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巴东独活种苗分级标准与干物质积累研究

郭晓亮;林先明;郭杰;游景茂

关键词:巴东独活, 种苗, 分级标准, 干物质积累
摘要:目的 制定巴东独活种苗分级标准,并研究种苗等级对干物质积累和分配的影响.方法 通过聚类分析制定种苗分级标准;动态采集茎叶和根部干重数据进行曲线拟合.结果 巴东独活种苗分为4个等级;不同等级种苗生长曲线拐点出现的时间不同;不同等级种苗的平均单株干物质积累量也不同.结论 生产中应优先采用1、2级种苗,再采用3级种苗,不用4级种苗;首次追肥,1、2级种苗要早,3级次之.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相关文献
  • 红景天1H-NMR指纹图谱一化学模式识别研究

    目的 建立一种基于核磁共振技术1H-NMR指纹图谱结合化学模式识别的大花红景天和长鞭红景天的鉴别方法.方法 以1H-NMR技术测定大花红景天和长鞭红景天的特征性全成分信息,并转化成数据矩阵,采用化学模式识别方法中的主成分分析(PCA)、偏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法进行模式识别分析.结果 基于核磁共振技术1H-NMR指纹图谱-化学模式识别方法能有效地分类与鉴别大花红景天和长鞭红景天.结论 1H-NMR指纹图谱-化学模式识别方法是一种有效的红景天分类与鉴别方法,为红景天属药用植物的质量控制和品质评价奠定基础.

    作者:李涛;何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瑞香狼毒药材中伞形花内酯和狼毒色原酮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

    目的 建立RP-HPLC法测定瑞香狼毒药材中伞形花内酯和狼毒色原酮的含量.方法 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PDA检测器,选用Hypersil GOLDaQ-C1s(250mm×4.6mm,5μm),色谱柱;流动相为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进行梯度洗脱;检测波长伞形花内酯为327 nm,狼毒色原酮为297nm;流速1.0ml/min;进样量10μl,柱温25℃.结果 2种活性成分在13 min内实现良好分离,伞形花内酯、狼毒色原酮的线性范围分别为1.22 ~ 19.6μg·ml-1(r=0.9998)、20.0~320μg· ml-1(r =0.9997),平均回收率分别为100.5%,101.8%,R,RSD分别为1.2%,1.5%.13批不同产地瑞香狼毒药材中伞形花内酯的含量范围为:0 ~ 0.57mg/g;狼毒色原酮的含量范围6.46 ~ 30.92mg/g.结论 该方法操作简便、重现性好、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中药瑞香狼毒的质量控制.

    作者:魏丽;王静静;杨艳梅;赵丽艳;张万明;张丹参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HAART联合康爱保生丸对HIV-1病毒载量被有效抑制后的126例艾滋病患者的T淋巴细胞影响的临床观察

    目的 观察HAART联合康爱保生丸治疗对艾滋病患者T淋巴细胞数量的影响.方法 对126名HIV-1病毒载量被有效抑制(HIV-1 RNA< 100拷贝/ml)的艾滋病患者随机双盲分组,分别给予HAART联合康爱保生丸和HAART+安慰剂,考察12个月T细胞亚群数量的变化;以入组时CD4+T细胞基线分层考察两种治疗方法对CD4+T细胞的干预作用.结果 各时间点两组的T细胞亚群的绝对计数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12月时HAART联合康爱保生丸能显著提高CD4+T细胞基线<200个/μl的艾滋病患者的CD4+T绝对数量(P=0.015).结论 HAART联合康爱保生丸可能将持续提高HIV-1病毒载量被有效抑制但CD4+T增长缓慢的艾滋病患者的CD4+T细胞数量,其作用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温敏;李艳萍;和丽生;何鹏;江涛;任体莲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健脾润肤汤对特应性皮炎脾虚证面部皮肤生理指标的影响

