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忠;刘玉龙;蒲汪旸;李元;张玉松;戴宏;周丽英
目的 探讨经支气管针吸术(TBNA)在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0例纵隔淋巴结肿大患者行TBNA检查的临床资料:结果诊断肺癌18例,结节病3例,感染性疾病9例.30例中纵隔淋巴结穿刺成功20例(66.7%),其中i8例肺癌TBNA穿刺成功12例(66.7%);12例非肿瘤病例TBNA穿刺成功8例(66.7%).结论 TBNA为纵隔淋巴结的诊断提供了很好的病理学标本.
作者:蒋军红;衡伟;朱晔涵;穆传勇;黄建安;王国本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PTEN基因在肝细胞肝癌中是否存在新的剪接变异体,探讨PTEN基因在肝细胞肝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 提取肝细胞肝癌组织的RNA,逆转成eDNA.根据Genbank上的PTEN基因cDNA序列.设计6对引物,并以肝细胞肝癌组织cDNA为模板分别扩增外显子1~2、1~3、2~4、3~5、4~6和5~7之间的片段,得到的PCR产物进行3%琼脂糖凝胶电泳,比较不同样本扩增出来的目的 条带的异同.结果 每对引物分别做了61例肝细胞肝癌组织,3%琼脂糖凝胶电泳后发现每对引物扩出来的目的 条带大小相同,与野生型剪切体一致.结论 PTEN基因在肝细胞肝癌中不存在新的剪接变异体,说明在肝细胞肝癌发生发展中PTEN没有出现异常的mR-NA剪接突变.
作者:丁骏;高玉振;王舒心;刘海燕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利用荧光标记抗人黏病毒蛋白A(MxA)单克隆抗体和流式细胞术早期特异性检测白血病患儿伴发的病毒感染.方法 荧光标记抗MxA单克隆抗体.检测其特异性;采集临床发热和不发热的白血病患儿的外周血,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胞内染色,并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结果.结果 荧光染料直接标记MxA单克隆抗体具有较高的特异性;自血病患儿外周血单核细胞MxA表达水平与其临床病毒感染直接相关,并且检出MxA高表达较临床确诊病毒感染早7d;没有发热和临床确诊为细菌感染的病例均没有检测到MxA的表达.结论 荧光标记抗MxA单克隆抗体应用于流式细胞术可以早期特异性地检测白血病患儿伴发的病毒感染,并且此方法简便,易操作,具有临床应用前景.
作者:郭秉楠;吴康;胡绍燕;何海龙;刘海燕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冠心病患者血浆中髓过氧化酶(MPO)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CI)前后的变化,探讨MPO与冠心病的临床关系.方法 将78例行PCI术患者分为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组(ACS,51例)和稳定性心绞痛组(SAP,27例),分别在手术前后取血测MPO、C反应蛋白(CRP),分析两者在PCI术前后的变化及联系,MPO与冠状动脉病变的相关性.结果 手术前ACS组血浆MPO、CRP均明显高于SAP组(P<0.05);ACS组MPO水平与CRP明显相关(P<0.05),两组MPO水平与冠状动脉病变的Gensini评分均无相关性;手术后两组CRP均升高明显(P<0.05),而MPO的变化不明显(P>0.05).结论 血浆MPO与冠状动脉病变、介入术中斑块损伤的相关性不明显,可作为预测、评估ACS的有效指标.
作者:于宗良;姚永良;谷惠敏;赵志强;朱建中;杨向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Mu受体在小鼠树突状细胞中的诱导表达.方法 取7~8周龄的C57BL/6J雌鼠骨髓细胞培养,培养7 d后,用CD11c~+磁珠,采用磁性分选的方法纯化树突状细胞.用免疫荧光染色PCR检测Mu受体及其基因在树突状细胞中的表达.并用流式细胞仪对树突状细胞的表型进行分析.结果 Mu受体在激活的树突状细胞上有明显(P<0.05)表达.不同Toll样受体的配体诱导不同程度的Mu受体表达.结论 活化的树突状细胞可诱导表达Mu受体.
作者:李正红;单立冬;龚珊;蒋星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灰阶超声造影对膀胱癌分期诊断的价值.方法 经肘静脉快速注入SonoVue造影剂后,用灰阶超声造影技术分期诊断膀胱癌18例.结果 与病理对照,T1和T4期符均为100%,T2期和13期符合率分别为80%和83%.T1期膀胱癌分期的诊断符合率高于其他影像学检查,其他各期与其他影像学检查相仿.结论 膀胱癌的超声造影检查在分期判断上高于常规超声检查,同时对肿块内部血流灌注的观测又能准确作出诊断与鉴别诊断,此法可以和CT与MRI检查形成互补,提高膀胱癌分期的符合率.
