂量组优于其他各治疗组(P<0.001).结论 内异康复片可上调PTEN,下调P-P65的表达,从而达到控制和治疗子宫腺肌病及其临床症状的目的.
作者:屈丽媛;魏绍斌;冯婷婷;王烨;范小雪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CBL(Case Based Learning)教学方法在中医内科学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研究对象为我校本科中医学专业2013级学生,共400人,按“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0人.实验组采用CBL教学法,对照组采用LBL(Lecture based learning)教学法,比较两组教学效果.结果 CBL教学方法在掌握理论知识和临床思辨方面,以及在创新性、实用性、难易程度、满意度及接受程度方面均高于LBL组.结论 CBL教学法通过进行病例分析,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中医临床思维方法,学会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该教学法值得进一步推广.
作者:莫春梅;陈羽娜;荣震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中西医联合用药对脓毒症大鼠的影响及其影响机制,为临床早期诊断脓毒症和评估其预后提供依据.方法 选取SPF级健康SD大鼠60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5小组,每组各12只,包括正常对照组(A组)、脓毒症模型大鼠中的生理盐水对照组(B组)、西药组(C组)、中药组(D组)、中药联合西药组(E组);A组不造模,静脉注射生理盐水;其余均采用通过股静脉连续滴注脂多糖(LPS)制作脓毒症休克大鼠模型,各实验组相应处理,酶联免疫(E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液中血红蛋白清道夫受体(sCD163)、白介素6(IL-6)、降钙素原(PCT)的含量.结果 脓毒症休克模型大鼠中,中西医联合治疗组的大鼠一般情况优于B组,且该组大鼠sCD163、IL-6、PCT的含量明显低于单用西药组以及单用中药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联合用药治疗能改善大鼠脓毒症休克症状,其中机制可能是通过抑制sCD163、IL-6、PCT的表达,而且sCD163可能可以作为临床中脓毒症休克用药观察的敏感指标.
作者:刘霖;王智超;李立为;陈烈 刊期: 2017年第02期
目的 探讨白芥子相关药组在肝纤维化大鼠模型中抗肝纤维化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144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阳性药物(水飞蓟宾)组、白芥子组、白芥子+丹参组、白芥子+黄芪组、白芥子+莪术组、白芥子+黄芪+莪术组,每组药组设低、中、高剂量组(药组中白芥子和莪术剂量为:0.5,1.0,2.0g/kg,丹参和黄芪剂量为0.75,1.5,3 g/kg).除正常组以外,各组大鼠均以4%硫代乙酰胺水溶液200 mg/kg腹腔注射,每周2次,持续8周.于造模开始次日给予相应药物灌胃,阳性药物组给予水飞蓟宾50 mg/kg体重灌胃,每日1次,药物治疗组均给予5 ml/kg体重不同浓度的药物灌胃,每日1次,对照组及模型组给予等体积的生理盐水,连续8周连续给药.8周后取血,分离血清,检测大鼠血清中CK、LDH、SOD、GSH-Px、TNOS、iNOS、cNOS、NO的活性.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白芥子及药组治疗后,大鼠血清CK、LDH、iNOS水平明显低,SOD、GSH-Px、NO、cNOS、TNOS活性升高.结论 以化痰理论为指导的白芥子及药组对硫代乙酰胺诱导的大鼠慢性肝纤维化具有治疗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抗氧化应激损伤及影响NOS系统有关.
作者:曹思;常欣峰;尹宝;陈涛;郑保平;黄志华;韩立民 刊期: 2017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