    目的 评价健脾润肤汤对特应性皮炎脾虚证患者面部皮肤屏障功能及皮疹严重程度的影响.方法 观察组:口服健脾润肤汤;对照组:口服医师自拟健肤方.中药内服均每日两次,用药4周.结果 观察组显效5人,有效12人,无效12人,总有效率58.62%;对照组显效3人,有效5人,无效20人,总有效率28.57%.两组总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皮损SCORAD分值从疗前(43.46±14.6)下降至(22.99±13.3),对照组皮损SCORAD分值从(46.59±12.2)下降至(31.30±14.7).观察组面部pH值从疗前(7.00±1.57)下降至(6.51±1.37),皮肤脂质含量从(33.14±19.98)下降至(32.86±17.54),含水量从(39.66±14.31)变至(47.41±11.9l).对照组面部pH值从疗前(4.83±0.05)下降至(4.80±0.06),皮肤脂质含量从(26.25±12.08)下降至(24.11±13.40),含水量从(32.75±11.87)变至(35.29±13.85).两组疗后皮脂含量、皮肤含水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药健脾润肤汤治疗特应性皮炎安全有效,并可提高面部皮肤含水量,下调面部皮肤pH值,提高皮肤屏障功能.

    作者:朱慧婷;尚宝令;李伯华;孙丽蕴;周冬梅;姜春燕;周涛;曲剑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唐汉钧教授中医外科学术思想探微

    介绍唐汉钧教授中医外科学术思想,分别是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整体辨证与局部辨证结合,宏观辨证与微观辨证结合,主张“以证统病”及“以病统证”,分期论治;外病内治,重视整体;内治顾护脾胃;用药轻灵,因时制宜;内外合举,善用外治等.该学术思想对中医外科学术理论的发展和临床疗效的提高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阙华发;张臻;肖秀丽;唐汉钧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大剂量黄连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糖化血红蛋白、TNF-α及肾脏病理的影响

    目的 观察大剂量黄连对糖尿病肾病大鼠糖化血红蛋白、TNF-α及肾脏病理的影响.方法 采用高脂饮食结合腹腔注射链脲佐菌素方法建立糖尿病SD大鼠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厄贝沙坦组[31.25mg/(kg·d)]、黄连低、中、高剂量组[相当于人黄连饮片用量的83、500、1000 mg/(kg·d)],每组8只,另取8只正常大鼠作为对照,给药12周后,检测各组大鼠空腹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血清TNF-α水平及肾脏病理变化.结果 黄连中剂量组、高剂量组可显著降低大鼠糖化血红蛋白水平(P<0.05),黄连中剂量组、厄贝沙坦组可显著降低大鼠血清TNF-α水平(P<0.05),各用药组均有一定改善大鼠肾脏病变的作用.结论 大剂量黄连具有降低糖尿病肾病大鼠糖化血红蛋白、血清TNF-α的作用,并能缓解肾脏病变.

    作者:郭杨志;杜娟;冯兴中;郭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建中理劳汤含药血清对TGF-β1诱导大鼠系膜细胞HBZY-1纤维化的作用机制的研究

    目的 通过体外细胞实验探讨建中理劳汤含药血清对TGF-β1诱导大鼠系膜细胞HBZY-l纤维化过程中TGF-β/Smad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 采用PCR、Western Blot方法观察建中理劳汤含药血清对TGF-β1诱导大鼠系膜细胞HBZY-1纤维化过程中Smad-2、Smad-3、Smad-7 mRNA及蛋白表达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5.5 μg/L的TGF-β1诱导HBZY-1细胞不同时间p-Smad2、p-Smad3蛋白的表达影响;Western Blot检测建中理劳汤大鼠含药血清对TGF-β1诱导30min后的HBZY-1细胞p-Smad2、p-Smad3蛋白的表达影响.结果 与正常组相比,TGF-β1组中p-Smad2、p-Smad3蛋白表达显著升高,Smad-7表达明显降低(P<0.05);而与TGF-β1组相比,加入建中理劳汤含药血清后,p-Smad2、p-Smad3蛋白表达显著降低,Smad-7表达明显升高(P<0.05).结论 建中理劳汤含药血清对TGF-β1诱导大鼠系膜细胞HBZY-1纤维化过程中TGF-β/Smad信号通路起调控作用,可能是其抗纤维化形成的机制之一.