作者:高勇;徐海燕;黄海鸣;陈燕娥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肌电图(EMG)检查在儿章瘫痪诊断中的价值.方法 对556例瘫痪患儿进行周围神经传导及针极肌电图检查,其中20例进行了重复神经电刺激检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1)EMG呈肌源性损害91例,临床确诊进行性肌营养不良(PMD)59例,皮肌炎(DM)6例,多发性肌炎(PM)11例,糖原累积病1例,14例诊断不明确.(2)EMG呈神经源性损害70例,临床诊断脊髓性肌萎缩(SMA)28例,急性脊髓炎(ATM)12例,脊髓灰质炎样综合征(PS)19例,11例诊断不明.(3)EMG呈周围神经性损害123例,临床诊断注射损伤16例,臂丛损伤26例,外伤性桡神经损伤8例,格林巴利综合征(GBS)36例,遗传性运动感觉神经病(HMSN)19例,慢性炎性脱髓鞘性多神经病(CIDP)2例,16例诊断不明.(4)EMG呈可疑异常10例,临床确诊PMD1例,PM1例,8例诊断不明.(5)重复神经电刺激(RNS)阳性2例,临床诊断为重症肌无力(MG),其中1例为眼肌型、1例为全身型.(6)EMG检查正常260例,临床诊断脑瘫(CP)16例,MG 7例,GBS2例,其他疾病26例,209例诊断不明.结论 (1)EMG检查对早期诊断因肌肉病变、脊髓前角损害引起的瘫痪非常有帮助.(2)EMG检查对周围神经损害所致瘫痪的定位、受损程度、诊断、鉴别诊断、分型、随访等有重要临床价值.(3)单纯上运动神经元损害引起的瘫痪EMG一般呈正常.(4)MG患儿重复神经电刺激阳性率较低.
作者:刘芳;苏志暖;宋建敏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对T细胞淋巴瘤的疗效及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确诊的T细胞淋巴瘤的临床资料,20例患者均采用自体干细胞移植,MAG方案动员干细胞,BEAM方案预处理.结果 (1)所有患者移植后造血功能均顺利重建,中性粒细胞恢复至0.5×10~9/L,需时(10.50±1.93)d,血小板恢复至20×10~9/L,需时(12.05±3.03)d;(2)3年疾病预期无进展生存率为88%,无移植治疗相关死亡病例,复发率15%.(3)具有高LDH、IPI≥2分、结外侵犯等危险因素的患者在自体干细胞移植后3年的无疾病进展生存率都比不具有以上高危因素的低.结论 自体干细胞移植治疗高危T细胞淋巴瘤安全有效,造血重建顺利.
作者:汪颖;吴德沛;吴小津;徐杨;孙爱宁;仇惠英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总结及分析经冠脉造影证实慢血流患者核素心肌灌注断层显像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临床诊断为冠状动脉慢血流患者19例的临床资料,对比冠脉造影及TIM1分级结果与~(99)Tcm-MIBI运动负荷心肌血流灌注断层显像资料,分析其相关联系.结果 19例冠脉慢血流患者中,10例出现异常心肌血流灌注放射性分布,其中累及单支冠脉血管5例,双支血管3例,三支血管2例;TIM1分级中0级3例皆有放射性分布异常,1级8例和2级8例患者存在不同放射性分布改变.结论 冠脉慢血流患者可以出现心肌血流灌注断层显像异常影像;TIM1分级0级患者心肌血流灌注断层显像皆有异常;心肌血流灌注断层显像异常尚不能明确心肌缺血是否由冠状动脉慢血流所致.
作者:钟吉俊;王彬;高钱纲;吕国菊;蔡海鹏;童鸿;林祖近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婴幼儿法洛四联症(TOF)的手术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112例婴幼儿TOF的手术治疗资料.结果 5例姑息性手术均存活,107例根治术存活100例,术后早期死亡7例,病死率6.2%.死亡原因为呼吸衰竭4例、严重低心排2例、严重并发症多脏器衰竭1例.结论 对婴幼儿TOF多能一期根治;呼衰是TOF根治术后死亡主要原因;术中监测右室压及保留房间隔缺损有利于术后恢复.