    作者:沈会;陶汉华;张诏;展照双;朱炜楷;赵妍妍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β-榄香烯对人肝星状细胞系LX-2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目的 观察β-榄香烯对人肝星状细胞系LX-2增殖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 将对数生长的LX-2细胞培养24h,分别以质量浓度1.25mg/L,2.5 mg/L,5 mg/L,10 mg/L,20 mg/L,40 mg/L,80 mg/L的β-榄香烯作用LX-2细胞24h,48h,72h,并设立空白对照组;以四甲基偶氮唑蓝法(MTT)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 作用时间为24h时,β-榄香烯浓度达5mg/L及以上才能显著抑制LX-2增殖(P<0.05);作用时间为48h、72h时,不同浓度的β-榄香烯均能显著抑制LX-2增殖(P<0.05),且随着浓度升高,抑制率显著升高(P<0.05);24,40mg/L β-榄香烯处理LX-2细胞48h后,G0/G1期细胞增多,S期、G2/M细胞减少(P<0.05).结论 β-榄香烯可抑制人肝星状细胞系LX-2细胞增殖,阻滞LX-2细胞周期.

    作者:杨芬;李圣洁;熊振芳;李华成;徐倩;贺安妮;程艳然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推拿名家王国才、季远及李华东教授临证特点总结

    推拿发展日新月异,现代推拿名家王国才、季远、李华东等教授常年工作在推拿临床、教学、科研一线,具有非常丰富的临床经验.文章从王国才、季远及李华东教授的临证及学术特点出发,作以论述总结.

    作者:张万里;王双双;徐晓倩;李华东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河南3地区不同采收期连翘果实和叶中多酚类化合物的积累动态研究

    目的 探索不同采收期连翘多酚类成分积累及药材品质动态变化规律,为确定连翘合理采收期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氢氧化钠显色法以连翘酯苷A计,建立连翘多酚类化合物的可见分光光度测定方法.结果 在6月中旬至10月底连翘采收期内,果实和叶中多酚类的生物累积具有同步相关性,先有一个轻微的上扬然后呈现逐渐下降的规律性变化.结论 根据多酚类的含量测定结果卢氏连翘以7月采收为宜,另外两地区连翘以8月采收为宜,所建方法简便、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靠,可用于连翘药材的质量检测,为其开发利用提供新参考.

    作者:刘明;王慧森;李更生;逯璐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中药贮藏期药效物质变化研究进展

    中药贮藏是中药流通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在长时间的贮藏过程中,中药在贮藏条件或自身的理化性质作用下,板易出现发霉、虫蛀、变色、变味、泛油等现象,导致药效物质发生变化,影响临床用药安全.本文对中药贮藏期药效物质变化研究进展探讨,为中药的贮藏养护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作者:刘素娟;王智磊;张鑫;陈鸿平;陈林;刘友平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枸杞多糖改善去卵巢大鼠脂质代谢紊乱的作用研究

    目的 通过观察枸杞多糖对去卵巢大鼠血脂、肝脏形态及肝脏中P-GSK-3β和PPARγ蛋白表达的影响,探究枸杞多糖对去卵巢大鼠脂代谢的干预作用及机制.方法 30只SPF级健康雌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去卵巢组、补佳乐组、枸杞多糖高剂量组及枸杞多糖低剂量组(每组6只).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大鼠血脂水平,HE染色检测各组大鼠肝脏组织形态学变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肝脏中P-GSK-3β和PPARγ蛋白表达.结果 血脂检测发现,与假手术组相比,去卵巢组TC、LDL-C水平显著升高(P<0.01),HDL-C水平显著降低(P<0.01),与去卵巢组相比,补佳乐组与枸杞多糖高剂量组TC、LDL-C水平显著降低(P<0.01),枸杞多糖低剂量组LDL-C水平降低(P<0.05).HE染色发现,去卵巢组可见散在的脂肪空泡,枸杞多糖高剂量组脂肪空泡减少.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假手术组相比,去卵巢组P-GSK-3β与PPARγ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1);与去卵巢组相比,补佳乐组与枸杞多糖高剂量组P-GSK-3β与PPARγ表达水平升高(P<0.05或P<0.01).结论 高剂量枸杞多糖可能通过上调肝脏中p-GSK-3β与PPARγ表达改善脂代谢紊乱.

    作者:马艺鑫;宋囡;贾连群;侯爱洁;杨芳;赵宏伟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169例中草药致药物性肝损伤的文献分析

    目的 分析中草药引起药物性肝损伤的药物因素、患者因素、临床表现,总结导致肝损伤的中草药品种,为药物性肝损伤的预防诊断治疗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万方数据库(Wanfangdata)、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VIP)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中1964年1月至2016年7月有关药物性肝损伤的病例报告,并对文献资料进行整理、汇总、分析.结果 药物性肝损伤病例报道呈逐年上升趋势.共确定中草药肝损伤文献132篇,病例数为169例,男性79例,女性90例,并明确有14种中草药具有潜在的肝毒性,以何首乌、土三七引起的肝损伤多见.高发年龄段41~50岁(26.6%)及51 ~ 60岁(23.1%).中草药导致药物性肝损伤的发生时间在服药后7天内、2周至3个月内常见.临床表现以厌食厌油、乏力,腹胀腹痛,恶心呕吐、尿黄、皮肤巩膜黄染多见.169例患者中好转16例,无好转7例,死亡11例,肝移植2例,痊愈133例.结论 14种中草药可引起药物性肝损伤,临床用药过程中应注意.

    作者:肖秀英;张弋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白屈菜中总生物碱含量的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

    目的 测定白屈菜中总生物碱的含量,为其质量的控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以白屈菜红碱为标准品,采用酸性染料比色法测定白屈菜总生物碱的含量.结果 白屈菜红碱在0.016-0.096 mg.rnl-1范围内,回归方程为Y=9.8661X+0.025,r=0.9991,吸光度与浓度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平均回收率分别99.93%,RSD =1.79%.结论 该方法准确度好,有一定的专属性,为白屈菜质量的控制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姜华;李军;徐强;冯晴爽;付兴兴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正念研究对中医师承研究的启示

    以心理学的视角,通过分析正念研究成功的关键因素:简单化、操作化.进而以此为借鉴对中医师承教育的科学化的路径进行了探讨,指出中医师承经验需要挖掘;中医师承教育研究需要科学化;中医师承需要引入心理学方法.后,作者提出中医师承需要寻找中医师承特点的研究方法;需要关注中医师承自身的规律;需要避免盲目套用西方医学教育经验;重新明确中医师承的核心概念.

    作者:辛晓芸;严顺琴;孙越异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复方片仔癀肝宝对大鼠慢性酒精性肝损伤肝脏SREBP2和HMGCR表达的影响

    目的 观察复方片仔癀肝宝对慢性酒精性肝损伤大鼠肝脏SREBP2-HMGCRa表达的影响,探讨其调节肝脏胆固醇合成通路的机制.方法 将60只SD雄性大鼠随机平均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复方片仔癀肝宝低、中、高剂量组6个组,采用梯度增加酒精浓度灌胃制备大鼠慢性酒精性肝损伤模型,同时分别灌服对照药水飞蓟宾葡甲胺片(0.03 g.kg-1·d-1)和不同剂量的复方片仔癀肝宝(0.15,0.3,0.6g· kg-1·d-1)进行干预.给药4周后,取血清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肝功能(AST、ALT、LDH、TB)和肝组织TG、TC水平,并用Western blot检测肝组织SREBP2、HMGCRa,HMGCRb和HMGCRS1表达情况.结果 与模型组大鼠相比较,复方片仔癀肝宝低、中、高剂量组能不同程度地降低AST、ALT、LDH、TB(P<0.05或P<0.01);能降低SREBP2和HMGCRa的蛋白表达(P<0.05).结论 复方片仔癀肝宝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酒精性肝损伤的肝功能并能够通过抑制酒精引起的SREBP2和HMGCRa蛋白表达的升高,从而起到保护肝脏的作用.

    作者:陈志亮;赵锦燕;林珊;陈达鑫;洪绯;洪振丰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基于IL-17在CD4+T细胞表达比例观察解毒化瘀颗粒对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干预的研究

    目的 观察解毒化瘀颗粒在ACLF治疗中对Th17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的干预效应及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开放性、区组随机、平行对照临床实验方法,随机分为治疗组(解毒化瘀颗粒+西医基础综合)和对照组(西医基础综合治疗),采用全自动生化检测系统检测血清ALT、TBIL、PTA等相关生化指标,流式细胞仪分析患者IL-17+细胞的数量,与采集的外周血中的CD4+细胞比较,得到Th17细胞频率的变化情况,评价解毒化瘀颗粒在治疗ACLF中对Th17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的干预作用.结果 治疗组患者的肝功能及凝血功能、预后改善情况、病死率等方面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外周血中Th17细胞在CD4+T细胞中的比例较对照组显著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方案的临床疗效要优于单纯西医治疗方案;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ACLF患者外周血CD4细胞中IL-17+细胞的细胞数量,从而降低Th17细胞的频率,干预Th17细胞介导的免疫应答,达到改善ACLF患者预后的目的.