作者:李红卫;沈振亚;法宪恩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用膜滤过分离肿瘤细胞技术(ISET)联合激光扫描细胞仪(LSC)检测循环肿瘤细胞(CTC)的方法.方法 将不同数量的乳腺癌细胞系(MCF-7)细胞分别混入健康血标本中,用ISET联合LSC自动扫描分析,以建立稳定的检测方法,同时验证该方法肿瘤细胞回收率、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 建立了用ISET(用8 μm孔径的聚碳酸酯滤膜)联合LSC,并用CK8抗体、CD45抗体分别作为肿瘤上皮细胞的阳性和阴性选择标记来检测CTC的方法;该方法肿瘤细胞回收率为(10.34±1.15)%,在混入60~600 000个肿瘤细胞范围内回收率保持稳定(P>0.05);达到可检测到1ml血中一个肿瘤细胞的敏感性.相同条件下空白对照组均未检出肿瘤细胞.结论 用ISET联合LSC检测恶性肿瘤患者CTC方法简便、敏感性高、特异性强,有望进一步应用于临床.
作者:李燕;陶敏;马德亮;李艳;陆海林;荣枫;蔡蔚;宁志强;刘海燕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短T1反转恢复(STIR)技术在骨骼肌肉系统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骨骼肌肉疾病作常规自旋回波(SE)及STIR脂肪抑制序列扫描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脂肪类病变(脂肪瘤或含脂肪性病变)在T1WI、T2WI均呈高信号,STIR呈无信号或极低信号;其他病变多呈T1WI稍低信号、T2WI不均匀信号,边界不清,STIR呈明显高信号,边界清楚,并有较好的对比度.结论 STIR技术能特异性地抑制脂肪信号,亦能增加病变的对比度,在提高骨骼肌肉系统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尤其是脂肪类病变有重要的价值.
作者:陈翠云;沈海林;朱大光;付芳芳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OCSP分型结合侧支循环在急性脑梗死期病情和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 将急性脑梗死患者204例按OCSP分型分4组,各组中以有无侧支循环再分组,评定其出、入院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评分)并均行头颅磁共振检查.结果 (1)OCSP分型与头颅MRI有高度一致性;(2)在OCSP各亚型中,完全前循环梗死(TACI)、部分前循环梗死(PACI)预后差,后循环梗死(POCI)、腔隙性梗死(LACI)预后较好;(3).在TACI及PACI亚型中,有侧支循环的预后较好,POCI及LACI亚型中侧支循环对预后影响不大.结论 OCSP分型结合侧支循环可以初步预测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指导治疗.
作者:王琰萍;张晓玲;黄俊军;朱敏初;许丽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检测白介素-10(IL-10)在哮喘小鼠肺组织中的表达及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对其的影响.方法 72只Balh/c小鼠随机分为哮喘组(A组)、孟鲁司特治疗组(B组)3组、生理盐水对照组(C组),每组24只.各组均设1、2、3、4周4个时段.HE染色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改变,免疫组化标记分析IL-10在肺组织的表达.结果 HE染色B组肺组织炎症较A组明显减轻;A组、B组肺组织IL-10的表达在各时间段均显著低于C组(均P<0.01);B组肺组织IL-10的表达随治疗时间的延长显著增加,且与A组比较有显著差异(均P<0.01).结论 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治疗哮喘小鼠能抑制气道炎症而增加IL-10的生成,但白三烯受体拮抗剂和IL-10的关系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周卫芳;刘芬菊;孙惠泉;金美芳;陈秋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MRI对先天性子宫畸形分型诊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5例先天性子宫畸形的MRI、超声和临床资料,参照美国生殖学会的标准进行先天性子宫畸形的分型诊断.结果 子宫未发育1例,幼稚子宫1例,宫颈未发育1例,单角子宫1例,双子宫4例,双角子宫2例,纵隔子宫4例,鞍状子宫1例.结论 MRI可对先天性子宫畸形进行准确的分型诊断,是先天性子宫畸形的佳无创性影像检查方法之一.
作者:杨毅;孙道谱;王润榕;雷海燕;沈钧康;张弘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白蛋白一干扰素融合蛋白Woferon皮下注射给药对恒河猴的毒性作用.方法 恒河猴皮下注射Woferon 5周毒性试验,观察给药后动物的临床行为、心电图、外周血象、血液生化、尿液等指标的变化.结果 恒河猴皮下注射高剂量(800μg/kg)Woferon引起可逆性白细胞(WBC)下降(P<0.05)和天冬氨酸转氨酶(AST)、丙氨酸转氨酶(ALT)升高;高剂量组(800μg/kg)、中剂量组(200μg/ks)恒河猴产生可逆的血小板(Plt)下降(P<0.05).结论 Woferon给恒河猴皮下注射5周除有一过性外周血WBC、Ph下降外.未见其他明显毒性反应.
作者:郑霞;杨萍;顾性初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FasL目的 基因在正常人椎间盘及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椎间盘组织中的表达情况.方法 收集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椎间盘组织(破裂型与非破裂型各10例)及8例正常人椎间盘组织,通过RT-PCR技术观察FasL,Fas,TNF和IL目的 基因的表达情况,并比较其表达程度.结果 正常髓核组织中仅有FasL的表达,突出的椎间盘组织中存在FasL、Fas、TNF和IL的表达,而且表达指数在破裂型组与非破裂型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常髓核组织中存有FasL的表达,提示FasL是使髓核组织产生免疫豁免效应的一个重要因素.当椎间盘突出时(纤维环破裂),会在局部激发炎症反应,引起髓核细胞凋亡,而髓核细胞通过自分泌或旁分泌途径导致FasL表达增高是可能的机制之一.
作者:王靖;唐天驷;高建清;滕红林;朱旻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三维适形放疗同期口服卡培他滨治疗局部晚期(不可手术)直肠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治疗的依从性.方法 38例经病理证实的局部晚期(T_4或局部-区域复发)的直肠癌患者接受了全盆腔三维适形放疗(3DCRT),DT46~50 Gy/23~25 F,后缩野至肿瘤区继续推量至DT64~66 Gy/32~33 F,同期接受卡培他滨(1650mg.m~(-2).d~(-1))治疗,分2次13服,第1~14天,每3周为1个周期,共服用2个周期.结果 疗效评价:CR 5例(13.2%),PR 17例(44.7%),SD 10例(26.3%),PD 6例(15.8%),总有效率(CR+PR)57.9%;中位生存时间18.0个月,1年和2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3.43%和18.78%.疼痛症状缓解率为100%;全身状况好转率52.8%.治疗相关的毒副反应以腹泻、中性粒细胞减少及手足综合征为主,其Ⅲ级反应的发生率分别为15.8%、15.8%和7.9%,均无m级以上反应.结论 3DCRT联合口服单药卡培他滨的同期放化疗方案是局部晚期(不可手术)直肠癌较好的治疗方法,其治疗的依从性高、毒副反应轻、近期疗效肯定、姑息性减症作用明显,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朱雅群;张军宁;王彬;田野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短期运动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与蛋白激酶C(PKC)和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的关系.方法 7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ON组)、运动组(EXE组)、运动+PKC抑制剂CHE组(E+C组)和PKC抑制剂组(CHE组).以上4组大鼠每组再随机分成2组:(1)I/R组:应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缺血/再灌注模型,观察各组大鼠再灌注期间心功能指标恢复率及心肌梗死范围;(2)假处理组:取左心室心肌组织进行MnSOD活性测定.结果 EXE组大鼠左心室发展压(LVDP)和心率压力乘积(RPP)的恢复率明显高于CON组和E+C组(P<0.05或<0.01),心肌梗死范围显著低于CON组和E+C组(均P<0.01);CON组和CHE组上述指标无明显差异(P>0.05).EXE组大鼠心肌组织MnSOD活性高于CON组和E+C组(P<0.05),CHE组和CON组MnSOD活性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短期运动通过激活PKC、升高MnSOD活性.发挥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PKC是MnSOD活性升高的中间信号分子.
作者:侯云英;马志勇;范秀珍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间充质干细胞株C3H10T1/2对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体外分化、成熟的影响.方法 采用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小鼠骨髓细胞,在mGM-CSF和mIL-4刺激下获得大量未成熟DCs.将Des和C3H10T1/2细胞共培养2 d,同时加入LPS刺激,分别通过倒置显微镜、流式细胞仪,混合淋巴反应以及ELISA检测DCs的成熟.结果 经C3H10T1/2细胞体外共培养的DCs,形态观察呈散在分布,细胞边缘圆滑,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其低表达CD11C、MHC-Ⅱ、CD90、CD86、CD40;共培养组的DCs刺激同种异型小鼠脾细胞增殖的能力在各个浓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ELISA检测培养上清中IFN-γ和IL-10的浓度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或0.01).结论 间充质干细胞株C3H10T1/2可以明显抑制小鼠骨髓来源DCs的体外成熟.
作者:李毅平;王泳;许云云;翁震;袁雅红;张学光 刊期: 2010年第01期