    作者:龙富立;陈小明;王娜;王沙;王明刚;谢丽;张荣臻;王秀峰;邱华;毛德文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总结杨传华教授治疗高血压病的用药规律

    目的 总结杨传华教授独特的治疗高血压病的经验.方 法收集杨传华教授临床上有关治疗高血压病的用药方剂,从药物使用角度出发,深入分析相关内治中药.运用PASW18.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应用频数分析寻找高频药物及药类,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对药物进行分析,探讨药物的配伍规律.结果 频次在100次以上的有13味药物,药类频次多集中在补虚药、清热药、活血化瘀药等.结论 通过数据挖据技术,结合处方用药规律,能体现导师“从肝脾肾论治高血压”的辨证思路,更好地指导临床用药.

    作者:史琳;杨传华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健脾清化方对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亚群的干预作用

    目的 观察健脾清化方对自身免疫性肝炎(AIH)患者外周血CD4+CD28-及CD4+ CD25+T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67例AIH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3例给予基础保肝及对症支持治疗,治疗组34例在基础保肝及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给予健牌清化方(由泽泻、生黄芪、草决明、赤芍、荷叶组成),疗程均为6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外周血CD4+ CD28-及CD4+ CD25+T细胞群的比例,ELISA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结果 健脾清化方可以明显降低对AIH患者外周血CD4+ CD28-T细胞群的比例及TNF-α水平,并可提升CD4+ CD25+T细胞群及IL-10水平,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 健脾清化方可能通过调整AIH患者外周血CD4+ CD28-及CD4+ CD25+T细胞群比例改善患者整体免疫失衡状态.

    作者:刘光伟;赵文霞;刘江凯;张岚 刊期: 2017年第04期

  • 基于关联规则挖掘健脾类中药对骨关节炎患者免疫炎症指标的影响

    目的 应用关联规则和统计学方法分析导师刘健教授治疗骨关节炎所用健脾类中药对患者体内免疫炎症及代谢指标的影响,为优化处方提供依据.方法 整理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风湿免疫科2012年6月至2015年10月骨关节炎住院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SPSS 22.0和SPSS Clementine 12.0软件Aprior模块分析健脾类中药与炎症免疫及代谢指标变化的关系.结果 共有1414例骨关节炎患者.对其中药处方进行分析,以健脾类中药频率高,前5位分别为茯苓、甘草、陈皮、山药、薏苡仁.设定小置信度为75%,小支持度为20%.经Aprior模块分析得出薏苡仁与茯苓关联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指标上升(置信度88.06%,支持度32.05%),关联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指标下降(置信度84.03%,支持度23.29%),健脾药薏苡仁与活血药鸡血藤组合关联于ESR下降(置信度84.40%,支持度20.16%).健脾药薏苡仁与祛风湿药稀莶草组合与补体C3、C4关联度高;健脾药茯苓、甘草与川牛膝组合与IgA、IgG、IgM关联度高.有薏苡仁组治疗后SOD明显升高,ESR、hs-CRP、IgG、补体C3、补体C4下降(P<0.05或P<0.01);与无薏苡仁组治疗后比较,有薏苡仁组在降低ESR、hs-CRP、补体C3方面优于无薏苡仁组,且能上提SOD水平(P<0.05或P<O.01).与氨基葡萄糖组治疗后比较,有薏苡仁组在降低ESR、hs-CRP以及提高SOD水平上明显优于氨基葡萄糖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健脾类中药薏苡仁、茯苓和甘草与免疫炎症及代谢指标关联度较高,其中薏苡仁在降低ESR、hs-CRP以及提高SOD水平上起重要作用,其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作者:周巧;刘健;忻凌;宋倩;郭锦晨;黄旦 刊期: 2017年第04期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杂志

主管:湖北省黄石市卫生局

主办:时珍国医国药杂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